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桂林米粉香料配方及制作方法

桂林米粉香料配方及制作方法

桂林米粉香‎料配方及制‎作方法(清香型卤水‎)桂林米粉(卤粉)制作方法:一、各香料之间‎比例及配方‎:桂枝,玉果,甘松,千里香,山黄皮,母丁香,各l两。

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陈皮,槟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两。

罗汉果3个‎,草果5~6个,豆豉2两。

牛骨头3斤‎,猪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酱油5斤,水50斤,精盐6斤,冰糖3两,高度酒3两‎,味精250‎克。

二、制作方法:1、将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罗汉果、千里香切成‎小粒)入大锅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头、筒骨、先用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煲,5小时后加‎入牛腱子肉‎,卤熟后捞出‎待用。

卤水继续煲‎制,一般经过1‎8~24小时香‎料味基本出‎来,后捞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头和筒‎骨不要。

2、水中加入精‎盐,味精,酱油,冰糖,酒,调味即成。

3、米粉汤水制‎法:100斤水‎入10斤猪‎筒骨,2两老姜,大火烧开小‎火煲12小‎时即可。

4、、卤熟的牛腱‎子肉入5成‎油锅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捞出。

5、酥豆制法:将大豆用温‎水泡大(大约经过3‎6小时),捞出沥干水‎份,入7成油锅‎中炸酥即可‎。

三、要领:1、香料必须是‎市场上新料‎,不要隔年的‎,必须大火烧‎开文火长煲‎这样才能制‎出更香的卤‎水。

2、每方可煲两‎次。

3、卤水制好后‎可以边续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变质。

4、卤水在煲制‎10小时后‎放入甘松,因为甘松细‎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过‎早放入。

(浓香型卤水‎)桂林米粉(卤粉)制作方法:一、各香料及之‎间的比例:花椒、川椒、八角、良姜、白蔻、香叶、丁香、母丁香、沙姜、小沙仁各2‎5克。

荜拨、甘草、山黄皮、桂枝、桂皮、千里香、香果、木香、槟榔片、玉果各35‎克、罗汉果5个‎、白芷35克‎。

香草、陈皮、大沙仁、胡椒各30‎克、甘松、小茴香各5‎0克、草果40克‎、豆豉500‎克。

牛骨头、猪筒骨各5‎斤、姜葱适量。

二、制作方法:1、将上述香料‎(草果、香果、玉果、千里果、良姜、桂皮、陈皮切成小‎粒)除甘松、罗汉果、豆豉外,剩下的全部‎香料入炒锅‎加入250‎克食油用小‎火慢慢炒至‎有香味溢出‎即可离火待‎用。

全网最全最齐桂林米粉制作方法详解,学会也可以开店了

全网最全最齐桂林米粉制作方法详解,学会也可以开店了

全网最全最齐桂林米粉制作方法详解,学会也可以开店了全网最全最齐桂林米粉制作方法详解,学会也可以开店了 桂林米粉及小菜的制作方法 卤水香料密方 八角20克砂姜20克草果20克香叶20克 桂枝20克玉蔻20克凉姜20克香草20克 花椒20克小茴20克白蔻20克筚拨20克 香果20克砂仁20克甘草40克 白芷15克孜然15克桂丁15克陈皮35克 香砂仁20克千里香20克山黄皮20克香菜籽20克公丁香10克桂皮25克豆蔻20克槟榔片20克 一、桂林米粉卤水的制作 1、主料:牛肉10斤牛筒骨8斤牛腩5斤 2、配料:腐乳0.5斤豆豉1斤老抽1斤50度以上白酒1斤食用油4两盐7斤冰糖1.5斤味精1斤老姜1.5斤香料27种鸡精1斤清水30斤 3、制作 1)牛肉洗去血污,顺直纹切成8CM宽的长条,牛骨用背脊龙骨或筒骨,洗净砍断待用 2)香料,将大粒的香料:草果,香果,槟榔果,玉蔻等用刀切开,与其它香料共同进锅煸炒,用中火放少许食用油,白酒炒出香味香叶、小茴、孜然、花椒不炒 3)豆豉剁碎,锅内放少许食用油,酒炒出香味 4)取卤锅放入清水30斤,牛肉,牛骨,24种已炒好香料(香叶、小茴、孜然、花椒先不放),炒香的豆豉,老姜拍松放入锅内,用大火烧沸。

放入盐750克,味精、鸡精、白酒各100克,糖200克,腐乳50克加白酒拌匀放入,老抽100克,香叶,小茴,花椒。

用中火煮1小时左右。

用筷条能刺穿牛肉时,将牛肉及香料渣捞出。

留牛骨继续煮3小时。

最后将牛骨捞出,放余下的酒、盐、糖、老抽、腐乳、味精、鸡精。

再煮十分钟即可。

5)用筛网放缸口上滤渣,加竹盖,放阴凉通风处,切勿滴入生水,预防卤水变质。

根据每天用量,卤水按每天的用量,从缸中取出放卤水盆内5斤。

(葱白,老姜,大蒜各30克,胡椒粉5克,香油10克) 将葱白,老姜,大蒜拍松,炒锅放火上,放少许油灼热,将葱白,老姜,大蒜煸香,放入卤水烧开,用小漏网勺捞出葱白,老姜,大蒜渣,下胡椒粉、香油和卤味增香膏 第一天调过没用完的卤水可以混入第二天的卤水中一起再调过,滤入卤水盆中待售粉用。

年初中说明文-桂林米粉

年初中说明文-桂林米粉
闻一闻,香喷喷、辣辣的味道扑鼻而入,真是让人口水飞流三千尺。夹起粉来,吸一口滚圆的米粉立马进入你口中、咬一咬、嚼一嚼,酸酸的豆角拌上圆溜溜的米粉,再加上可口的汤水,那味道棒极了!顺便夹上一颗金黄的花生,咬一咬“咯咯”的清脆声直响,满口的花生香味拌上刚才的米粉味。
这感觉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初中说明文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的故乡就是誉满天下的桂林,那里不仅有令人留连忘返的风景,还有丰富多彩的工艺品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各种小吃。在桂林众多的小吃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的制作过程简单易学。先把米粉泡到热水里,待到米粉软后并把它捞起来放到干净的碗里。吃的时候再把它放到热汤里汤一下然后再捞出来,放上金黄的花生、火红的辣椒粉,翠绿的葱花,薄薄的肉片和清鲜的骨头汤,再加一些特制的配料。这样一碗桂林米粉就大功造成了。

米粉的做法

米粉的做法
米粉是福建一大特产,明代就有米粉外销的例子。它不仅是最早走出 国门的米线之一,而且在东南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是福建饮食文化中 优秀的风味小吃代表。价廉物美,名扬海内外,尤为海外侨胞所喜爱。人 们美其名为“兴化米粉”。
米粉100g
牛肉炒粉是利用牛肉,米粉等食材制成的一道菜品,属于江西省特色 名菜。是早餐和宵夜的不二选择。
2、冒米粉。做法和这里一样了,米粉好吃不好吃,关键就是高汤的 熬制,我们家每三天要熬一锅,用来吃米粉,面,做汤甚至煮饭都可以。
3、冒米粉同时放调料,因为用高汤所以不要味型过分复杂,就是韭 菜、酸菜、花椒粉、胡椒粉、盐、味精打底,米粉烫熟后最后淋上红油和 花椒油。
山药粉蒸肉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所用材料为猪肉 600克、山药 400 克、米粉 100克。
“冰皮月饼”(Snowy Mooncakes)当时刚刚出产的冰皮,原料上还不 是很讲究,它的皮是用熟糯米粉(又叫糕粉)制成,因皮会老化,所以保 存时间不长,还会裂开,样子不好看。而馅料是用莲蓉和豆沙制成。因此 在当时同行中不太看好该产品。
土豆粉蒸肉,一道简单的家常菜。主要由土豆、猪肉(推荐:五花 肉)、米粉(或者玉米粉、稻米粉等)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味道偏辣或 者偏甜,细腻爽口。
食材明细:米粉、沙虾仔、盐、油、胡椒粉 制作步骤:1.米粉盛入一个大碗。2.煮好的沙虾仔。3.米粉加适量的 水,盐和胡椒粉调成稀糊。4.平底锅烧热,下适量的油,下一勺糊糊,摆 上虾仁。5.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后出锅。 米粉、沙虾仔、盐、油、胡椒粉 1.米粉盛入一个大碗。 2.煮好的沙虾仔。 3.米粉加适量的水,盐和胡椒粉调成稀糊。 4.平底锅烧热,下适量的油,下一勺糊糊,摆上虾仁。 5.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后出锅。
山药粉蒸肉猪肉 600克山药 400克米粉 100克 甜面酱5勺豆腐乳1块豆腐乳汤汁3勺酱油3勺白糖30克盐2克胡椒粉姜 冰糖味精 1.五花洗净切成10公分长、3毫米厚的片,放入甜面酱5勺、豆腐乳1 块、豆腐乳汤汁3勺、酱油3勺、白糖30克、盐2克、胡椒粉、姜、冰糖、 味精,用手抓匀,再放入米粉100克抓匀腌制。 2.山药洗净去皮,切成8毫米的片。 3.碗底下放几小块冰糖,把肉摆入碗中,把山药也摆入碗中。 4.放入锅中,用大火蒸2小时。 5.取出来倒扣盘中,山药摆边即成。

细米粉的做法大全

细米粉的做法大全

细米粉的做法大全米粉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特色小吃,尤其是在南方,米粉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米粉其实主要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等各种工序制作而成的,米粉的制作方法也是非常多的,不同地区,制作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制作米粉,米粉的做法是什么呢?下面介绍米粉的做法。

米粉做法材料牛肉、肥肠、鸡肉、碗豆、海带、葱花、香菜、酸菜步骤第一步:泡米粉,每次泡10斤米粉,水将米粉淹没,泡制5-6小时即可。

第二步:用土鸡骨火开大将水烧开熬制出高汤,把红汤或清汤酱料包放至高汤用文火慢慢熬制出红汤、清汤备有的汤料(需要熬一个小时)。

第三步:在另外煮一锅水,把水熬开,水温保持在60℃左右。

第四步:将泡好的米粉用手搓散,捞起一碗米粉的分量放在竹箕里,放至水温在60℃左右的温水锅里抖几下,不需要太久5-10秒钟就好。

第五步:将烫好米粉放至餐具中,把熬好的酱料打一勺到米粉碗里,再将配料包中的牛肉、肥肠、鸡肉、碗豆、海带、葱花、香菜、酸菜等配料加入碗中(不是每样配料都加,根据个人口味添加)。

提示1、米粉不要烫得太久,绵阳米粉不像其他米粉,只要烫5-10秒钟就可以了。

2、泡米粉的时候要多用时间来泡,最好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泡,第二天烫。

各种桂林米粉的做法1、卤菜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

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

2、汤粉:也称三鲜粉。

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

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3、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4、马肉米粉: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

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

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

桂林米粉卤水制作的最佳配方

桂林米粉卤水制作的最佳配方

桂林米粉卤水制作的最佳配方,广州人、南宁人口味:香料:八角60克,桂皮50克,干草45克,陈皮50克,鲜姜200克,香茅草75克,蛤蚧1对,丁香10克,草果30克,小茴35克,花椒25克,花旗参30克,党参15克,阴阳贝[中药店有售]25克,罗汉果4个,枸杞20克,红枣50克,干葱头100克,生姜30克。

汤料:老母鸡2只,老鸦1只,猪棒子骨3000克,桂圆[带壳]300克,化猪油500克,芹菜300克,香菜50克,青,红椒各75克。

调料:精盐250克,生抽1500克,老抽500克,糖色150克,料酒200克,鱼露50克,冰糖100克,味精75克,鸡精25克。

制法:(1)老母鸡,老鸦治净[鸡,鸭杂另做它用],棒子骨敲破,一起放入汤锅中,再放入磕破的桂圆掺入清水约20公斤:用大火烧开后,撇净浮沫,转用中火熬成一锅原汤,捞出老母鸡,鸭子,棒子骨待用。

(2)原汤倒入卤水锅中,另将八角,桂皮,干草,陈皮,哈蚧,丁香,草果,小茴,花椒,花旗参,党参,阴阳贝,枸杞等用纱布包成香料包,放入卤锅中,再放入鲜南姜,香茅草,磕破的罗汉果,红枣,干葱头,拍破的生姜,调入精盐,生抽,老抽,糖色,料酒,鱼露,冰糖等,然后上火熬约1小时,待充分入味后,调入味精,鸡精,即成卤水。

(3)先把要卤制的原料治净,经过初步处理后,放入卤水锅中,另将芹菜切段,香菜切节,青红椒去籽切块,一起和化猪油放入炒锅中炒想后,起锅倒入卤水锅中,然后端卤水锅上火,直接将锅中原料卤熟即可。

桂林人口味:原料:特料(水蛇、黄青蛙各一只),猪头骨、牛骨各4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20克,八角、香茅、砂仁各1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叶、花椒各10克,陈皮6克,阳江豆豉400克,干辣椒50克,老姜500克,干葱头200克,桂林豆腐乳150克,盐100克,美极鸡粉250克,味精100克,冰糖200克,酱油1000克,色拉油500克制作:1、将水蛇、黄青蛙剖开去杂,把猪头骨、牛骨洗净,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钟,捞出放入不锈钢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烧开,小火煮5小时,过滤留汤。

桂林米粉汤的制作

桂林米粉汤的制作
3、先把要卤制的原料治净,经过初步处理后,放入卤水锅中,另将芹菜切段,香菜切节,青红椒去籽切块,一起和化猪油放入炒锅中炒想后,起锅倒入卤水锅中,然后端卤水锅上火,直接将锅中原料卤熟即可。
云贵川、湖南等口味
原料:
老鸡、汤骨、桂圆、生抽、老抽、冰糖、红糖、鱼露、盐、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陈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姜片。
制法:
1、将水蛇、黄青蛙剖开去杂,把猪头骨、牛骨洗净,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钟,捞出放入不锈钢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烧开,小火煮5小时,过滤留汤。
2、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叶、花椒、陈皮、阳江豆豉、干辣椒小火煸炒15分钟,捞出香料,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汤中小火熬2小时。
桂林米粉歌
蒋太福
兴安米粉,远近闻名,
千年工艺,流传至今。
灵渠儿女,手巧心灵,
兴安水美,甘甜清醇;
兴安米好,洁白如银。
榨出米粉,味道上乘,
绵软精细,甘甜芳馨。
咸淡适中,腻不腥。
饥可当饭,玩充点心。
酸辣自选,佐料配匀,
凉拌解热,煮粉去冷;
做法:
1、用老鸡、汤骨、桂圆煲浓汤。
2、将煲好的汤倒入桶内,加少许生抽、老抽、冰糖、红糖,滴入少许鱼露,使汤变为淡咖啡色,加盐,略微咸一点,放入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陈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姜片。
3、将汤烧开,倒入香油即可。
当地的米粉有倾城之恋之说,对当地人而言,似乎是最经济实惠的美食。其中以桂林溶湖饭店的最为正宗。其他比较知名的米粉店有味香馆、红鼻子米粉,还有十字街靠解放西路路口的石记米粉以及乐群路的又益轩,另外,瓦窑口的胜利米粉和正阳路步行街的担子米粉也都不错。

米粉之乡——桂林米粉文化

米粉之乡——桂林米粉文化

米粉之乡——桂林米粉文化一、灵渠与米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接着又发动了统一中国南方(百越)的战争。

在多山的南方,运输及其困难,后方的粮草,不能正常供应到前线,秦军只好就地征粮。

但秦军多为北方人,平时以麦面为主食,他们征战到南方,因吃不惯大米,造成不少战士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使秦军的战斗力一度严重下降,直接影响到统一战争的成败。

所以解决吃的问题一时成了头等大事。

如何把大米演变成像麦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秦军中的伙夫们去完成。

伙夫根据西北饸拉面的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

然后把粉团蒸熟,最后再拉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

将士们吃了顿时回复了体力,战斗大增,最终统一了南方。

汉元鼎六年建始安县(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迁到桂林,包括像诸葛亮、韩信、陶渊明、周敦颐、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等许多历史名人的后裔,这些北方移民来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现在。

因此,桂林米粉从秦代就开始有了。

也就是说,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两百多年了。

二、古代桂林米粉的制作工艺米粉、米花等食品的制作工艺,是从秦代的酿酒工艺中派生出来的。

兴安最早的稻米出现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米粉的发明与酿米酒的技术分不开。

堆花酒(溶江三花酒),就是由修凿灵渠的工匠们,用秦代的“苯曲法酿制春酒”的技术,在灵渠边上酿制出来的小曲香型米酒。

秦代酒文化的盛行,带动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许多酿酒的工匠随着秦军南下来到岭南。

将先进的酿造技术带到灵渠来。

秦人酿制堆花酒时用的原料每次都剩下很多,对这些原料进行处理的过程就逐渐演变成了做米粉的过程。

每次酿完酒后,都有剩下,工匠们对这些剩余原料(称为“馈”)直接用调味料加热煮软后进食,比吃纯净的大米饭好吃,馈的用途就变大了起来。

齐民要术“飧饭”篇中介绍,“用香浆和暖水,浸馈少时,以手挼无令有块,复小停,然后壮”即是说用一种叫香浆的调料加温水把馈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手搓揉饭团,不让它有团块,稍留一会后,将已成米浆的馈装入坛内,便成了做米粉的米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米粉的制作方法
我们桂林,有四件事情是与秦王朝直接有关的。

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南方,派五十万大军征战百越,为了运输便利,在兴安开凿灵渠,沟通湘漓,这是技术方面的。

秦始皇统一了南方,自以为功与天齐,在桂林尧山顶筑玉皇阁,在“天赐田”盖尧帝庙,这是精神方面的。

秦始皇在兴安建起秦城后,次第派遣来大量的西北、东北人到桂林戍边、垦荒,或流放罪犯来服刑。

这些人的到来,同时也把雅言带了来,通过交流而形成了今天桂林的方言。

宋以前叫雅言,宋以后称官话,这是文化方面的。

由于秦军征战百越多是西北人,以面食为主粮,他们来到南方,因为当时运输困难,后方粮食一下供应不上,秦军只好就地征粮。

但西北人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伙夫就根据饸饹面的制作方法,用大米制作出了“米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叫的米粉,这是饮食方面的。

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但在地方志上,却找不到有关的记载,这事让人感到很奇怪。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古时候,米粉不叫米粉。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西北先民,就用黄土高原的小米,制作出了米粉,估计口感不是很好,因此它的名字叫“乱积”,混乱的乱,堆积的积。

一锅米粉榨出来,堆在一起,所以就叫“乱积”了,名称也体现出它原始的雏形。

后来,这一技术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用大米来制作米粉,从质量到口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的米粉就改名叫“粲”了。

所以现代汉语把“粲”解释为优质大米。

到了秦汉时期,米粉的名称又有了新的变化,改名叫“糒”。

但现代汉语把“糒”解释为干饭,其实就是米粉。

《四民月令》里讲得很清楚,“五月多造糒,以供出入之行”。

干饭是现煮现吃的,而且不能存放很久,尤其是热天,放久了就馊了。

在南方,有什么食品既能存放又不变质,同时又方便携带行军打仗呢?那就是干米粉。

所以糒就是干米粉,也就是所谓的“干饭”。

到了唐宋,米粉改名叫“米缆”,米粉榨出来像一根根绳子,这个名字很形象,而且比“乱积”有文采多了,毕竟唐诗宋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页。

不过到了元朝,米粉又叫成了“米糷”,究竟是什么原因,暂时还搞不清楚,会不会是因为元朝入主中原,或者是跟语言发音有关系呢?这还有待研究。

到了明清,米粉又叫成了“米线”,从米缆到米线,从中可以看出米粉在工艺上的进一步提高。

抗战以前,桂林人不叫米粉,而是叫“米面”。

这也不奇怪,因为桂林的先民,是由北方移民组成的,米面的这一称谓,也在情理之中。

而米粉的名称,是抗战爆发之后,桂林一下子涌来了几十万全国各地的难民,在地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产生的,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米粉的名称,从“乱积”到米线,它记载在《周礼·天官》《释名》《齐民要术》《事物纪原》《唐书·艺文志》《宋氏养生部》等古典文献中,弄清楚了这些,就不会再为桂林地方志里找不到米粉的记载而感到困惑了。

有趣的是,制作“乱积”时,是用蜜和水来兑稀米粉成为米浆,可能最早的米粉,还是属于甜食。

到了制作“粲”的时候,才改用冷却的肉汤将米粉团兑稀成为米浆,如此看来,粲是非常高档的米粉。

先秦时期,制作米粉的工具,其中有一种是牛角钻孔,把稀和的米浆倒入牛角中,让其流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食之,很可能这就是最早的原汤米粉。

正因为有牛角这一工具,所以才派生出了米粉是瑶族同胞兄弟发明的这一民间传说。

灌阳的千家垌,传说是瑶胞的圣地。

兴安、全州、灌阳,简称“兴全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三角洲。

秦军围鼎而食,兴全灌火锅,就是这一饮食文化的反映啊。

秦始皇统一百越,把饸饹面制作技术从长江流域推广到了珠江流域,兴安得修灵渠的便利,是最早掌握“米面”制作技术的岭南先民,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世人都说桂林米粉好吃,那是因为米粉里放了一种被桂林人称之为秘密武器的调料——卤水。

世上所有的调料功能,只能满足于人的食欲要求。

唯有桂林米粉卤水,它既是调味品,同时又是一剂保健药汤。

那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秦军征战百越,初来乍到,水土不服,许多将士病倒了,军医就地采集了专治“脘腹胀满”的药物,比如八角、桂皮、沙姜、陈皮等等十几种,熬成汤剂,配发给将士,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这一剂药汤流传下来,形成了后来桂林米粉卤水的配方,一直沿用至今。

桂林之所以称为八桂大地,《山海经·海内南经十》上说:“桂林八树,在番禺东。

”注解为:“八桂成林,言其大也。

”于是八桂成了桂林的别称。

因为古时桂林是广西省府,所以“八桂大地”又泛指整个广西。

又因为广西盛产八角、桂皮,在“非典”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桂林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这很可能就是桂林人长期服用桂林米粉卤水,所聚积的抵抗力产生了作用有关。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二、凡是见过原始榨粉机的人都知道,榨米粉是个非常辛苦的力气活,在榨粉时,不但要工人在杠杆上使出全身力气,同时还要在杠杆上加一个“权”,来辅助力量。

所谓权,就是秦代的石秤砣。

从兴安出土的石权文物和榨粉机上的权非常相似。

而且那榨粉机上的“离合器”,与秦代的青铜钱币、农具耒的形状,如出一辙。

三、桂林人吃米粉,不管他是多大的官员,多著名的学者,多有钱的大款,手捧一碗米粉都可以蹲在地上吃,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掉
了身价,实际上,这就是秦时遗风的传承啊。

因为秦王朝还没有椅子、凳子等家具,大家吃饭、开会和交流等,都是席地而坐的。

四、在中国古老的三百六十行中,除了镖局直接与武术有关外,没有哪一个行业是与武术有染的,唯有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贩,为了对付街上的流氓烂仔嘴抹石灰——白吃,人人都学了几手功夫。

主要有拳术“海底捞丝”,奇门兵器雨伞功、蒲扇功、水瓢功和筷子功。

按照小贩们的说法,雨伞打烂了,担子可以停在大树下、屋檐下。

扇子打烂了,可以用嘴来吹火。

水瓢打烂了,可以拿碗来代替。

筷子没有了,可以折几段树枝来代替。

秦国是军事大国,龙虎风云,纵横万里。

秦人的强悍性格,也深深影响到卖米粉的人。

小贩们说,他们绝不会用扁担和菜刀来打架,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刀、棒属兵器,用兵器打人,那是要触犯法律的。

从中也反映出秦代法律的严厉。

五、桂林传统米粉,只有卤味粉、牛菜粉、炒片粉三种,代表天地人三才。

素食配料有五种:黄豆、椿芽、葱花、芫荽、蒜米,代表五行。

荤食配料有八种:锅烧、牛巴、叉烧、烧肠、卤肝、卤舌、卤肚、黄喉,代表八卦。

另有卤水和香油,分别代表阴阳。

而且传统米粉,是使用八角碗的,从中可见到浓浓的中华文化情结。

六、世界上任何一种食品,吃完了就完了,没有什么内涵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有一点牵强附会、寥寥数语的民间传说而已。

但桂林米粉不同,米粉是具备了饮食文化主题的,它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个“和”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米粉的主题就是“米粉拌匀谓之和”。

卤味粉和牛菜粉就是民族的融合,酸辣粉和三鲜粉就是地域的
融合,干捞、汤拌、炒烩就是烹调技术的融合,冒热粉和凉拌粉就是气候的融合。

中国北有长城抵御外侵,南有灵渠统一国家,其“和”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七、有关米粉的最早传说,讲的是灵渠修通以后,秦始皇来游灵渠,他有个嗜好,喜欢用鲤鱼的鱼须和鱼肚来送酒,一看灵渠里的鲤鱼多得用手都能抓到,就饕餮般大吃鱼须、鱼肚,一餐要吃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条鲤鱼,这下可急坏了鲤鱼王,赶紧用大米制出米粉代替鱼须,切粉代替鱼肚,于是世上就有了米粉。

后来秦始皇成了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就把米粉传说演变成灵渠修通后,漓江里的鲤鱼王想从灵渠游到湘江去玩,结果在小天平被卡住了,是一个瑶族小伙子救了它,鲤鱼王很感激他,问小伙子需要什么帮助。

小伙子说老母亲病了,不想吃东西,问鲤鱼王有啥灵丹妙药。

鲤鱼王就传给了小伙子制作米粉的技术,从此世上就有了米粉。

凡此种种,都与秦王朝有着某种关联,基于这些认识,所以我在创作《米粉之歌》的时候,歌词这样写道:
桂林米粉甲天下世界美食一奇葩
秦王挥师扫六合开渠一统大中华
千军万马赴南国中原文化传百越
大米制成饸饹面民族融洽成一家
长盛不衰数千载快餐鼻祖一枝花
横空出世白玉龙米粉宴流芳华夏
现在世人公认的快餐鼻祖是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三明治之类。

但美国的建国史也不过两百多年,而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啦。

有人说之所以公认麦当劳等为快餐鼻祖,是因为它有标准配方、定量,有统一标志,有统一的管理条例和培训章程等等。

但桂林传统米粉,在熬卤水的时候也是有严格配方的,米粉二两一碗,也是有定量的。

抗战前家家卖米粉的门头都挂有一条木刻鲤鱼,就是卖米粉的标志。

这实际上也是秦文化的反映。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他们还有悬挂鲤鱼的习俗,这不能说是一种巧合。

桂林米粉的快餐地位,之所以到现在还不为世人认可,是因为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起步晚了。

所以米粉节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以为就是要赶紧出版一两本论述米粉的书籍,来填补米粉文化的空白,为米粉乃是世界快餐鼻祖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姚古桂林作家,民俗专家,出版过《桂林山水的神话》《桂林板路十不料》(与人合作),剧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