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单选题]1.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脆性增加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C.维生素K缺乏D.(江南博哥)肝脏解毒功能不良而致毒性反应E.血小板功能不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掌握“肝硬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2.肝硬化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上消化道出血B.原发性肝癌C.感染D.肝肾综合征E.肝性脑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格行为失常、意识障碍、昏迷。

掌握“肝硬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表现的是A.黄疸B.出血倾向C.恶心、呕吐D.静脉曲张E.疲乏无力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1)脾肿大(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临床上三大重要的侧支开放为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3)腹水掌握“肝硬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5.肝硬化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A.营养吸收障碍B.上消化道出血C.脾功能亢进D.血容量增加E.肝肾综合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见减少,后者减少尤为明显。

掌握“肝硬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6.男性肝硬化患者常出现性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育,蜘蛛痣。

主要是由于A.垂体功能减低B.雌激素过多C.孕激素过多D.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肝功能减退时,对内分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主要有雌激素、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

由于雄、雌激素平衡失调,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胃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 萎缩性胃炎:我们常说的类型。

1.多灶萎缩性胃炎(B 型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

不良饮食和环境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及其他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

如粗糙与刺激性食物、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药物、酗酒、非甾体抗炎药、氯化钾、碘、铁剂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最常说的是B型胃炎。

致病力:鞭毛的作用。

导致胃酸对其无效。

歌诀:爱(A型胃炎)看自己(自身抗体)的身体(好发于胃体)别多问(胃窦部),为(萎缩性胃炎)什么(幽门螺杆菌)?2.自身免疫性胃炎(A 型胃炎):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伴恶性贫血者还可查到内因子抗体。

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 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

引起维生素B12 吸收不良而导致恶性贫血。

抗体:壁细胞和内因子。

2). 浅表性胃炎(二)病理改变:慢性胃炎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本身不是癌性病变但是发展到不典型增生或者逆行增生,就是癌前病变了任何一个部位的坏死增生,都会发展为一个不典型增生,任何部位,只要一提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我们就叫癌前病变。

最终发展为癌.胃小凹处上皮好发不典型增生。

炎症静息时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活动时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歌诀:邻(淋巴细胞)家(浆细胞)的小妹真文静(静息时)癌前病变包括的疾病有:粘膜白斑,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慢性多发性结直肠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萎缩性胃炎好发部位:小弯胃窦部。

(三)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可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暧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贫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COPD辨证论治:外寒里饮证--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证--方药:定喘汤加减。

缓肺虚证--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脾虚证--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肾虚证--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3.肺炎辨证论治:邪犯肺卫证--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痰热壅肺证--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热闭心神证--方药:清营汤加减。

阴竭阳脱证--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正虚邪恋证--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4.肺结核辨证论治:肺阴亏损证--方药:月华丸加减。

阴虚火旺证--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证--方药: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5.肺癌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湿毒蕴证--方药:导痰汤加减。

阴虚毒热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慢性肺心病辨证论治:(1)急性期痰浊壅肺证--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7.慢性呼吸衰竭辨证论治: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加减。

脾肾阳虚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阳微欲脱证--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消化系统笔记复习总结)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记汇总(消化系统笔记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消化系统笔记胃食管反流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1.1食管抗反流屏障:1.2食管酸清除1.3食管粘膜防御1.4胃排空延迟2.病理3.临床表现3.1 烧心和反酸:常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3.2 吞咽困难和吞咽痛3.3胸骨后痛: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3.4其他: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声嘶。

吸入气管和肺可反复发生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3.5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所致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1 内镜检查4.2 24小时食管pH监测:正常食管内pH为5.5~7.0,当pH<4时被认为是酸反流所制4.3 食管吞钡x线检查4.4 食管滴酸试验4.5 食管测压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应基于:a 有明显的反流症状b 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c 过多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6.治疗6.1 一般治疗6.2 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6.3 抗反流手术治疗6.4 并发症的治疗慢性胃炎一病理:肠腺化生:胃腺转变成肠腺样假性幽门腺化生:胃体腺转变成胃窦幽门腺的形态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三临床分类:(一)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二)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四临床表现:上腹饱胀不适,以进餐后为甚,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在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

五试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胃液分析:A型均有胃酸缺乏;B型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增多(二)血清学检查:A型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常明显升高,血清中可测得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下。

B型胃炎时血清促胃液素水平之下降,视G细胞的破坏程度而定。

(三)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四)Hp检测(五)X线检查(六)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六诊断: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七治疗: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特别在有活动性者,应予根除治疗。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分级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第1页/共41页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及掌握水平分期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第2页/共41页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第3页/共41页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4页/共41页其次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基本病因与诱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第5页/共41页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发生气制2.心律失常的分类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第6页/共41页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心脏性猝死要点:1.定义和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7页/共41页7.预防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血压分级及危急分层)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急因素2.西医分型3.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第8页/共41页细目十: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第9页/共41页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十二:心脏瓣膜病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第10页/共41页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慢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消化性溃疡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转移途径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上消化道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肾病综合征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生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尿路感染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急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细目五:慢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白细胞削减症与粒细胞缺乏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四:急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细目二:亚急性甲状腺炎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糖尿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分类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水、钠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2.钾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脑血管病要点:1.常见病因2.危急因素3.中医对脑血管疾病的熟悉细目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Alzheimer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帕金森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四:急性冷静催眠药中毒要点: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细目一:休克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休克分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中暑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心系病症细目一: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厥证要点:1.厥证的概念2.厥证的病因病机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脾系病症细目一: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三: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肝系病症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二: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与聚主症特点与病机异同5.积聚的辨证论治细目三:鼓胀要点:1.鼓胀的概念2.鼓胀的病因病机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鼓胀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肾系病症细目: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病因病机3.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自汗、盗汗要点:1.自汗、盗汗的概念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痿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一、慢性胃炎(一)病理:炎症;萎缩;化生(二)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二)胃镜表现 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色红,边缘模糊,多局限,形成红白相间征象,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组织学:粘膜或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2、萎缩性胃炎:粘膜色淡弥散变薄,有上皮细胞增生或肠化生组织学:粘膜萎缩伴有假幽门腺化生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 GU;十二指肠溃疡 DU)命名:因溃疡的形成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一)病因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因子与其自身防御因素失去平衡(二)病理 GU 可发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常见 DU 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三)表现――上腹疼痛,慢性病程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GU――餐后 1 小时内发生疼痛DU――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次是食后缓解,午夜痛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穿孔幽门梗阻――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癌发影像:1 / 4龛影――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间接征象化验:胃溃疡――胃液酸度DU――胃酸,胃泌素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胃酸,胃泌素(四)治疗三联疗法: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胃癌――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一)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巨大粘膜皱襞症(二)病理 1、部位:好发于幽门区(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次贲门部 2、形态分型(1)早期胃癌:粘膜及粘膜上层(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 3、组织分型根据腺体:管状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弥散型癌根据分化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根据生长方式分:膨胀型;浸润型根据肿瘤起源分: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三)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结;血行播散;腹腔内种植(四)中医病机:病位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五)表现上腹痛-最常见的症状并发症:---------------------------------------------------------------最新资料推荐------------------------------------------------------ 出血;梗阻;穿孔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四、肝硬化(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二)表现 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 2、失代偿期:(1)肝功能减退症状;(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腹水――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五、原发性肝癌(一)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二)病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三)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四)表现肝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全身表现;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五)诊断标准:AFP400 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有价值六、急性胰腺炎(一)病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二)表现:3 / 4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饭后 1-3 小时发病渐加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向腰背放射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中度以上发热胁腹皮肤可见呈暗灰蓝色斑(Crey-Turner 征)脐周皮肤青紫(Cullen 征)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败血症,肾衰,心衰, DIC (三)检查 1、淀粉酶:血500U, 6-12 小时开始升高 12-24 小时达高峰尿256U 2、脂肪酶:1.5U,48-72 小时开始升高3、 C 反应蛋白(CRP)250mg/L――提示广泛的胰腺坏死七、上消化道出血(一)病因: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胃与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三)出血量的估计 5ml 粪便隐血+ 50-100ml 黑便 250-300ml 呕血 400-500ml 出现全身症状 1000ml 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四)治疗大量出血伴休克――首选积极补充血容量。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点1、单选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化肝煎B.三仁汤C.保和丸D.失笑散E.四君子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治法为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江南博哥),方选四君子汤;胃炎脾胃湿热证,治法为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三仁汤。

C用于饮食伤胃,D用于瘀血阻络。

2、单选患者,男,68岁。

肝硬化10年,腹膨大如鼓,按之坚满,脘闷纳呆,恶心呕吐,便溏,小便不利,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缓。

其证型是()A.气滞湿阻B.水湿内停C.肝肾阴虚D.脾肾阳虚E.肝脾血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从腹膨大如鼓,按之坚满,脉弦可判断肝郁气滞;从脘闷纳呆,恶心呕吐,便溏,小便不利,舌淡红,苔白腻,脉缓可判断有湿邪阻滞。

综合判断气滞湿阻。

3、单选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确诊应依据()。

A.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B.胃液分析C.X线胃肠钡餐检查D.急诊胃镜检查E.腹部B超正确答案:D4、单选消化性溃疡相当于中医的()。

A.胃疡B.胃痞C.反胃D.大瘕泻E.胃瘅正确答案:A5、单选患者男性,52岁。

右上腹疼痛2个月,右胁胀满,烦躁易怒,恶心纳呆,面色萎黄不荣,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黑,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实验室检查:甲胎球蛋白510ng/ml,B型超声检查示右肝占位性病变,直径5cm。

其证型是()A.热毒伤阴B.湿热瘀毒C.气滞血瘀D.水湿内停E.肝脾瘀血正确答案:C6、单选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是()。

A.放射治疗B.免疫治疗C.抗癌药物局部治疗D.冷冻治疗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E7、单选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络瘀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化肝煎合左金丸B.黄芪建中汤C.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D.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E.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正确答案:D8、单选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证,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四苓散合四物汤B.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C.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D.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E.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正确答案:C9、单选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总结要点大全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总结要点大全

血清脂肪酶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清及尿淀粉酶来自胰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淀粉酶随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少量可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胰腺组织的炎症损伤使酶释放增加;②分泌过多;③胰腺等组织排泄受阻。

由于淀粉酶分子量较小,易通过肾小球从尿排出,所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也反应在尿中。

由此可知,血和尿淀粉酶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2~12小时即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12~24小时可达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

所以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较好方法。

由于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是一过性的,所以怀疑急性胰腺炎应及时抽血检查,否则易得出假阴性结果。

有并发症或复发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的时间延长。

慢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但升高程度低于急性胰腺炎。

此外,急性眼膜炎、肠梗阻、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腮腺炎等疾病均可使血清淀粉酶活性轻度升高,一般大于300苏氏单位则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根据。

急性胰腺炎多在起病12~24小时以后尿中淀粉酶开始升高。

一般认为,尿液淀粉酶增高在频率及程度上比血清淀粉酶高,而且在血清淀粉酶活性恢复正常后,尿淀粉酶活性增高仍可持续5~7天。

因此,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很有价值,特别是对没有及时就诊的患者。

1.正常参考值:血清淀粉酶活性:80~180 U/dL尿液淀粉酶活性:100~1200 U/dL。

2.临床意义:(1)引起血液、尿液淀粉酶活性增高的疾病有:①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2-4天下降至正常。

如超过500U/dL,即有诊断意义;达350U/dL 时应怀疑此病。

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疸石症、溃疡病穿孔以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升高,但常低于500U/dL。

③在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约于起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下降也比血清淀粉酶慢,所以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一、慢性胃炎
(一)病理:炎症;萎缩;化生
(二)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
(二)胃镜表现
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色红,边缘模糊,多局限,形成红白相间征象,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
组织学:粘膜或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2、萎缩性胃炎:粘膜色淡弥散变薄,有上皮细胞增生或肠化生
组织学:粘膜萎缩伴有假幽门腺化生
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命名:因溃疡的形成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
(一)病因
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因子与其自身防御因素失去平衡
(二)病理
GU可发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常见
DU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
(三)表现
――上腹疼痛,慢性病程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
GU――餐后1小时内发生疼痛
DU――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次是食后缓解,午夜痛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穿孔
幽门梗阻――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
癌发
影像:龛影――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间接征象
化验:胃溃疡――胃液酸度↑↑
DU――胃酸↑,胃泌素↑
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胃酸↑↑,胃泌素↑↑
(四)治疗
三联疗法: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鉍剂+克拉霉素+甲硝唑
三、胃癌
――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
(一)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炎;
胃溃疡;巨大粘膜皱襞症
(二)病理
1、部位:好发于幽门区(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次贲门部
2、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粘膜及粘膜上层
(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
(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
3、组织分型
根据腺体:管状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弥散型癌
根据分化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
根据生长方式分:膨胀型;浸润型
根据肿瘤起源分: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
(三)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结;血行播散;腹腔内种植(四)中医病机:病位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五)表现
上腹痛-最常见的症状
并发症:出血;梗阻;穿孔
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
四、肝硬化
(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
(二)表现
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
2、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症状;
(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腹水――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
(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自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肝癌
肝肾综合征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五、原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
(二)病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三)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四)表现
肝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肝大;黄疸;肝硬化;全身表现;
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五)诊断标准:AFP>400
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有价值
六、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二)表现:
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饭后1-3小时发病渐加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向腰背放射
恶心、呕吐及腹胀
发热――中度以上发热
胁腹皮肤可见呈暗灰蓝色斑(Crey-Turner征)
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
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败血症,肾衰,心衰,DIC (三)检查
1、淀粉酶:血>500U,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256U
2、脂肪酶:>1.5U,48-72小时开始升高
3、C反应蛋白(CRP)>250mg/L――提示广泛的胰腺坏死
七、上消化道出血
(一)病因: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胃与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
(三)出血量的估计
>5ml 粪便隐血+
50-100ml 黑便
250-300ml 呕血
400-500ml 出现全身症状
>1000ml 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四)治疗
大量出血伴休克――首选积极补充血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