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1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生物学主要探讨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理。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普通生物学等相关科学的穿插学科,它包含了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的内容,该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与生物产生的效应以与人类和生物对这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产生的响应,其目的在于为维护人类生态安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开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根底,促进环境和生物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开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对生物体的危害,以与生物体在净化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污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从吸收到排泄的整个行为过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
掌握生物净化污染物的根本原理,了解生物净化的根本方法和常用的工艺。
该学科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其根本规律,了解和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普通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等相关专业的根底知识和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2课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任务;2.认识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开展历史。
3.了解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生物学的开展趋势。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生物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下降: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植物生长和繁殖。
同时,空气污染还影响昆虫等小型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2. 呼吸系统疾病:空气中的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等。
动物也会受到类似的影响,甚至导致动物种群减少。
3. 食物链受损: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吸附在植物表面,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体内。
当动物摄入受污染的植物时,其体内也会积累有害物质,造成动物群落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个人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指水体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变差,给生物体带来威胁。
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水生生物死亡: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栖息的环境发生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会造成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的死亡。
2. 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会破坏河流、湖泊等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并对湿地等特定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3. 水源污染:水污染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解决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处置体系,确保水体的清洁与安全。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调控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对生物世界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首先,空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忽视。
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这些污染物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叶片黄化、凋落和生长受限。
在城市中,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导致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被堵塞,影响植物的呼吸和水分蒸腾,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污染对生物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而水污染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都会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情况下,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物质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危害。
此外,水污染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毒性物质积累,进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最后,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土壤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养分来源,而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以及生活垃圾的填埋,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累。
这些污染物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造成毒害,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空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缺氧和毒性物质积累;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功能和作物的生长品质。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污染物可能破 坏生物的免疫 系统,使其更
容易患病
污染物可能直 接导致生物的 死亡,如重金 属中毒、辐射
损伤等
污染物可能通 过食物链传递, 影响生物的健
康和生存
污染物可能导致生物的 生殖系统受损,影响繁
殖能力
污染物可能影响生物的 胚胎发育,导致畸形或
死亡
污染物可能改变生物 的性激素水平,影响 性别比例和繁殖行为
其种群分布
污染物可能会影响生物的 繁殖能力,从而影响其种
群数量
污染物可能会导致生物的 食物来源发生变化,从而
影响其种群数量
污染物可能会影响生物的 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其种
群健康和数量
污染物可能导致生物的基因突变, 从而改变其遗传特性
污染物可能会导致生物的生理功能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添加标题
污染物对全球经 济产生影响,如 渔业、旅游业等 产业的损失
污染物排放导致 全球气温升高, 气候变化
污染物排放导致 空气质量下降, 影响人类健康
污染物排放导致 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
污染物排放导致 水资源污染,影 响人类生活和农 业生产
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污染物在生物 体内积累,影
响后代健康
污染物影响生 态系统平衡, 导致生物多样
性下降
污染物污染土 壤和水源,影 响未来世代的
生存环境
污染物排放导 致气候变化, 影响未来世代
的生活环境
污染物通过大气、 水体、生物等途 径跨国界传播
污染物对全球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如气候变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
污染物对全球人 类健康产生影响 ,如疾病传播、 食品安全等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CCl4:急性作用 慢性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肝脏、肾脏
2. 可逆和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P.53):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损害 可以逐渐消退、逐渐恢复的毒性作用。 不可逆作用(P.53) :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其 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伤可进一步发展的 毒性作用。 ➣ 毒作用是否可逆,还与组织再生能力有关 肝损伤多数可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多数不可逆
④ 分子饱和度 不饱和键↗,毒性↗ 麻醉作用:乙炔>乙烯>乙烷 对眼结膜的刺激作用:丙烯醛>丙醛 丁烯醛>丁醛
变态反应
➣ 不完全遵循毒理学的剂量-反应规律
➣ 症状:变态反应性炎症(皮肤过敏、哮
喘,过敏性休克,死亡)
(2)特异性反应
➣ 体内缺乏降解某种化合物的酶
缺乏血清胆碱酯酶
琥珀酰胆碱过敏
三. 毒性作用的机理 1. 靶位点学说 (1)靶位点的位置和结构 接触部位、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部位
SO2、NO2 呼吸道 百草枯 肺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
污染物
污染物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环境条件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一. 毒作用类型
1.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P.53):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损伤。
全身作用(P.53) :环境化学物被吸收后, 随
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呈现的毒作用。
➢ 全身作用并不均匀一致(靶组织、靶器官)
一些重金属离子抑制SOD、CAT、GSH-
PX等的活性 有机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进入体内形成自
由基
消耗体内自由基清除物质
第二节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一. 毒物因素
1.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 (1)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毒理学机制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毒理学机制当我们开车行驶在城市的马路上时,我们时常被那浓厚的尾气所包围,感到呼吸困难。
这是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的一个例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污染物的毒性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生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毒理学机制。
污染物来源环境污染物可以来自多个来源。
例如,空气污染物包括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烧柴油等。
水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和人类排放的废水。
土壤污染物包括工业废弃物和有害废弃物等。
污染物可以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相互传播和转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污染物对生物的生物效应当生物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时,会受到许多不同的生物效应,这取决于暴露时间、剂量和毒性。
暴露于污染物的生物可能会遭受短期或长期健康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例如,长期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并加重心血管和代谢问题。
水中常见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和硝基苯类污染物可影响水生生物和人类的生殖系统。
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可以在食物链中积累,对动物和人类产生危险。
机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由于毒性和修复能力不同。
这些反应可以分为3种类型:生物化学、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系统级别。
暴露于污染物的生物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包括生物转化、代谢和解毒。
此外,污染物还可以导致细胞和组织水平的损害,同时也可能产生多种器官和系统性影响。
这种复杂的生物反应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从轻微的过敏症状和呼吸问题到严重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污染物的毒理学机制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机制在预测它们的生物效应方面至关重要。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预测和描述毒性。
污染物的毒理学机制可由以下几个层面来考虑:1.分子与信号级别毒理学在分子和信号级别上研究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与生物体互动的关键。
污染物对生物的生态影响

污染物对生物的生态影响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其他生物依赖的环境。
然而,在不断追求经济发展和利益的同时,人类排放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并对生物进行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污染物对生物的生态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分析和探讨这个问题。
一、污染物对生物的直接影响1.1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在水体中滋生了大量的生物群落。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水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例如,某些工厂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超标,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其中,水体中的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特别大。
重金属通常是指比较重的基本金属,如铁、铜、铅、锌、镉等,它们对于生物的影响非常大。
铅和镉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铜和锌可以干扰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
这些重金属不仅可以影响藻类和水草的生长,还可以影响鱼类的生殖系统和抵抗力,对河流上游的生态系统产生进一步影响。
1.2 空气污染对陆生生物的影响空气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对陆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极大的危害。
例如,“雾霾天”中的PM2.5颗粒,可以进入到动物的呼吸道,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破坏植物细胞膜和叶绿素,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和死亡。
如果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过多,它们也会随着生物食物链的传递而被陆地上的动物所吸收。
二、污染物对生物的间接影响2.1 经济环境所带来的破坏许多污染物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江河湖泊的河水污染、大气污染和森林砍伐等。
这些很容易引起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和灭绝。
例如,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了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影响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
同时,环境破坏也扰乱了自然界维持生物平衡的机制,人类也将难以生存。
2.2 气候变化引起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全球变暖导致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的地方。
例如,北极熊因为海冰消融而面临生存危机,而热带地区的灌木也面临干涸和枯萎的问题。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研究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治研究进展。
一、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逐渐积累的结果。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中的很多生物种群都会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大规模死亡。
这样一来,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 食物链被破坏当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时,生态系统内的动物很可能会进食一些已经被污染的植物或其他动物,从而摄入到有害的物质。
这些动物再被更高层次的食物所摄入,有害物质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从而诱发动物的疾病或者死亡。
3. 植物生长发育受损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渗入到植物体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影响,会影响植物的生产力。
一些污染物污染土壤,对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4. 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不仅会侵蚀土壤,还会破坏土壤的营养结构和化学性质。
一些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或有害气体,导致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并影响生态系统中很多生物的生存。
二、防治研究进展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途径,防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主要的防治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污染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及时发现和防治污染源是非常重要的。
要实施有效的污染监测和评价工作,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2.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各国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改进相关的环保法规,促进污染源减排,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是当底物浓度增加时 , 抑制作用减弱。竞争性抑制 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 例。这是因为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在化学结 构上相似、 与酶活性中心结合部位相同 , 但竞争性抑 制 不被酶代 谢。 如5-氟尿嘧啶。
D 除上述抑制以外 , 有些污染物是通过生成中间代谢产物抑 制酶活性 , 造成生物化学损害。例如 , 有机氟代烷的毒性 。
E 还有些污染物可消耗辅酶或抑制辅酶的合成 , 导致酶活性 抑制 , 如铅可使体内烟酸量下降 。
F 此外有些金属 离子是酶的辅基或激活剂 , 污染物与这些金 属离子结合 , 抑制相应的酶。
举例说明污染物对酶的抑制作用:
1腺三磷酶(ATPase)
是生物体重要酶,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在细胞供能活动、 离子平衡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TPase 抑制已作为 –项评 价污染应为的指标。
2 污染物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 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DDT均可作用于细胞膜的Na+ 通道,干扰Na+通过细胞膜,影响神经传导。 3 污染物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干扰了受体正常的 生理功能。
(二)对细胞器的影响
1 线粒体
污染物不仅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和嵴的形态结构地改变 , 而且可以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
3 靶器官也不同于蓄积器官
蓄积器官是污染物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污染物在蓄积器官内的 浓度高于其他器官 , 但对蓄积器官并不一定显示毒作用。如DDT等 有机氯农药的靶器宫虽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 , 但这类农药主要 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4 靶器官可以是接触、吸收毒物的器官,也可以是远离接触、吸 收部位的器官。如大气污染物中的铅经肺吸收后 , 却主要作用 于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
1. 回避行为
目前已知能对污染物产生回避反应的水生动物主要是各种鱼、 虾、蟹 , 此外 , 水生昆虫也 有一定的回避能力 。
不同的水生动物对同 种污染物的回避能力差异很大 。如 杂 色鳟对 DDT 有较强的回避能力 , 阀值为 0.005mg/L; 食蚊鱼 次之 , 阀值为 0.1mg/L; 草虾 完全不回避。
(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1氟化氢污染时植物吸收的 F-随蒸腾流转移到叶尖和叶缘, 在 那里积累至一定浓度后就会使组织坏死,出现叶片脱落。
2 对动物组织器官影响复杂。以重金属污染为例 铅 (Pb)可损 害动物造血器官骨髓和神经系统。对造血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干扰 血红素合成 , 引也贫血。对神经系统制损害是引起末梢神经炎 , 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
( 一 ) 酶活性的诱导
至今发现有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 化合物 , 能诱导混 合功能氧化酶和其他酶。这些化合物包括药物、杀 虫剂、多环 芳烃和许多其他化合物 , 其中大量是存 在环境中的污染化合物。这些能诱导酶 的化合物 大都属有机亲脂性化合物 , 并且在较长的生物半衰 期。其诱导作用是增加酶的合成速度 , 或可能降低 酶蛋白的分解。
(一)靶器官
1概念:污染物进入机体后 , 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 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Target Organ)。 例如 , 放射性碘积累在哺乳动物的甲状腺中, 可能引起 甲状腺癌。
2 靶器官不一定是效应器官
污染物的毒作用不直接由靶器官表现出来,而由另一个效应器 官表现出来。如有机磷农药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而效应器官则是 瞳孔、唾液腺和横纹肌等。
(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是以H2O2为底物,催化形成H20, 消除H2O2。它也能催化有机过氧化氢物还原成相应的醇。 根据植物体谷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可绘制大气污染 图谱。
▪(3)过氧化氢酶(Ct)
▪过氧化氢酶仅能分解H2O2。
▪鱼类暴露于漂白纸浆废水后,过氧化氢酶升高2 -7倍。水生生物暴露于受多环芳烃(PAH)污染的 底泥后,过氧化氢酶也升高。
应用 RNA 和 DNA 代谢抑制剂 , 发现诱 导作用发 生在转录水平上 , 并不需要新的 DNA 合成,有人 认为 , 外源性化合物 诱导酶蛋白合成 , 主要是操纵 基因去阻遏作用 (Depression)。外源性化合物与 阻 遏物形成复合物 , 使阻遏作用失效 , 故操纵基因 不受阻遏 , 结构基因指导酶蛋白 合成增加 。
先复制,在损伤处留下缺口,重组时,缺口与未损伤 姐妹链相对,以姐妹链为模板并修复连接。
<2> 分支移动修复
当DNA复制到损伤处时,新合成的子链移动,原已解 螺旋的亲链重新缠绕,以正常子链为模板合成,再解螺旋, 子链移回,继续半保留复制。
3 脂质的过氧化
细胞和亚细胞膜系统磷脂富含多烯脂肪酸侧链,很容 易因污染物在细胞内形成的自由基作用下脂质过氧化。
2 对DNA影响
DNA受损各种修复酶增加并被活化。如不能被修 复,则产生DNA结构和功能影响,细胞突变。
外源性化合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与DNA作用产生突变的顺序。 1 形成DNA加合物。 2 DNA的二次修饰。如链断裂。 3 DNA结构的破坏被固定。细胞功能改变,姊妹染色体交
换。
4 细胞分裂时,外源性化合物造成的危害可导致DNA突变 及其基因功能改变。
在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中, 最典型的方式是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作为生物合 成的原料,掺入生物大分子,导致生物大分子组成的 功能性异常。
如给动物大剂量的D-半乳糖胺,D-半乳糖胺代谢物 掺入糖蛋白及糖脂,产生细胞膜损害,最终发生动物 肝损害。
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谢物还可抑制生物大分子的合 成。例如蛋白质合成抑制、DNA合成抑制。
1 对蛋白质影响
(1)蛋白质中的许多活性基团易与污染物及其活性 代谢产物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化学损伤,对细胞 膜和亚细胞的损伤作用,最终可导致细胞死亡和组 织坏死。
(2)污染物还可诱导生物机体内一些功能蛋白产生, 如应激蛋白和金属硫蛋白。是防护性生化反应。
如金属硫蛋白对二价金属离子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与微量金属Zn等结合调节其细胞内浓度,而与有毒 金属如Cd、Hg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金属毒性 影响。并可被重金属诱导。
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等。平上的影响
一、对细胞的影响 ( 一 ) 对细胞膜的影响
1 污染物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 例如 , 大气污染物 S02 经气孔进入叶组织后溶于 浸润细胞壁的水分中, 产生SO32-或HSO3-,后被细 胞的氧过化氧成 化S,O伤42害-,这了一膜过系程统产。生了自由基,引起脂膜
2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乙酰胆碱酯酶 (AchE)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 用。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对高等和低等动物的 AchE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δ一氨基己酰丙酸脱氢酶 (ALAD)
存在于许多组织的细胞质中 , 其生理作用在合成血红蛋白 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把 ALAD 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 , 应 用于监测和理评价铅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
▪谷胱甘肽转移酶 (Glutathione Transferases, GST) 是污染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相Ⅱ过程中的重要 酶 , 具有许多同工酶。该酶的生理作用是与不同 的亲电性化合物或一些相Ⅰ代谢产物结合 , 产生 水溶性化合物 , 易于排出体外 , 因此起到脱毒 作用。肝是脊椎动物中 GSTs的主要场所。
4. 蛋白磷酸酶
蛋白磷酸酶 (Protein Phosphatase)广泛存在于细胞中, 对任何一种蛋白质进行脱磷酸化作用。人们研究发现微囊 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的 抑制作用很强,是迄今最强的蛋白 磷酸酶抑制剂。
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与生物大分子反 应,共价结合,如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导致生 物大分子的化学性损伤,从而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 引起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产生毒性效应。
一般来说 , 水生生物对污染物 的回避阀值低于污染物对水生 生物的致死浓度,但有例外。
水生生物的回避能力在实验室和野外也存在差异性 。如在 受铜、 锌污染的 -条加拿大河流中 , 野外现场观测的阀值 为实验室阀值的 18 倍。
切除DNA的损伤部位,再重新合成,恢复DNA顺序。
<1> 内切,5‘端切开DNA链。
<2> 外切。外切核酸酶切除损伤的核苷酸及邻近的核酸。
<3>修补DNA聚合酶催化,以互补链为模板。
<4> 3’-OH和5’磷酸连接成二酯键,DNA恢复原来状态。 DNA连接酶催化。
(3)复制后修复
<1> 复制后重组修复
但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消除活性氧时 , 它们可使 DNA链断裂、脂质过氧化、酶蛋白失活等 , 从而引起机体 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或氧毒性。
(1)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重要 的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存在于多种需氧生物中 , 有三 种典型的同工酶 , 并具不同的金属中心 。
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 的影响
污染物进入机体后 , 首先将导致机体一 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广义上 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用来保护生物体抵 抗污染物的伤害 , 称之为防护性生化反 应 ; 另一种不起保护作用 , 称之为非防护 性生化反应 。
一、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
( 二 ) 酶的抑制作用
酶活性的抑制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非 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
A 不可逆性抑制
是由于污染物与酶蛋白的活性中心功能 基因不可逆性结合而引起的。如铅、汞 等重金属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半胱氨酸残 基的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B 非竞争性抑制
是一种可逆性抑制 , 污染物与酶分子的结合位置不是 底物的结合位置 , 因此增加底物浓度 , 不能使抑制 作用逆转。非竞争性抑制剂能与游离的酶结合 , 也可 能与酶一底物复合物结合。最常见的非竞争性抑制是 某些污染物与酶分子中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可逆性结 合 , 引起酶构型改变 , 使酶活性受到可逆性但非竞 争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