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

合集下载

蹲下身来和学生说话—做一名“三心教师”

蹲下身来和学生说话—做一名“三心教师”

蹲下身来和学生说话———做一名“三心”教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周末带着六岁的女儿去逛街,兴奋的妈妈不停地给女儿讲述她所看到的一切。

当妈妈满怀期望地问女儿今天的收获时,女儿却不停地摇头,对于妈妈说的话,孩子听不懂,对于妈妈说的东西,孩子怎么也看不见。

妈妈既担心又害怕,赶紧蹲下身来问女儿,这时,妈妈突然发现,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来来往往、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的腿。

刚才还充满疑惑的妈妈,这时明白了.....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也会恍然大悟。

年轻的妈妈居高临下,只是不停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小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吸取这位妈妈的教训,蹲下身来,从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们才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名“三心教师”。

拥有一颗童心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陶行知说过,我们要理解儿童,就要懂得儿童的思想。

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小学教师来说,要想当一名好教师,要先做一个孩子,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们从同一个角度看世界。

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和自己同等的人,用孩子们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事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会,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放下老师的身份,和孩子谈心,就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特点和爱好。

刚接到一四班的时候,我对这群孩子们也充满了好奇,看到一个孩子漫不经心地玩手中的笔,我就上前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他抬头看看我,不屑地说:“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啊?你又叫什么啊?”我惊呆了,7、8岁的孩子怎么会这样问?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长相帅气打扮又时髦的孩子,蹲下身子,认真地说:“我叫赵帆,是咱们班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啊?我想和你做朋友!”我一说完,他就笑出了声,一本正经地说:“我叫牛震卿,也想和你做朋友!”说完,他很大方地伸出小手要和我握手,当然,我也很大方地做出了回应。

我们俩也都忍不住笑了。

拥有一颗宽容之心面对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可能你会因为他们说错话、办错事、算出题、上课捣乱......惹你生气,使你咬牙切齿,瞪大双眼,面部肌肉紧张,如果你能多一份宽容,心胸会更宽广,身体也会更健康。

蹲下身来看学生

蹲下身来看学生

蹲下身来看学生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文摘》上看过一则故事:南京繁华的商贸大厦,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放得整整齐齐,购物的、售货的人流如云,热闹非凡。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四岁的儿子穿梭其中,当少妇兴高采烈地欣赏称心的商品时,儿子却哭闹不停。

少妇问儿子是不是饿了,儿子摇摇头;少妇又问儿子是不是想买机器人玩具,儿子还是摇头。

少妇没办法,只好带儿子离开。

当少妇蹲下身来帮儿子擦眼泪的时候,一抬头,她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原来儿子看到的不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人们晃来晃去的双腿!我感动于年轻妈妈“蹲下身来”这一个简约的动作,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孩子的真实世界。

由此我也想到教育: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我们的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多次,你怎么还不懂?”“你到底怎么啦,简直油盐不进?”“我所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你们好?好心当做驴肝肺!”“我对你的宽容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你到底想干什么?”诸如此类的爱之切痛之深,结果换来的是学生躲避、抵触、冷漠或者干脆无所谓。

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也能像那位母亲一样,“蹲下身来看学生”或许会发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或者是我们料不到的事。

苏子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样的景点,由于观赏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审美情趣不同;同样的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很多在我们成人眼中理所当然的事,在学生们的眼中却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来判断孩子们的好恶,而应该“蹲下身来”,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如果能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很多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也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

小学数学蹲下身子倾听孩子心声

小学数学蹲下身子倾听孩子心声

小学数学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衡阳衡山县新桥一完小邮编:412343 廖寒冰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兴趣,学习心态。

老师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再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100%地掌握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老师没法达到心愿。

于是老师急,甚至埋怨孩子傻。

以前我也认为这是孩子傻,明明知道孩子有个体差异,但不知道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所以对待孩子比较粗暴地埋怨。

但对孩子而言还是无济于事,特困生仍然学得困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孩子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是天生的,有听觉型、有视觉型、有触摸型。

平时学习成绩好的一般是听觉型的,他们善于听课。

我才联想到一些孩子的事情:现在我教的谢杰,虽然成绩不是理想,经常受到我的批评:上课不认真。

可是我脸上哪怕有一点粉笔灰,有一点红笔印迹或是头发乱了,他都会立马告诉我。

我心里当时还责怪他只看我的脸。

现在明白原来他是个视觉型的孩子,其实他也是很认真地上课了,只是他是认真看课而不是听课而已。

真对不起孩子,我错怪你了。

还有一个孩子叫赵铉政,他也是个学困生,一节课没难能集中精神1分钟,可是他很喜欢我这个老师。

午休时间,他总要到我的办公室站一会儿,放学后,他不会马上回家,要在我面前绕几圈,用手在我手臂触几下,说声老师再见才离开。

我总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样喜欢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课呢,成绩没有很大起色呢?现在我再仔细观察他,发现他每节课都在摸书、笔、本子等文具。

他是个触摸式的孩子,他学到东西是十分困难的。

哪能什么东西。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有一 篇文 章写 道 :“ 一位 母亲 很 喜欢 带着 5岁 的女 儿 逛 商 店 ,可 是 女 儿却 总是 不 愿 意 去 。母 亲 觉得 很 奇 怪 ,商 店 里琳 琅 满 目五颜 六 色 的东 西那 么多 .小 孩 子为 什 么不喜 欢 呢? 直 到有 一 次 ,孩 子 的鞋 带 开 了 ,母 亲蹲 下 身 子 为孩 子 系鞋 带 .突然 发 现 了一 种 从未 见 过 的 可怕 的景象 :眼前 晃动 着 的全是 腿 和胳 膊 。 于 是 ,她 抱 起 孩 子 。快 步 走 出商 店 。从 此 ,

考 考
( 者 单位 作
江 苏张 家港 塘桥 中心 小
学)
三 、学会 欣 赏 。激 发情 感交 融
社 会心 理学 中的 “ 阿伦 森效 应 ”告诉 我们 .人 们 总
是 喜欢 不断 增加 褒奖 ,并 且不 断 减少 批评 。任 何人 做 事 都 希望 得到 别人 的赞 赏 ,所 以 ,班 主 任不 要吝 惜对 任 何
即 使是 必 须带 孩 子 去商 店 的 时候 .她也 是 把 孩子 扛在 肩上 。 ” 真是一 位 细心 的母亲 !
不 时 地 看 向窗 外 。我 隐 隐 触 摸 到他 们 内心 的 喜 悦 ,是 雨 让 他们 如 此 快 乐 。 回想 自己小 时 候 也 最喜 欢 雨 天 ,每 次 都是 被 母 亲 骂 着 才 心 不 甘 情不 愿 地 回 了 家 。等 他 们安 静 下 来 ,我 不 紧不 慢地 说 :“ 师带 大家 去看 雨 ,但是 我 老 们 要换 种 形 式 ,只能 在 走廊 ,用 你 的 眼 睛去 看 。用 耳 朵去 听 .用 心 去感 受 。说一 说 你 眼 中 的雨 是什 么样 的 。 ”孩 子们 立刻 变得 神采 飞 扬 .欢 快 地 走 出教 室 ,来 到走 廊 。顿 时 ,走 廊 里充 满 了 “ 叽叽 喳 喳 ”声 ,犹 如轻 轻 落 下 的 雨丝 ,那 么动 听 。 只见 他 们 有 的用 手 去 触 摸 雨水 .有 的弯 腰欣 赏花 上 的 雨 滴 ,还 有 几 个 大 胆 的还伸 出舌头 去尝 雨水 的 味道 。

蹲下身子交流

蹲下身子交流

蹲下身子交流教完一个毕业班后,去年九月,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说实在的,刚开始真的是很难适应,这些小不点,他们竟然不理我?高年级学生,老师一个眼神过去,他们就能会意,而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就是你喊得喉咙嘶哑,也还是懵懵的……所以,我不断告诉自己,耐心耐心!一学年过去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改变,我也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交流,那就是——蹲下身子。

蹲下身子,有利于班主任缩短与孩子的交往距离。

有这样一则故事:元宵节,母亲领着2岁的儿子去看花灯。

无数的花灯美不胜收,人人引颈相望,可是喧闹声中,母亲听到孩子的呜咽声,连忙蹲下身子察看状况。

结果发现,孩子的眼前一片黑压压,花灯美景,一丝也看不到。

母亲连忙将孩子高高抱起,这下,孩子笑了。

看完故事,不少人可能会付诸一笑。

但是,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个情境:某一天,你有机会与身高2米26的姚明近距离面对面交谈,悬殊的身高使你得费力地抬头看他,却又看不到他的眼神,看不清他的面部表情,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扑面而来的压力,产生莫名的紧张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班主任大多都是高大、强势、须仰视的“姚明”式的“明星人物”,如果班主任不蹲下身子,我们的学生岂不是每天都置身于费力、压力和紧张之中?了解学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谈。

蹲下身子,有利于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经常蹲下身子,就能与学生面对面地平视、对视,从而捕捉到学生的微妙心理,洞察学生的动态变化;经常蹲下身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儿童的思维来思考,用儿童的情感来体验,不由自主成为一个“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研读儿童,以“自己人”的身份深入孩子的内心,从而获得对学生的准确感知。

蹲下身子,有利于班主任校准对学生的认知判断。

在一次中队活动公开课上,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主持人问队员们:一架收音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顶降落伞。

“你看这伞给谁用?”有一个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自己用。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2014-03案例反思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文/吴凤儿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

我们希望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一转眼,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年了,虽不算长,但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太多太多,说是甜酸苦辣俱全也不为过。

还记得刚刚毕业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我还是个十九岁的小姑娘。

走进班级,面对着那一双双稚气的双眸,我强装镇定。

为了让学生听从我的话,为了“镇压”他们,我总是板着脸。

遇到学生出“状况”时,我就拿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模样,“层层”剥出“小淘气包”们身上的缺点,“恨铁不成钢”地严厉教训他们,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孩子们变得十分“听话”,状况也出得少了,正当我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越来越疏远我了,看见我像老鼠看见了猫一样总想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

我一下子蒙了,辛辛苦苦调教出来的班级却落得如此地步,难道我错了吗?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直到有一天,从一本教育刊物上看到那个母女的故事:有一位妈妈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松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这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害怕什么。

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她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着如此的不同。

和妈妈一样,我想,如果我也像那位妈妈一样蹲下身子看看自己的学生,会发现什么呢?那天,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去教室中检查学生是否都走了。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蹲下身子,孩子眼里就有你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蹲下身子,孩子眼里就有你

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小学语文教师漫笔:蹲下身子,孩子的眼里就有你蹲下身子,孩子的眼里就有你故城县西半屯镇西半屯完小万宁记得在一次课题为《我最盼望的一件事》的讲堂口头作文训练中,同学们都很踊跃,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传达着自己心里最盼望的事情。

轮到坐在最后排平常最不爱讲话的王丙泰报告了,他还没有站起来,脸倒先红了。

站起来后,我们都等着他讲话,好半天他才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说不好。

”其余的同学一下子都笑了起来,我有些难堪地稳稳神,怡颜悦色地问:“怎么了?王丙泰,方才留时间让大家做准备,你没有准备吗?”听我问他话,这个平常比较内向的小男孩的脸更红了。

我真的不想犯难这孩子,想让他坐下,但看他一副半吐半吞的样子,惟恐损害了他的自尊心。

我接着问:“有什么不可以公然说的吗?要不你独自和老师谈谈也行呀!” 他依旧没有说话。

我想让他坐下调整一下情绪,然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后再,但孩子依旧倔地立在那边。

教室里的氛围出了奇妙的化。

一些学生开始埋怨起来:“ 不好就算了,耽人的。

真是的!”“干脆利落地几句不就成了,犹踌躇豫的,快下了!”我用手遏止了那些学生,王丙泰:“你写提了?要不,你把提一下吧!”只王丙泰双手按在桌面上,生怕有什么宝被走似的。

“你写了,王丙泰同学?”“老,他写了,要不我替他念吧!”一直快嘴的李婕喊道。

“ 是王丙泰同学自己吧,因我是口作文,就是要大家的口表达能力的!”我。

不知是鼓起了掌。

我赶表示同学停了下来,因王丙泰没有言,害怕他解了同学的鼓舞。

不知道是同学的掌声起了作用,是王丙泰整好了自己的情,当教室里寂静下来,他于鼓起勇气,慢慢地:“我最大的盼望就是希望老也能向我浅笑,浅笑着解、浅笑着提我、浅笑着范文⋯⋯”天哪,幸我多次提示自己要有耐心,否则,就听不到自王丙泰同学心里深的了。

堂上,浅笑教课是我自自己最擅的了,因我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感觉和睦的讲堂氛围会让孩子们更简单接受新的知识。

蹲下去,看到孩子的世界

蹲下去,看到孩子的世界

蹲下去,看到孩子的世界摘要:班级管理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和转化学生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班主任能蹲下身去,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实现学生的转化。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班主任蹲下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蹲下身;平等;师生关系;转化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里,在学识上,老师和学生绝对不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该站得比自己的学生高,所谓"学高为师"。

老师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条河,才能够去装满学生所持的不同的杯。

但在班级管理中,却要求我们老师蹲下身去。

蹲下身去,就是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高中学生都已经接近成年,独立性增强,对事物和世界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所以,高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就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的人格和情感。

班主任蹲下身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办法,和学生真诚、细致、充分的交流。

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得到学生的支持,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案例背景:1、班级基本情况我所管理的文科4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38人,男生12人。

相较于高三年级的其他25个班,我们班的特点是:女生多,男生少。

男生人数比较少,因此比较安静,相反女生多,思想活跃者居多,但是在学习上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纪律散漫,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而且,由于是文科班,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生,学困生多,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

所以,在这种客观情况下,班里学生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复杂一些。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多年前曾读过一篇名为《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的文章,讲的是成人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当时我很有同感,但对此也没再作深入的思考,很快就淡忘了。

清明节那天发生在我们几个大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一件小事,却再一次引起了我对“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一命题的关注与思考。

清明节那天,我与妹妹都带着孩子回娘家团聚,我们两人站在院中聊天时,她突然惊喜地赞叹道:“好美的油菜花!”我顺着她所指望去,蓦然河对岸田野中有一抹明黄涌入眼帘,真的好美!“难得的翠绿、难得的金黄啊!等会儿我们带孩子们去拍几张照吧。

”我应道。

“阿姨,我也要去拍照”、“我也去、我也去”,听到拍照,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外甥女和还未上幼儿园的小侄女跑着跳着奔过来。

“当然得带你们去啦。

你们看,油菜花的颜色多美啊,你们两个小不点儿穿着粉红色的毛衣往这一片黄色中一站,那真是要多漂亮有多漂亮!”我括一下她们的小鼻子对她们说。

孩子们甜甜地笑了,但眼神中分明还有一丝茫然,见她们使劲地踮着脚尖,我忽然明白了什么,蹲下身从与她们目光平齐的角度望出去,哪有什么油菜花啊,眼前分明是一睹灰色的水泥围墙。

于是我一手一个抱起她们,高高举起,让她们也能越过围墙的阻碍领略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真漂亮!真漂亮!”这件小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总以为孩子的感受与我们成人是相同的,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作为大人,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生活中是这样,教育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或许已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水平及需求。

所以,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真应该蹲下身子,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做孩子忠实的听众。

不轻慢孩子的期待、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轻视孩子们简单幼稚的问题,面对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千万不能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而应该保持微笑、热情地看着说话的孩子,并常常表现出惊讶的样子,赞叹道:“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你真棒!我简直不敢相信!”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的充满兴趣,同时对孩子所提的问题进行热情的点拨,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样,孩子们自然就乐于向你敞开心扉。

所以,当老师的,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尊重孩子,学会商量。

孩子虽小,但他们并非缩小的成人版,他们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

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拓展,他们逐渐学会自己观察、独立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一味以成人的标准来思考和行动,那么就会压抑孩子健康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不利于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平等地和学生相处,遇事多与孩子们商量:“这样做行吗?”“你喜欢不喜欢?”“这件事这样处理可以吗?”“这样讲你听得懂吗?”如此,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自然会奋发向上,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努力。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去理解和宽容孩子的过错。

一个几十个人的集体,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爱好、性格特征、智商水平、知识经验等皆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差异很大。

作为教师,要用大自然包容万物一样的胸怀包容我们的学生,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不要总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一丝缺陷,一味埋怨责备,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易地而处”,将心比心,给予充分的理解,用宽容发展的目光看孩子,帮助孩子找出产生过错或失误的原因,了解和掌握防止过失的方法。

这样,孩子不仅能“吃一堑、长一智”,还会在教师的尊重与信赖的激励下,消除自卑心理,点燃起积极上进的火焰。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

最好像个大姐姐或大哥哥,跟孩子们一起看卡通片和漫画书,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宇宙的边际、外星人、爱因斯坦的大脑;教孩子们用树叶吹哨;跟孩子们一起玩溜溜球……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能顺应孩子的天性和情感需求,创设开放型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孩子的心灵舒展,思维之树茁壮成长……蹲下来看孩子,才不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动怒;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相左而窝火;才不会因为学生远离教学预设的轨道而失望。

蹲下来看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眼中奇妙的世界,才能听到孩子心灵的呼声,才能摸准孩子跳动的脉博,才能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

蹲下来看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里,去感知他们感知的一切,成为他们的朋友。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本来只是一句口号,但一旦我们将其从理念落实到行动,它带给我们的必将是一种直接的、强烈的、有效的冲击。

表面看起来,我们只变换了视线,而从深层来讲,它改变的却是整个的师生关系系统。

“因理解而慈悲”——借用张爱玲的这句话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师们也会在对孩子的理解中慈悲起来,切实关注到孩子们在环境中的真实体验。

让我们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港下实验小学周晓萍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多年前曾读过一篇名为《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的文章,讲的是成人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当时我很有同感,但对此也没再作深入的思考,很快就淡忘了。

清明节那天发生在我们几个大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一件小事,却再一次引起了我对“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一命题的关注与思考。

清明节那天,我与妹妹都带着孩子回娘家团聚,我们两人站在院中聊天时,她突然惊喜地赞叹道:“好美的油菜花!”我顺着她所指望去,蓦然河对岸田野中有一抹明黄涌入眼帘,真的好美!“难得的翠绿、难得的金黄啊!等会儿我们带孩子们去拍几张照吧。

”我应道。

“阿姨,我也要去拍照”、“我也去、我也去”,听到拍照,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外甥女和还未上幼儿园的小侄女跑着跳着奔过来。

“当然得带你们去啦。

你们看,油菜花的颜色多美啊,你们两个小不点儿穿着粉红色的毛衣往这一片黄色中一站,那真是要多漂亮有多漂亮!”我括一下她们的小鼻子对她们说。

孩子们甜甜地笑了,但眼神中分明还有一丝茫然,见她们使劲地踮着脚尖,我忽然明白了什么,蹲下身从与她们目光平齐的角度望出去,哪有什么油菜花啊,眼前分明是一睹灰色的水泥围墙。

于是我一手一个抱起她们,高高举起,让她们也能越过围墙的阻碍领略春天的美景,孩子们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真漂亮!真漂亮!”这件小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总以为孩子的感受与我们成人是相同的,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作为大人,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生活中是这样,教育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或许已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水平及需求。

所以,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真应该蹲下身子,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做孩子忠实的听众。

不轻慢孩子的期待、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轻视孩子们简单幼稚的问题,面对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千万不能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而应该保持微笑、热情地看着说话的孩子,并常常表现出惊讶的样子,赞叹道:“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你真棒!我简直不敢相信!”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的充满兴趣,同时对孩子所提的问题进行热情的点拨,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样,孩子们自然就乐于向你敞开心扉。

所以,当老师的,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尊重孩子,学会商量。

孩子虽小,但他们并非缩小的成人版,他们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

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拓展,他们逐渐学会自己观察、独立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一味以成人的标准来思考和行动,那么就会压抑孩子健康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不利于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平等地和学生相处,遇事多与孩子们商量:“这样做行吗?”“你喜欢不喜欢?”“这件事这样处理可以吗?”“这样讲你听得懂吗?”如此,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自然会奋发向上,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努力。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去理解和宽容孩子的过错。

一个几十个人的集体,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爱好、性格特征、智商水平、知识经验等皆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差异很大。

作为教师,要用大自然包容万物一样的胸怀包容我们的学生,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不要总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一丝缺陷,一味埋怨责备,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易地而处”,将心比心,给予充分的理解,用宽容发展的目光看孩子,帮助孩子找出产生过错或失误的原因,了解和掌握防止过失的方法。

这样,孩子不仅能“吃一堑、长一智”,还会在教师的尊重与信赖的激励下,消除自卑心理,点燃起积极上进的火焰。

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

最好像个大姐姐或大哥哥,跟孩子们一起看卡通片和漫画书,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宇宙的边际、外星人、爱因斯坦的大脑;教孩子们用树叶吹哨;跟孩子们一起玩溜溜球……蹲下来看孩子,要求教师能顺应孩子的天性和情感需求,创设开放型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孩子的心灵舒展,思维之树茁壮成长……蹲下来看孩子,才不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动怒;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相左而窝火;才不会因为学生远离教学预设的轨道而失望。

蹲下来看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眼中奇妙的世界,才能听到孩子心灵的呼声,才能摸准孩子跳动的脉博,才能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

蹲下来看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里,去感知他们感知的一切,成为他们的朋友。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本来只是一句口号,但一旦我们将其从理念落实到行动,它带给我们的必将是一种直接的、强烈的、有效的冲击。

表面看起来,我们只变换了视线,而从深层来讲,它改变的却是整个的师生关系系统。

“因理解而慈悲”——借用张爱玲的这句话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师们也会在对孩子的理解中慈悲起来,切实关注到孩子们在环境中的真实体验。

让我们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港下实验小学周晓萍蹲下身,走进孩子的世界小学老师教育故事多年前曾读过一篇名为《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的文章,讲的是成人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