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合集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它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

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 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人本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和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

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组织,第一次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

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Psychology,简称AAHP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布根塔尔担任了第一任主席。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人性本善论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

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理论体系
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
高峰体验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首先,他尊重个人,强调自我实现,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人类劳动、生活和谋生的方式进行合适的管理, 认为合适的管理是一种理想化的或革命性的技巧。
其次,他认为,推进健康管理和协同管理,要修改在大型组织里一直在起作用的那种顺从性的行为,让人们 在一个公司里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工作不成为一种工作,而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Rogers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创立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3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进入纽 约市立学院攻读法学专业,但由于对于学习法律没有兴趣,第二学期转至麦迪逊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比较心 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 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 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在布兰迪斯大学任职时,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 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 >>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马斯洛对猿猴的研究发现,他们通常是友爱合作的,而非小气、 自私、侵略成性
用动物来进行研究一开始就注定要忽视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些能力, 如殉道、自我牺牲、羞辱、爱情、幽默、艺术、美、良心、负疚、 爱国、理想、诗情、哲学、音乐、科学。要认识灵人类与灵长类 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动物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要研究人 类所独具的或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动物的特性,那么动物心理学 就用不上了
大部分哲学和心理学是通过观察人类中的渣滓而不是精英得出其结论的科学家对诸如幸福欢乐满意宁静满足风趣健康欣喜入迷仁慈慷慨友谊等所知甚少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息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来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
第7章 人本主义
海德的归因理论
有意义地生活着 Living meaningfully
生活着
Living
活着: 物质生存 + 社会生存 Surviving(people are just surviving)
三个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划分 生存着(surviving)。包括物质、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物质匮乏、社会处境不利,对将来充满忧虑,对生活环
这些同学包括Theodore Newcomb 和 Ernest Hilgard, 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受当时盛行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杜威的进步运动的 影响,逐步摆脱了自己对宗教工作的迷恋。1926年秋天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全日制主修临床心理学和 教育心理学,从此永远与正规的宗教分手,转向新的方 向——心理学和教育。
9.社会关切感 10.深厚的人际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善于区分手段和目的 13.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性 15.抵制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提纲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背景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2.哲学背景(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

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社会历史背景(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3)对战争的反思(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1.个体的现象学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3.人能够自由选择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2.局限:(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理论提纲一、需要层次论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一、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两种需要:1.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2.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有很多方面,但主要来 自两个领域:
❖ 一是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
❖ 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拉伯 罕·马斯洛的研究
❖ 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 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 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 长和发展的探索。
❖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 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 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பைடு நூலகம்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 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 合一”的刹那。
❖ 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 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 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 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 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 1.自我同一性原则 ❖ 2.启发性原则 ❖ 3.美育原则 ❖ 4.超越性原则 ❖ 5.价值原则
(3)高峰体验
❖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 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 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 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 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 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
❖ 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 ❖ 1.“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

罗杰斯的人性观
1.人的核心是积极向上的,并蕴含着潜能
2.人具有获得他人积极关注的强烈需要 3.人具有求发展的实现倾向 4.人自身具有自我定向的潜能,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体验行动 5.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才了解
罗杰斯相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和 实现自己。“将一个具有充分潜能的人早已存在的能力释放出来。”
哲学背景
存在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
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 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 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心理学内部的矛盾运动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
治疗步骤
来访者前来 求助 向来访者说 明咨询 鼓励来访者 情感的自我 表现 咨询师能够 接受、认识、 澄清对方的 消极情绪 帮助来访者 澄清可能的 决定及应采 取的行动
来访者成长 的萌动
接受和认识 来访者的积 极情感
来访者开始 接受真实的 自我
疗效的产 生
疗效的扩 大
来访者的 全面成长
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但父
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 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罗杰斯把这种条件称
为价值条件。
自我概念的正常发展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人对自己尊重,自己才会 自尊 。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 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 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精神症和精神病 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时在 自︐承 身认认 条为人 件人发 的能展 限够限 制努制 力的 克同
来主反 看张对 待按心 意照理 识意学 经识中 验的的 本还 来原 面论 貌 ︐
无穷相 限尽信 发的不 展解可 的释能 可人对 能的人 性人性 格进 有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
软弱的心理学
马斯洛
被指责使用非科学的方 法,结论是以很少样本 为依据,使用模棱两可 的术语,把伦理观念与 逻辑学相混淆
从哲学基础上讲
起源: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对后工业社会的反人性 的反省,以及反战和反主流文化的产物。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反战运动的发展有关。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还与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 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人本主义运 动
以马斯洛为首的一些 心理学家意图创立一 门研究人类的积极本 性的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派,他们 组建了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学会。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在人本心理学出现之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几乎平分了现代西方 心理学世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界最主要的 两大势力中形成的。
批判行为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学
华生所开创的行为主 义心理学在西方心理 学界盛行了半个世纪, 但其忽视了人的主观 方面,这种理论使人 丧失了人性,把人格 看成有环境决定的行 为模式,实质上是一 种机械的决定论和环 境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产生于心 理学内部,但它与整个西方思 想、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其 产生有深厚的哲学思想根源与 社会文化背景。
what‘s more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本主义思潮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 其主要思想倾向是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 解放个性。 人本主义者直接反对宗教教义对人的精神的强制。例如, 英国思想家摩尔和英国哲学家洛克。
反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贬低人的 意识经验的作用,强 调了本我的原始欲望 与人的消极方面,突 出了对心理残缺不全 个体的研究,忽视了 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 东西。
人本主义心理学
基于对古典精神分析与 行为主义的批判,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把研 究的重点放在健康人身 上,着重研究人的主观 世界。在心理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主 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古老的哲学传统
马斯洛在他的《存在心理学探索》中说:“„第三势 力‟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存在主义是以现象学为 基础的,它把个人的主观经验看作是一切知识构成 的源泉。”在现象学的影响之下,人本主义心理学以 一种生活哲学的形式出现,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整体 的人上,采用开放性研究模式。
重视人的内在体验,强调 人性本善的优点也是它的 缺陷之一。当试着为这一 理论寻求实证支持时,却 发现其没多大价值。
。。。
today
作为一个学术运动的人本主 义心理学已经消失了但是人 本主义的某些思想和理论已 经渗透进了人格心理学之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会 成立后,人本主义运 动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人本 主义运动进一步深化。
沙弗曾概括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否调具 认人有 其的强 科主烈 学观的 研体现 究验象 的︐学 精但倾 确不向 性能强
的完坚 优善持 点︐人 吸收 类 了为 格本 式质 塔的 心统 理一 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