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阅读理解选择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_美美与共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有答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本课话题——宽容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乔治·萨顿诚恳地告诫西方人要消除偏见,呼吁人们要正确处理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关系,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客观、公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宽容、谦逊的科学胸襟,见微知著、不囿于一时一地之见的忧患意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广陵公安分局曲江派出所民警陈力驾车行驶到市区维扬路一交叉路口,正等红灯时,突然感觉到车被外力推着向前行进。
“我停车一看,发现车后面一块被撞瘪了,后面的奥迪车女车主,赶紧下车道歉。
”陈力了解到,这位车主开车时分了神,陈力挥挥手说:“谁都有不小心的事情,你走吧,没事。
”奥迪女车主一脸意外,面带歉意离开了现场。
女民警的宽容和大度让奥迪车主很是感动。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开诚心,布大度。
——康有为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憎.恨( ) 骇.人听闻( ) 热忱.( )盛气凌.人( ) 谦逊.( ) 糟粕( )( ) 酝酿.( ) 收敛.( ) 相得益彰.( ) 欺凌.( ) 便捷.( ) 悠.闲( ) 脂.肪( ) 气氛.( ) 笤.帚( ) 【答案】 zēnɡ hài chén línɡ xùn zāo pò niànɡ liǎn zhānɡ línɡ jié yōu zhī fēn tiá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蔓⎩⎪⎨⎪⎧蔓.延( )顺蔓.摸瓜( ) (2)乘⎩⎪⎨⎪⎧上乘.( )史乘.( ) (3)壳⎩⎪⎨⎪⎧贝壳.( )地壳.( ) (4)予⎩⎪⎨⎪⎧赋予.( )予.取予求( ) 【答案】 (1)màn wàn (2)chénɡ shènɡ (3)ké qiào (4)yǔ yú2.语境辨析法(5)苹果中国官网悄.( )悄降低了iPhone 8G 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è) 毛骨悚然(sǒng) 饿殍(fú) 酾酒(shì)B、属客(zhǔ) 成吉思汗(hán) 扁舟(piān) 桂棹(nào)C、骨骸(hái) 灯阑酒灺(xiè) 悲怆(chuàng) 打夯(hāng)D、桑梓(zǐ) 真知灼见(sháo) 女娲(wā) 戕害(qiā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蠕动愤世疾俗蓊郁无动于衷B、枕藉莫名其妙深邃回光反照C、惦念按部就班静谧魂牵梦萦D、掂量贻笑大方聒噪馨竹难书3、下列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B、旖旎:柔和美好。
正襟危坐:理好衣裳,斜着身子坐。
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茹,经受。
D、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斐然成章:形容一下子就写成了文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吴阿姨真不愧是苏绣高手,一幅“富贵花开图”的双面绣,她三下五除二,两天工夫就绣好了。
B、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休戚相关。
C、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
如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B.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C.蛇盘踞时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笔直滑入深处。
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复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复习题及答案高考历史宗教改革复习题:选择题1.(20xx山东临沂模拟)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2.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3.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
婚礼不在教堂,而是在路德的住所举行。
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这说明马丁路德(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B.努力实践其因教称义的主张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4.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5.(20xx河北五校联考)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 )A.封建的等级制度B.天主教会教权统治C.资本主义私有制D.西方的殖民侵略6.(20xx柳州调研)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写道: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说课稿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说课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的一篇课文。
”文明的对话”是一个亘古以来就不断探讨的问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加速进行,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共享的同时,也凸显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把他们看做是不可调和的,应该在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各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开展文明对话,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
本专题共有“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与接纳”三个版块:三个版块从“对于传统的认识——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沟通——继承和接受”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帮助学生弄懂“文明对话”的内涵、意义和作用,该板块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
这是一篇论述类文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论述类文体的要求是:阅读论述类文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作者乔治萨顿是近代科学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义的先驱。
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二、学情分析:尽管已经是高一下学期了,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逻辑思维还欠严密,同时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他们习惯于被动地做题,尚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特别对于学术类文章,学生更为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必须提高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高一学生的学习,确有一定的难度;好在所涉及的学术内容,本身不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接触,因此,文章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教师应努力将上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维持学生的兴趣。
三、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作者对科学的认识与评价。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2、阅读前3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使论证 充满力度的。 思路提示:比喻论证只是达到生动有 趣的目的,论证要有“力度”还得通 过例证。 答: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 辩。
3、仔细阅读本论部分,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思路提示:也可分出“三段论”来。 答:本论第4段,直截了当:“态度粗暴言 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观 点鲜明。接着5、6、7段反复论述“必 须谦虚”“不应傲慢”,第8、9段小结: 要“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科学工 作)”。
辨析文体
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本文是一篇科学随笔。“随笔”亦称杂文, 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 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风趣幽默,写作者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委婉曲 折地传达自己思想感情。按照内容分为生活随笔、 思想随笔、文化随笔、学术随笔等。 本文属于学术随笔的一个小类,表达了作者 对于东、西方科学和全人类科学发展的看法、观 点和主张,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着眼全人类科学 发展的科学史学者的拳拳之心。
解 题
西 方
东 方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 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 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了解作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史学会的萨顿奖章
乔治•萨顿(1884~1956),美 国科学史专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 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 位。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 “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 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 学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著述 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 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他 为创立“科学史学科”做出了奠基性 的贡献,因而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 之父”。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 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 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 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 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 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 典范。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号丧/号淘大哭记载/ 载歌载舞勾当/勾心斗角B. 藤蔓/蔓草难除强盛/ 强人所难蒙骗/蒙头转向C. 露脸/露宿风餐角色/ 群雄角逐重阳/安土重迁D. 量化/量体裁衣折桂/ 损兵折将拘泥/泥古不化【解析】A项hánɡ/ xínɡ, zǎi/ zài; B项 wàn/ màn,qiánɡ/qiǎnɡ;C项lòu / lù,chónɡ/zhònɡ。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陷阱缥缈仗义直言各行其事B.蔓延覆辙轻歌慢舞山清水秀C.厮杀驾驭层峦叠嶂平心而论D.殒落褴褛归根结底委屈求全【解析】A.“直”应为“执”,“事”应为“是”;B.“慢”应为“曼”;D.“殒”应为“陨”,“屈”应为“曲”。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全局,运筹帷幄,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难题。
②国际数学大师、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省身教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曾呼吁科学家要名利,甘于清贫,勤奋工作。
③东西方对人才的看法也有不同,但都要求德才兼备,可这种人才不多,大多数人是,各有短长。
A.纵览淡泊瑕不掩瑜 B.纵览淡薄瑕瑜互见C.总揽淡薄瑕不掩瑜 D.总揽淡泊瑕瑜互见【解析】“总揽”全面掌握。
“纵览”,放开眼任意观看。
“淡泊”,不追求名利。
“淡薄”,味道或感情、兴趣不浓;密度小;(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定点于月球轨道并如期向地球传来数据信息,广大航天工作者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结束语
同学们: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
者李政道先生有句名言:“科 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联结它们的是创造性。”同样,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也是这样的 关系。乔治•萨顿为“科学史学 科”奠基,开创了一门新兴的 学科,并且把如炬的目光投向 东方,完美的将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结合起来,难怪人们誉 之为“科学史之父”!让我们 带着对他的崇敬,再次玩味课 文,体会乔治•萨顿那与时俱进 的科学情怀与科学精神吧!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和静高级中学 热孜完古丽
解题
西 方
东 方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 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 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导入
同学们,中国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 分,曾经对整个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 某些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科学落 伍了。然而东方科学仍然是世界科学发 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东方科学仍然影响 着西方科学.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科学 史家乔治·萨顿的科学随笔《东方和西 方的科学》,看看一个美国科学家是怎 样看待东方科学的。
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 融合
本文共分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 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 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自然段)总结全文,促使 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 命。
问题探讨: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 么样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了解作者
科学史学会的萨顿奖章
乔治•萨顿(1884~ 1956),美国科学史专家。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 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 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 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创办 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 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 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了重要 贡献。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 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 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 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与本文的科学》阅读理解:4大题16小题,附答案解析(一)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相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选自乔治·萨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1.能作为全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B.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C.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D.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2.选文中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引用论证3.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的“实验科学”是指20世纪20-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
B.“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东方科学比如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以及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C.选文中作者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D.选文为全文的引论部分,提出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论述了西方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
4.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一篇阐述科学史观原则的议论文,作者乔治·萨顿,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作品有《科学史导论》等。
B.本文中所说的东方,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C.“光明从东方来”是以太阳从东方升起比喻来自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对西方的影响。
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主义理念比西方的法则更有价值。
D.本文既有严密的论证结构,也有开阖。
文章结尾部分由反入正,总结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1、C。
2、D(“希腊精神”是举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是对比,“种子”“母亲”“父亲”是比喻)。
3、D(“论述了西方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这句是本论部分论述的内容,“本论”指全文4-8段)。
4、A(B,“希腊”属于“西方”;C,东方比西方“更有价值”不当,作者强调的是东西方应结合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D,“结尾部分”不准确,文章先提出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正确认识东方科学的价值的观点,再分析西方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由反入正,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对此基础上最后总结,主张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命。
)(二)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②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④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选自乔治·萨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1. 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A.科学的种子来自东方。
B.要正确认识西方科学的价值。
C.今日的西方需要东方的科学。
D.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与西方的关系。
2. 选文中写了希腊人衰落的历史教训,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证明东方的科学会重新崛起。
B.证明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C.证明西方科学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D.证明一种文明不会永远走在历史的前面。
3. 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是A.句①指出不能正确认识东方文明的原因及其危害。
B.句②指出东方科学将会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西方应对此警惕。
C.句③中的“这种情况”指重蹈希腊人的覆辙。
D.句④表达对东方文化重新崛起的期待。
4. 对于选文的分析正确的是A.选文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严密,也有开阖。
B.选文语言亲切自然,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C.选文中比喻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形象性,而且丰富了思想内涵。
D.选文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用实例证明了东方科学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贡献。
1、D。
2、B。
3、B(A,句①提出问题,要正确认识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关系;C,“这种情况”指“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D,句④强调西方要以积极的态度与东方文化进行交流)。
4、C(A,“开阖hé”指全文第5段谈美国文明的未来,先表示担忧,再谈存在的问题,转而谈论一代人的使命,最后回应前面“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的”,有开有关,“阖”意思“关闭”;B,采用比喻等修辞,而使语言“形象生动”,删去“亲切自然”;D、“实例”改为“比喻”)。
(三)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①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②我们会聪明一些。
尽管③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④还不是十全十美的。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
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
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1、认为“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某些西方人的实质是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
B、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C、能为“我们的文明”辩护。
D、错误地应用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西方实验科学。
2、作者认为“美国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包括A、某些西方人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B、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
C、对西方科学言过其实。
D、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不愉快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
3、作者认为的“净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方法”,不包括A、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
B、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
C、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D、向“希腊精神”学习。
4、对①②③④画线处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①处“东方”指以思想、精神为主的东方人文科学。
B、②处“聪明”指利用东方科学的思想和经验,解决西方科学的局限。
C、③处“科学方法”指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西方实验科学。
D、④处“还不是十全十美”,这是西方人的自我谦虚。
1、B。
2、D。
3、D(“希腊精神”指唯我独尊。
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不愿承认、学习其它文化,最后只能走向衰亡)。
4、D(不是谦虚,而是指出西方的实验科学存在的局限,即过于重视方法的应用,而忽视思想的指引)。
(四)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a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b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c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d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
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①道德热忱,②黄金规则,③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
没有什么理由说④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
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
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而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1、联系选文第1段加点的“首先”,如果在本段加入“其次”二字,应加在a-d的哪一处?选项正确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对“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西方文化偏于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思想,因此在许多思想领域不能使用科学,“科学方法”容易被错误地应用。
B、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手里,二是掌握者即使是科学家,由于感情的作用,也会滥用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