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姜根平【摘要】对丽水市5个油茶长林品种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长林品种的单株产量之间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之间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主成分分析评价5个长林品种的个体差异,其品种性状的优劣依次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
%Analysis was made on growth traits of five clones of Changlin of Camellia oleiferain Lishui,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ingle tree yield among clones. Single tree yield was ordered by Changlin 53(3.45kg) > Changlin 4(2.73kg) > Changlin 40(2.36kg) > Changlin 3(1.76kg) > Changlin 18(1.34k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rowth of five clones was Changlin 53>Changlin 4>Changlin 40> Changlin 3> Changlin 18.【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油茶;长林;性状;评价【作者】姜根平【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5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约366 167万hm2,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3]。
12个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鉴别

12个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鉴别李海波;丁红梅;陈友吾;徐梁;李楠;胡传久【摘要】为了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种的准确鉴别开发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方法,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拟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12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14对多态性SSR引物从12个油荼品种的14个SSR位点共扩增出62个多态性条带、检测出77种基因型,平均每个SSR引物扩增出4.4个多态性条带、检测出5.5种基因型.12个油荼品种14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和Dice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分别为0.08 ~0.84和0.39 ~0.90.基于l2个油茶品种在14个SSR位点的基因型差异,共选出45种SSR特征引物与其对应的基因型组合,即SSR特征引物-基因型,可作为11个油荼品种的SSR特征指纹,为品种鉴别提供分子依据.本研究也为在更大层面上建立油荼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为油茶品种的辅助选育、以及应用于DUS测试提供了技术思路.%In order to develop a novel molecular recognition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il tea (Camellia oleifera) superior cultivar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superior resources,the SSR feature indexes for 12 Changlin series superior cultivars of C.oleifera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SSR fluorescence labeling in the present study.With 14 pairs of polymorphic SSR primers,a total of 62 polymorphic bands were amplified and 77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from the 14 SSR loci in the studied 12 superior cultivars of C.oleifera.For each SSR primer,the avera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s and genotypes were 4.4 and5.5,respectively.The range of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and genetic similarity by Dice coefficients at 14 SSR loci in the 12 cultivars were0.08 ~ 0.84 and 0.39 ~ 0.90,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genotypic difference at the 14 SSR loci,a total of 45 pairs of SSR characteristic primers together with its corresponding genotype (SSR characteristic primer pairs-genotype) were selected as SSR characteristic fingerprints for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11 Changlin series superior cultivars ofC.oleifera.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the technical ideas for establishing DNA fingerprint database of C.oleiferaon a higher level,for the molecular breeding of superior cultivars of C.oleifera,and for DUS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testing of C.oleifera.【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7(032)010【总页数】8页(P171-178)【关键词】油茶;基因型;品种鉴别;SSR指纹;荧光检测【作者】李海波;丁红梅;陈友吾;徐梁;李楠;胡传久【作者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并集经济价值于一身[1]。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油茶是一种珍稀的树种,具有较高的草本植物繁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
紫色土区长林地质资源丰富,油茶在这里生长繁茂,产茶量颇丰,但品种较单一,品质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这次试验我们引进了4个优质的油茶品种,分别是五剑长林油茶、湘荣长林油茶、儋三沙长林油茶和岐黄长林油茶。
这些品种在其他地区已经得到了证明,在品质、产量和抗逆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试验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油茶苗木引种试验,另一部分是油茶种子引种试验。
油茶苗木引种试验是将优质的油茶苗木从原产地引进到紫色土区长林地区进行种植。
试验地段共选取了10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种植100株油茶苗木,共计引种1000株苗木。
试验过程中,我们对苗木的生长情况、抗逆性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经过一年的试验,发现引进的油茶苗木适应性很强,生长状况良好,产量也有所提高。
五剑长林油茶和湘荣长林油茶在紫色土区长林地区的生长情况表现最好,产量提高了20%左右。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引进的四个品种在紫色土区长林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状况,为油茶的种植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品种选择。
试验结果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油茶品种引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些引进品种的优化种植技术,以提高紫色土区长林油茶的品质和产量。
‘长林4号’油茶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性状差异

‘长林4号’油茶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性状差异曹永庆;王开良;林萍;任华东;姚小华;龙伟;尹润富【摘要】以5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材,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树冠内层果实相比,树冠外层中上部的果实较大(29.5 g),籽粒数较多(4.8粒/果),鲜出籽率和果形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6.8%和0.81);树冠外层果实的种仁含油率(41.2%)显著高于内层果实(a=0.05),而树冠外层不同部位的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差异;此外,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果实着生部位对茶油品质的影响不大.【期刊名称】《亚热带植物科学》【年(卷),期】2011(040)004【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长林4号’油茶;树冠部位;果实性状;含油率;脂肪酸【作者】曹永庆;王开良;林萍;任华东;姚小华;龙伟;尹润富【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金华市婺城区东方红林场,浙江金华32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
茶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少量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达74%~89%,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油茶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经济林树种,走园艺化栽培道路是促进油茶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3]。
然而在油茶栽培技术研究中,如树体控制、精准肥水管理等,多集中在生产试验性研究[4-6],对于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较少[3],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茶园艺化的发展。
“长林”系列油茶籽中非油类主要功能性成分比较

“长林”系列油茶籽中非油类主要功能性成分比较李海琳;刘京晶;斯金平;吴令上;冯璨;杨晓梅【摘要】对“长林”系列10个品种油荼籽种仁中4种非油类主要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三萜含量,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采用Lowry 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总蛋白质量分数为12.96%~17.38%,总三萜为2.56%~5.37%,总多糖为0.65%~ 1.43%,总黄酮为0.53%~1.06%,4类功能性成分含量在油荼品种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油茶不同功效产品的开发应选择相应的品种.【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3(028)009【总页数】5页(P71-74,81)【关键词】油茶;品种;功能性成分;含量测定【作者】李海琳;刘京晶;斯金平;吴令上;冯璨;杨晓梅【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然药物研发中心,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9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
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有“东方橄榄油”之称[1]。
此外,油茶籽榨油后的饼粕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黄酮、多糖和蛋白质等功能性成分,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皂苷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肝毒、降血压等药用价值[2];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3];茶籽多糖具有抗血栓、降血糖、修复糖代谢紊乱、调节免疫以及抗氧化等活性[4-5];茶籽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6-7],可以作为生产蛋白饮料、焙烤食品等的蛋白质强化剂,经酶解还可制备功能性多肽[8]。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油茶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绿化植物,被誉为“绿色福利工程”和“农业银行”,在中
国南方广泛种植和食用。
油茶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欧米伽-3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是为了推广油茶种植,促进当地农业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试验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长林镇,属于典型的典型紫色土区,土壤含有机质丰富,养
分丰富,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宜油茶种植。
试验引进了4个品种,分别是高油、丰
产的巨杆油茶、部分自花授粉的繁花油茶、果实大,产量高的大果油茶和易于贮存的中晚
熟油茶。
试验采取块状设计,土地面积为16亩,每品种占用4亩,每亩密植800棵油茶。
试
验分析油茶苗木生长情况,观察萌芽率、生长速度、幼树生长状态等情况,采用科学管理,定期施肥、浇水、修枝、防治病虫害等操作。
同期在试验地区召开了油茶技术培训班,向当地农民传授油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培养种植技术人员,提高种植效益和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各品种均适应性强,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油质优良。
其中,巨杆油茶以高油产量著称,繁花油茶苗木生长较快,可能会增加产量,大果油茶果实呈长椭圆形,产量突出,中晚熟油茶适合在明年年底
或次年初果实成熟时采摘,贮存易于保存。
此次试验对于推广油茶种植技术,提高油茶产量和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同时,需要加强对油茶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更好地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贡献。
油茶高产品种“长林”系列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闽两省结合部 , 油茶是丽水市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 , 栽
培历史悠久 , 全市现有油茶面积约为 5 . 8 7 万h m 2 , 素有 “ 浙南油库” 之称。 目 前丽水油茶林大部分都是 2 0 世纪 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品种 ,现有林 中品种混杂 ,良莠不 齐, 个体差异很大 , 劣种 占多数 , 大部分油茶林还有萌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4 基 金项 目: 浙江省省 级财政林业专项补助 资金项 目“ 油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 0 9 B 0 5 ) ” 和丽水市重大科技招标项 目“ 丽水市油茶高 产新 品 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与推广( 2 0 o 8 N z H 0 2 0 7 ) ” 联合资助。 作者简 介: 王军峰 , 男, 工程 师, 从事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 l 8 ・
江西林业科技
2 0 1 3 年第 1 期
油茶高产 品种“ 长林 ’ ’ 系列 的引种及性状观测
王军峰 , 葛永金 , 麻 秀新 , 张李斌 , 王仁火 。
( 1 . 丽水市林 业科学研究院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2 . 缙 云县林业局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3 . 云和县林业局 , 浙江丽水 3 2 3 0 0 0 )
参试 的 1 1个 品种 采用 随机 区块 排列 ,区块 问尽
可能立地条件一致。 于2 0 0 9年 3 月定植。 定植前 1 年
进 行地 面平 整 , 株 行距 2 ex r 2 m, 挖 穴规 格 为 8 0 e a ̄ r
8 0 c m x 6 0 c m, 每穴施复合肥 1 k g , 焦泥灰 2 0 k g 为基 肥。苗木定植后 , 根据气候环境条件 , 及时做好水肥管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紫色土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引种试验
引种试验是指将外地的植物种类引入到本地进行种植试验,以评估其适应性和生长状况。
紫色土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土质以紫色土为主,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生长。
长林系列油茶是一类具有高产、适合种植的油茶品种。
本次引种试验旨在评估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性和生长状况,为该区域的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选择了长林系列油茶的典型品种,并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应性改良。
我们在紫色土区的几个不同海拔地点选择了试验区域。
在每个试验区域,我们选择了100亩左右的土地进行试验种植。
然后根据长林系列油茶的特性选择了3个优良品种,分别是“紫月龙”、“长寿龙”和“紫刚果”。
这三个品种在外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高产、抗病虫害等优点。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
我们对试验区域的土壤进行了改良和调整,以适应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生长需求。
然后,我们按照高产、抗病虫害等要求,选取了种植材料,并进行了合理的距离和密度布局。
我们还对油茶树进行了定期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在生长季节,我们还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剪和摘心措施,促进树冠的均匀生长。
试验结果显示,三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在紫色土区的生长状况良好。
它们适应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且具有较高的产量。
它们对常见的病虫害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减少了防治的工作量。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认为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在紫色土区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和推广价值,可以为该区域的油茶产业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长林3号:果实黄红色,桃形,果实表面光滑且无明显棱,果实中等大小;树形开张;枝条较长;叶片前端较尖。
长林4号:果实青红色,梨形,果实底部内陷,表面有明显突出棱;树形伞形,浓密且较矮;叶脉白色隆起。
长林18号:果实青红色,桔形,带棱;叶片颜色偏黄,叶片两边缘中间部分有一拉长点,枝条倒伏状。
长林40号:果实青色,梨形,表面有三条棱且不对称;树形圆球形,直立;枝叶浓密,深绿色。
长林53号:果实梨形,黄红色,果柄处有葫芦把;树形矮小;粗枝大叶,枝条节间较短。
长林21号:果实桔形,青黄色,中等偏小,表面有棱;叶片短小;枝条稀疏。
长林23号:果实完全呈黄球形,青黄色,表面无棱,中等大小,果实底部有三条放射状纹路。
长林27号:果实球形,红色,底部带脐;树形塔形且矮小;粗枝大叶且浓密。
长林166号:果实橄榄形,色泽鲜红,果实偏小,单果种子1-2粒,少数3粒;
叶柳叶形,枝条细长。
长林20号:果实青色,桔形,果实底部有多条放射状内陷纹路(一般为5条,呈五角星形);树形开张;枝条下垂,稀疏。
长林56号:果实圆球形,红色,底部有3-5条纹路(多数为4条纹路),果实较大;树体直立,枝条节间较长。
长林59号:果实球形,青黄色;树体圆柱形,枝叶浓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