明代杨慎词
廿一弹词

二十一史弹词【杨慎】第一段总说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塚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滾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
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
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诗曰:为爱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
秋鸿社燕催人老,野草闲花徧地愁。
野草闲花徧地愁,龙争虎鬬几时休。
举头吴越齐秦楚,回首梁唐晋汉周。
概世尽从忙裏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
八句罢谈诗少卖,且将今古事评论。
诗词只可谭风月,今古还堪警世人。
博览经书寻故典,傍搜史传缀新文。
零裁锦绣篇篇好,碎剪冰霜字字精。
按捺奸邪尊有道,赞扬忠孝奖贤能。
丁当击玉敲金字,剔透蟠龙绣虎纹。
清似钓舟闻夜雨,壮如军垒发秋声。
助添豪杰英雄气,感动忠臣烈士心。
短舞长歌思妙曲,高山流水待知音。
当场告禀知音者,忙裏偷闲试一听。
第二段说三代南乡子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西江月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
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
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诗曰:混沌初分气候淳,标枝野鹿看君臣。
三皇五帝宾天去,辛苦阇浮世上人。
世上生灵作业多,功名富贵反成魔。
常怀杞国忧天闷,不见康衢击壤歌。
仗剑提刀争日月,伏尸流血换山河。
白头钓叟秋江上,笑指清鸥下碧波。
诗出大才闲遣兴,话谈今古便惊人。
沙金璞玉求良匠,流水高山待赏音。
玉在石中谁辨宝,金藏沙里未为真。
淘金必索披沙拣,取玉须教破璞寻。
琴对子期弹雅操,马逢伯乐长千金。
龙光未识思雷焕,奇字难知问子云。
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
讲谈尽合周公礼,褒贬咸遵孔圣文。
断简残篇藏故典,冰弦玉轸播新闻。
高人满座垂清听,始信书生用意深。
第三段说秦汉临江仙滾滾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紅。
白发漁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2019-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歌颂大明盛世的诗词

歌颂大明盛世的诗词大明盛世是指明朝中后期的一个历史时期,从明成祖朱棣即位开始,到明神宗万历年间结束,大约持续了两百多年。
这一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文化繁荣。
歌颂大明盛世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些是明代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人物的赞美,有些是后代诗人对大明盛世的怀念和惋惜。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明代诗人杨慎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明代诗人刘基的《题石头城》:石头城上看石头,石头城里亦石头。
石头城外江水流,石头城中太平无。
一城风月一城楼,一城歌舞一城愁。
一城男儿一心休,一心休者一心忧。
明代诗人王稚登的《题西湖》:西湖美景无限好,春来花发满山坡。
清风吹动碧波涟漪,碧波涟漪映日光。
游人如织赏芳菲,芳菲如锦织锦罗。
不知何处最堪游,只恐游尽不尽游。
明代诗人唐寅的《太平乐·春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清代诗人袁枚的《题大明寺》:大明寺在何方?江南江北皆无踪。
惟有天涯苍海畔,孤峰突兀出云中。
朝来远眺神清目,暮去长吟意不穷。
旧国已成今古事,空馀寺名在人间。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是明代著名词人杨慎所创作的一首吟诗赋韵
的作品。
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驸马郑和韦两位贵
族的敬仰之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风采。
词的开篇,杨慎先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场景:“郑驸马炉中
盛酒时,韦郎中灯下看书迟。
”这种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使整个词
立即染上了一丝愉悦的气氛。
接着,作者将目光转向郑驸马,赞扬他
的才情:“文骚冠世,笔赋干云。
”杨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出
郑驸马的卓越才华和杰出的文学成就。
继而,杨慎接着赞美韦郎中。
他称他为“天南地北珍禽”,显露
出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智。
通过“继春风,助秋露”,杨慎把韦
郎中的才华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相结合,表达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接下来的词句中,杨慎揭示了郑驸马和韦郎中的人品高尚:
“君贤才有主忠臣,清介坚贞,真心独绕。
”他们的忠诚和真诚深深
打动了作者,使他对他们产生了敬仰之情。
最后,杨慎以“三度得高谈卓语”来描述郑驸马和韦郎中的才华,凸显了他们的卓越表现。
整首词以抒发对两位贵族的敬仰之情为主线,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展示了他们的才情、人品,并赞美他们所
取得的成就。
这首《奉陪郑驸马韦曲赏析》以其简洁明快的词句以及对才华和
人品的赞美,展现了杨慎独特的词作风格,充分表达了他对郑驸马和
韦曲的崇敬之情。
这首词不仅在描写上富有生动,而且在赞美上更富
有情感力量,形象描绘了两位贵族的卓越才华与高尚品质。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杨慎的诗词全集、诗集(176首全)

杨慎的诗词全集、诗集(176首全)[明] 杨慎收录:176首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
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
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
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展开全文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收起2《柳枝词》结根元自在青冥,袅袅依依映紫庭。
怪得古来天帝醉,柳边高揭酒旗星。
3《少年游·红稠绿暗遍天涯》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4《无题》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
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
展开全文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
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
收起5《滇海曲》海滨龙市趁春畲,江曲鱼村弄晚霞。
展开全文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收起6《滇海曲》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展开全文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古典诗词鉴赏: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蓦(m):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中,原文共11句,因为受各影视、文学、音乐等作品(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广为流传的是前四句。
【创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
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
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杨慎词《临江仙》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及第,授翰林修撰,后充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他因为直谏触犯了明世宗,被谪戍云南,流放终生。
其生于蜀,祸于京,成于滇。
有《升庵集》。
已故作家汪曾祺曾到杨慎的故乡四川桂湖并题诗:桂湖老桂弄新姿,湖上升庵旧有祠。
一种风流谁得似?状元词曲罪臣诗。
这首《临江仙》原是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清初的毛宗冈移置到《三国演义》的卷首,结果名扬四海。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
在让我们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我们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
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
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
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
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是对英雄伟业的讴歌还是否定?“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
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
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杨慎之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眼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他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明代文人中,杨慎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
他的父亲是太子的老师,家境优越,他24岁就中了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
然后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龙颜”,让皇帝不高兴,杨状元和他的众多位同事在宫门外被剥掉裤子和尊严,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暂。
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数百载之下,犹自慷慨激昂。
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
这或许就是所谓“无技巧”的境界。
杨慎何以能在这“无技巧”的境界中游刃有余呢?他不是生来命运多舛,而是曾经那样春风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富贵家学,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
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想回到从前平静的生活,再想回到美丽的故乡,已经不可能。
天赋的才华加之别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词更加体现出淡语深刻,举重若轻的浑然大气。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
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
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
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感悟生命的本质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痛彻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难,借鉴别人的人生感悟有时候也会使我们豁然开朗。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
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
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
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
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事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
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