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资料

合集下载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作家叶圣陶资料_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

作家叶圣陶资料_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

《作家叶圣陶资料_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摘要:也正因这种然而然使得叶圣陶先生长生久视成永远叶圣陶,凭借乎作品抒情、状物、记人、说理清淡朴实蕴涵态风格总然而然无须任何多余雕饰,做说编辑期叶圣陶先生发现并扶植作有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诸人遂堪称我国现代学史上坛伯乐其功厥伟朴实饰和沉默风感染了朱清叶圣陶是国近现代学史上重要人物他义不仅可以他学作品到更可以他人处世人生态出1930年7月朱清北平清华写了题《我所见叶圣陶》散提及1921年秋次见到28岁叶圣陶感受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饰和沉默风所感染其交往朱清叶圣陶身上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岖景象并认定叶氏沉默寡言而不喜欢论辩、极和易而从无怒色是种智慧举;外提笔从容而稿极清楚、生活随却极有秩序、态积极却不怎么浪漫这些出天性出种然而然生命状态然而然质素叶圣陶身上表露无遗那是怎样种状态呢?那是吾国先哲与人倾慕状态道如释如儒也如也正因这种然而然使得叶圣陶先生长生久视成永远叶圣陶他作品淡不是做出给人看或人喜欢;那是他平气顺心人产品也正因其称物以德、心平气顺眼前无非生机正可和养身、颐养天年随处可能产生矛盾生存状态社会人倘若可以平常心视然而然其修养与心性当然便可知其高明了见性明心叶圣陶先生确可以如评价这四虽然主要佛籍但其实它是渗透到国传统学问各方面;而可以称得上人人又无不是综合了国传统诸端学问倘若人这层面没有实现见性明心也不会出现叶圣陶其有着审美验者会成作作品知音如其人从叶圣陶说里可以出他不期心境迁变他说更多是遵循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真切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寻常人生境遇摄取不寻常所是混沌里放出光明把平凡而具体生活题材刻画得出神入化这样笔触类乎绘画白描其精神展现却是依靠了写生强技巧乃可以凝神定照乃可以气韵生动虽似乎很少直接抒发己主观见但切切已包笼其现实切是有说力也是有戏剧性、矛盾性和艺术性作所要描写也正是这切谁能不着痕迹谁能然而然谁就是手笔有着审美验者会成作作品知音呈现纸上客观生活出冷峭或热情叶圣陶说从通气息到结构法再到言辞造句都是样朴实凝练、纯净流畅令人佩是富含了强表现力散集《剑鞘》(1924年)、《脚步集》(1931年)、《厌居习作》1935年、《西川集》1945年、《记十》1958年等等无不是这样那是要私下认真而细致地打磨才可以外显光华里面包坚质精神与外形式善美地结合起是称得上质彬彬这已不是单纯温尔雅而是趋近道日损、无而无不精神状态心已洗涤所有尘垢人性真善美实开始放光明这光明是烛照切、通透切凭借乎作品抒情、状物、记人、说理清淡朴实蕴涵态风格总然而然无须任何多余雕饰叶圣陶先生风抵从角审视得利叶圣陶沉重关爱人生慈悲心也凭借乎能客观见出主观理性见出感性现实见出理想这便是作现实主义作叶圣陶能成国现代童话创作拓荒者缘由《画鸟》、《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皇帝新衣》、《鸟言兽语》和《火车头历》等等是他可以称作浪漫作品我们慢慢品味这些浪漫会忽然发现其沉重非凡沉重永久沉重叶圣陶沉重是其心种宏阔境界种关爱人生慈悲心儒仁人君子靠着身道德觉、律、策完善身心性修养和行规承士所能承那部分社会责任这些无数部分便构成整社会历史;社会整秩序与正常运也依赖儒仁者爱人与忠恕思想观叶圣陶说表现温情与关爱他生活则诚信与宽容而这切又是然而然、毫无勉强感对他如对待朋友他更是如朋友比如他生平知己夏丏尊和朱清各交往彼所看重也无非如儒所看重是生命实是作正常社会人那部分责任心对儒精髓叶圣陶先生是深谙熟稔表现更围和更力量则是他努力实践教育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庸》这纲领性思想基概括出整人类思想史和生活史其具体实施则落教育肩上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教这环节上付出了非凡劳动也焕发出异常光辉教育关键叶圣陶先生独有会心他认其主要容就是让学生养成良行习惯和社会习惯把、作与做人把语言、与思想把知识、能力与习惯统统结合起这他多反复申述习惯成然习惯了也就然了久久也就然而然了他是位至诚者位择善而固执者君子抓住这叶圣陶先生把儒道理用得具体而微塌塌实实他从如何编写语教材入手针对教材标准、教材性质、教材功能、教材归宿等环节提出许多精辟见和独到措施而这些见和措施却都以实际鹄这是无比重要诚而形外目标总要落到实处道德修养与礼仪实践关系叶圣陶先生独有会心表里如、外如人便可以实现能量和智慧发挥实现生存价值这他人价值已不仅仅局限其人身而是扩展到社会性、永久性做说编辑期叶圣陶先生发现并扶植作有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诸人遂堪称我国现代学史上坛伯乐其功厥伟伟出艰辛凡伟却看似寻常背定是蕴涵了非常艰辛叶圣陶先生看似寻常其、其人却是埋藏了非常人所可知所可艰辛容那其乃有种人牺牲焉朱熹评圣贤志有云乐其日用常初无舍己人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然而正是这种乐其日用常世界观与人生态却因着其平常极便立即又与多数、普通、般世人生活着平常拉开了距离显得极不平常起所谓超群拔俗正是不媚俗、不累心乐其日常、克念即圣而终能与天地万物相往还是种伟精神境界叶圣陶先生正是平凡与伟、真实与理想走了出他是位至诚者位择善而固执者君子人生与艺术净土上他实现了精神逍遥游、永恒旅。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旨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旨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叶圣陶资料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及其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及其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及其教育思想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汉族。

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把养成良好习惯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他的有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论著中,涉及到习惯的论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处之多,可见他把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摆在多么重要的地位。

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我们非常赞同叶圣陶的观点,认为即使把养成好习惯放在各类教育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为过,因为好习惯属于“为人”的范畴,而“为人”比“为学”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养成学语文的好习惯是叶圣陶培养习惯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尽早养成两种好习惯,一种是凭语言文字吸收(听和读)的好习惯,一种是凭语言文字表达(说和写)的好习惯。

具体分解开来,叶圣陶认为要学好语文,至少要让学生尽早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

(一)专心“听话”的好习惯“听”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须臾也不能离开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可见人们求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靠“听”。

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

又能够加以评判,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在“专心”两个字上下功夫,并时刻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地域、学识等差异,分别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一):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修改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修改出版工作。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修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超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修改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善了修改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叶圣陶文学常识

叶圣陶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1914年开始文言小说创作,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5年,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

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肖复兴资料
肖复兴(即萧复兴),1947年生,著名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沧县人,现居北京。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又名《中学生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

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

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

《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

较近的作品还有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蓝调城南》。

散文《拥你入睡》被选入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代表作:线上作品阅读报告文学《啊,老三届》《当金山的母亲》;中短篇小说《面的司机》《今冬无雪》《远在天边》《影壁》;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