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概述
油茶文化的介绍

油茶文化的介绍
油茶文化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山地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瑶族人民在南岭走廊的潮湿环境中,摸索出制作油茶的独特方法,将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料放入铁锅反复捶打后加入热水熬煮成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的功效。
油茶贯穿于瑶族人民的生活中,从婴儿满月到老人过世,都有相应的仪式和活动。
同时,油茶也是瑶家待客及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
恭城油茶是瑶族油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恭城,家家户户都有打油茶待客的习俗。
恭城油茶的制作独特,需要经过炒茶、捶打、熬煮等工序,而且必须使用专门的制作工具。
制成的油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入口微苦,然后是微涩,最后是甘甜,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的功效。
恭城油茶已成为瑶家平时的主要饮食和待客及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恭城坚持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并举,推动建设了恭城瑶族博物馆、油茶展示中心等设施;以节为媒,持
续举办恭城油茶文化节等活动。
从2011年举办首届油茶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油茶是哪里的特产

油茶是哪里的特产
油茶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主要是将面粉炒熟,然后加入牛油或者放入五仁等配料,熬成糊糊状,作为早餐食用。
入口软糯咸香,回味悠长,是西北当地不可多得的美味特产。
不同的地方油茶材料又不太一样,比如北京油茶主要有,面粉、牛油、花生碎,黑芝麻,白芝麻,还可加入核桃仁,瓜仁。
四川油茶有馓子,大米,小葱,花椒粉,花生米,榨菜,辣椒油,花生油,香油。
河南油茶有小麦面粉,核桃,芝麻,花生仁,橄榄油,盐,五香粉,面筋泡。
不适合喝油茶的人群:
油茶虽然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适合喝,比如孕妇,小孩和容易失眠的人,油茶含有咖啡因因此不适合孕妇,同时咖啡因有提神作用,容易失眠的人也不适合喝。
还有减肥期间的人也要少吃哦,因为油茶里含有炒果坚果类等高热量的食物,高热量在身体里容易使人发胖,高血压高血脂人群也要忌口,还有就是老弱病孕都有忌口,还有就是不宜夜晚吃油茶,容易失眠。
油茶概述

油茶概述油茶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愈2000年,现在世界上把油茶作为食用油料树种栽培的也只有中国。
茶籽油是我国的特产,它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
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其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含芥酸,山愈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组分,绝不含黄曲霉毒素(致癌性很强)。
茶籽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
由于茶籽油不含亚麻酸,不易氧化变质,油质稳定,具有耐储存和耐高温的良好性能。
茶籽油可以加工成人造奶油,粉末油,色拉油,起酥油及人造蛋黄酱等。
茶籽油还可用于化妆品,毛纺洗涤,机械润滑和防锈以及医药等领域。
一、油茶综合加工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用植物油约20kg,发达国家为40~50kg,我国为8~9kg,在发展中国家也只是中低水平。
全国油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大宗油料已趋于饱和,像茶籽油,橄榄油等高档营养油比较紧缺,还未能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大力发展茶籽油加工业.茶籽油价格贵,出口到台湾等地区价格达到每500g十几元,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外贸部门统计,国外对保健茶籽油和可作化工产品原料的茶皂素等需求很大,出口前景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食用油脂的分类与级别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油正由实用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代谢和营养是当今国际油脂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茶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符合人体营养健康的需要,经过深加工,提高油品品质,符合当代油脂消费的主流,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在我国耕地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作为解决食用油需要的一个途径,发展木本油料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油茶树多分布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丘陵地区,其对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对生产副产品茶枯饼粕中的残油进行复榨浸出,使茶油损失降低,提高茶油产量。
从茶枯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黄酮,茶多糖等有益物质,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
油茶用途调查报告

油茶用途调查报告油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饮料,主要产地为福建、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份。
它的特点是口感浓郁、香气扑鼻。
它作为一种特色民俗饮品,有着丰富的用途。
首先,油茶可以用作早餐。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早起喝一碗油茶,作为早餐的一部分。
油茶具有温热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暖胃,提供早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不仅如此,油茶还具有一定的饱腹感,可以让人早上有持久的饱足感,减少吃早餐时贪食的情况。
其次,油茶还可以用作下午茶的一部分。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下午喝一杯油茶放松身心。
油茶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喝上一口可以让人感受到茶叶的醇香和油茶的浓郁。
在忙碌的下午,喝一杯油茶可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让人更好地完成剩余的工作。
另外,油茶还可以用作烹饪调料。
在一些地方,人们喜欢用油茶来调味烹饪的食物。
油茶的特殊风味可以为菜肴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比如,一些地方的传统菜肴,如油茶豆腐、油茶鸡等,都是利用油茶烹制而成的,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油茶还被人们广泛用于药膳疗法。
油茶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新陈代谢。
一些传统医学认为,油茶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缓解肠胃不适等功效,可以用来调理身体,并缓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最后,油茶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如艺术表演、民间祭祀等。
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节日或庆典中,人们会以油茶为供品,用来祭祀祖先或供奉神明。
油茶也会被用来作为一种表演的元素,茶艺师傅通过独特的油茶准备和倒茶技巧展示出来。
这些用途反映了油茶的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茶饮料,具有丰富的用途。
无论是作为早餐、下午茶还是烹饪调味,油茶都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此外,油茶还具有药膳疗法和文化表演等等多种用途。
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体现着中国人民的饮食文化和民俗习惯。
油茶简介

油茶简介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
充分利用宜林荒山、丘陵、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茶是我国基本的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
据统计至八十年代末,全国油茶林面积为5500万亩,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全国茶油产量在1.5亿kg左右,1981年达到1.64亿kg,占整个木本食用油料的80%以上。
据有关资料报道,2004年我国油茶籽年产量达到83.5万吨,折油达16.7万吨。
在我国,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有153个;年产茶油50万kg以上的县达105个;250万kg以上的县有11个。
湖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2000多万亩,年产茶油0.6亿kg;全省有70%左右的人食用茶油。
江西省油茶林面积1500万亩,投产面积1100万亩,1978—1983年平均年产油2600万kg,1981年达到4100万kg,创历史最高水平,据湖南省永兴县1978—1983年统计,在全县植物食用油中,茶油与菜油之比为98:2;1982年该县茶油产量为150.5万kg;而菜油仅1.3万kg。
在我国边缘地区的云南省广南县1978—1983年,茶油在菜油、花生油等三种食用油中占76 –88%;全县2万多城镇居民食用油供应中,80%以上靠茶油供应。
我国油茶面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有所减少,但仍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2000年以来,以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快速发展,总体面积呈缓慢上升。
世界人口植物食用油中,木本油料占总产量的31.27%(据1989年统计),主要是棕榈油、椰子油、橄榄油和茶油四种。
在整个11个种油用植物中,还有大豆油、葵花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芝麻油7种草本植物油。
如果按产量排名,第一位是大豆油,产量为15.4亿kg,第二位是棕榈油,产量为12.74亿kg,可见木本食用油在世界食用植物油中是举足轻重的,马来西亚人年均棕榈油为30 kg,菲律宾人年均椰子油为35 kg,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人年均橄榄油为20 kg。
农村油茶可行性报告

农村油茶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油茶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种植和利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用油,还可以作为绿化植物和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资源。
本报告旨在评估农村种植油茶的可行性,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二、农村油茶的概述油茶是一种常绿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点,适应性广泛。
油茶的果实富含油脂,可以榨取油脂用于食用和工业用途。
同时,油茶的枝叶也可用于制作茶叶,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三、农村油茶种植的优势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天然植物油的需求逐渐上升。
油茶的果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生态环境:油茶树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对环境要求不高。
同时,油茶树的根系能够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3.经济效益:油茶的种植周期较短,一般在3-5年内即可进入丰产期。
油茶的产量高,且价格较稳定,可以为农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农村油茶种植的挑战1.种植技术:农村地区对油茶的种植技术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
2.市场营销:农村地区的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体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资金投入:农村油茶的种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苗木、施肥、灌溉等费用。
农民在进行油茶种植前需要充分评估投资回报率。
五、农村油茶种植的建议1.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油茶种植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补贴、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油茶种植。
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村地区油茶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3.市场开拓: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油茶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降低种植的风险。
六、结论农村油茶种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潜力。
油茶

油茶(Camellia olrira)属山茶科山茶属,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栽培范围最广的优质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豆冠酸、亚麻酸、天然维生素E和角鲨烯等物质。
茶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阻止血脂升高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相媲美。
福建省现保存的油茶林200万亩左右,绝大部分是早期用实生苗造林,林中油茶株间变异大,优劣混杂,而且树龄都较长,都有几十上百年的树龄,而且在立地条件较差及粗放管理的情况下,林地长期没有垦复和施肥,造成林地土壤板结,肥力明显下降,由于每年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枝整形,任其自然生长,树冠上移,中下部树冠内部中空,结果枝上移,结果面积减少,造成采果困难,并易受到台风危害,产量下降。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省现有油茶林每亩年平均产茶油不到3公斤的占绝大多数,大小年明显,小年产量低于2公斤,甚至更少,这严重影响了山区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了大量油茶林被毁,近10年全省油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福建省现有选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和杂交优良品系良种苗营造的良种丰产林亩产茶油均可达30公斤以上,与现有绝大部分实生油茶林相比产量高出了十几倍,利用优良品系营造丰产林增产潜力是很大的。
对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截干矮化复壮更新,并清除部分劣株,套种优良品系嫁接苗,并对部分劣株进行换冠嫁接,经过三年左右的综合改造加强抚育管理,产量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产潜力也是相当大的。
油茶树生长具有百年寿命,管理好的百年油茶树照样结果累累。
在新一轮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下,为了彻底改变福建省油茶林粗放管理、产量低的现状,除了营造优良品系丰产林外,要想在短期内提高我省油茶产量,对油茶主要产区的低产油茶林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建立低产林综合改造丰产示范基地,掀起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的新热潮是主要的战略措施。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正文开始>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一、介绍⑴油茶概述油茶,学名山茶,属山茶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林木之一。
油茶具有丰富的油脂含量,是油茶树种子榨油的重要原料。
然而,油茶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⑵油茶病虫害的危害油茶病虫害主要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害和昆虫害等。
这些病虫害对油茶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油茶大面积死亡,因此,加强油茶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二、病害防治技术⑴真菌病害防治技术真菌病害是油茶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真菌病害包括锈病、炭疽病等。
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种植密度,避免茎叶拥挤。
●防止病源传播,及时清除病害部分。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害治疗,如喷洒杀菌剂。
⑵细菌病害防治技术细菌病害是油茶栽培过程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病害。
常见的细菌病害包括溃疡病、叶斑病等。
针对细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种植健康的苗木,减少细菌感染。
●销毁病源,及时清除感染叶片。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害治疗,如喷洒杀菌剂。
⑶病害防治技术病害是油茶栽培中比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害包括花叶病、斑驳病等。
对于病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剪除感染病株,减少传播。
●加强油茶栽培管理,提高油茶植株的抗病能力。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害治疗,如喷洒抑制剂。
三、昆虫害防治技术⑴蚜虫防治技术蚜虫是油茶常见的害虫之一,蚜虫的大量繁殖会严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对于蚜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油茶栽培管理,保持树体健康。
●及时发现蚜虫的病害部分,进行清除。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杀虫治疗,如喷洒杀虫剂。
⑵蛀虫防治技术蛀虫是油茶树干内部的害虫,蛀虫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油茶树木死亡。
对于蛀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巡查树干,发现虫害部分进行处理。
●对感染重的树木及时采取割除措施。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杀虫治疗,如喷洒杀虫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
问题:科技为谁服务?如何服务?
转基因大豆+ “抗农达”是由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的名称,它可以除掉 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当地种子也会被当 成杂草杀死。 孟山都转基因大豆专用的农药不仅杀死了庄稼,还伤害了牲畜。 动植 物畸形,人也频繁出现恶心泻、呕吐和皮肤损伤等症状。
我国油茶分布的亚热带地区,自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有 丘陵、盆地、山地、高原,地形复杂,景色万千。各地因 气候、地形、海拔、经纬度的变化,对油茶的生长发育, 开花结实的关系至为密切。
油茶在经济中的地位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 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充分利用宜林 荒山、丘陵、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和人民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茶概述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山茶科 Theaceae >> 山茶属 Camellia
生物学特性
10a. 油茶(原变种) var. oleifera 灌木或中乔木;嫩枝有粗毛。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 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钝头,有时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长 5-7厘米,宽2-4厘米,有时较长,上面深绿色,发亮,中 脉有粗毛或柔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中脉有长毛,侧脉 在上面能见,在下面不很明显,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 齿,叶柄长4-8毫米,有粗毛。
茶油中没有胆固醇,食后不会使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 不易引起人体血管硬化和血压增加。茶油耐贮藏,不易酸 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用茶油煎炸食品, 颜色鲜黄,味香可口,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作人造 奶油的最好油料。茶油除食用外,还是肥皂、凡士林、生 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链霉 素油剂的原料。
我国茶油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有着广大的前景。目前, 如湖南、江西、广西三省经营好现有的4500万亩油茶林, 改低产林为高产林,其总产量如达到4.55亿kg,人口按 1.232亿计,人均茶油只有3.6 kg,这与实现了食用油料木 本化的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差距还远,应加倍努力, 但争取实现产区人民食用油木本化,还是能够实现的。
茶油的烟点约220℃左右,其它植物油的烟点一般为180℃ 左右。烟点过低,烹调时便会产生大量含有3、4-苯并(a) 芘等有害健康的致癌物质。因此,在厨房炒菜时,用茶油 便可避免油烟致癌。茶油的特有品质决定了它不会象豆油 一样有“豆腥味”,反而具有茶树的清香。在民间“土榨 坊”中生产的茶油,由于没有经过多道工艺的精炼,因此 烹饪时会出现“涩”味,但市场上正规厂家生产的高等级 茶油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茶饼为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用途广,价值高,据测定, 茶饼中含粗脂肪25%、皂素10%。脱脂去皂后的饼粕还有 14%粗蛋白、5%的无氮浸出物和12%粗纤维。果壳中单宁 含量高达50%左右,含糖醛率达18%以上,比棉籽壳、玉 米秆等含量都高。皂素、粗蛋白、粗脂肪、单宁都是很重 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皂素,在医药、制皂、农药等方面 具有特殊用途。
油茶的生态特性
我国东南半壁是山茶属的分布中心。白云贵高原到华南、 华中、华东山地、丘陵,都有山茶属的许多物种分布。特 别是普通油茶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栽培历史悠久。油茶在 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演化成大量的物种和品种类型。它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形成了各自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特性。
窄生态幅物种: 如越南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 花油茶性喜高温高湿,适生于夏热冬暖,有明显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性质的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生长。
局限性生态幅物种: 如腾冲红花油茶,威宁短柱油茶性喜凉爽湿润气候, 局限于云贵高原的高寒地带生长。
实践证明不仅油茶各个物种间的生态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即使是普通油茶这一宽生态幅的物种,由于长期受到各个 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作用和人工栽培的影响,已演化出许 多自然类型和农家栽培品种。 如秋分子、寒露子、霜降子、立冬子等四个农家品种群的 花期,果熟期,抗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都有差异, 特别是对北缘栽培地区的花期气候反应十分明显。秋分子, 寒露子花期较早,少受早期寒潮霜冻的危害;霜降子,特 别是立冬子花期很迟,往往含苞待放即遭到寒潮的摧残。
如果按产量排名,第一位是大豆油,产量为15.4亿kg,第 二位是棕榈油,产量为12.74亿kg,可见木本食用油在世界 食用植物油中是举足轻重的,马来西亚人年均棕榈油为30 kg,菲律宾人年均椰子油为35 kg,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 人年均橄榄油为20 kg。 我国引种橄榄,不算成功,分析原因?
花顶生,近于无柄,苞片与萼片约10片,由外向内逐渐增 大,阔卵形,长3-12毫米,背面有贴紧柔毛或绢毛,花后 脱落,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厘米,宽1-2厘 米,有时较短或更长,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狭窄,近于 离生,背面有丝毛,至少在最外侧的有丝毛; 雄蕊长1-1.5厘米,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偶有花丝管长 达7毫米的,无毛,花药黄色,背部着生; 子房有黄长毛,3-5室,花柱长约1厘米,无毛,先端不同 程度3裂。
在医药上,远在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便有记 载:“茶籽,苦寒香毒(皂素),主治喘急咳嗽、去疾 垢……”。据临床实验,茶籽姜蜜糖浆对治疗单纯老年支 气管炎有效率达87.7%;喘急型老年支气管炎有效率达 89.7%,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抑制水肿洁剂、有强效的去污能力,可 作锅炉除垢剂、洗涤剂。油茶皂素是天然化合物,容易被 酶水解,不易引起环境污染。皂素制成农药,代替DDT的 乳化剂抗乳2号;用皂素还可代替乐果的乳化剂0204,既 可降低农药成本,又可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避免农药 中毒。
《中国中医药大辞典》记载,茶油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 重要的药用价值,可概括为: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 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 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据统计我 国每年约需精炼茶油400吨制造各种注射用油剂。
茶油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延缓动脉 粥状硬化的作用,还能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每次服生茶 油50-100毫升,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 塞性肠梗阻,习惯性便泌等。茶油外用能润泽皮肤,可治 燥裂、体癣、慢性湿疹。中药常以茶油调制各种药膏、药 丸,民间常用茶油浸泡螟蚣、螃蟹涂治疮伤。
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 以上。一般栽后8~10年郁闭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 高森林覆盖率。它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 节气候的生态效益。同时,它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 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
据测定,在氟污染源200m处叶中含氟量达1000ppm以上时, 还能正常生长。在污染区栽植2月后,1kg干叶可吸收硫 7.4g,吸氟2.9g。油茶花色浓艳,既是观赏树,又是蜜源 树。 油茶中的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南山 茶、金花茶等具有冬春开放,花大而艳丽的特点,可供人 观赏,并可放养蜜蜂。
世界人口植物食用油中,木本油料占总产量的31.27%(据 1989年统计),主要是棕榈油、椰子油、橄榄油和茶油四 种。在整个11个油用植物中,还有大豆油、葵花油、菜籽 油、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芝麻油7种草本植物油。
思考: 1.现实生活中接触的转基因植物油有哪些? 2.茶油比较优势在哪里?
我国主要载培的油茶物种,因其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 其生态特性也各有差异。按各物种的适应范围和生态习性, 可划分为宽、窄和局限生态幅等三种生态类型。
宽生态幅物种: 如普通油茶在亚热带地区的南、中、北三个气候带都 有广泛的分布和大面积的栽培;小果油茶在中亚热带及北 亚热带南部地区中海拔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攸 县油茶宜在中、北亚热带的低山、丘陵生长。
茶油与医药 我国劳动人民早就发现了茶油具有食疗兼备的功能,许多中成药、 膏、丸和化妆品都用茶油加工,一些油针剂和鱼肝油也是用茶油 作为稀释剂。 早在明朝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就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 血、止血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 明目”。“茶籽,主治湍急咳嗽,去疾垢”。《农息居饮食谱》 中记载:“茶油润燥、清热、息风和利头目”。明朝的徐光启 《农政全书》记载茶油有治疗痔疮、腿湿热之作用。清代的赵学 敏著《本草纲目拾遗》“茶油润肠、清胃和解毒杀菌”。《随之居 饮食谱》对茶油更是赞叹有加,“茶油烹调肴撰,日用皆宜,熟 蒸食之,泽发生光、诸油为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10b. 单籽油茶(变种) Camellia oleifera Abel var. monosperma Chang in Acts Sci. Nat. Univ. Sunyatseni 31(1): 76, 1992. ——Camellia meiocarpa Hu in herb.
与油茶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较短小,花较小,蒴果小, 1室,只有种子1个。 产广东、香港、广西、湖南及江西。模式标本采自江西林 业科学研究所茶园。
茶油应用
茶油与烹饪 茶油适宜各种菜肴的烹饪如凉拌、烹煮、煎炸、烧烤等。 由于茶油是将油茶籽经低温物理冷榨方式榨取再精炼,它 不仅油脂清澈,而且带有茶树的清香。茶油的分子结构特 别细,所以它滑爽不油腻,经茶油烹调出的菜肴色泽鲜亮、 口感滑爽、气味清香。茶油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决定其 在高温条件下很少发生变化,甚至茶油经过20次以上高温 煎炸,仍然不会产生变性,从而保证了高温煎炸食物的安 全和健康。
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4厘米,3室或1室,3爿或2爿 裂开,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毫米,木质,中 轴粗厚;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长3-5毫米,粗大, 有环状短节。花期冬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