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简介(二)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人本主义心理学1.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弗洛姆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自我发展。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概念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概念。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心理咨询、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以观察和测量的方式研究行为,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和行为的可预测性。
2.简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简洁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对刺激反应的结果,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行为干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点: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强调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不仅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影响。
2.巴德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巴德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后果来学习新行为,并提出了模仿、增强和维持的三个关键要素。
3.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广告和行为干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动机理论1.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本能与冲动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提出了生存本能、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等理论概念。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呈层次结构,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本主义流派

3.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 低级需要满足的程度决定着这 些需要对以后行为的影响程度。
• 需要层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 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方 式不同。
• 行为不只受一种需要驱动,行 为是多元动机驱动的结果。
4.高层次需要的特点
• 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在进化上发展较 迟的产物。
• 高层次需要是个体发育过程较迟的 产物。
(2)安全需要 需要安全、稳定、被保护、远离恐惧
和混乱,以及对结构和顺序的需要。
2.需要层次
(3)归属和爱的需要 爱是一种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
包括互相信赖。人们渴望在生活圈 子里有一个位置,自己能属于某个 团体或组织。 爱的需要受到挫折是心理失调的主要 原因,爱就像盐或维生素一样不可 缺少。 D型爱—以缺失为基础,自私的爱,关 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与。 B型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
• 如果人的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 需要都得到满足,人们往往认 为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具有更大 的价值,它们才能产生令人更 深刻的幸福感和精神生活的充 实感。
4.高层次需要的特点
•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 提条件。
• 需要的层次越高,爱的趋同范 围就越广,其社会价值也越大, 自私成分更少。
2.需要层次
(4)尊重需要 自尊的需要—获得信心、能力、成就
和自由等的愿望 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威信、承认、
地位、名誉和赏识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需要发展的巅峰—要求充分发 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 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 向个人自身的统一、完整和协调的 一种倾向。简言之,就是一个人自 我进步的愿望、一种想要变得越来 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 潜力的欲望。
(二)人格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第二章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似乎与弗类似.弗提 出“力比多”是心理动力,马斯洛提出驱使个人 发展的是“潜能”;弗赋予“力比多”某种性 质和活动“原则”,马斯洛设定“潜能”在生理 或心理方面都有“趋于完善”的特性.
• 所不同的是,弗比较明确地说过:“力比多”和饥 饿相同,是一种本能力量(这里是性本能,饥饿则 为营养本能)弗实实在在地表达,他可以让人们 对“力比多”有直接的理解,毫无神秘感觉;但, 马斯洛就有些含糊,他没有告诉我们,“潜能”到 底是什么样的“能”?它“潜”在哪里?它也没 告诉我们,“潜能”为什么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具 有“趋于完善”的特征?等等.
❖ ②人的主观性
强调人的个性、独特性,用多元的观 点来看待人。(多元智力)
❖ ③对人的其他看法
人是社会性、理性的动物,人基本上 是善良的、诚实的、有责任的、可依赖的。 人有了解自己与解决自己问题的潜能,不 需要借外在力量加以塑造。(例子)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
1.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 质和特点. 2.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 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3.心理异常的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 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4.强调人的责任,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此时此地,人的生活应该重视此时此地,而非过去和将来 6.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每一条件. 7.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马斯洛的生平介绍
•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 家。他于1934年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5年, 然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 任教。195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系教 授兼系主任。
马斯洛起先对行为主义非常入迷,但随着他日 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他 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减退,自己的孩子使他感到 行为主义的愚蠢,而与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部落居 民相处的那段经历,使他发现这个社会内部的敌意 是微乎其微的,并非弗洛伊德理论所宣传的那样。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 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则相反。
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 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 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 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为其行为负主 要责任,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 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 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 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 哲学思潮。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完整版)心理学主要流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源自冯特铁钦纳詹姆斯安吉尔
杜威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韦特海默
考夫卡
柯勒
弗洛伊德
阿德勒
荣格
马斯洛
罗杰斯
奈瑟
西蒙
基本观点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三种元素,并组成其他复杂的心理现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识过程对其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
除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实验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特有的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评价
构造主义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并使其策划那个唯一们独立的科学;
但其研究脱离实际。
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成为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人本主义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其理论体系不完备、许多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近年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总结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了众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七大流派的角度对心理学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流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研究可见的行为反应,而忽略了内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通过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Watson和Skinner。
第二流派: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之后兴起的流派,它关注人的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内部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代表人物有Piaget和Tolman。
第三流派: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和Vygotsky。
第四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人的主观体验以及人的潜能的发展。
它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Maslow和Rogers。
第五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它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分析梦境、自由联想和心理防御机制等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和拉康。
第六流派: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Festinger和Milgram。
第七流派: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神经系统和生理过程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Cannon和Lashley。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每个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为我们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中期 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 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 世纪中期 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出了一种新的 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 提出了一种新的 理论。 理论。因为这一学派的出现是继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 义之后,从此心理学界结束双雄称霸(20世纪整个上半 义之后,从此心理学界结束双雄称霸(20世纪整个上半 的局面,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叶)的局面,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故被称为现代心理 学上的第三势力( force)或第三思潮。 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或第三思潮。 ★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马斯洛(Abraham Mashw) 马斯洛 罗杰斯(Carl Rogers) 罗杰斯
• 马斯洛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 马斯洛指出: 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 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那么他对人 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 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弗洛伊德 对人的描述显然是不恰当的。他剔除了 对人的描述显然是不恰当的。 人的理想、 人的理想、可以实现的希望以及他身上 所具有的上帝般的品质……他为我们提 所具有的上帝般的品质 他为我们提 供了心理的病态的那一半, 供了心理的病态的那一半,而我们现在 则必须把健康的另一半补上去。” 则必须把健康的另一半补上去。 健康的另一半补上去
• 要了解精神不健全的人,我们首先应了解精神健康的人。 要了解精神不健全的人,我们首先应了解精神健康的人。 精神不健全的人 马斯洛偶尔想到通过研究格外健全成熟的人而使人们对 人及其潜力有更深的认识。他说, 人及其潜力有更深的认识。他说,假如你想知道一个人 一英里能跑多快,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者, 一英里能跑多快,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者,你研究 的是跑得特别快的人, 的是跑得特别快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使你知道更快地 跑完一英里的潜力。 跑完一英里的潜力。 • 马斯洛把他研究的杰出人物称为“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把他研究的杰出人物称为“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是“对天赋、能力、 自我实现是“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等的充分开拓和利 就是没有心理问题。它是一种终极状态, 用”,就是没有心理问题。它是一种终极状态,自我实 现的人通常有六十岁以上。研究发现, 现的人通常有六十岁以上。研究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 同特点;洞察生活的能力,忘我的工作能力, 同特点;洞察生活的能力,忘我的工作能力,工作和娱 乐合二为一,强烈的正义感, 乐合二为一,强烈的正义感,常从帮助他人中得到自己 的快乐,较少害怕忧虑,较少抑制感情,通常拥有幸福、 的快乐,较少害怕忧虑,较少抑制感情,通常拥有幸福、 持久的婚姻,比常人更富有生活情趣。 持久的婚姻,比常人更富有生活情趣。 • 自我实现者的潜意识是创造性的、友爱和积极的。这驳 自我实现者的潜意识是创造性的、友爱和积极的。 潜意识是创造性的 斥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无意识中只有邪恶、 斥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无意识中只有邪恶、危险的理 论。
我喜欢不断的开垦 我喜欢不断的开垦 荒地, 荒地,而不是从旁 我喜欢发 边走开,我喜欢发 而不是去改进 现,而不是去改进。 ---马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Abraham Mashw 1908~1970) 马斯洛
马斯洛的生平介绍 斯洛的生平介绍
②人的主观性 强调人的个性、 独特性, 强调人的个性 、 独特性 , 用多元的观 点来看待人。 多元智力) 点来看待人。(多元智力) ③对人的其他看法 人是社会性、理性的动物, 人是社会性、理性的动物,人基本上 是善良的、诚实的、有责任的、可依赖的。 是善良的、诚实的、有责任的、可依赖的。 人有了解自己与解决自己问题的潜能 潜能, 人有了解自己与解决自己问题的潜能,不 需要借外在力量加以塑造。 例子) 需要借外在力量加以塑造。(例子)
观点: 观点: •1)人性观
① 人是自我实现者
缺失性需要
马 斯 洛 需 要 层 次 结 构 图
• 关于精神疾病,马斯洛有着独特见解:这是一种缺乏 关于精神疾病,马斯洛有着独特见解: 病人无能力认识并满足自己人皆有之的需要。 症,病人无能力认识并满足自己人皆有之的需要。马 斯洛十二年临床实践及二十多年研究表明: 斯洛十二年临床实践及二十多年研究表明:绝大多数 精神症是由于病人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尊重与承认, 精神症是由于病人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尊重与承认, 没有一种归属感造成的; 没有一种归属感造成的;缺乏安全感的人会表现出过 分的野心,占有欲强,贪财,到处冲撞,偏见, 分的野心,占有欲强,贪财,到处冲撞,偏见,仇恨 或者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有受虐狂倾向等等。 或者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有受虐狂倾向等等。 • 马斯洛反对把仇恨和侵犯说成是人性中固有的,认为 马斯洛反对把仇恨和侵犯说成是人性中固有的, 侵犯行为主要是基本心理受到挫折、或无力满足基本 侵犯行为主要是基本心理受到挫折、 需要时的一种反应。 需要时的一种反应。心理变态者在憎恨和破坏行为中 找到乐趣,这是可以被杜绝或纠正的。 找到乐趣,这是可以被杜绝或纠正的。 • 成功的心理治疗在于帮助患者明察事物,了解自身, 成功的心理治疗在于帮助患者明察事物,了解自身, 认识现实,帮助患者提高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能力, 认识现实,帮助患者提高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能力, 从而使他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 从而使他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
1.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 1.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 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 质和特点. 质和特点. 2.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 2.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 阻碍,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3.心理异常的最基本的表现是 存在焦虑” 这种“ 心理异常的最基本的表现是“ 3.心理异常的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 焦虑”就是“存在” 责任”的冲突. 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4.强调人的责任 强调人的责任, 4.强调人的责任,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此时此地 人的生活应该重视此时此地, 此时此地, 5.此时此地,人的生活应该重视此时此地,而非过去和将来 6.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每一条件 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每一条件. 6.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每一条件. 7.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人的成长, 7.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杰斯(Carl
罗杰斯(Carl R.Rogers)的生平 罗杰斯 ) • 两大贡献 自我理论和心理治疗原则 两大贡献:自我理论和心理治疗原则 • 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个封闭 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 的宗教家庭,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 的宗教家庭,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 1928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 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年获哲学 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应用心理学学会的 创始人之一,并曾任该学会主席 并曾任该学会主席, 创始人之一 并曾任该学会主席,还曾担 任过临床和变态心理学分会的主席和美 国心理学会主席。 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斯洛起先对行为主义非常入迷, 马斯洛起先对行为主义非常入迷,但随着他日 行为主义非常入迷 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 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他 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减退, 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减退,自己的孩子使他感到 行为主义的愚蠢, 行为主义的愚蠢,而与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部落居 民相处的那段经历, 民相处的那段经历,使他发现这个社会内部的敌意 是微乎其微的,并非弗洛伊德理论所宣传的那样。 是微乎其微的,并非弗洛伊德理论所宣传的那样。 1941年12月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这一天改变 了马斯洛的生活方向。 了马斯洛的生活方向。他决心贡献毕生精力去寻找 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普遍理论。 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普遍理论。
罗杰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的乖张行为而登门求助,罗杰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的乖张行为而登门求助, 斯询问了情况并作出了相应的检查, 斯询问了情况并作出了相应的检查,认为症结在 于母亲对孩子的拒绝态度.此后, 于母亲对孩子的拒绝态度.此后,罗杰斯费尽心 机想让这位母亲认清她拒绝孩子的方式及其对 孩子的影响,但十几次下来, 孩子的影响,但十几次下来,这位母亲似乎并未 获得相应的领悟.当双方无可奈何打算放弃时, 获得相应的领悟.当双方无可奈何打算放弃时, 这位母亲突然滔滔不绝地向罗杰斯诉说起自己 与丈夫的不和及颓丧的心理感受, 与丈夫的不和及颓丧的心理感受,这与她过去所 描述的幸福的家庭图景大相径庭. 描述的幸福的家庭图景大相径庭.罗杰斯被弄得 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只好一味地听她讲. 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只好一味地听她讲.
• 研究正常人的心理活动 • 潜能与自我实现 • 高峰体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本主义咨询理论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
•创立者: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 创立者:罗杰斯(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 当我接受了现实的自己 现实 我就发生着变 时,我就发生着变化 。 --罗 --罗杰斯
• 这样的谈话以后又有多次,最终不仅她与丈夫 这样的谈话以后又有多次, 的关系有了改善,而且, 的关系有了改善,而且,随着她变得越来越诚实 直爽,她儿子的乖张行为也逐渐停止了. 直爽,她儿子的乖张行为也逐渐停止了.这件事 给罗杰斯上了重要的一课.在他们的谈话中, 给罗杰斯上了重要的一课.在他们的谈话中,罗 杰斯仅仅在听, 杰斯仅仅在听,在跟着她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 思路,更不是诱导她去接受自己的先入之见. 思路,更不是诱导她去接受自己的先入之见.所 罗杰斯体会到:“ :“正是当事人自己知道鞋子 以,罗杰斯体会到:“正是当事人自己知道鞋子 在什么地方卡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在什么地方卡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什么问题 最关键,什么体验被埋于心底.我开始感到: 最关键,什么体验被埋于心底.我开始感到:除 非我需要显示自己的才智学识, 非我需要显示自己的才智学识,否则依靠当事 人自己的定向,效果将会更好” 人自己的定向,效果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