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八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八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八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全状态反馈的设计方法实现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2. 用电路模拟的方法,研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同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
1. 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二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用电路模拟的方法予以实现;
2. 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三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通过电路模拟的方法予以实现。

四、实验原理(略)
五、实验步骤
请自行提出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

(K 值可参考取5,12,20等)。

完成实验报告,结合实验提出相应思考题。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3] 马建国、孟宪元.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2006.1.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护理实验时间:2012年4月8日小组成员:沈敏李瑞易亭亭赖宇鑫刘琴赵春明沈静超柯文露吴雪芬盛叶青陈宇辉胡新和1、实验目的:(1)通过运用用药、吸氧、饮食调节、生命体征测量等操作治疗病人的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通过心理护理、吸痰、呼吸功能锻炼等操作缓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不适2、实验设备及材料:吸氧设施一套、血压计一台、吸痰设施一套、药物注射用物一套、静脉输液用物一套、雾化吸入用物一套3、理论依据:(1)体位与休息:病人呼吸困难,故要采取舒适的体位,晚期宜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视病情安排合适的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

(2)氧疗: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进行氧疗,这样可改善呼吸困难,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

(3)呼吸功能锻炼: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锻炼呼吸功能,缩唇呼吸可形成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阻力,延缓气道塌陷。

(4)吸痰:病人咳嗽、咳痰、喘息,所以必要时需吸痰,这样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窒息。

(5)病情观察:病人病情可能变化,故要经常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及时测量生命体征,这样有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减少意外发生。

(6)饮食指导: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应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以补充能量;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

(7)健康指导:因为病人对疾病了解较少,及时宣教相关知识,有利于病人避免引发疾病的因素,减少发病机率。

(8)用药护理:因病人呼吸功的增加需静滴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能量;病人呼吸困难,使用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减轻病情;急性加重期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所以注射头孢呋辛钠;患者咳嗽、咳痰,故要用祛痰药物来祛痰镇咳,所以口服复方甘草片;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出现心力衰竭,要用地高辛片来调整肌力、频率,静滴辅酶Q10来保护缺血的心肌;地塞米松可抗炎、抗过敏、抗风湿;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消除水肿。

设计性实验报告摘要

设计性实验报告摘要

设计性实验报告摘要1.引言1.1 概述概述设计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已有理论或模型进行改进,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实践,以达到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进行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验证特定的假设,并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深入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设计性实验介绍、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及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结论部分包括总结、结论和展望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部分的阐述,方便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方式,探索特定因素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论。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方法与步骤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获取,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合理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估。

希望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设计性实验介绍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某种假设或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为了探究因果关系或验证特定理论而进行的。

设计性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在实验组中引入特定的操纵变量,而对照组则保持不变作为参照。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或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假设或理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特定的理论或假设,并探究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效应。

在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讨论。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实验背景
实验背景介绍。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采用以下材料和设备:
- 材料1
- 材料2
- 设备1
- 设备2
3.2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1. 步骤1
2. 步骤2
3. 步骤3
3.3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事项1
- 注意事项2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实际实验,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实验结果描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6.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13_张李娟_试验设计实验4

13_张李娟_试验设计实验4

数学与统计学院实验报告(四)院(系):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 123321013 姓名: 张李娟 实验课程: 试验设计 指导教师: 陈敏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综合性 实验时间: 2015 年 6 月 29 日 一、 实验课题正交设计(水平数不等情况下的试验设计): (一)组合法 (二)赋闲列法二、 实验目的与意义当在试验设计中所考察的因子的水平数不等时,利用正交表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并列法、拟水平法、组合法和赋闲列等。

三、实验过程记录与结果分析(一).组合法题:在一个软化水降低盐耗量的试验中,考察如下因子水平: 表1因子一水平 二水平 三水平 A :开一号闸门的流量0.4 0.6 0.8 B:开二号闸门的维持时间(分) 20 30 35 C:关二号闸门调一号闸门流量1.4 1.1 D:关二号闸门的维持时间(分) 3040现在将因子C 与D 组合成一个三水平因子,规定置组合因子列的1、2、3分别对应11D C 、21D C 、12D C ,用)3(49L 安排试验,表头设计如下:表2表头设计 ABCD列号12349次试验的结果分别为:160.0 152.0 145.5 159.0 152.0 138.0 134.5 143.1 152.0(1)在满足数据等方差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2)找出使盐耗率达到最低的水平组合,并求该水平组合下盐耗量均值的估计值及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1.1方差分析表3 )3(49L 计算表 表头设计A B CD C Dy试验号 列号1 2344' 4'' 1 1 1 1 1 1 1 160.00 2 1 2 2 2 1 2 152.00 3 1 3 3 3 2 1 145.50 4 2 1 2 3 2 1 159.00 5 2 2 3 1 1 1 152.00 6 2 3 1 2 1 2 138.00 7 3 1 3 2 1 2 134.50 8 3 2 1 3 2 1 143.109332111152.001T 457.50 453.5 441.1 464 888.5 911.6 1.1336=T2T 449.00 447.1 463 424.5 447.6424.53T429.60 435.5432447.6148.083 151.933S136.34 55.50 169.27 262.54 44.83 260.04042.260827.44634.84168.68=====D C B A MS MS MS MS f S MS ,,,,因因因 751.27=e MS37.9,615.1,05.3,456.2,=====D C B A eF F F F MS MS F 因因 查表可知53.8)21(9)22(9.09.0==,,,F F 所以在显著性水平0.1条件下,只有因子D 显著。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Test in the Course ofPrincip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1.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的结合、科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从简单转向综合,从理论转向设计。

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构建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2.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土木工程专业8个班,分为1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为了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强调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设计、制作和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构件一个构件的破坏形态,每人提交一份初步设计计算书,计算书中应包括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设计或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筋量,预测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

方案必须能在提供的试验条件下实现。

各组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各组实验前提交最终的设计计算书,并给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两个实验小组(土02-7班)的实验梁由学生自己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拼装模板,绑扎钢筋,按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要求贴应变片,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用量,浇筑混凝土。

实验按照预定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加载实验,直至构件破坏,与预测结果比较。

每人提交试验报告一份,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全过程的照片,数据的整理,分析构件的受力,预测偏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整个试验的体会与心得,应做到图文并茂。

本学期完成教学实验16组,其中正截面受弯构件实验12个,斜截面受剪构件实验3个,大偏心受压构件1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参考文献:
6、指导教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设备与材料、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步骤见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现象、数据或图谱记录:
3、数据处理:
4、结论:
5、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2)、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①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
至学年学期
上课时间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及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〇否〇
小组号:成员: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仪器组成:
3、理论依据及实验原理:
4、实验内容、步骤(用流程图表示)及注意事项:
②若重做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进:
(3)、对实验的自我评价:
6、指导教师评语及得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