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护理措施

维持呼吸道通畅
五,对症护理 I.
对症护理
护理: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 清洁 ,防止溃疡形成和感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肤护理:更换衣被 ,清洁卫生 ,定时翻身 ,防皮肤破损
高热惊厥护理 :做好约束 ,防坠床和碰伤 ,防止舌咬伤
八 雷教育
健康教育
夏天尽量减少外出 ,户外活动避开正午时间 必须外出则穿透气浅色衣服 ,戴宽边帽子 ,涂防晒霜 高温环境工作时 ,改善条件 ,防暑降温 ,每天补充水 分 ,饮用渗透压 200m0sm / L的钾、镁和钙盐防 暑饮料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 老人、产妇、体弱病人改善居住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 ,锻炼耐热能力 ,学会适应热环境
谢谢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九章第五节 中暑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九章第五节中暑病人的护理1.患者,女性,46岁。
炎热夏天,天气闷热,在外面连续工作6小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等引起的周围循环灌注不足属于A.日射病B.热衰竭C.热辐射D.热痉挛E.热射病2.患者,男性,48岁。
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进行室外工作,近日出现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1℃以上,并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来急诊室就诊,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首要治疗措施是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B.治疗脑水肿C.抗休克D.吸氧E.降温3.患者,男性,50岁。
特殊工种,炎热夏天在高温下工作数日,近日出现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2℃以上,并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
热射病的“三联征”是指A.高热、多汗、心动过速B.高热、灼热、无汗C.高热、疲乏、眩晕D.高热、无汗、意识障碍E.高热、烦躁、嗜睡4.热哀竭的发生机制是A.体温调节功能障碍B.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C.散热不足致体内热蓄积D.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E.大量出汗后饮水过多而盐补充不足5.为热射病患者物理降温时,可暂停降温的标准是A.腋温35℃B.腋温36℃C.口温37℃D.肛温38℃E.肛温39℃6.患者,男性,40岁。
炎热夏天,在外连续工作6小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不高。
考虑为A.热射病B.热衰竭C.热痉挛D.日射病E.先兆中暑7.患者,男性,38岁。
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进行室外工作,近日出现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并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来急诊室就诊,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A.动脉快速推注4℃5%葡萄糖盐水B.静脉滴注4℃等渗盐水C.冰盐水灌肠D.冬眠合剂E.冰帽。
中暑病人的护理

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2.注意水分的摄人,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一、汇报病情
患者林胜利,男性49岁,因“呼之不应30分钟”于2019年5月25日09:49由120转入ICU,2天前服用藿香正气水。入院后患者T42℃,P174次/分,R36次/分,BP80/48mmHG,昏迷,GCS评分3分,急查血气分析:PH:7.43 PCO2 18mmHG K:5.15mmol/L,Ca:1.14mmol/L,cl:107mmol/L,CLac:5.1mmol/L,血常规:白细胞:12.55,红细胞3.39,凝血四项:PT:27.1S,INR:3.61,APTT:80.6S,TT:37S,FIB:56mg/dl,D-二聚体:322.51mg/L,CT:无异常。患者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扩容、升压、抑酸、保肝等治疗。半小时后测体温未见下降,持续物理降温,升压,扩容,于15:08出现心率减慢76次/分,通知医生展开抢救,反复静推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病人心率逐渐下降直至为0,继续抢救1小时42分钟于17:00宣布临床死亡。
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室温22℃;
2、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呼吸机辅助呼吸
3、遵医嘱给予冰帽,冰袋物理降温。
4、在物理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体温变化,降温时每15min测量耳温1次,待耳温降至38.0℃时应暂停降温;严密监测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有无脏器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以尽早发现DIC。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正确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中暑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轻则头晕、口渴,重则呕吐、昏迷等情况。
中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深入了解中暑的症状十分重要,同时必须清楚急救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暑急救措施应该如何正确实施。
第一步:将患者放在阴凉处休息无论何时,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首先要做的是将患者搬到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避免让他们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你可以选择一块草地或树阴下等地让患者躺下,并尝试为其提供足够的遮阳和凉爽的环境。
这是急救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得到挽救的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步: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引起的症状之一是水分和电解质的严重丢失,因此要确保患者充足地喝水和补充电解质。
在急救箱里肯定会有用于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药物,你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药物过敏的情况,然后确定是否使用这些药物。
同时,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水果或者其他高水分含量的食品,这样可以更快地帮助患者摄入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第三步:冷却身体中暑时温度过度升高,因此需要立即给患者进行冷却。
有人可能选择使用吹风机,但是这样做可能导致患者的体温更加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躺在地上,抬起双腿,然后用湿毛巾等物体轻轻地擦拭患者身体。
或者使用喷雾器和蒸发器等降温器材,气压冷却系统和换气无害系统可同时降温和去蒸发补充潮湿度,快速降温,减轻中暑症状。
第四步:紧急送往医院最后一步是将患者快速紧急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请确保患者继续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和紧急状态。
由于中暑可能影响心率,呼吸和疲劳等症状,正确的急救措施通常需要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要让患者平躺、不要吃东西、不要喝酒、不要吸烟等。
结论中暑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症状,因此在容易出现中暑的高温环境中,例如烈日下工作,登山,其他需要暴露在高温太阳下的行业或活动等等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中暑的症状,掌握正确的中暑急救措施。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病人身体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病人身体高温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失灵,无法有效冷却身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高温中暑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身体的护理,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了解高温中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高温中暑患者常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皮肤热红、脉搏快而弱等症状。
在护理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特别关注。
在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患者的体温。
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冷却设备如空调或风扇。
同时,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放置在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附近,以帮助降低体温。
此外,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冷饮水,但要避免过度饮水引起水中毒。
在高温中暑患者的身体护理中,还应注意控制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由于高温中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等情况。
因此,应当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如果患者出现昏厥或呼吸暂停等紧急情况,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和补充体液。
由于高温中暑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患者往往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应该为患者提供高渗食物如含有盐分和糖分的食物,以促进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平衡。
如果患者无法口服,应考虑静脉输液。
在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由于高温中暑的症状较为严重和不适,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综上所述,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的核心是降低体温、控制呼吸循环、营养补充和心理支持。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中暑病人的护理PPT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体温检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病人症状观察:注意病人是否有头晕、 乏力等症状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舌下温度测量:使用舌下体温 计进行测量
中暑病人的急 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转移到阴凉处: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 的地方 补充水分: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清凉水或 电解质饮料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 理PPT
目录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介绍中暑的症 状和原因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中暑症状:头晕、恶心、乏力、呼 吸急促等 中暑原因: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 体温升高
如何判断中暑 病人的病情
降温措施:使用冷毛巾、喷雾器等 方法降低病人的体温
中暑病人的护 理方法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确保 体温不再升高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提供适当的饮食:给予病人易 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饮食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确保病人 所在的环境温度不过高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病人的体 温和症状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预防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适时避免高温环境:避免在炎热天气暴 露在阳光下 多饮水:增加饮水量,及时补充水分
如何预防中暑
穿透气服装:选择透气性好的服装 ,减少汗液蒸发不畅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高温天气进 行剧烈运动
中暑病人的复 原期护理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休息:为病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恢 复体力 膳食调理: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饮食,促进病人康复
中暑病人护理查房

中暑病人护理查房xx年xx月xx日•概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目录•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总结与反思01概述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产生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定义根据中暑程度,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口渴、恶心、呕吐、多汗、乏力、胸闷、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热痉挛、热射病等。
中暑症状定义和症状诱发因素年老体弱、慢性疾病、饥饿、疲劳、饮酒等均可诱发中暑。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环境是中暑发生的根本原因。
发生机制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产生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发生机制1分类与表现23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恶心、呕吐、多汗、乏力、胸闷、心慌等症状。
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热痉挛、热射病等。
轻度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等,伴有意识障碍。
重症中暑02护理评估生命体征观察与评估监测和记录体温变化,以评估中暑程度和治疗效果。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脉搏频率、节律,了解心脏功能及全身循环情况。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判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或酸中毒。
监测血压变化,了解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
症状评估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状态评估病人是否出现胃肠道症状,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
恶心、呕吐观察病人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判断是否出现循环障碍。
皮肤颜色与温度观察病人尿量及颜色,判断是否出现肾功能损害。
少尿或无尿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和腹壁肌肉。
热痉挛监测体温及意识状态,预防热射病发生。
热射病观察尿量及颜色,预防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密切观察各器官功能状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风险评估焦虑、恐惧抵触、不配合治疗抑郁、绝望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配合治疗等情况。
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抑郁、绝望等心理问题。
重度中暑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 常规给 药后发 现 , 黄色葡 萄球 菌 、 皮 葡 萄球 菌很 金 表
快 对莫 匹罗 星 耐药 。另 外 , 匹 罗 星 软膏 没 有 抗 真 菌 莫 作用 , 管念 珠 菌定 植 率 会 增 加 。温 或 烈 日暴 晒环 境 中 , 温 例 ; 活性 中暑 3例 ; 愈 2 例 , 体 生 治 1 2例 因人 院时 已发生
调 节 中枢 发生 障碍 , 然发生 高热 、 汗及 意识 丧 失 或 突 无 多器 官功能 损伤 , 最终抢 救无效 而死亡 ( 中 1 为 1 其 例 7
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 于导管穿刺点处 , 敷 虽
然 可降低 B I 生率 , 是 可 诱 导 细 菌对 莫 匹 罗 星发 S发 但 生耐药 , 且 破 坏 聚氨 基 甲酸 乙酯 导 管 的完 整性 。此 并
E] B ry Gud l e r h ng met fnrv sna ahtr 2 arM, iei sf ema ae n taaclr tee — n o t oi c rlt ifcin , n gme t ud l e rctee net n J. eae net sma a e n iei sf aht f i s[] o g n o i co
重 度 中暑病 人 的临床 观 察 与护 理
张巧 妮 . 青虹 , 子迎 程 王
摘要 : 目的] [ 总结重度 中暑昏迷病人救 治过程 中的护理配合 。[ 方法] 2 对 3例重度 中暑病人 的护理过程进行 回顾, 结合 国 内外文献
分析 总 结 。 [ 果 ] 3 病 人 中 2 例 治愈 出院 , 结 2例 1 2例 抢救 无效 而 死 亡 。 [ 论 ] 实践 中体 会 到 , 重 度 中 暑 病 人 , 及 早 采取 迅 速 结 从 对 应 有 效 的 降 温 措施 、 正 水 电 解 质 和 酸碱 平 衡 失常 、 极 给 予 支持 疗 法 保 护 重 要 脏 器功 能 , 时加 强体 温 、 环 、 吸 等 各 系统 功 能 监 纠 积 同 循 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新课导入】
【案例】(图片)
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与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思考:
1、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就是?
2、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中暑就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
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8℃)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
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 为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与环境者。
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与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
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中暑高热)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与意识障碍,为严重类型。
多见于老年人。
(小先生)
四、辅助检查(图片)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
血清钠、氯降低。
五、治疗原则(图片)
治疗原则就是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一)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
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休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等。
(二)重度中暑
1、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一般数小时可恢复。
2、热痉挛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3、日射病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4、热射病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30%。
(1)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
(2)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 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3)对症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通畅并给氧;酌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处理并发症,中暑高热伴休克者降温可用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
六、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脱水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疼痛:肌肉痉挛性痛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体温过高与中暑高热有关。
七、护理措施(图片)
1、病情观察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热衰竭者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
2.症状护理
(1)中暑高热者进行降温治疗时,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2)室温应保持在20~25℃,通风良好。
(3)物理降温时,无论擦浴或冰袋冷敷,均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使之潮红充血促进散热。
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深插,使之能够反映直肠温度,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4)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滴速要求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5)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6)昏迷者应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定时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皮肤卫生。
八、健康指导(图片)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作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图片)
依据现有诊断“中暑高热伴休克”可知降温应首选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
( )1、患者男性,29岁,在高温下外出办事跑路过久,喝了很多水,流的汗水把衬衣浸透,病人感到乏力后突然腹痛不能走路,病人出现了哪种情况
A、中暑先兆
B、热射病
C、热痉挛
D、热衰竭
E、急腹症
( )2、某农民在夏收劳动中突然头晕、耳鸣、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37.5℃,首要的处理就是
A、头部、腋下放冰袋
B、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C、给予氧气吸入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
( )3、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暑类型
A、热伤风
B、热射病
C、热衰竭
D、热痉挛
E、日射病
( )4、患者男性,28岁,民工,夏日在工地作业,出现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随即出现昏迷。
诊断为热射病,请问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就是
A、36℃
B、36、5℃
C、37℃
D、37、5℃
E、38℃
( )5、患者男性,27岁,在修建马路过程中出现重度中暑,请问对其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就是
A、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B、在大血管走形处放置冰袋
C、定时监测腋温
D、休克病人不宜行冰水浸浴
E、出现呼吸抑制、深昏迷、收缩压下降,应建议停用降温药
【课后作业】
请为重度中暑病人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预习淹溺病人的护理;倒水处理(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