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小传文言文附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李贺早年因文章而出名,当时许多人都以与李贺见过面为荣。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吧!《李贺小传》原文: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译文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

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

文言文李贺小传翻译

文言文李贺小传翻译

贺性孤介,不喜与世俗交往,独好诗赋。

其诗才情横溢,意象奇特,风格独树一帜,世人称之为“诗鬼”。

贺尝自言:“吾本将心学道,又恶时之俗,故作诗以自慰。

”其诗多抒发悲愤之情,寄托抱负,故有“长吉之诗,悲而不伤,豪而不滥”之誉。

贺初仕不得志,游历于江南,后归长安。

尝应进士试,不第,遂弃之。

然其诗歌传遍天下,时人争相传颂。

白居易、韩愈等皆与交游,亦称赏其诗。

贺与杜甫、李白并称“李杜韩白”,为唐代诗坛四大家之一。

贺之诗,以想象奇特、辞藻华丽著称。

其《雁门太守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又有《马诗二十三首》中,以马喻人,寓意深刻。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句,尤为后人传颂。

贺诗中,多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如《金铜仙人辞汉歌》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之情。

又有《南园十三首》中,以花自喻,抒发身世之感。

如“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等句,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贺诗之妙,在于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而又不失豪放之姿。

其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态,又有婉约之情。

然其一生,坎坷不平,仕途不得志,故其诗多抒发悲愤之情,寄托抱负。

长庆元年,贺因病卒于长安。

其一生短暂,然诗歌传世之作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世学者,对贺之诗多有研究,称其为“诗史”。

李贺之诗,不仅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辉,亦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译文:李贺,字长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生于元和年间,逝世于长庆元年,享年二十七岁。

他的祖籍是陇西,后来迁居到吴郡。

李贺自幼丧父,由母亲郑氏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无法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但他自幼聪明好学,从不懈怠。

李贺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独爱诗赋。

他的诗歌才情横溢,意象奇特,风格独树一帜,被人尊称为“诗鬼”。

他自己也曾说:“我本来是想专心学道,但又厌恶当时的世俗,所以写诗来安慰自己。

文言文李贺翻译

文言文李贺翻译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乌云密布,如同压在城墙上,几乎要将城墙摧毁;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金色的鱼鳞一般明亮。

号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荡,边塞上的燕子脂红,在夜晚的紫色中凝固。

红旗半卷,临近易水,霜重鼓寒,声音无法响起。

向君主报告黄金台上的意旨,手握玉龙剑,为君主誓死效力。

李贺此诗,以雁门太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悲壮画面。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压境,形势危急的情景。

接着,“甲光向日金鳞开”,生动地展现了守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如同金光闪闪的鱼鳞一般,威武雄壮。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的氛围和残酷。

号角声在秋色中回荡,边塞上的燕子脂红,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给人以凄凉之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描绘了战争中的艰难困苦。

红旗半卷,象征着守军的疲惫和无奈;霜重鼓寒,表明天气寒冷,战事艰难。

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人愿意手握玉龙剑,为君主誓死效力,展现了忠诚勇敢的情怀。

李贺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

李贺小传原文翻译2篇

李贺小传原文翻译2篇

李贺小传原文翻译李贺小传原文翻译2篇李贺小传原文翻译1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翻译: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

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

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李贺小传》朝代:唐代作者:原文: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遇有所得,即书投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②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译文: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

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

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忽然。

③阿:母亲。

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长吉之事尢备备:详细B.过亦不复省省:察看C.长吉竟死竟:竟然D.帝独重之重:重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李长吉集叙为刎颈之交B.阿弥老且病吾今且报府C.天苍苍而高也吾尝终日而思D.闻行车嘒管之声欲诛有功之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李贺小传》的译文

《李贺小传》的译文

《李贺小传》的译文
《李贺小传》的译文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人称“诗鬼”,不过在一生仕途失意,27岁就英年早逝。

他之后的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因为感慨他怀才不遇,就为他写了《李贺小传》以示同情,这两人加上李白,被称为唐代的三李。

《李贺小传》只是一篇小传,虽然受篇幅字数限制,只有五百多字,但记述了李贺的几个故事,并对其表达了自己的评价和感慨。

李商隐第一段先点明,他人对李贺的记载和描写已经十分详尽,而他在此所写的是李贺的姐姐口头的叙述,在文后他又说她不是胡乱编造来描述李贺的人,所以她说的话是真实所见。

第二段先描写了李贺的外貌,身材瘦弱、连在一起的眉毛、细长的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写。

李贺最早是被韩愈所发现和赏识。

李贺每天早上和友人出去游玩,从来不先确定题目在写诗。

他常常带一书童和一头驴,背以破锦囊,心有所得就写下来扔进锦囊里,回去再补成诗歌。

他母亲取出里面的稿子,发现很有多,就感慨:“这孩子要呕出心血才肯罢休。

”李贺的诗作有不少,被他的好友带走了。

第三段讲的是李贺死前的故事。

据说李贺大白天看到了一个天上的'神仙驾着红龙来召唤他,去给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记。

之后不久李贺就去世了。

最后一段是李商隐的议论,用一连串的问句,说李贺深受天帝的器重,反而不受世上之人的重视。

表达的是对李贺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也有对社会的讽刺意味。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xū):忽然。

③阿:母亲。

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长吉之事尢备备:详细B.过亦不复省省:察看C.长吉竟死竟:竟然D.帝独重之重:重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李长吉集叙为刎颈之交B.阿弥老且病吾今且报府C.天苍苍而高也吾尝终日而思D.闻行车嘒管之声欲诛有功之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小传文言文附翻译 导语: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 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 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 以杜牧言李贺 “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

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 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李贺小 传文言文附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李贺小传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 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 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 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 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 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 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 忽昼见一绯衣人, 驾赤虬, 持一板, 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 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 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 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 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 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 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 宫室、 观阁之玩耶?苟信然, 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 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 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 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 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 世上流传李 贺的这些事迹。

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 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


这些人最为密切。

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 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 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

他常常带着一个小 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 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 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 给长吉吃。

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 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 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

长吉常常 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 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 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 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 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 啊。

”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

天上 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

一会儿, 长吉气绝。

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 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

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 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 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

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 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 屋、 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 那么上天这么高远, 天帝这么尊贵, (天 上)也应该有文学 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 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 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

又难道是有 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 会超过天帝吗? 整体感知 1.解题 李商隐 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 作者的诗歌 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其“小”在于: 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 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 而是选取了 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 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

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 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

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