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
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结构层次2.DNA 和RNA 的组成成分比较(1)相同成分:含氮碱基A 、G 、C 和磷酸。
(2)不同成分⎩⎪⎨⎪⎧DNA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NA :核糖、尿嘧啶【特别提醒】A TP 、核苷酸、DNA 、RNA 中“A”的辨析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1)(2)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基本单位(单体) 多糖单糖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核苷酸【归纳总结】(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完全相同。
(2)核酸与蛋白质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核酸、蛋白质的相似程度来推断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3)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
当RNA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生物体内的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
【知识拓展】1.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项目核酸蛋白质DNA RNA元素C、H、O、N、P C、H、O、N等组成单位核苷酸氨基酸形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核糖体检测试剂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分子结构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单链结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核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知识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细胞中的糖类(1)组成元素:仅由C、H、O元素构成。
(2)种类和功能2.细胞中的脂质3.糖类和脂质的比较比较项目糖类脂质区别元素组成C、H、O C、H、O、(N、P)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等脂肪、磷脂、固醇等合成部位淀粉:叶绿体纤维素:高尔基体主要是内质网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生理作用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相同质量的物质分解情况耗O2少,产H2O少,释放能量少耗O2多,产H2O多,释放能量多联系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知识点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述核酸的功能及种类。
2、说出核酸的化学组成。
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简述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6、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年级是高二16班,他们都是文科生,均要参加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因此,授课时,难度不宜过大,但知识点要全。
由于文科生的理科知识基础较差,本节课通过复习学案将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联系,便于学生复习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可用1课时,上课前,学生分小组完成复习学案,课上教师分板块讲解,师生一起先回顾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学考习题巩固所学。
最后总结核酸在学考中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形式的题。
是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学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
让复习课有目标,高效有条理。
教学用具:复习学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核酸对于生物体有重要的作用,在学考中站的比重也不小,本节课我们重点系统地复习核酸的结构。
首先请第一小组派代表介绍一下他们的复习成果:核酸的功能及种类(教师展示相关幻灯图片)。
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学案一、学考必备知识清单:(复习必修一p26-29,必修二p47-57、p62-67) 核酸的功能及种类: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组成元素:b、种类: (简称 )、 (简称 )。
核酸的分布: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
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
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A液20ml,B液80ml。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搜集DNA和RNA的有关材料。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授课年级:高一课时安排:1学时一、学习需要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第二章的内容,本章教材重点从微观方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前面两节已经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本节通过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介绍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此节内容为必修2中进一步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奠定基础,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高一的学生对DNA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初步具备自主调查、思考、辩论、分组讨论的能力。
但由于高一的学生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这节内容的学习显然难度和跨度有点大。
例如,学生对于核苷酸的结构理解较难,对于核苷酸的组成及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长链的过程很难掌握。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做、边做边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理解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并能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逐步建立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概念图本身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的概念,让学生对教材更熟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逻辑和广度。
概念图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概念图有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在教学开始时使用概念图,有利于了解学生前概念;在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网络;在教学后使用概念图,有利于检测教学效果。
构建概念图时,学生肯定会分析、处理很多信息,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中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图作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通过概念图的构建而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意义。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湖南省祁阳一中覃梅芳1 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该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 教学分析1.1教学重点和难点2.1.1 教学重点: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1.2 教学难点: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式;比较DNA和RNA的区别。
2.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核酸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因《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大量篇幅介绍DNA和RNA 的结构功能,本节内容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够携带遗传信息的原因。
通过类比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来理解遗传信息多样性。
2.3 学情分析2.3.1 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以及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3.2 能力与思维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探究生命本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多数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但也有少数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稍有欠缺,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要做好小组分配,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3 三维目标3.1 知识与技能: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分布;简述核酸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2 过程与方法: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会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时作业17: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基础巩固练]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A.DNA B.RNAC.DNA或RNA D.DNA和RNA2.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是()①核酸②核糖核酸③脱氧核糖核酸④蛋白质⑤脂质⑥糖类A.①④B.②⑤C.③⑥D.②④3.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8种4.目前流行的H1N1型禽流感病毒核酸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 B.RNAC.DNA和RNA D.DNA或RNA5.鱼体内的核酸水解后,不可能得到的是()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苷酸C.5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步骤是()A.取细胞→水解→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B.取细胞→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水解→染色→观察C.取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D.取细胞→水解→冲洗涂片→制作涂片→染色→观察7.下图为某核苷酸链的片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DNA大多是由__________条__________链构成的,RNA通常是由__________条__________链构成的。
(2)若图示为脱氧核苷酸链,则从碱基组成上看,还应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图中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
(3)若图示为核糖核苷酸链,则从碱基组成上看,还应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
图中②是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
(4)图中与两个磷酸直接相连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练]8.德伦(Dren)是科幻惊悚片《人兽杂交》的主角,它是一个有着啮齿目动物特征,但是又长着巨大双眼、长尾巴和细胳膊的怪物,而且它还会发出鸟类的叫声。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
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
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