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础油生产工艺及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基础油是润滑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润滑油中一般为85%~99%之间。

因此,基础油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润滑油产品的性能。

润滑油基础油包括矿油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和其他基础油。

从用途角度润滑油基础油又可分为内燃机油、齿轮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液压油、电气绝缘油等基础油。

此外,白油和橡胶填充油生产工艺与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相似,只是产品指标要求和用途不同,因此也在本章进行阐述。

各石油公司多以基础油黏度指数对基础油进行分类,但没有统一标准。

美国石油学会(API)对内燃机润滑油使用的基础油进行了分类,并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

美国石油学会在API 1509内燃机润滑油登记及认证系统中将润滑油基础油按照饱和烃含量、硫含量和黏度指数分成API Ⅰ、Ⅱ、Ⅲ、Ⅳ和Ⅴ等5类基础油,见表14-1。

API Ⅰ类基础油饱和烃含量小于90%,并且(或)硫含量大于0.03%,而且黏度指数在80~<120之间。

API Ⅰ类基础油一般由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或加氢补充精制等传统“老三套”工艺生产。

API Ⅱ类基础油黏度指数与API Ⅰ类基础油要求相同,但饱和烃含量要求≥90%,并且硫含量≤0.03%。

API Ⅱ类基础油一般由加氢工艺或加氢与传统溶剂精制和/或溶剂脱蜡组合工艺生产。

API Ⅲ类基础油饱和烃和硫含量与API Ⅱ类基础油要求相同,但黏度指数要求≥120。

API Ⅲ类基础油一般由全加氢工艺生产。

API Ⅳ类基础油为聚α烯烃油,API Ⅴ类基础油为以上四类以外能够用于生产内燃机油的其它所有基础油,包括烷基苯、烷基萘、聚酯、聚烷撑二醇、硅油和氟油等。

表14-1 API基础油分类量少、品种单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现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基础油生产工艺技术以“老三套”为主,以大庆石蜡基原油为原料,产品的质量、数量、品种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增加。

60年代和70年代,新建和扩建了一些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使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它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石化产品。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油精炼、脱蜡、加氢裂化、溶剂抽提等步骤。

首先是原油精炼,原油经过蒸馏塔的分馏,得到不同馏分的原油。

其中较重的馏分经过真空蒸馏,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

接下来是脱蜡的过程,脱蜡是为了去除原油中的蜡质,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

通过将原油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蜡在溶剂的作用下融化并与溶剂分离,最后通过过滤去除溶剂和蜡质。

加氢裂化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通过在高温高压下对重质馏分进行加氢处理,使其发生裂化反应。

通过这个反应,可以将较重的原油转化为较轻的润滑油基础油,同时减少芳烃和硫等杂质的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是溶剂抽提,溶剂抽提是为了进一步提纯润滑油基础油。

将加氢裂化得到的产品与溶剂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萃取,将一些较轻的杂质和芳烃物质去除,得到较纯净的润滑油基础油。

以上就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在生产出来后,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配方,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制成适用于不同机械设备的润滑油产品。

美国拉力卖点

美国拉力卖点

美国RALLYE(拉力)润滑油卖点与优势分析北京峰海拉力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美国RALLYE(拉力)润滑油与竞争品牌同类产品相关卖点及优势一、原装进口产品和国内生产的区别,从技术和工艺上分析1、美国原装进口基础油:都采用三类基础油、经过科学的流程、科学的工艺,添加剂配制,经过完全的性能测试,在国外包装成型的产品,基础油与添加剂决定其国际品质,定为一流品质。

竞争品牌对比:中国最好基础油只能提炼二类基础油,在中国建厂生产,品质二流。

2、产品外包装对比:美国拉力属于欧美环保包装,自动可降解,这种工艺在国内不能生产,所以保证经销商绝无假货。

国内都是硬桶包装,假冒容易并且各种品牌包装相似,不能通过国际环保标准。

3、产品:美国拉力都是美国本土生产,是世界第三大专业生产润滑油厂家,在美国1903年建厂,到今天为止已有100多年历史,1953年是全球第一个研究生产10W30适合全年使用的搞清洁发动机油,拉力品牌畅销与95个国家,并且还为世界各大著名品牌生产,如MOBLL、BP、TOYOTA、AGIP、GITGO、FINA、GULF、STP、MITSUBISHI等。

4、行业执行标准:美国拉力全线产品严格执行美国API检测标准并且权限通过API,国内很多产品都是符合美国API标准,并且都是用国标在检测。

5、添加剂:添加剂最大厂商和生产技术都集中在美国,科技含量简评“尖、精、高”并且美国RALLYE石油公司强项就是自主研发添加剂,并出口很多国家用于航空、造船、军事领域,在美国科研经费及实验设备投资都是世界排第一。

国内添加剂都是依靠进口,自己生产的技术和品质都是非常落后的,而且在调和油时投放比例都是不能按API比例标准执行,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资金都用于经营,品牌销售关节。

二、美国拉力产品的特性及卖点:1、拉力高品质润滑油SM、SN产品卖点:美国拉力小黏度的机油,SM的(5W30 、10W30、10W40)机油行驶100公里可节省5-8%,属于节能环保型油品,保持发动机清洁-----“油泥和积碳的防盾牌”,无任何腐蚀,满足欧IV 发动机环保排放标准。

基础油生产工艺

基础油生产工艺

基础油生产工艺基础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润滑脂和润滑膏等领域。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将原油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的基础油产品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

基础油的生产通常是在炼油厂进行的。

原油经过初步处理,例如脱盐和脱硫等工艺,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硫化物。

然后,原油进入蒸馏塔进行分馏。

在分馏过程中,原油中的不同组分按照沸点的不同被分离出来,其中轻质烃类被分离为气体,而较重的组分则成为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轻质的烃类被分离并收集,成为液化石油气(LPG),而液体组分则被进一步分馏。

接下来,液体组分进一步进入蒸馏塔进行深度分馏。

在这一步骤中,液体组分被分离为不同的馏分,其中包括汽油、柴油和润滑基础油等。

润滑基础油是指在蒸馏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液体组分,它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较好的润滑性能,是生产润滑油的重要原料。

分馏后得到的润滑基础油并不是最终的产品,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工过程是加氢处理。

加氢是指将润滑基础油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以去除其中的不饱和烃和杂质。

加氢处理可以提高基础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长期使用的润滑油产品。

除了加氢处理,基础油的生产过程中还包括脱蜡和脱色等工艺。

脱蜡是指将基础油中的蜡质成分去除,以提高其低温流动性。

脱蜡通常采用溶剂脱蜡或催化脱蜡的方法。

脱色是指通过吸附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将基础油中的色素和杂质去除,以提高其外观和纯度。

在基础油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方式改善其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损、抗氧化和抗腐蚀等性能,使其更适合不同类型的润滑应用。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进剂和粘度指数改进剂等。

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油初步处理、蒸馏分馏、加氢处理、脱蜡、脱色和添加剂等工艺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原油可以被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的基础油产品,为润滑油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目前75%以上的基础油仍靠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因此要转变老三套的生产工艺,可以在基础油生产中采用加氢工艺处理,使基础油能满足新的润滑油要求。

这种加氢处理技术已成为目前世界主流的生产技术,但在应用范围、经济成本及生产现实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该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的局面仍将持续。

1 传统生产工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传统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物理生产方法,称为“老三套”,主要有溶剂精制、脱蜡、白土补充精制等主要环节。

这种工艺在高黏度基础油的生产率很高,具有石蜡熔点高的特点,通过这种方法基础油中含有少量的芳烃,使氧化产物等有很强的溶解力。

这种工艺的优势明显,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地位非常重要。

多年来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对该种工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在节约能源,降低支出,提高效益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1.1 溶剂脱蜡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溶剂脱蜡是常用的一种,占有重要地位。

在生产流程中按照顺序操作,这个流程包括结晶、过滤、回收和冷冻等环节构成。

这种工艺在处理轻型原材料优势明显,脱蜡性能比较高,成本不高,在我国基础油生产中使用频率很高。

1.2 溶剂精制溶剂精制工艺在润滑油生产中占有重要步骤,其作用是过滤和剔除基础油中的胶质、沥青物质,这样使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保证,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1.3 白土补充精制原料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工艺处理后,质量基本符合要求,但为提高润滑油的质量,对颜色进行改善,可以根据情况补充精制。

这个工艺方法是混合好白土和油品,利用白土的吸附力,通过白土过滤和祛除油品杂质,同时祛除掉不良的杂质,使油品的质量和油品颜色得到进一步改善,降低碱氨的含量,使抗氧化安定性提高,同时提高油品质量。

目前我国基础油氮含量高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个问题,近年来逐渐被使用。

2 异构脱蜡异构脱蜡过程是采用化学手段将烷氢异构分子分为单链异构,不断分解分子,这样可以使分子满足油品的质量,在油品制作时不断提升质量,保证成品油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润滑油基础油调和工艺

浅谈润滑油基础油调和工艺

浅谈润滑油基础油调和工艺2011年6月摘要润滑油基础油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料油的品质不佳和加工工艺不善,难免会出现不合格油品。

同时由于基础油品种多,受条件所限不同油品不能单线单送,储运中会产生大量的顶线油品。

这些不合格油品和顶线油品都需要经过调和合格满足质量指标,才能输送出厂。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简述基础油罐区的生产现状和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分析基础油调和的机理,总结了不合格油品及顶线油的调和工艺及实际生产中的调和,提出了实际生产调和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工艺改进的设想,改进工艺减少顶线油量或在收油的同时调和不合格油和顶线油,保证基础油正常出厂。

关键词:基础油;调和;顶线;粘度目录1绪论 (1)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2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2基础油罐区生产现状 (2)2.1基础油罐区概况 (2)2.2基础油罐区生产工艺 (2)3润滑油基础油主要性能 (4)3.1运动粘度 (4)3.2粘温性能 (4)3.3低温性能 (4)3.4氧化安定性 (4)4润滑油基础油调和 (5)4.1调和机理 (5)4.2调和工艺计算 (5)4.2.1粘度计算 (5)4.2.2粘度指数计算 (6)4.3基础油在实际生产中的调和方法 (6)4.3.1粘度调和 (6)4.3.2中和值(酸值)调和 (7)4.3.3氧化安定性调和 (7)4.4基础油调和工艺类型 (7)5基础油调和中的一些问题及工艺改进设想 (8)5.1基础油调和中的一些问题 (8)5.1.1基础油顶线油量大 (8)5.1.2原油质量变差影响基础油质量 (8)5.1.3产品出厂不及时影响生产 (8)5.2工艺改进设想 (8)5.2.1安装在线分析仪,收油直接进行调和 (8)5.2.2改顶线为扫线,减少顶线油 (9)6结束语 (9)1绪论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润滑基础油的质量是影响润滑油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适合生产润滑油的石蜡基原油资源不断减少,劣质重质原油比例增加,使得高质量润滑基础油的生产日益困难。

HVI500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

HVI500基础油生产工艺研究

322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某公司为了开发HVI500基础油,增产新品种以满足客户的调油需求, 进行HVI500基础油生产工作。

试生产按‘减压蒸馏→一糠醛→酮苯轻油→白土精制→组份油罐’的流程顺序进行。

由技术、调度等单位共同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和计划:确定各工序试生产的时间安排以及工艺操作条件和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安排中间罐区专罐专用,保证所有贮罐在贮存HVI500前均经过置换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同油品之间的混线。

在试验过程中,各生产装置的大力配合,积极按方案要求安排调整工艺操作条件,并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

试生产过程中各装置生产情况如下:1 质量馏出口控制计划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主要根据HVI500基础油质量标准(Q/SHR001-95),及HVI350、HVI650实际生产中粘度、碱氮、比色等在各工序的变化情况而制定。

表1 各工序馏出口质量控制计划项目运动粘度比色残炭闪点馏程凝点碱性氮旋氧中和值外观单位mm 2/s #%℃℃℃Ppm min.mgKOH/g三蒸馏8.6~9.6<4.5<0.2>235<100/////一糠醛实测<3.5<0.15>235//实测///酮苯(轻)///>235/<-9////白土实测<3<0.15>235/实测<130>130<0.03透明标准95~107<3.5<3.5>235/倾点<-5报告>130<0.03透明2 生产工艺条件工艺条件是依据最终产品质量要求及馏份油在各工序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项目的变化而制定的,并在试产时根据操作实际调整形成的。

2.1 减压切割表2 HVI500减压馏份质量(平均值)分析项目馏程,℃500℃馏出粘度比色残炭闪点2%10%50%90%ml mm 2/s #%℃质量分析422450481492988.884.0~4.50.15252~258加工量在7000~8700吨/日时,减压塔的操作可满足预定质量控制要求,生产出合格的润滑油料。

_类基础油PAO的使用现状及其生产工艺简析

_类基础油PAO的使用现状及其生产工艺简析
2007 年 9 月 第 22 卷第 5 期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can Shiy ou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 1673- 064X( 2007) 05- 0052- 06
Sep. 2007 V ol. 22 No. 5
PAO 的推广创设了有利条件, 使其用量以两位百分 粗略窥测推断其发展前景.
数的增长率起飞. 紧接着此趋势蔓延到北美、亚太地 区[ 3] . 如 今, 世界 各 地市 场 上最 高 档的 SL / G F- 3,
表 3~ 4 和图 2 为 PAO 与其他类型基础油的主 要性能对比[ 3-5, 10] . 由这些典型数据可见: Ô类基础
) 53 )
添加剂和配方技术来保证的. 1970 年后, 伴随各种发动机等机械设备的技术
进步和日益紧迫的/ 节能0和/ 环保0要求对润滑油的 黏温性( 低温启 动和高 温黏度, 以 黏度指 数 VI 标 志) 、挥发性、热氧化安定性等主要性能提出日益严 格的要求, 传统工艺所得基础油由于化学组成的制 约已难以保证质量, 遂使此前早已开展过研制, 且证 实质量较高, 而由于成本昂贵未能得到发展的各种 / 加氢0、/ 合成0两类化学转化工艺所得基础油开始 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应用, 从而展开了润滑油基础油 的一场技术革命[ 2-8] .
PA O 产品的分子结构可简示如图 1[ 1] . 这种结 构保证了 PAO 在黏温特性、低温流动性、蒸发损失 及热氧化安定性等方面的卓越性能, 因而具有能满 足愈益先进、严格的 OEM 规格, 延长设备寿命与换 油期, 从而可更好地适应当代日益严苛的节能、环保 要求等突出特点, 这使其在当今各种机械设备使用 条件日益苛刻的条件下具有矿物润滑油难以比拟的 优越性. 因 此, 在 当今 许 多 最高 档 的 润滑 油 品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基础油生产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炼厂建设费用、原料成本、运转费用、产量和产品价值等。

其中溶剂精制基础油炼厂使用旧技术,主要通过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工艺生产基础油。

该装置需要低硫、高石蜡基原油,主要生产apiⅰ类基础油、光亮油和蜡,低价值副产物包括抽出油和沥青质。

典型溶剂精制炼厂基础油生产能力为5000~5500桶/天。

加氢裂化装置可炼制原油的范围很宽,能够生产api ⅱ、ⅱ+和ⅲ类基础油。

尽管加氢裂化装置无法得到蜡和光亮油产品,但是大多数副产品价值较高,如低硫汽油、柴油组分。

典型产量在2万桶/天。

第三种类型基础油炼厂是在燃料油加氢裂化装置后面连接加氢异构化脱蜡工序,比如雪佛龙的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该类型的基础油炼厂主要生产api iii类基础油,包括轻质和中质基础油,同样无法生产蜡和光亮油,但其副产物几乎全部为高价值产品,主要是低硫汽油、柴油组分。

该装置基础油产量一般为1万桶/天。

在装置建设成本方面,对于1万桶/天产量而言,异构脱蜡装置成本不到溶剂精制装置40%,加氢裂化装置成本占溶剂精制装置60%。

在基础油生产阶段,原料成本占基础油成本四分之三。

溶剂精制装置要求原料为低硫原油,而加氢装置可以加工重质、酸性原油,两者原料使用上存在较大利差,2008年阿拉伯重质和轻质原油每桶差价为7美元。

包括能耗、维护成本、人力成本、化学溶剂成本(溶剂精制装置)或催化剂成本(加氢装置)等运行费用占基础油生产成本剩余的四分之一。

运营成本中,加氢技术仍然具有优势,根据2006年的统计,润滑油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营费用大约只有溶剂精制装置的60%,而异构脱蜡型装置则仅占溶剂精制装置的30%。

产品价值则是考虑基础油炼厂经济效益最基本的因素。

溶剂精制炼厂必须通过其高价值副产品光亮油和蜡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加氢裂化与溶剂精制装置相比有着每加仑数美分的优势,但是如果运转良好,溶剂精制装置仍然具有相当竞争力。

预期不会再建新溶剂精制炼厂,加氢炼厂在供过于求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对于溶剂精制炼厂而言,只有控制运营费用,保证装置运转良好,才能参与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