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必须运用平仄, 就必须掌控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年<对联和楹联优劣的深入探讨>一文中, 曾谈及对联的平仄来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稀释了词曲的长短句耍等格律. 律诗沦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到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采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时态变化)每边一句:仄每边两句:平仄每边三句:平平仄每边四句:仄平平仄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每边八句: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四字联及: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五字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六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字联: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八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九字联及: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句式: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三三四句式: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十一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二字联及: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短一点的对联, 虽并无紧固的格式, 但必须就是平仄交叠, 互相协同, 要不然就无法算是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控娴熟的人来说, 就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苛.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对联就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观赏与文学创作对联,必须介绍其基本的格律建议。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楹联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面将介绍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一、对仗工整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的字数相同,并且字形、字义、字音相对应。
对仗工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在表达上更加凝练、精炼。
对仗的工整程度直接影响到楹联的整体美感,因此对仗工整是楹联创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二、平仄相间楹联的平仄是指上下联的字音平仄要相互呼应,使得整个楹联的音韵和谐。
平仄相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的声韵更加优美、动听。
平仄相间的运用需要注意字音的抑扬顿挫,使得楹联的韵律感更加明显。
三、意境独特楹联是一种以表达意境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
楹联的意境要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好的楹联应该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远的哲理和情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因此,创作楹联时需要注重意境的独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字数适中楹联的字数要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楹联显得啰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过短的楹联又显得不够丰满,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
字数的适中需要根据楹联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来确定,既要保持简洁明了,又要能够充分表达出意思。
五、形式新颖楹联的形式要新颖,不宜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格式。
创作楹联时可以运用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使得楹联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
形式的新颖性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楹联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六、内容贴切楹联的内容要贴切,与所表达的主题和背景相符合。
楹联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内容的贴切性使得楹联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能够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起来,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包括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意境独特、字数适中、形式新颖和内容贴切。
这些规则是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楹联艺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联的平则要求

对联的平则要求
以下是 8 条关于对联平仄要求的内容:
1. 平仄要协调呀,就像走路得左右脚配合好一样!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木荣”,平仄相间,读起来多顺口!
2. 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得相对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平仄对仗多工整!
3. 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重要了嘞,上联末字一般是仄声,下联末字一般得是平声,想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就是这样吗?
4. 平仄安排得恰当,对联才更有韵味呢!就好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那平仄多美呀!
5. 平平仄仄要记清呀,不能乱了套!看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么有节奏感!
6. 平仄不对可就别扭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哟!就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平仄完美配合!
7. 注意平仄的变化,对联才生动有趣呀!好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平仄多巧妙!
8. 对联的平仄要求真得重视起来哇,这样才能写出好对联!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平仄多出色!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对联平仄要求很关键,只有掌握好平仄,才能创作出优美且令人赞赏的对联。
对联的构成

对联的构成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构成对联通常包含两个相对呼应的句子,形成一对。
对联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1. 平仄和音律:
•对联中的两句应该保持平仄和音律的协调,以保持整体的韵律感。
平仄是指句子中的声调平和变化,音律是指句子的音调和谐。
2. 对仗结构:
•对联的构成通常采用对仗结构,即两句之间在形式上要相互呼应,可以是平仄对仗、词语对仗或意义对仗。
对仗结构让对联看起来更
加整齐、工整。
3. 对仗方式:
•平仄对仗:对联中的平仄声调相对应。
比如第一句的平声对应第二句的平声,仄声对应仄声。
•词语对仗:对联中的词语在语法、结构或意义上相互呼应,形成对仗关系。
•意义对仗:对联的两句在意义上相呼应、相对应,表达出相似或互补的主题。
4. 字数对等:
•对联的字数要对等,使整体看起来平衡。
一般来说,对联的字数可以是4个字、6个字、8个字等。
5. 主题一致:
•对联的两句通常应该有相似或相关的主题,形成一个整体的表
达思想。
6. 描写技巧:
•对联的构成可以通过巧妙的描写技巧,使用修辞手法,使得意境更为深远、表达更为生动。
7. 应景和传统:
•对联常常与节令、传统文化、重大事件等相关,有时也会采用应景的形式,使之更具时代感和传统文化的特色。
通过以上构成要素,对联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既有着严谨的结构,又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寓意。
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各类庆典、寺庙、家庭等场合。
对联的特点平仄

对联的特点平仄对联的特点平仄对联运用“平仄”的问题,争论得越来越火热了。
下面小编整理的对联的特点平仄,欢迎来参考!“平仄”的地位平仄,是对联体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联脚要讲平仄对仗”。
所谓用“今声”或“古声”制联(只要不混用),就说明了“对联要讲平厌”。
如果问理由,简单地答:对联是“格律文学”的一种。
大小征联启事都强调应征必符合“联律”,没有排除平仄。
这些都给“平仄”有了应有的地位。
至于是不是每位联家都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且不划等号。
但是有说“声律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对联技巧很多,并非每副联都用上它们,岂不是“联脚平仄”也可以“不讲了”,平仄在对联中就可有可无啦。
对联怎样运用平仄这个问题,笼统而言不能解决问题。
我曾总结对联存在三大体系,应分别对待:一、律诗对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
但只限五、七言句,至于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联(或长联中这种短句),可侧重在音步平仄的对仗。
不过,五、七言句并非都是律诗句式,还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这就要审辨,切忌混谈。
律诗对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诗对偶的格律型——也有称“联律型”的,它没有不变格式可仿。
一般包含两个内涵:①句子中的.语意单位(即词组、短语、名词),突破双音节(含双音节),有三个四个至多个字不同为音步(节奏点)的。
创作时,从严要求应该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间音步平仄要互对”;放宽一点来讲,句中、句间音步可不计平仄,句脚一定要计平仄,如果力争句脚按“马蹄格”乃上乘。
这类型对联包括“押韵、拆词”等有关修辞形式之“句脚连平或连厌”古今所公认的格律形式。
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了解“对联技巧”的人,却说:“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三、宽对型——在此,只就平仄上来说它。
对联的格侓要求

对联的格侓要求
答:对联的格侓要求是:
1. 对联要通顺、平仄合适。
通顺是指对联的意思、语意要明确,不含混淆、晦涩的词汇或句子;平仄合适是指对联的内容、韵脚所在位置、音节数量等要符合汉语的音韵规律,如平仄相间的规律。
2. 对联要文辞雅致、博大精深。
这一点是指对联应该用经典词汇,用词准确、精练,不应使用俗语、流行语等,同时要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 对联要韵律工整、上下互补。
韵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联的美感。
好的对联应该韵律工整、韵味深厚、令人妙不可言,上下句之间也应该互相补充、协调。
4. 对联要体现作者的才华与情感。
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作者表现自己才华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好的对联不仅能够表达深邃的思想,还要反映作者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对联的禁律

对联的禁律对联的韵律有三个原则:一:上仄下平。
上联的尾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尾字以平音收尾。
二: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
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上联第一字可单平或单仄,尾字可以单仄。
中央不可以单仄。
中央的单仄叫孤仄,中央的单平叫孤平。
孤平和孤仄是对联的大忌。
三:格律诗的韵律对联的格律禁律:1.不许三平尾,2.不许三仄尾,3.135不管,4.246必对。
5.不许孤平,6.不许孤仄。
以上是对联的六禁律,另外4连平,4连仄影响对联的韵律交替,也应该是对联的禁律。
上段要会背。
要掌握。
这是看懂本篇的关键。
联律宽与诗律就在于它本身有两种律。
超出这两种律的范围就不属于工对的范围。
当出句出律的时候采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对句。
对联韵律的教授方法:1、指出对联韵律的最重要的地方。
对联的马蹄律的正格与变格。
格律诗的韵律。
2.对联禁律的示教。
孤平:仄平仄仄.....在联首以及联尾之间的字出现单个交替的平叫孤平孤平:(二乔丽质.....)仄平仄仄.....(暴风里)仄平仄孤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在联首以及联尾之间的字出现单个交替的仄叫孤仄。
孤仄:(丽质天成数沉鱼)仄仄平平仄平平(风雨中)平仄平三仄尾:仄仄平平仄仄仄三仄尾: (落雁应说姐姐俏)仄仄平平仄仄仄三平尾: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羞花总是妞妞娇)平平仄仄平平平四连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四连仄: (混世二怪平心静)仄仄仄仄平平仄四连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四连平:(浇花园丁靓丽人)平平平平仄仄平做题:1.平仄平平仄 2位的仄是什么?A.孤仄,B.孤平2.仄仄平仄平 4位的平是什么?A,.孤仄,B.孤平3.平平平平仄仄仄 1234是什么?567是什么?。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1. 哎呀呀,对对联要注意平仄呀!就像走路要迈好步子一样。
比如说“云对雨,雪对风”,平仄搭配得多和谐呀!这可非常重要哦。
2. 嘿,对联的字词要相对呀!就像两个人在较量呢。
比如“天对地,雨对风”,不这样对可就不工整啦,能明白不?
3. 哇塞,意境也很关键呀!要让人能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来。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意境多美呀!
4. 注意啦,对联还要有连贯性呢!就像讲故事一样得一环扣一环。
举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自然流畅呀!
5. 嘿哟,内容要相关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是在说春天呢。
6. 哈哈,多积累词汇呀!不然怎么能对出好对联呢。
就好像肚子里没货怎么能做出美味佳肴呢,对不对呀?
7. 哎呀,观察生活也很有用呀!生活中有好多对联的素材呢。
比如看到春天的花,就可以想到“春花对秋月”呀!
8. 哇,要大胆尝试呀!别害怕对不好。
就像学走路,多摔几次跤就会了嘛。
试着对一对“青山对绿水”呀!
9. 总之呢,对对联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只要用心去学,去练,就能掌握啦!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的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先说点题外话:古时候有几个农妇在讨论皇帝出行,皇后、妃子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东宫娘娘在烙大饼,西宫娘娘在剥大葱,葱跟饼都堆成山了!很多农妇都觉得十分有道理。
头条上90%以上都是普通大众,因为头条没有约束,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每个人都是主角。
在娱乐、游戏等领域大家看的呵呵一笑,在文化、科学、艺术等专业性较高领域,我们也可以各抒己见。
看书法名家草书我可以说:什么破字?鬼画符似的。
读一首顺口溜,这东西写得我懂,好诗!好诗!科学领域中民科更是占了半壁江山。
大音反倒希声,那些有水平的一些言论往往无人问津。
这跟上面的故事何其相似!回到正题:对联一定要讲究平仄?凭意境对可以么?并不是我贬低人,可以看出来提这问题的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并无一点了解。
对联比诗难!叠字联、缺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谐音联、千字联等等每一种都不好对,因为不仅要考虑对联基本组成部分,更要考虑平仄,你所谓的对联中的意象,只属于词性的一部分罢了。
举个例子: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上下联各含金木水火土,且平仄、意境全符,上联“锁”字比喻把烟写活了,下联“燃”字把桃花写活了,其他的:炮镇海城楼稍逊,再其他的什么深圳铁板烧之类,别说意境,就连词性、平仄都八竿子打不着,只能算是同种结构
的字而已,可笑的是以为娘娘烙大饼、剥大葱的人太多啦,反倒觉得这个是对联)对联有三大要素:词性、平仄、意境(不是意象)。
缺了意境还可成为对联,只是不是佳对。
但缺了词性跟平仄,就不能称为对联!1、词性。
这个简单,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介词对介词……头对手、脚、脸都行,但不能头对个吃、好之类的。
2、平仄。
说起平仄,很多人不明了,也害怕。
平仄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绝大部分一二声字是平,三四声是仄,唯有古代入声字融入现代四声当中,属仄。
古代“入声短促急收藏”,但现在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保留了古入声字发音(如安徽岳西县),那么怎么办呢?记!常见入声字见多了就记住了。
如(白、石、竹、吃、喝等等)都为仄声。
对联并不是每个字都要平仄相对。
常见对联只用记住写律诗、绝句的通式就行了(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字可以不论,但要避免孤平与下三连就行了。
长对联只用关键位置的字平仄相对就行了!
3、意境。
这个就高大上,说不清道不明了。
通俗来说是你对联所描绘的场景。
举个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者一幅画,后者也是一幅画,且相得益彰,天然和谐。
所以说,你问对联不讲究平仄,来意象对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