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学___第一章_绪论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如:强烈刺激下的应急性反应活动
(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 控制系统
反馈 信息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功能活动的过程 调节信息
受控系统
反馈按反馈信息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类 1、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急性实验
动物实验 慢性实验 人体实验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优点: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影响,实验 条件易于控制、结果便于分析; 缺点:不能简单等同于或类推到体内的 真实情况。 在体实验 优点:保存了被研究器官与其他器官的 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便于分析各器官之间的相 互影响; 缺点:不能类推到清醒状态的真实情况。 慢性实验 优点:保存了各器官的自然联系和相互 作用,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 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 缺点:体内条件太复杂,对结果不易分 析。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生或形成与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外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2、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因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作用 部位局限、时间短暂。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是指机体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到 达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 的过程。 类型: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正常人体学

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
正常人体学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正常人体学
神经组织
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正常人体学
呼吸系统
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正常人体学
循环系统
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正常人体学
内脏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八方面的联系与结合:
外形结合内部结构 形态结合功能作用 平面结合立体形象 后面结合前面内容 静态结合动态活体 正常结合临床应用 系统结合局部关系 典型结合变异畸形
正常人体学
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一)人体的组成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正常人体学
人体组成概况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细 结缔组织 胞
肌组织 神经组织
正常人体学
自测题
1、解剖学姿势中错误的描述有( D )
A 身体直立 B 下肢下垂 C 两眼向前平视 D 手掌向内
2、矢状轴呈( A )
A.前后方向 B.垂直方向 C. 左右方向 D.上下方向
E.以上都不对
正常人体学
自测题
3、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D )
A.内、外 B.前、后 C.上、下 D.深、浅 E.近侧、远侧
正常人体学
CT
纵切面和横切面
纵切面--沿器官长轴所作的切面
F
E
横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
正常人体学
(三)方位术语
1、上和下
2、前和后
•A B•
解剖学(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

机体
环境
能量
合成代谢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
意义: 一切生命活动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是生命最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定义: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
1.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物理刺激
化学刺激
社会心理刺激
(二)兴奋性
➢ 刺激足够强度 ➢ 作用时间 ➢ 强度—时间变化率
背部和盆会阴部 • 四肢部--上肢和下肢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上肢下垂 下肢并拢
手掌和足尖向前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上 ➢方位术语:
上和下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下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方位术语:
前和后
前
近身体腹面者为前
后
近背面者为后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肌组织
上皮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九大系统: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细胞
器官
组织
系统
人 体
人体的分部
• 头部--颅部和面部 • 颈部--颈和项部 • 躯干部--胸部、腹部、
(一)体液与内环境
(占体重40%)细胞内液 (占体重60%) (占体重15%)组织液
(占体重5%)血浆 组织液 血浆
最新 正常人体学(上)导学与复习思考题(12-10)--邵改

《正常人体解剖学》(上)导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人体切面术语;兴奋性;内环境;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负反馈。
熟悉:正常人体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稳态;正反馈。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各类上皮的分布;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结构(光镜和电镜)及功能;肥大细胞的功能;长骨骨板的排列方式;骨单位的结构;软骨的分类及其依据;肌节的概念;三联体的组成;光镜下骨骼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电镜下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的组成;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突触的概念和结构(光镜和电镜);各种感觉神经末梢的功能。
细胞兴奋的引起和传导;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力学分析。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三章血液掌握: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的结构特点;白细胞的分类及其依据。
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熟悉:血液的组成及血液的生理功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抗凝与纤溶。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四章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骨的形态和结构;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的名称、数目和位置;关节的基本结构;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前外侧群肌、臀大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关节的辅助结构;脊柱、胸廓、骨盆、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功能;胸锁乳突肌以及膈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五章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喉的位置,喉软骨的组成;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和位置;肺的导气部的组成,肺的呼吸部的组成,气血屏障的概念和组成;肺通气原理;潮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呼吸运动的化学反射性调节。
正常人体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
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 名词解释 2.兴奋性4.阈值 二、 单项选择题 1、 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B.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对恒定 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D.调定点的改变 E. E.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 2、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强度 中枢的紧张性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 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A.反射活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神经冲动E.动作电位 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节不能进行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 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反射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周期中, 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D.五、问答题 3、 4、 5、6、 7、 哪个期内,只要是给组织阈下刺激即可产 C.超常期 D.低常期 B.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2、 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举例说明什么是正负反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2、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4、阈值: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四、单项选择题 1、E 2、B 3、E 4、E 5、A 6、B 7、C 8、D五、问答题:2、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有三种。
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调节迅速、短暂而精确。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具有调节的效应缓慢、作用广泛持久的特点。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呈左、右方向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的轴线是A.矢状轴B.冠状轴C.垂直轴D.横轴E.标准轴2.将人体纵切分为左右两半所形成的切面是A.水平面B.冠状面C.矢状面D.横切面E.纵切面3.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4.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5.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6.与人体的长轴平行,即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称为A.矢状轴B.冠状轴C.垂直轴D.横轴E.旋转轴7.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存在负反馈A. 血液凝固B. 分娩C. 排尿D. 排卵E. 动脉血压稳定8.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9.能比较直接而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10.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脑脊液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二)填空题1.正常人体按照外形可分为、、和四大部分。
2.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
3.人体的基本组织可分为、、、四大类。
4.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产生的能力。
5.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调节、调节和调节。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三)名词解释1.组织2.兴奋性*3.阈值4.内环境5.稳态(四)判断题1.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系统。
3.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手掌向内,两足并扰,足尖向前。
4.由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呈垂直的轴,称矢状轴。
5.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的面为称水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活动即生命现象
---------
如躯体的运动、食
物的消化和吸收、气体的吸
入和呼出、血液的循环、腺 体的分泌、代谢产物的排泄 、大脑的思维活动、后代的 繁衍等等。
正常人体功能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人体正常生
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从而
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各种功能
威廉· 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
,采用八十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
其贡献是划时代的。论著《心与血 的运动》,是历史上第一部基于实
验证据的生理学著作,成为用实验
方法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问题的典
范。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血液从心脏 通过动脉流向各种组织,再经静脉流 回心脏,形成闭路循环。
技能,并进一步提出保持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
质量的措施。
现代护理学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
康人提高健康水平。在护理专业领域,护理工作
的范畴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型护理扩展
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
也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决策者,要 能够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种因 素,具有诊断和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正常人体功能
主讲:郭孝辉 QQ群:499342624
第一章
导 入
王均瑶 均瑶集团创 始人,2004 年11月因劳 累过度,患 肠癌,英年 早逝,年仅 38岁。当时 身价35亿。
绪 论
案
例
孙伯伯,某杂志社编辑,长年累月审阅、撰写稿件 。单位组织职工赴温泉度假村参观及休养,孙伯伯特意 要了一个单间,准备赶写几篇稿子。 这天中午大家吃完午饭,都准备回各自房间休息 。他调侃地对保健医生李阿姨说:中午可不要骚扰我哟 ,我还要赶稿子呢。下午有一个参观蝴蝶展的自由活动 ,想到孙伯伯有过吩咐要赶稿子,就没有打扰他。五点 左右,准备吃晚饭,仍不见孙伯伯的身影,给他房间打 了多遍电话没有人接,让服务员打开其房间,孙伯伯已 没有了呼吸和脉搏。后经法医鉴定,认定系因病猝死。
是指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 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活 动由弱变强。如电刺激动物的交感神经,可
引起动物心跳加强、加快,就是一种兴奋反应。
兴奋
是指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 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 动由强变弱。如电刺激动物的迷走神经,引
起动物心跳减慢、减弱,就是一种抑制反应。
抑制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 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 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 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 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 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 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 张,血压上升,小支气 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 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 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 液、立毛肌收缩等。
思考:
一.孙伯伯猝死的原因是什么?
二.孙伯伯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是人的生命,而生命对每个人却只
有一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得 珍爱生命。
第一节
概述
一、正常人体功能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正常人体功能 ----------是研究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生
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融合了传统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与优
活动对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意义。
生理学的发展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希波 克拉底。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
“四体液学说”,即血液、粘液、
黄(胆)液和黑(胆)液。人体 内某种体液过多会改变人的性格
甚至引起疾病。《希波克拉底誓
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诫人类的古 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 1948年
,世界医协大会对这个誓言加以
新陈代谢 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 物质,并将其合成、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储存能量的 过程;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物质 ,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 体外的过程。
机体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环境 (物质代谢)
④社会心理性刺激:如语言、文字、思维、情绪等。
案
例
课本:第一页,导入情境。
思考:
1. 张阿姨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并停止呼吸和心跳?
2. 通过张阿姨的经历,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3. 从两位医学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
反应(reaction)-----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
后所产生的一切变化。
如骨骼肌受外力牵拉后引起收缩;外界气温 升高后,汗腺分泌汗液等。不同的组织对刺激发 生反应的形式不同,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表现形 式,即兴奋和抑制。
1822年,在一次偶然事故中,一 名叫亚力西斯· 圣马丁的加拿大人腹 部被严重射伤。他的伤口由美国军 医威廉· 鲍芒治疗,枪伤虽然治愈, 但腹部外面的弹孔却未愈合,胃上 留下了一个洞!
在1825-1833年的8年时间内, 亚力西斯· 圣马丁同意威廉· 鲍芒通过 这个弹孔在胃中臵入试管和衬垫, 以便采集胃液,并研究胃液对食物 的作用。威廉· 鲍芒于1933年发表了 《胃液的实验与观察以及消化生理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描述胃的运 动、分泌和消化的科学家,被誉为 美国生理学之父。
(能量代谢)
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
兴奋性 是指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
的能力或特性。 傅园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被组织或细胞感 受到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 ①物理性刺激:如声、光、电、机械、温度、放射线等;
②化学性刺激:如酸、碱、药物等;
③生物性刺激: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整体水平的研究
例如,剧烈运动时,为了适应骨骼肌活 动增强的需要,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 节下,呼吸系统活动增强,呼吸加深加快 ,更多地吸入O2和排出CO2,心跳加强加快 ,运输更多的O2;消化、泌尿系统的活动相 对减弱,节省血液供心脏、脑、骨骼肌使 用,共同维持机体处于运动状态的健康水 平。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在生理学实验和医学实践中,电刺激是常用 的刺激方法,因为电刺激的刺激强度、持续时间 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均容易控制,而且对细胞损伤 较小。
如果将刺激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不变,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细胞 产生反应。这种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称为阈强度(threshoid intensity),简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拿大生理学 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一块金属牌,用英、 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二、 正常人体功能与医学、护理学的关系
医学的目的是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提高人体自
身素质。人体出现的各种疾病,无一不是正常生 命活动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结果。 只有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功能活动 规律和代谢机制,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从而掌握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理论和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威廉· 哈维在《论动物的心脏与
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 言中呼吁:“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 验为据,而不应当以书籍为据,应 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当以 知识的教条为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动物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 (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ex viv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注意实验方法的结合; 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体时,要持慎重态度; 以人体为实验对象时,应遵循自愿、知情和非 创伤原则。
1660年和1668年两位科学家分别用显微镜看到 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 的实际循环过程,证实了威廉· 哈维 的推论。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哈 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 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因此,威廉·哈维被公认 为生理学和实验医学的创始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人类和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体均具有的最本质的
共特征,即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最本
质的区别。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 陈 代 谢
兴 奋 性
生 殖
适 应 性
一、新陈代谢
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机体的一切生命活 动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的,新陈代谢一 旦停止,生命也就随之终结。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
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 神经,是脑神经中最 长,分布最广的一对 ,支配呼吸、消化两 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 官以及心脏的感觉、 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 。因此,迷走神经损 伤可引起循环、消化 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
丧失,这却是抑制反应的表现。当机体的功能状态不
同时,同样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也不同。例如,饥饿
和饱食的人,对食物的反应截然不同。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实验证明,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反应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刺激三要素),即足够的刺 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 变化率(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的幅度)。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新加坡华侨,1925年协和医 学院任教。1926年,中国人 林可胜教授发起并成立了中国 生理学会,由他发现的“肠抑 胃素”也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
个激素,因此,林可胜教授被
公认为中国近代生理学的创始 人。
“肠抑胃素”,胃肠激素的一 种。由小肠上部粘膜分泌的, 可抑制胃液的分泌。具有与胃 泌素相反的作用,这两种激素 共同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
----例如,护理人员要全面收集护理对象的资料
,评估其身心的健康需要,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 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指导等。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