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教材

合集下载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讲义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讲义
商之术。(“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
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 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 白圭经商之道:智、勇、仁(取舍)、强(坚守) • 白圭经商之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知进知守 • 宋真宗封白圭为“商圣”。
鬼谷子:仁 人轻货,不 可诱以利, 可使出费; 勇士轻难, 不可惧以患 ,可使居危 ; 智者达于数 ,明于理, 不可欺以不 诚;可示以 道理,可使 立功。 是三才也。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止至善
止于至善
•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修身之关键:明善思诚
• 朱熹:“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 之本。”(《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
• 译文: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 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 评点:企业家的“天下”在哪里,企业家的“民”是什么?
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 企业家最重要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在市场和 竞争中长期保持成功,长期保持企业收益。 这样便可以对社会富裕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最终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致力于企业长期的收 益、发展和优化,而不是短期效益的最大化 。长期性的行为符合企业利益,因为它对企 业形象和员工动力有着显著、积极影响,使 企业在市场和社会中占据优势。
• 第二,上下级之间,领导尊重员工,员工就会忠 于领导。领导有影响力,臣下就有执行力。
• 君闲臣忙国必兴 • 君忙臣闲国必衰
2.3使人如器:用人方法
• 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 :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 备焉。(论语·子路)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

标题: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引言概述:
国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博大精深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相结合,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了许多管理者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运用国学智慧提升领导艺术,实现管理的智慧化和人性化。

一、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内在联系
1.1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
1.2 领导艺术注重人文关怀
1.3 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共同强调道德修养
二、国学智慧在领导中的应用
2.1 以德治人
2.2 尊重传统文化
2.3 善用人才
三、国学智慧对领导者的要求
3.1 自身修养
3.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3 以身作则
四、国学智慧与团队管理
4.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2 善于倾听
4.3 以诚待人
五、国学智慧与危机管理
5.1 保持冷静
5.2 以变应变
5.3 善于化危为机
结语:
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管理的探索。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处理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实现管理的智慧化和人性化。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广大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让国学智慧在现代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学与领导智慧修身篇

国学与领导智慧修身篇
“忠”,就是要热爱祖国,忠于职守 “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仁”,就是要以人为本,富有爱心 “义”,就是要坚持正义,保持节操 “礼”,就是要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智”,就是要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信”,就是要诚信守法,言行一致
5、官德
(1)官德的涵义:领导干部从 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 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 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 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 政之本,用权之道。
第二、讲官德,必须情为民所系,就 是为官者从心灵深处要时刻牵挂着人 民群众的冷暖,同人民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鱼水真 情关系。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的 “为民、务实、清廉。”它们组成了 现代“官德”的基本内核:“为民” 是官德的核心,所谓“在其位,谋其 政”也;“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扎 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清廉”是官德的内在 要求,为官者要公字当头,永葆共产 党人的浩然正气。
国学与领导智慧 ——修身篇
提纲:
1、修身:做人有原则 2、处世:世道多坎坷 3、为政:仕途当谨慎 4、用人:领导大方略 5、谋事:成功靠运筹 6、应变:困境见真智
前言
1、国学的涵义:国学,在我们心眼里, 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 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 故”,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 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 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 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
(4)对于新时期应该如何提高 领导干部的官德
第一、讲官德,必须保持自身廉
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 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 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此言不谬。第一道防线 被冲破了, 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 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 就会一泻

王泽仁:国学智慧及领导力修炼

王泽仁:国学智慧及领导力修炼

《国学智慧与领导力修炼》主讲:王泽仁【课程前言】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脱离本国的文化土壤,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必然要符合其所在国的国民特性,否则即使是世界一流的管理方法也无济于事。

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历经几千年的淬炼和更新,早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式,这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都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只能去适应它。

而作为中国的企业,就不得不对中国的儒释道思想有所了解,因为儒释道思想是中国古典思想中最重要的流派,其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中国人。

所以中国的企业必然需要有中国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当然我们也切莫排斥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潮和方法。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且自从洋务运动、实业兴邦开始,中国企业一直在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达到“中学为体,西学未用,中西结合”的管理境界。

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本课程通过对儒释道思想的系统解读,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从多个维度为学员朋友们全面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之道。

【课程对象】企业管理者【授课讲师】王泽仁老师(请阅读讲师简介)【课程目标】1. 帮助管理者了解儒释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2. 帮助企业管理者构建领导者魅力3. 帮助企业找到改善团队管理效率的方法4. 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课程时间】2天【课程大纲】开场语1. 儒家思想概论2. 道家思想概论3. 佛家思想概论第一讲儒家文化与管理智慧一.中庸的管理哲学1. 《中庸》涵1)不偏不倚2)无过不及3)恰到好处2.《中庸》之“中”1)尚中2)时中3)中正4)中和3.持守中道1)适可而止2)进退有度3)大智大勇4. 《中庸》之政1)为政之要◆修身为本◆仁义礼智◆知人知天2)知行合一◆五达道◆三达德◆生知,学知,困知◆安行,利行,勉行5. 诚外无物1)尽性2)前知3)如神4)无息6.圣人修为1)圣人之诚2)圣人之道3)圣人之德4)圣人之智5)圣人之行6)圣人之则7)圣人之治7. 儒家三大管理之道1)沟通的三大儒家之道◆忠恕之道◆絜矩之道◆中庸之道2)儒家管理的行为准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儒家的领导方式1. 领导者的职权影响力与非职权影响力1)王道政治:以德服人2)霸道政治:以力服人2. 教练式领导者1)教2)育3)学4)练5)习3. 领导者品格1)聪明睿知:治理企业2)宽裕温柔:包容大众3)发强刚毅:决断大事4)齐庄中正:笃恭敬业5)文理密察:分辨是非4. 领导者行为规1)简在帝心,允执其中2)虚怀若谷,谦以下人3)从谏如流,广开言路4)赏罚分明,举贤任能5)正己化人,言行合一6)同体大悲,与民同乐5. 领导者需要做好的九件事情1)修身:塑造非职权式的领导魅力2)尊贤:尊重人才,提供机会3)亲亲:亲近家人,和睦家庭4)敬大臣:敬重公司重要核心干部5)体群臣:重视中基层干部的培养6)子庶民:关心基层一线员工的诉求7)来百工:招揽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8)柔远人:与客户和竞争对手保持友好协作的关系9)怀诸侯:给予各分公司或加盟商大力的支持第二讲道家文化与管理智慧一.道家的无为而治1. 假无为与真无为1)老子的假无为2)庄子的真无为2.道家管理的三宝1)慈2)俭3)不敢为天下先二.道家管理的二元辩证思维1.得与失2.贫与富3.贵与贱4.穷与达5.祸与福三.儒家与道家对法家的影响1.荀子的两位法家弟子1)非2)斯2.非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挥1)法2)术3)势四.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1.清静无为,淳朴简约2.收敛精神,爱惜身体3.守雌贵柔,处弱抑强4.飘扬放逸,洒脱自在第三讲佛家文化与管理智慧一.佛家的基本概念1. 业力与因缘果1)业力主宰2)因果定律2.佛家管理的行为准则1)戒定慧,闻思修2)四圣谛3)四无量心4)六度5)八正道6)十善业7)三十七道品二.禅宗--中国本土化的佛教教派1.人人皆可成佛1)佛在心中2)明心见性2.教外别传1)以心传心2)不立文字3.禅宗修习方法1)渐悟◆渐进禅法◆渐修菩提2)顿悟◆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三.中国禅与老庄思想1.有为与无为1)禅宗:修有为达无为2)老子:修无为达有为3)庄子:修无为达无为2.禅宗的体证与庄子的体证1)坐忘2)心斋3)朝彻✧结尾语1. 天道与人道合一2. 天性与人性合一3. 理性与情感合一4. 外合一【课堂建议】1. 不迟到,不随意走动,非重要不接听,手机静音或关机2. 所有俗务之心都放心,有缘相聚一起学习,共同进德修业3. 课堂中都是同窗好友,无有贵贱亲疏者,我们都是在一起的学习者、分享者。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艺术课件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艺术课件

05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艺术的融合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整体性、和谐与稳定,注重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西方管理思 想则强调个体性、竞争与创新,注重制度与效率。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有助于在管理中兼顾整体与个体、和谐与竞争、人际关 系与制度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等;现代管理艺术则注重科学、规范 与创新。
业。
法家管理思想注重“法治”原 则,主张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和法律条文,确保企业的稳定
和有序发展。
法家管理思想强调“功利主义 ”,主张以利益驱动员工行为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法家管理思想注重“实效性” ,主张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反 对形式主义和虚假的管理行为 。
03
02
国学智慧在现代管理 中的应用
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 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主张以德治企 ,通过道德教化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 业管理水平。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礼”的制度化, 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治企,通过礼仪 和规范来约束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儒家管理思想注重中庸之道,主张适 度原则,强调和谐、稳定和团结,反 对过度追求利益和冲突。
儒家管理思想注重“诚信”原则,主 张言行一致,强调信誉和口碑,认为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石。
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追求天人合一,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其自然的方式
实现企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输标02入题
道家管理思想注重“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强 制管理,主张让员工自由发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76页PPT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76页PPT

谢谢!
76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管理小类国学智慧修订稿

管理小类国学智慧修订稿

管理小类国学智慧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课程题目:《易经》与企业管理变革培训特点:以问题、分析、研讨、答疑方式为参悟过程进行互动式、咨询式、教练式学习,案例丰富、启发性强,注重企业切身问题解答。

课程大纲:一、易经的“道统”体系为什么说易经是个道统学问体系《周易》的四大系统:爻、卦、经、传易经的核心道义:变易、交易、简易、不易易经智慧与天、地、人三才之道易经的象、数、理价值体系解析先、后天八卦原理解析实用易的预测原理融通二、易经与管理变革原理易之“交易”与企业运营原理易之“变易”与企业内、外环境之变何为变革,何为革故鼎新易道之生与变革之新革卦、鼎卦对变革的启示易道、人道与变革的内在理路三、易经与企业管理变革的应变之道乾元对变革进退存亡之机的重要启示意义坤德对变革展开与成效的重要实际意义易之“简易”与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易道与变革的时机把握易经与变革之谋定而动四、易经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变革易之“不易”与企业的终极战略坤之德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创建易道之太极思维与理念创新案例:国旗对国共两党党运的五行预兆如何从易经的太极原理解析变革成败与人心向背关系如何从易理理解价值观认同对良性企业文化创建的重要作用五、易经预测与管理变革的前瞻性易经为什么能预测未来易经是宿命论吗,谁在掌控命运案例:毛泽东的易学造诣与解放战争战略布局易经有多少种预测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为什么必须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如何应用易经原理前瞻管理变革之吉凶六、易经与企业管理体制变革天尊地卑与企业位、权之势解析如何从易学原理理解中正之道对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意义豫卦对企业管理变革的现实意义案例:一代枭雄蒋介石名字的易经解析七、易经与企业信息管理变革何为天地交泰案例:北京紫禁城的风水启示泰卦、否卦对我们企业管理变革有什么启示如何从生命的神识系统认识企业信息系统沟通的易学原理企业信息系统的变革应遵循怎样的易德原则课程题目:商道、禅悟、压力释放与静默养生何为商道,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商道存在怎样的必然关联经营的实质是什么,“易经”经个什么,易个什么管理的实质又是什么,与“道”与“禅”的智慧究竟有怎样的关系管人与管心,员工之心与企业之心,与禅宗之“心宗”智慧有何关系,如何融通起用何为压抑、压力,又是如何形成心理障碍的;舒缓和释放压力的机制如何如何通过静默参悟圆融智慧,从而融通我们从事的政治、商业、管理等世间法如何摆脱抑郁、疲倦、烦躁、萎靡等亚健康困扰而舒缓压力、精神饱满、快乐工作、快乐人生如何培本固元,从根源上强大我们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系统如何尽可能少吃药或不吃药,而治疗治愈我们的各种病症如何辩识西方养生理念理论的误区和防患商业社会唯营养论的误导如何通过调身养气达到调和心性,以至气质和运气的转变如何才能身心愉悦,成就生命智慧,获得生命的真快乐参加对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各类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对禅悟、静坐、中华养生文华深感兴趣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己安人”里的“修己”与“安人”,是一种因果关 系——修己是管理的基础,安人则是管理的目标。“修己安 人”的理念正被现代管理界认同。日本“经营之神”士光敏 夫说过:“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在管理好他自己,而不是 管理别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说过:“一个有能 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 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徐旭初
(浙江大学)
什么是国学智慧?
•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 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什么是国学智慧?
• 内圣外王
• 修炼: • 反省、觉悟、摒弃、坚持
• 君子养身,莫善于静。静如止水,静如明镜。水止乃 澄,镜明斯应。能明则诚,知止而定。(清代尤侗 《静箴》)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 然,失意泰然。
在尘不染
• 语出佛家:“处尘能不染,学道有何难”——身处追 逐名利的滚滚红尘,仍然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节气 操守。
• 一个人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不相容时, 能否经受住现实的残酷与诱惑,继续坚持,也就是有 没有节操。
履中蹈和
“履中蹈和”出自清代顺治皇帝的匾文。“履”,是实 行的意思;“蹈”,是遵循的意思;履中蹈和,就是《中庸》 所主张的“致中和”。
在现代管理中,人们往往把履中蹈和表述为“持中致和”。 管理中的持中致和,就是从复杂变化的情势中寻求最为适宜 的解决办法。日本人竹添光鸿把这种管理称为“合情、合理、 合法”的“中道管理”,国内则称之为“适度管理”。
• 事至盛时须警省,境当疑处宜从容。(佚名)
• • • • • • • • • •
国学智慧中的外王之道
以守不无刚履义和修顺 曲经争为柔中以合己天 致达善而密蹈生谐安应 全变胜治大和利习人人
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 。意思 是:遵循客观规律,适应人心需要。
“顺天”,就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 之间的和谐。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管理者只有遵循客 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就必须加强学习修养,以便掌握客观规律,与“天”保持一 致。
义以生利
“义以生利”一语出自《左传》,系孔子所说。这里所说 的“义”,是指道德价值;“利”,是指物质利益;“义以 生利”,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物质利益。
对于管理者而言,“义以生利”的管理启示就应该是:通 过正常的途径,带领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与利益,从而走上 “利义统一”的经营之路。近几年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 倡导恰恰是源于这样一种理念。
内圣外王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慎始敬终
• 语出《礼记》,意思是一开始就抱着谨慎的态度,到终了 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事情在开始时如果出现失误, 往往会埋下祸根,影响全局,甚至导致半途而废;另外, 如果一开始不谨慎行事,出现失误,就容易使当事人产生 “破罐破摔”的思想。因此,要“慎始”。
• 当事情有了好的开头与过程,即将成功时,人们往往会产 生松懈情绪;以前积聚的矛盾与潜伏的隐患往往会在这时 候激化或爆发。因此,要“敬终”。
境由心造
• 出自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 “境由心造”是指应当主动营造心境。环境难以改变,
心境却容易改变。 • 人,最终生活在感觉之中;幸福生活,其实就是幸福
感觉。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外在遭遇判断他是否幸福, 而应转化为内心的体验,这就是佛家所说“福由心造” 的道理。 • 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世界上最苦命的 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的那 个人。
•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 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清代金缨 《格言联璧》)
淡泊宁静
•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即:做不到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 志向明确而坚定;做不到心境平静,就不能使自己的 思虑长远而深刻。
• 淡泊并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在淡化了物欲后 对理想追求的坚守。淡泊中不仅蕴涵着对理想的执著 追求,而且还潜在着清醒的思考、高深的智慧和默默 地耕耘。
• 立志须高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品格,最 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 “志欲高而无妄”,志向的立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合 乎人群需要,切合实际情况,切忌违背情理、不自量力。
志存高远
•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代张载《经学理 窟》)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 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 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 情,永串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 甥书》)
• • • • • • • • • •

国学智慧中的内圣之道
居慎与在淡知自志境内 安始时尘泊白强存由圣 思敬偕不宁守不高心外 危终行染静黑息远造王
内圣外王
• 语出《庄子》。所谓“内圣”,就是按照圣人的要求, 完成最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外王”就是遵循王道,将 “内圣”外化为社会实践。
•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精髓,是中国传统的士 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境由心造
• 四川青城山上清宫洞灵祖殿的对联: •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志存高远
• 语出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意思是 一个人应该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 人必须立志,立志不仅可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 动力,还能使智慧、情感聚精会神于既定目标,从而取 得成功。
• 梁启超:“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 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 《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前五项属“内圣”,后三项属“外王”。
• 既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善于调适自我,在喧嚣的尘世中 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宁静,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 则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圆满人生。
•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必须为理想信仰和精神追求付 出代价,包括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以及精神生活的苦 闷,切不可学得乖巧油滑、见风使舵,不肯为任何精 神的东西做出牺牲。
在尘不染
• 在欲而无欲,居尘不染尘。(五台山僧舍对联)
•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战国宋玉《楚 辞》)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应人”,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尊重、关心和爱护人, 营造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文化氛围;三是重视选人用人, 培养和造就一支人才队伍。
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修己以安人”(《论语》)。意思是: 修身以做出表率,建立权威,使他人安于本分,各得其所。
自强不息
• 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 是:天体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从来不知道疲 倦,君子应该以此为榜样,自强勉力,永不止息。
• 自强不息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与毅力,也是实 现圆满人生的自觉与智慧。
• 自强不息不仅仅局限于事业上的奋发图强,还应包括 加强道德修养和增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以提高自身 的整体素质。
• 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 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在淡泊与宁静之间,淡 泊又是宁静的前提;只有淡泊,才能宁静。
淡泊宁静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 幸福是熬出来的。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 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白守黑
• 语出《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意思是,内心虽然明白,却安于沉默,是天下通行的 法则。
• 人在社会上难免要与一些丑恶的东西打交道,如果过 于敏感,察察为明,事事认真,势必会使自己的心情 处于焦虑状态,也不利于与他人的交往合作。
• 做事不仅要居安思危,还要处进思退。顺利时要想到 退路,才可避免进退两难的困境,动手时要计划好停 手的时机,才可免去骑虎难下的危险。
居安思危
• 自古帝王,居安虑危,处治思乱。今天下初定,岂可 遽为以安而忘警戒!(朱元璋)
•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 之患,故无患也。(西汉刘安《淮南子》)
慎始敬终
• 始基不慎,后患无穷。(古谚)
•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 也。(《荀子》)
• 莫看新娘子上轿,要看老太太收场。(俗谚)
居安思危
• 语出《周易》,意思是,身处平安的环境之中,要想 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 “居安”之所以要“思危”,是因为自然界和历史发 展有一条规律,即古人所说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 下往往容易麻痹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