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学设计21: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第二章的内容,本章教材重点从微观方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前面两节已经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本节有实验,观察DNA与RNA的分布实验将安排在第二节课教学,第一节课主要介绍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
此节内容为必修2中进一步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奠定基础,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DNA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初步具备自主调查、思考、辩论、分组讨论的能力。
但由于高一的学生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这节内容的学习显然难度和跨度有点大。
例如,学生对于核苷酸的结构理解较难,对于核苷酸的组成及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长链的过程很难掌握。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上节课刚学过的,同为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质的结构情况,掌握核酸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联想和读图,在联想与读图中理解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并能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逐步建立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关联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并且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DNA与RNA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故事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问题探讨,提出概念——回忆蛋白质的结构,观察核酸图解,类比归纳核酸结构特点——通过对比DNA与RNA深化了解核酸结构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总结内容——巩固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核酸的结构留一个思考题:DNA与RNA还有什么区。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案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
学生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后,教师直接指出:除此以外,两类核苷酸的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将其概括为——PPT展示,学生说出圆圈、五边形、方框各代表什么。
2、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画,这样才能暴露出问题。
3、学生画出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之后,即可分析:3个核苷酸相连,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从而领会遗传信息
就蕴含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我们上节课的时候就提到,核酸是生物大分子,第一节学的蛋白质也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有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比如说蛋白质我们知道是——氨基酸,那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请同学们大致看一下,找到那个名词,是——核苷酸。
(一)我们当时学氨基酸的时候知道氨基酸有几部分组成(和同学一起回忆)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然后还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
那么核苷酸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同学们看书回答。
(一个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我们可以看出,组成核苷酸的3个成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从3个组成成分我们就可以找出组成核酸的元素——磷酸中的P,五碳糖中的C,H,O. 含氮碱基中的N所以核酸主要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那么这三个部分又是怎么连接成一个核苷酸的呢,板书:这就是核苷酸的模式图,核酸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但是核酸有两种。
那么它们各自对应的核苷酸又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核苷酸中磷酸都是H3PO4 ,那五碳糖呢?同学们发挥一下想象力,DNA叫脱氧核糖核酸,RNA叫核糖核酸,所以说他们对应的核苷酸的不同是不是很有可能就是在五碳糖上?事实也正是如此。
五碳糖呢有两种,一种就叫核糖,而另一种就叫脱氧核糖。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目标:让学生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
过程:
讲解核酸的定义,包括DNA和RNA的主要组成元素和结构。
详细介绍核酸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酸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核酸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特点以及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重点理解了DNA和RNA的结构差异、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了核酸在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如基因编辑、核酸检测等。
课堂小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以下知识点:
- 核酸的组成和分类(DNA、RNA)
②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重点知识点: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 关键词:mRNA、tRNA、蛋白质合成
- 重点句:核酸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③ 核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重点知识点: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PCR技术、核酸检测
- 关键词:基因编辑、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原体检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核酸在未来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核酸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重点题型整理
- 描述DNA和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 解释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教案标题: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了解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3. 模型或图表展示DNA和RNA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信息的理解和相关的知识。
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DNA和RNA的结构,并解释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解释DNA是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3. 解释RNA是单链结构,由三种碱基(腺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组成。
4. 解释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开DNA双螺旋、合成新的DNA链。
5. 解释转录的过程,包括DNA的信息转录为RNA。
示范与实践:1. 展示DNA复制和转录的模型或图表,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细节。
2.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2.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关于遗传信息和核酸的最新发现和应用。
总结:1. 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确保学生对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有清晰的理解。
3. 强调遗传信息的重要性和基因突变的影响。
评估:1. 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回答几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或工作表,检查他们对核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阅读:1. 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供学生深入了解核酸和遗传信息的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2.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剂染⾊,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1 四、教学过程 〖引⼊〗利⽤“问题探讨”唤起学⽣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范围愈来愈⼴泛,学⽣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可能略有所知。
这也是学⽣倍感兴趣的内容。
) ⽣思考回答师提⽰ 〖提⽰〗1.提⽰: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个⼈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的信息。
2.提⽰: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在亲⼦鉴定上。
在研究⼈类起源、不同类群⽣物的亲缘关系等⽅⾯,也可以利⽤DNA鉴定技术。
3.提⽰: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的遗传物质⽅⾯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蓄意陷害某⼈,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的思考。
〖板书〗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 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旁栏思考题〗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完整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doc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核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并区分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 与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信息的携者——核酸(教案)【情境】我都看探小或者刑型的影,里面的公安人常会采用DNA 指法来破案件。
什么他能根据DNA来把目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就是我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互学】(一)学生分小行合作式的和交流学生 DNA 指法在案件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学生分行合作式的,然后学生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尽可能地所有学生分享他物——核酸的。
1.DNA 指是不是平的手指印?(不是)2.怎么知道那些DNA 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的,察DNA 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可以。
而且种身份是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在老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作充。
什么 DNA 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与DNA 是物的本是分不开的,因此通DNA 指的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的关系,DNA指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等就可以其DNA 指行定。
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核苷酸长链照片的观察分析及核苷酸、核苷酸链模型的构建,能阐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能解释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通过对DNA和RNA化学组成上异同的比较,能说出DNA和RNA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比较、归纳)3.通过回顾“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组成,能概括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归纳、抽象和概括)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教学难点(1)核酸的种类及结构(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过程一、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播放《被拐孩子和父母比对DNA》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被拐孩子为了和父母相认,为什么要比对DNA?作为遗传物质一定含有相关的信息,与它的化学组成有关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DNA这样的一类物质——核酸,引入课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二、探——小组合作探究(一)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第34-35页“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部分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1.核酸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DNA;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RNA。
2.核酸分布: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中,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中。
3.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一个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一分子、一分子和一分子。
由图2-15可知,核苷酸的基本元素有。
4.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两种,它们是糖和糖。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和,所以核苷酸的命名原则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
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
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
……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
DNA指纹分析除了用于破案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遇难者的身份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科学认识模式是“假设检验”,即在提出问题后,接着提出猜测性的假设,然后用观察和实验来检验。
这种科学认识模式的程序是问题→试探性假设→批判与检验。
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三)找一个预习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同学,陈述实验如何进行
A.问题的提出:DNA和RNA在细胞中是怎么分布的?
B.试探性假设:DNA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
C.实验检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通过观察两种颜色出现的部位来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方法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2.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 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 ℃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如下图所示)
3.冲洗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min。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四)教师把实验关键的步骤作多媒体演示
请你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得出结论。
(五)各实验小组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请你和其他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吗?
结论:通过各种动植物实验材料的观察,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非常相似,在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在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
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板书设计
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