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 (9)
人机工程学9-4

答: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2. 近身作业空间答:指作业者在某一位置时,考虑身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立姿状态下所能完成作业的空间范围。
3. 人体测量学答: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4. 防护装置答:是指通过物体障碍方式防止人或人体部分进入危险区域的装置。
5. 安全装置答:是指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些危险运动,或限制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以防止危险的发生或减小危险。
6. 满足度答:指所设计的产品在尺寸、功能等方面能够满足多少人使用,通常以合适使用的人数占使用者群体的百分比表示。
7. 恒常性答: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视觉的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8. 安全色答:安全色是指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
标准规定红、黄、蓝、绿4种颜色为安全色。
9. 人机工程学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设备)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10. 心理答:心理是指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
11. 知觉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2. 记忆答:记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等阶段。
13. 运动系统答: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
14. 人机界面答:系统中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
15. 操纵装置答:是指将人的信息输送给机器,用以调整、改变机器状态的装置。
16. 人的行为答:人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活动。
17. 人的智能答:人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由思维过程和脑力劳动所体现的能力。
18. 均值答: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数值,即为样本均值。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汇总-王保国版-有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水平面作业范围:人在台面前,在台面上左右运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范围。
垂直面作业范围:手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做上下运动所形成的范围。
坐姿空间作业范围:人坐姿时手脚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百分位数: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位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适应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
方差: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带来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第三章:人的生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特征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一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
视角: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视力(视敏度):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视距: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野: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动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静视野(注视野):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明适应(亮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现象。
听觉(掩蔽)残留:由于人的听阈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去掉以后,人耳的效应并不立即消除的现象。
听觉的辨别阈限:在某频率下,仍能够听到的该纯音的最小声级的分贝数。
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疲劳:当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
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功能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闪光融合值:当闪光频率增大到某一值时,人眼对高于这个频率以上的闪光没有辨识能力感觉它是连续的光源第四章:安全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功能分配。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机⼯程学课后习题答案安全⼈机⼯程学第⼀章⼀,⼈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机关系,旧⽯器时代的⽯⼑、⽯枪、⾻针等⼯具⼤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到新⽯器时代,⼈类所⽤的锄头、铲⼑及⽯磨等的形状,更适合⼈的使⽤。
那是的⼈类在⽤这些⼯具进⾏笨重的体⼒劳动时,就⾃发地存在保护⾃⼰和提⾼劳动效率两⽅⾯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机关系,这些⼯具由于⼈的使⽤经验、体会促使⼈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发到⾃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在⼈类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的基础上。
3 ⼈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的⽣理、⼼理和⽣物⼒学特性等。
⼆,如何理解⼈机⼯程学的含义?答:⼈机⼯程学是根据⼈的⼼理、⽣理和⾝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们安全、健康、舒适地⼯作,并取得满意的⼯作效果的⼀门科学。
三,阐述⼈机⼯程学与安全⼈机⼯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机⼯程学是从安全的⾓度和⼈机⼯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与机的关系,运⽤⼈机⼯程学的原理和⽅法去解决⼈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门新兴学科。
安全⼈机⼯程学基础研究的⽅法与⼈机⼯程学的研究⽅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机界⾯。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个⼈机系统的⼈、机及其结合⾯答:计算机。
在⼈机系统中,存在⼀个⼈与机相互作⽤的“⾯”,所有的⼈机信息交流都发⽣在这个⾯上,通常把这个“⾯”称为⼈机界⾯。
在⼈机界⾯上,向⼈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器。
对机械来说,显⽰器执⾏的功能是输出,⽽对⼈来说,是输⼊。
⽽显⽰器就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即安全主体。
机这⾥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机⼯程学在安全⼯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答:安全⼈机⼯程学是安全⼯程学学科体系的⼀部分也是实现安全⼯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的作⽤因素,它与其他三个⼦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构成了安全⼯程学这⼀整体。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以安全为目标,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研究,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3.生理节律性:人体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
4.人机结合面(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人们称这个面为人机界面。
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1)改进作业方法,合理使用体力:1、2、3、4(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6.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p1147.疲劳发生机理:(1)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2)糖原耗竭机理(3)中枢变化机理(4)生化变化机理(5)局部流血阻断机理7.显示器设计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尤其是数字认读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应尽量使读数准确。
简单性原则:应使传递信息的形式尽量直接表达信息内容,尽量减少编码错误。
一致性原则:应使显示器指针运动的方向与机器本身或者控制器运动方向一致。
排列性原则:( 1) 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尽可能放在视野中心3?范围之内(2)当显示器很多时,应按它们的功能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界限。
(3)显示器应尽量靠近,以缩小视野范围。
(4)显示器的排列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
8.疲劳动态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9.作业过程中人的代谢过程:ATP-CP系列:CP+ADP Cr+ATP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氧化磷酸化 ATP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糖酵解 ATP+乳酸10.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广泛地运用了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人机界面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使人机系统达到高功效和安全地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指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
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人机结合面。
人机结合面:指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界面。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①人的因素: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②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③环境因素: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采光噪声④人机系统综合研究:整体、岗位、控制器、作业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研究方法:①实测法②实验法③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计算机仿真法⑥图示模拟和模型模拟法⑦感觉评价法近期国内外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1工作负荷研究: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2工作环境的研究3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4信息显示5计算机设计6工作成效的测量与评定7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8人—机—环境系统中心理学的研究。
感觉评价法定义:运用人体主观感受对系统的性质、质量、特征等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士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舒适。
)。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功效人机工程学:前者着眼于安全,侧重与人体的安全卫生,后者着眼于工作效率,侧重于用人保证机器,两者是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的应用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心理学的延伸和扩展。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9章 人机系统安全评价

与工具设备有关的原则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负担,代之以夹具或脚踏装置进行工作; 尽可能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的组合工具; 工具和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 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的负荷应按照其固有能力分配; 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扩大它与手的接触面; 机器的手柄、手轮及操纵杆应安置在很少转动身体就能进行操作的位置,且能得到最大的机械效率。
掌握连接分析法、作业分析法等人机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及应用; 充分理解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内涵及人机系统可靠度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掌握常用的人机系统评价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
*
学习目标
9.1.1 连接分析法 连接分析法(link analysis)是一种描述系统各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简单图解技术,是一种对已设计好的人、机、过程和系统进行分析评价的简便方法。 连接链分析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各子系统的相对位置及其信息传递方式,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使信息传递简捷、通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连接是指人机系统中,人与机、机与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
2)调整连接关系 为了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相对位置最优化,在调整连接关系时常使用以下三个优化原则。 (1)减少交叉。为了使连接不交叉或减少交叉环节,通过调整人机关系及其相对位置来实现。图9-3(a)为某人机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图9-3(b)为修改后的方案。修改后交叉点消失,显然(b)方案比(a)方案合理。这样经过多次作用分析,直至取得简单、合理的配置为止。
*
1)对应连接 对应连接是指作业者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他人或机器发出的信息或作业者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而形成的作用关系。对应连接有显示指示型和反应动作型两种。以视觉、听觉或触觉来接受指示形成的对应连接成为显示指示型连接。例如,操作人员观察显示器后,进行相应操作。即人的视觉与显示信号形成一个连接。操作人员得到信息后,以各种反应动作来操纵各种控制装置而形成的连接称为反应动作型对应连接。 2)逐次连接 人在进行某一作用过程中,往往不是一次动作便能达到目的,而需要多次逐个的连续动作。这种逐次动作达到一个目的而形成的连接称为逐次连接。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视敏度是能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3、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4、安全防护装置是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装置。
二、填空题(20分)1、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即人的身心)与外界事物联系的交叉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试验是:铁锹作业实验、砌砖作业实验、肌肉疲劳试验。
3、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和眼耳平面。
4、人体尺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人体尺度应用的原则、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确定产品的功能尺寸。
5、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是指: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6、人体节律周期是指:体力节律23天、情绪节律28天、智力节律33 天。
7、人体的活动范围分为三种:最有利范围、正常范围、最大范围。
8、研究人的传递函数的意义在于:把“”和“”配合,以便选择最合理的参数,传递整个“人机系统”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9、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0、人经统计分析,在人机系统失效中人为失误约占80%,人为失误是指: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导致实际要实现的功能与所要求的功能不一致,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生产、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为失误就是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产生的错误或误差。
三、选择题(20分)1、(D )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A )%、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附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为目的, 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2. 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3. 人机结合面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
4. 人的反应时间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5. 疲劳疲劳---就是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是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2. 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3. 情绪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4. 颜色视觉的三种特性明度色调饱和度5.“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6.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将人的行为分为技能性、规则性、知识性三种类型。
7.所接受的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比例最大、听觉信息次之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生理性疲劳除与劳动速度、强度和身心活动简单的因素有关外,还与(AB )工作环境因素有关。
A. 劳动方式B.持续时间C.温度D.照明 E.色彩2.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人的失误引起的事故占有较大比例,而不注意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研究引起不注意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A对对象目的、任务理解 B.注意对象设计欠佳 C.注意的起伏D事先有预定目的 E.对对象有间接兴趣3. 从形态和功能上可将人的机体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共九个子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1 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
在坐姿状态下,支撑身体的是脊柱、骨 盆、腿和脚。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它由24节椎骨以及5块骶骨和4块尾骨组 成。
脊柱的构造以及在不同姿态下 人体腰椎的弯曲
舒适坐姿的关节角度
8.5.2 工作座椅设计的主要 准则与基本要求
工作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工作座椅的结构型式应该尽可能与坐姿工作 的各种操作活动要求相适应,应使操作者在 工作中保持身体舒适、稳定并能进行准确的 操作与控制。 2.工作座椅的座高和腰靠高应该可以调节。 3.操作者无论坐在座椅的前部、中部还是往后 靠,工作座椅座面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坐者感 到安全、舒适。
工作座椅的设计准则: 1.人体躯干的重量应该由坐骨、臀部及 脊 椎按适当比例分别支承,其主要部分 由坐骨承担。 2.人体上身应保持稳定。 3.人体腰椎下部应有适当的腰靠支承。
4.座面的高度应确保大腿的肌肉和血管 不受压迫。 5.坐者可自如地改变坐姿而不至滑脱。
6.座椅的位置与尺寸应与工作台、显示 装置、操纵装置相配合,以达到操作 时舒适、方便。
在航空、潜水和航天等存在特殊外界压力的环 境中,载人舱室是封闭的,这时人和机处于一 种人工的劳动环境中。以载人航天器为例,为 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器的乘员舱必须 是密闭的,这时舱室内的气压需由载人航天系 统的具体特点确定,美国在航天器研制中采用 了1/3大气压力制度。
8.1.4 力学环境的基本特性
8.2.3 活动空间
行动空间的设计要求
1.应满足人体测量学方面的要求 2.操作时要便于联系 3.机器布置要合理 4.信息交流应当通畅
8.3 作业空间分析
8.3.1 安全作业空间的分析与设计
安全作业空间的设计要求
作业空间案例分析
浴池内布置图
8.3.2 潜在危险作业空间的 分析与设计
矿井下的安全作业空间
1.注意改善井下照明条件 2.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 3.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8.4 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 作业
8.4.1 作业的安全人机学分析
可分为预防性分析和回顾性分析两种。
回顾性分析的主要步骤
1.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资料; 2.将资料按事故的性质进行分类; 3.按事故发生的工种、时间、受伤部位、人员特点分类; 4.统计出不同工种、时间、人员的事故频率; 5.分析事故发生的人或机方面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 6.根据人或机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所谓超重环境是指在这个环境中,有G >1, 这里G的定义为:
G
mg ma mg
g a g
在人-机-环境系统中,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是非常重要的 。
人体对振动的感觉
人体短时间振动的耐限
震动对人体因素的影响
8.2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8.2.1 行动空间 8.2.2 心理空间
人身空间 领域性
8.4.2 标准化作业
二.按作业单元制定作业标准。作业标准必 须符合工艺、设备的技术特性,符合国 家的有关规定,要体现出标准化操作方 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要满 足作业安全、准确、省力、高效的要求。
8.4.2 标准化作业
三.作业标准的内容可由三部分组成:
①作业程序
②动作标准
③安全要点
8.5 工作座椅的静态舒适性 设计原理
3.冷应激反应时人体的生理反应 4.高温对人体以及作业带来的影响 5.低温对人体以及作业带来的影响
人体热紧张过程
热应激反应
人体的冷紧张过程
冷应激反应
8.6.2 基于暖体假人的热环境 评价问题
暖体假人(Thermal Manikin)是作为 一个测量工具来使用,去获得热环境的 评价指标,这类问题属于客观评价的范 畴。
ET与MMRT指标
1.热舒适环境
Fanger建立了PPD与PMV间的计算公式为:
PPD 100 95exp[(0.03353 PMV 0.2179PMV )]
4 2
人体热平衡状态
新有效温度ET*以及舒适区
PPD与PMV的关系曲线
2.热应激时的人体生理反应
大致可分为代偿、耐受、热病、热损伤 四个阶段
回顾性分析的案例
连接员和调车员跳上行驶列车的动
作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性分析的案例
高处坠落事故的分析作业
高处坠落的事故树分析
8.4.2 标准化作业
一.分解作业过程,明确生产作业中最基本 的作业单元及其相应内容。例如炼钢作 业有检查炉体、补炉、加料、兑铁水、 吹炼、脱氧、出钢等八项作业,其中每 项称为作业单元。标准化作业就是针对 每个作业单元落实具体的实施步骤。
工作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
4.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 足够的刚性。在座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 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时,腰 靠倾角不得超过115°。 5.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 阻燃、无毒。对于座垫与腰靠的材料要 柔软、防滑、透气性好。
8.6 微气候及其改善
8.6.1 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 与评价
8.1.1 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与外部的联系可分为密闭环境与 开放环境; 按照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分为稳态环境、 非稳态环境与瞬变环境;
8.1.1 环境的分类
按照环境的空间特性,可以分为野外环 境、室外环境、舱室环境、高空环境、 深水环境以及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的组成因素,可分为单因素环 境与复合因素环境等等。
8.1.2 环境的一般特性
环境,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
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空间属性、物 质属性和运动属性。
8.1.3 大气环境的基本特性
自地表向上,大气层可以划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这四个区域。 物理学中定义标准大气压为纬度45°处 海平面高度时空气的压强。
8.1.3 大气环境的基本特性
第八章 环境特性的研究 以及作业空间的 设计与改进
8.1 环境的分类以及环境的基本特性
8.1.1 环境的分类
通常,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 物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几大类; 另外,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环境还可以按 照来源,分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按照环境对人-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通常环 境与异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