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身体各部位CT值大全

CT正常值一、头颈部重要的测量数据正常CT值白质皮层平扫〔平均值〕 39Hu 32Hu 增强〔平均值〕 41Hu 33-35Hu 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脑室的大小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2、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 40岁以下:<12mm 40岁以上:<15mm 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岁以上成人:<9mm 4、眼静脉的宽度:3-4mm ±±±垂体: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 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垂体柄:<4mm ,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视交叉: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 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 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眼部±±±±±±±±±1mm〔冠状位〕±±±±±泪腺:少于1/2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副鼻窦:3、上颌窦:宽度约2cm 高度约2cm 椎前软组织:±±±±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1、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 2、声门:21mm±4mm 3、气管:17mm±3mm 4、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 深度:1-2mm 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 9、食管:管壁3mm眼环厚度2-4mm。
颈动脉流速分级

颈动脉流速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颈动脉流速是评估颈动脉血流情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颈动脉内的血液流速是否正常,对于预防和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颈动脉流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颈动脉流速分级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一、正常颈动脉流速正常的颈动脉流速是指在受检者没有任何脑血管疾病或异常情况下,颈动脉内的血液流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正常颈动脉流速表现为双侧颈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在60-100cm/s之间,舒张期最大流速(EDV)在20-40cm/s之间,阻力指数(RI)在0.6-0.8之间。
正常的颈动脉流速表明颈动脉内血流畅通,无明显的狭窄或堵塞情况,是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轻度异常的颈动脉流速是指在受检者颈动脉内出现轻度异常情况,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此时,受检者的PSV高于正常范围,但仍低于中度异常范围,RI可能稍高于正常范围。
轻度异常的颈动脉流速表明受检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血管病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颈动脉流速分级是评估脑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分级病变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及时关注自己的颈动脉流速,保持脑血管健康,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脑血管健康,共同维护身体健康!第二篇示例:颈动脉流速分级是医学上对颈部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颈动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动脉之一,它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动脉之一,供应大脑和面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对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动脉瘤等,并且可以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在医学影像学和超声诊断领域,颈动脉流速分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SD )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20~40 6.6±0.4 5.4±0.5 4.3±0.441~50 6.7±0.5 5.6±0.5 4.6±0.551~60 6.9±0.5 5.4±0.6 4.4±0.661以上7.5±0.9 6.0±0.8 4.7±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血管名(动脉)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TA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颈总91.3±20.7 27.1±6.4 22.5±5.1 0.7±0.05颈内67.6±14.3 27.3±6.4 22.2±5.5 0.59±0.06 颈外70.9±16.1 18.1±5.1 15.2±4.6 0.74±0.09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颈动脉不随呼吸变化厚,有内膜回声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薄,无内膜回声回心血流非搏动性血流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侧别内径(mm)Vmax(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cm/s)左 3.8±0.4 60.1±13.4 23.4±5.3 20.7±4.3右 3.6±0.3 61.2±15.2 22.7±7.0 21.0±4.8正常人上肢动脉血管内颈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 92.3±26.4 25.0±7.2 22.0±6.4肱动脉 3.1±0.7 75.0±23.3 20.0±7.0 17.0±5.2尺动脉 2.1±0.3 44.0±10.2 4.3±4.1 27.0±4.2桡动脉 2.3±0.4 44.6±12.6 5.0±4.8 20.0±4.0正常人下肢动脉管径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股总动脉7.9±1.3 97.0±22.3 35.9±8.2 14.6±8.2编辑版word(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
颈部血管血流超声常用参考值

颈部血管血流参数参考值内径(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mm/s)PI RI颈总动脉 6.7 +_0.5 92 +-20 1.60 +-0.40 0.70+-0.07 颈内动脉 5.6 +-0.5 67 +-13 1.15+-0.32 0.59+-0.06 颈外动脉 4.6+-0.5 71+-18 1.88+-0.54 0.74+-0.08 椎动脉 3.6+-0.3 50+-12 1.13+-0.11 0.62+-0.03 颈总动脉内膜厚度〈1.0mm 分叉处〈1.2mm颈内颈外动脉鉴别内径颈部分支颞浅动脉拍打试验位置多普勒频谱颈内动脉大无无后外侧低阻型颈外动脉小有锯齿波频谱前上侧高阻型上下径(长径) 前后径(厚径)左右径(宽径)子宫55-75 mm 30-40mm 45-55mm (宫颈长25-30 mm 前后〈30mm 〉卵巢30 mm 20 mm 40 mm前列腺30 mm 20 mm 40 mm睾丸长40mm 厚20mm 宽30mm [附睾头长9-16 厚5-12 宽7-16(mm) (32-52mm) (16-26mm) (18-35mm) 体1-4mm ]甲状腺30-60mm 〈20mm 〈20 mm [ 峡部前后径〈5 mm]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2 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 20-30cm/s 平均12-20cm/s 阻力指数(RI)0.50-0.60甲状旁腺正常5X3X1mm ( 最大12X12X1mm 最小2X2X1mm)颈动脉结构示意图:-|右侧颈内动脉( ICA )||---右侧颈总动脉RCCA-----|右侧颈外动脉( ECA )|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SCA)—椎动脉( V A )| || |--左侧颈总动脉LCCA---|左侧颈内动脉( ICA )| || |左侧颈外动脉( ECA )||左锁骨下动脉(SCA) —椎动脉(V A)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腔正常参考值(mm)主动脉内径(收缩末期)范围(mm)左室内径范围(mm)主动脉瓣环16--26 长径(舒张末期)70-84窦部24--39 长径(收缩末期)46-64升主动脉22--34 左右径(舒张末期)33-52主动脉弓22--27 左右径(收缩末期)24-42肺动脉内径(舒张末期)右心室内径右室流出道19-22 长径(舒张末期)50-78肺动脉瓣环11-22 长径(收缩末期)43-59主肺动脉15-25 左右径(舒张末期)25-42右肺动脉8-16 左右径(收缩末期)20-32左肺动脉10-14左房内径(收缩末期)下腔静脉内径上下径31-51 近端12-23左右径25-44 远端11-25右房内径(收缩末期)肝静脉6-11上下径34-49左右径29-45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参考值主动脉内径(AOD)20—35 mm [脉冲波(pw)测定低速血流左房内径(LAD)20—35 mm 〈2m/s。
CT各部位正常值

一、颅脑重要的测量数据正常CT值白质皮层平扫(平均值)39Hu 32Hu增强(平均值)41Hu 33-35Hu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脑室的大小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2、侧脑室前角:(Monroxx水平)40岁以下:<12mm 40岁以上:<15mm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岁以上成人:<9mm4、眼静脉的宽度:3-4mm5、视神经(轴位)a眼球后节段:5.5mm±0.8mm 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2-7mm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妊娠期:为12mm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 1.6mm2垂体柄:<4mm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眼部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左:29.4mm±1.4mm矢状位:右:27.8mm±1.2mm左:28.2mm±1.2mm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1.7mm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2.7mm±1mm(冠状位)5、眼部肌肉:a上直肌:3.8mm±0.7mm b斜肌:2.4mm±0.4mm c外直肌:2.9mm±0.6mm6、内直肌:0.5mm e下直肌:4.9mm±0.8mm泪腺:少于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副鼻窦:1、额窦:高度约1.5-2cm2、碟窦:宽度约0.9-1.4cm3、上颌窦:宽度约2cm高度约2cm椎前软组织:1、咽后部:1.7mm±0.7mm2、舌后部:1.7mm:6.0mm±1.1mm3、气管后部:8.4mm±2.5mm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1、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2、声门:21mm±4mm3、气管:17mm±3mm4、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深度:1-2mm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9、食管:管壁3mm二、胸部1、肺实质的CT值:-403Hu±25Hu2、主动脉直径:<4cma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b降主动脉:2.5cm±0.4cm主动脉弓:1.5cm±1.2cm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 1.5:1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左侧约13mm 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心脏: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二尖瓣水平:3.2cm±1.2cm心室中心:2.8cm±0.4cm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二尖瓣水平:2.9cm-4.9cm最大横径:9cm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二尖瓣水平:4.9cm-9.1cm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11、心包的厚度:1-2mm12、心肌的厚度:10-12mm三、腹部1、肝:a肝左缘的角度:约45°b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c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门静脉:为1.5cm肝静脉:为0.5cm2、脾:a厚度(D):4-6cmb宽度(W):7-10cmc长度(L):11-15cm脾指数:DxWxL=160-4403、胰腺:a头部为3.5cmb体部:2.5cmc尾部:2.5cm主胰管:宽度1-3mm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5、胆囊:a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B胆囊壁的宽度:1-3mmc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8、肾脏:a前后径约4cm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左右的差异<1.5cmc横位的肾轴:肾夹角120°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横向的)x(3-4)cm(b前后的)d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 e输尿管的宽度:4-7mm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肾极之间的距离:a上极:相隔约10cm(4-16cm)b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吉氏筋膜(厚度):1-2mm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CT值肝:65Hu±10Hu脾:45Hu±5Hu胰腺:40Hu±10Hu脂肪:-65Hu--100Hu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140Hu肾上腺:平扫为25-40Hu肌肉:45Hu±5Hu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胆囊:0-25Hu血管平扫:40-55Hu女性盆腔: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 子宫颈:横径约≤3cm3、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4、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5、直肠:壁厚≤5mm6、耻骨联合:宽度<6mm7、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 男性骨盆: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2、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3、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宽度:2cm,高度:2.5cm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4、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前后径2.5-3cm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密度均匀,CT值:40-65Hu 5、直肠:壁厚≤5mm四、脊柱颈椎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2、矢状径:C1≥21mm C2≥20mm C3≥17mm C4-C7=14mm3、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4、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胸椎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腰椎1、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2、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递增,从L5/S1递减3、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4、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5、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6、侧隐窝(矢状径):>4-5mm7、黄韧带:宽度<6mm8、椎间盘CT值:70Hu±5Hu腰椎椎管: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有争议呀,各个的说法不一,也有提出小于12MM者就是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都能检查哪些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都能检查哪些疾病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之一即颈部血管超声,相信许多行脑血管病检查的小伙伴都有听说过或是做过。
那么颈部血管超声都能检查哪些疾病呢?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些有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哪些颈部血管?可以检查哪些疾病?颈部超声可以对人体的多支血管进行检查,包括椎动脉以及颈动脉系统。
一般我们所说的“颈动脉超声”是指颈动脉系统超声检查。
根据人体颈动脉系统的不同部位又可将其分为颈外动脉血管、颈内动脉血管以及颈总动脉血管,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为颈内动脉血管,该血管可分左侧、右侧,前者负责供应左大脑半球大部分(前部三分之二),后者负责供应右大脑半球大部分(前部三分之二)。
颈部血管超声同时可以对椎动脉进行检查,椎动脉亦可分为左侧、右侧,负责供应大脑半球后部的后三分之一、脑干以及小脑。
由于多数情况下锁骨下动脉为椎动脉起源,因此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偶尔也会对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
颈部血管超声常用于检查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如斑块形成,严重时所引起的血管狭窄、血管闭塞。
除此之外,颈部血管超声还可以检查以下疾病:(1)大动脉炎等某些类型的血管炎疾病;(2)椎动脉夹层或是颈动脉夹层等血管夹层疾病;(3)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纤维肌发育不良、颈静脉疾病以及动脉瘤等疾病。
2、颈动脉正常值及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意义概述正常的颈动脉正常值为受检者血管内中膜无增厚以及斑块形成,不显示血管狭窄,未出现血管闭塞。
通常在受检者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中会对其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描述,当该指标>0.10厘米时,可确诊为内中膜增厚。
此外,在受检者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中亦会对其血管壁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形态、部位、大小、回声特性进行描述,“长度(厘米)×厚度(厘米)”常用于表示受检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倘若受检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较为严重,就会使其出现血管狭窄,此时受检者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中即可出现对其狭窄程度、狭窄部位等的描述,临床多使用百分率(%)表示受检者的狭窄程度。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岁)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
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脉)
Vmax(峰值流速)
Vmin(最低流速)
TAV(平均流速)
阻力指数
颈总
91.320.7
27.16.4
22.55.1
0.70.05
颈内
67.614.3
27.36.4
22.25.5
0.590.06
颈外
70.916.1
18.15.1
15.24.6
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
管腔
管壁
血流方向
频谱血流
颈动脉
不随呼吸变化
厚,有内膜回声
流向头侧
搏动性血流
颈内静脉
随呼吸变化
薄,无内膜回声
回心血流
非搏动性血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
管腔
分支
位置
舒张期血流
颈内动脉
大
无
后外
明显
颈外动脉
小
有
前内
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SD)
侧别
内径(mm)
Vmax(峰值流速)
舒张期最低流速
肱动脉
3.10.7
75.023.3
20.07.0
17.05.2
尺动脉
2.10.3
44.010.2
4.34.1
27.04.2
桡动脉
2.30.4
44.612.6
5.04.8
20.04.0
正常人下肢动脉管径及血流参数值表(XSD)
血管
D(mm)
Vs(cm/s)
Vr(cm/s)
Vd(cm/s)
股总动脉
7.91.3
平均流速(cm/s)
左
3.80.4
60.113.4
23.45.3
20.74.3
右
3.60.3
61.215.2
22.77.0
21.04.8
正常人上肢动脉血管内颈及血流参数值表(XSD)
血管
D(mm)
Vs(cm/s)
Vr(cm/s)
Vd(cm/s)
腋动脉
4.30.8
92.326.4
25.07.2
22.06.4
97.022.3
35.98.2
14.68.2
股浅动脉(近)
6.71.3
85.024.7
30.29.2
12.76.1
股浅动脉(远)
6.21.1
74.021.3
30.09.8
12.56.2
腘动脉
5.51.0
62.013.6
25.89.1
10.86.4
胫前动脉(近)
3.80.6
51.014.5
19.09.7
10.05.2
胫后动脉(远)
2.40.4
4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7.5
10.07.0
8.54.7
足背动脉
2.30.4
41.011.4
8.06.0
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