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的品种分布

合集下载

油茶主要良种

油茶主要良种

油茶主要良种作者:刘声光翁美红来源:《现代园艺》2009年第09期茶油是人类食用的重要油料,又是工业、医药上的重要原料。

据资料介绍:在全世界植物食用油料中,茶油品质第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油质极好,人们常食可防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能益肝明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国家林业部在江西、湖南建立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茶油加工厂,并进行了油茶低产林改造。

2008年国务院又作出了鼓励发展油茶生产的补贴措施。

油茶从地理位置上分,有适应西南高山区、华南丘陵区、华中华东丘陵区的栽培品种;从收获期上分,有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籽,以霜降籽好,品种多,适应广;从花色上分,有白花油茶、红茶油茶;从果实大小来分,有小果型、大果型(红花油菜多为大果),大果型产量偏低,但果仁出油率高。

现把全国经过了3次大的选育,适应华中、华东丘陵区种植的品种介绍如下:1 普通油茶(白花油茶)全国分布最广,北纬18°28′~34°34′,东经100~122°,东从浙江舟山、台湾,云南的丽江、大理市,南以福建的福州、广东的湾南、广西的宁明,北至陕西秦岭南坡的洛南镇、河南的平顶山,其中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中南部面积最广、品种最优。

1.1小果油茶(江西籽)灌木或小乔木,叶片小而多,嫩枝有细毛,分枝角度小,11月中旬开白花,次年10月果实成熟,果皮极薄,出鲜籽44%~58%,出仁率66%~70%,含油率40.2%~48.5%。

1.2攸具油茶常绿灌木,树体矮小,树皮灰白色或黄褐色,分枝角度小,叶多为宽卵形,2~3月底开白花,10月底果实成熟,果皮极薄,麻褐色,是一个高产、抗炭疽病的春花秋实品种,只要适当密植,产量比其它普通油茶高。

1.3软枝油茶由广西林业科研所选育的优良品种,在福建、湖南、广东,江西南昌、分宜试种表现良好,最大特点是速生丰产,树形好,结果多,出油率也很高。

油茶生产—油茶及其主要栽培物种(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油茶生产—油茶及其主要栽培物种(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花 为两性花,白色,罕见有少数植株的花瓣有红色或红斑。花无柄。
萼片4~5枚,彼此相等,呈覆瓦状排列,角质,萼的外面全被银灰色丝毛, 花瓣倒卵形,脱落性,5~9枚,彼此分离,一般光端凹入;雄蕊多数为 2~4轮排列,内轮分离,外轮2~3轮的花丝有部分联合着生于花瓣基部; 雌蕊通常与花瓣相连脱落。花药黄色,罕见花药变成花瓣状,形成了重瓣 花。雌蕊一般比雄蕊短,3~5裂,柱头稍膨大,子房密被银灰色或淡褐色 绒毛,子房3~5室。
小果油茶 C.meiiocarpa Hu
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福建、广西;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
广宁红花油茶 C.semiserrata Chi
分布于中国广东西江一带及广西的东南部,海拔200-350米山地。
浙江红花油茶 C.chekiangoleosa Hu
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东部,以及浙江、福建、安徽 三省边境的高山上。
宛田红茶油茶 C.polyodorta Hu
分布于中国湖南西部、广西和贵州(榕江、黎平、荔 波、安龙、锦屏、天柱和习水县)。
博白大果油茶 C.gigantocarapa Hu
主要分布福建、广东、江西。
走进油茶生产
普通油茶(C.oleifera)
又名油茶、中果油茶等,湖北省各油茶 产区均有分布,占全区栽培面积90%以上。
叶 一般为椭圆形,卵形,单生、互生、革质,长3.5~9cm,宽1.8~ 4.2cm,1年生叶柄上有较密灰白色或褐色柔毛,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 为较深的锯齿,上端密下部稀,幼叶齿端具黑色革质小刺,老叶脱落,中 脉两边均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近对生,叶表面显光泽。
走进油茶生产
普通油茶的形态特征
走进茶生产
浙江红花油茶
散生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南部等地的中 低山区中海拔地带。自然分布区海拔600~1200m左右。喜温暖 湿润气候,适宜在中亚热带东北部山地生长。在丘陵地区栽培, 开花繁盛,结实较差。近年云南、广东、广西、陕西、河南等地 引种生长,结实不良。

第二章油茶种植资源及良种选

第二章油茶种植资源及良种选

第二章油茶种植资源及良种选育第一节种植资源一、物种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范围内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油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类食用油料树种的总称,由于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的98%为普通油茶(C.oleifera),故常将普通油茶称为“油茶”。

山茶属植物的种类繁多,世界上有120余种,我国约90种,主要作为食用油料栽培的有:1.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中果油茶、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图2-1)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高4~6m。

单叶互生、蜡质、光滑、短柄、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较深的锯齿。

10月中下旬开化,花两性,白色、无柄、5~7片花瓣。

果实翌年10月间成熟,。

蒴果球形、桃形、桔形或橄榄形等;果色有红、黄、青三种;果中等大小,果径2~4.5cm,每果有种子(称茶子)1~16粒,一般4~8粒;种子呈三角状卵形,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具光泽。

普通油茶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含量最多的油茶物种。

其较为速生,高产,油质优良,适宜于我国油茶自然分布范围内种植。

2.小果油茶(C.meiocarpa Huo)又名江西子、小茶、鸡心子、小叶油茶、珍珠子、羊屎子(图2-2)。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细毛。

叶椭圆形而小,长2.5~5.5cm,叶缘锯齿线。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开化,花白色,花径2.5~4cm。

蒴果10月上旬成熟,通常为球形、桃形或橄榄形,果皮极薄,每果有1~3粒种子。

小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的明显区别是:果小、叶小、芽小,芽的苞片无毛,全株枝叶繁茂。

小果油茶的出籽率、含油率均较普通油茶高,抗炭疽病较强,产量较稳,性喜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适宜于中亚热带的中、高山区栽培,北亚热带南部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

引种安徽省皖南山间盆地的丘陵地带,表现出良好生长,开花结实正常。

3.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 Huang)又名大果油茶、华南油茶、高川油茶、陆川油茶(图2-3)。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
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色茶叶,被誉为"液体黄金"。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质和产量,许多科研机构和茶叶企业积极开展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以下是五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情况。

1. "阳光油茶":阳光油茶是浙江农林大学油茶研究团队选育的一种优良油茶新品种。

该品种为中早熟油茶,适合栽培于江浙地区。

阳光油茶以其丰富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而闻名,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的功效。

2. "雪霁油茶":雪霁油茶是福建农林大学油茶育种团队推出的油茶新品种。

这种油茶适合栽培于福建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雪霁油茶的茶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被誉为"茶界的珍品"。

雪霁油茶的油脂含量较高,是非常优质的油茶品种。

3. "川岛油茶":川岛油茶是四川农业大学油茶团队选育的一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油茶新品种。

川岛油茶树木高大、茂密,叶面较厚,更能耐受高寒冷旱等恶劣气候条件。

该品种的茶叶不仅色泽鲜绿,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

4. "锦绣油茶":锦绣油茶是湖南农业大学油茶研究中心选育的一种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

该品种的树冠呈金字塔形,比传统油茶树更加紧凑,能够增加单株产量。

锦绣油茶的茶芽细嫩,茶汤黄绿透亮,滋味鲜爽,深受茶友喜爱。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

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油茶是一种富含油脂的树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生长在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浙江等省份。

油茶树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食用油和药用油,还可以作为林木进行栽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油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研究和选育新品种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多个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油茶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五个正在研发中的油茶新品种。

一、高产油品种目前油茶的平均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而对于高产的油茶来说,亩产量可以提高到350公斤以上。

这种新品种的油茶不仅可以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市场对食用油和工业油的需求。

高产油品种的选育是以提高单株油茶的产油量为目标,通过人工授粉、人工选择等方法选育出具有高抗旱、高产油等特点的油茶品种。

对品种进行定向和精准的栽培管理,保证其能够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稳定生长和生产。

二、抗病品种油茶树生长在南方地区,常常受到各种真菌和细菌的侵害,常见的病害有油茶炭疽、油茶炭疸病等。

选育出对这些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新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通过对油茶树进行抗性育种,挑选出对特定病害具有抗性的树种,进而培育出能够抗病的新品种。

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对油茶的损害,减少病害防治的成本,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三、高品质油品种高品质油茶主要是指油脂成分的含量高,以及质量好。

高品质的油茶不仅可以用于食用油的提取,还可以用于制作高档的化妆品和保健品。

高品质油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通过对油茶树进行油脂成分的分析,找出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比较合理的树种,并进行育种培育工作。

这种新品种的油茶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用油和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可以提高油茶的市场竞争力。

四、抗逆性品种油茶树生长在南方地区,受到的干旱、高温、寒冷、风沙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培育一种对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是十分重要的。

五、环保型品种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环保型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油茶知识

油茶知识
4.茶油的抗氧化对于防衰老特别重要
防衰老学说有很多,但是其要点有以下两点:
1尽量减少体内有害物质,防止它破坏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
2保证均衡充足的营养,使细胞有足够的原料修复,维持细胞修复能力,使细胞组织保持最佳状态,避免衰老。
茶油既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自由基,又能快速充分地补充营养物质,所以它有良好的防衰老特性。
油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的特点,充分利用荒山、丘陵,积极发展茶油产业,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1.发展茶油有利于缓解食用油供给矛盾,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南方诸多省份如湖南、浙江、广东、福建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人)。在稳定现有茶林面积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50千克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7%。因此,大力发展油茶可有效缓解耕地紧张的局面,增加我国食用油供给能力以及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3.茶油不易氧化变质
茶油清除杂质和水分以后,可以在常温下保持数年不变质。一般来说,植物油中的油酸含量越高,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越低,其氧化稳定性越好。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80%,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10%左右,因此茶油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耐储藏。此外,茶油中丰富的维生素E和多酚也有抗氧化作用,对防止油脂酸败有积极作用。茶油的这个特性使它成为油浸食品罐头的上等原料,其保鲜、保质的时间常2~3倍于其他油品浸制的食品罐头。
2.发展茶油有利于优化食用油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油茶优良品种产量

油茶优良品种产量

◆浙林1号 品种特性中熟种,自然着果率高,大小年不明显,嫁接苗定植后6-9年生连续4年测定(按冠幅面积折算),年均亩产油量45.36公斤;鲜果出籽率49.67%,种仁含油率49.79%,果油率7.48%;炭疽病感病指数3.1%以下。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或扦插育苗,大苗造林,造林时要求多系配植,也可用于低产油茶的高接换冠;造林或高接后要加强肥培管理和合理修剪。

适宜种植范围:全省丘陵山地均可栽培。

◆浙林2号品种特性中熟种,嫁接苗定植后6-9年生连续4年测定(按冠幅面积折算),年均亩产油量43.43公斤;鲜果出籽率43.88%,种仁含油率53.88%,果油率8.18%;炭疽病感病指数3.1%以下。

栽培技术要点同上。

适宜种植范围:全省丘陵山地均可栽培。

◆浙林17号品种特性早熟种,大小年不明显,嫁接苗定植后6-9年连续4年测定(按冠幅面积折算),年均亩产油量40.25公斤;鲜果出籽率50.45%,种仁含油率49.36%。

果油率5.54%;炭疽病感病指数3.1%以下。

栽培技术要点:同上。

适宜种植范围:全省丘陵山地均可栽培。

◆大果寒露1号品种特性属大果早花类型,高产、稳产,盛果期株产果12.2kg,6年生试验林亩产油量43.1kg,比对照增产71.6%;盛花期10月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4.7克,鲜果出籽率39.43%,干出籽率20.74%,出仁率63.14%,种仁含油率50.29%;抗炭疽病能力强,病果率小于3%。

栽培技术要点多系混栽,花期配合,成熟期一致;早期适当密植,盛果期后适时调整密度;重视造林基础投入,栽植时整水平带,施足基肥;采取以劈草为主的水土保持型抚育管理方式;适当施肥;注意防治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

适宜种植范围:全省山地丘陵均可栽培。

◆大果寒露2号品种特性属大果早花型,高产、稳产,盛果期平均株产量11.4公斤,6年生试验林亩产油量44.6公斤,比对照增产77.5%;盛花期10月上下旬,成熟期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7.2克,鲜果出籽率44.5%,干出籽率25.16%,出仁率61.82%,种仁含油率48.6%;抗炭疽病能力强,病果率小于3%。

茶油树的分类

茶油树的分类
油茶种植属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扶持的惠农项目。在树苗、种植技术和贷款融资上均有优惠政策和补贴。荒山估计每亩山地需投资300元/年左右,三年后进入收获期,五年进入盛果期,改造林,就是有低产、老茶树林的山地,每亩山地需投资200元/年左右,三年即可进入盛果期。
现在的茶油品种最好的有:GLS赣州油1号(江西南部油茶适生区),GLS赣州油2号(江西南部油茶适生区),桂无2号(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适生区),桂无3号(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适生区),桂无5号(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油茶适生区),湘林1(南方油茶中心产区),湘林104(湖南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广西北部、江西西部等油茶适生区),湘林XLC15(南方油茶中心产区),湘林XLJ14(认定5年,南方油茶中心产区),湘5(认定5年,南方油茶中心产区),赣石84-8(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赣抚20(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赣永6(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赣兴48(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赣无1号(江西、湖南油茶适生区),GLS赣州油3号(江西南部油茶适生区),GLS赣州油4号(江西南部油茶适生区),GLS赣州油5号(江西南部油茶适生区),亚林1号(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亚林4号(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亚林9号(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油茶适生区),岑软2号(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适生区),岑软3号(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油茶适生区),桂无1号(广西、湖南、江西油茶适生区),桂无4号(广西、湖南、江西油茶适生区),长林3号(浙江、江西、广西油茶适生区),长林4号(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适生区),长林18号(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适生区),长林21号(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长林23号(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长林27号(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油茶适生区),长林40号(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油茶适生区),长林53号(浙江、江西油茶适生区),长林55号(浙江、江西、广西油茶适生区),赣州油1号(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赣州油2号(江西省油茶适生区),赣州油6号(江西省油茶适生区),赣州油7号(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赣州油8号(江西、广东、福建油茶适生区),赣州油9号(江西省油茶适生区),赣8(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赣190(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赣447(江西省油茶适生区),赣石84-3(江西省油茶适生区),赣石83-1(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赣石83-4(江西、湖南、广西油茶适生区),赣无2(江西、湖南油茶湖南油茶适生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油茶的品种及分布
一、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浙江、全国的主栽物种。

二、小果油茶,又名门西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福建、广西;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

三、越南油茶,又名大果油茶的主要分面在广东高州县、广西、栽培面积占第三位。

四、县油茶,又名野茶子;主要分布在湖南攸县、浙江富阳。

五、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江西德兴。

油质好、花可入药,是良好的庭园绿化品种,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

六、小黄花山茶,主要分布在贵州赤水。

七、匹它山茶,主要分布在贵州盘县。

八、多齿红山茶,又名宛田油茶籽,主要分布在广西桂县。

九、茶梨,又名八瓣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龙泉、江西龙南。

十、博大果油茶,又名赤柏子;不宜在中亚热带栽种。

十一、白花南山茶、主要分布在广东封开、广西苍梧。

十二、南荣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韶平。

十三、金花茶,主要用作观赏。

十四、邹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龙胜、湖南永顺。

十五、威宁短柱油茶,主要分布在贵州威宁。

(二)我国油茶的自然类型:
1、花期类型:特早花类型,早花类型、中花类型、晚花类型、春花类型。

2、成熟期类型: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种。

3、茶果形态类型:红球、青球、脐型红桃、青桃、红桃、青桔。

(转载于土茶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