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语文三下第十四课教案及反思

语文三下第十四课教案及反思

语文三下第十四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语文三下第十四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文三下第十四课》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三下第十四课》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挂图、单词卡片、小组合作任务卡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整体内容。

2. 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和情感表达。

Step 3: 拓展练习(2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Step 4: 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卡上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小组成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 反思总结(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导入、学习课文、拓展练习、合作探究等,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

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编辑幻灯片文字教学设计

编辑幻灯片文字教学设计

编辑幻灯片文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中添加、修改和格式化文字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的文字排版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他们能够制作出清晰、美观的幻灯片文字内容。

3、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灵活运用文字编辑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选择和删除文字的方法。

(2)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等格式。

(3)理解文本框的使用和调整,以及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的设置。

2、教学难点(1)合理运用文字格式和排版技巧,使幻灯片文字内容既清晰又美观。

(2)根据主题和内容的特点,创新地运用文字编辑方式,增强信息传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幻灯片文字编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和创意。

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或 WPS 演示)。

2、教学课件,包含幻灯片文字编辑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图片、示例等。

3、练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不同主题的幻灯片模板和相关文字内容,供学生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文字部分,提问学生这些文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关于旅游景点介绍的幻灯片,让学生注意文字的字体、颜色、排版与图片的搭配等方面。

2、知识讲解(15 分钟)(1)打开演示文稿软件,介绍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讲解如何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包括直接输入和使用文本框输入的方法。

(3)演示如何选择文字,介绍鼠标拖动选择和使用快捷键选择的方式。

(4)详细讲解文字格式的设置,如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格式对文字效果的影响。

《制作幻灯片》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制作幻灯片》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制作幻灯片》的教学实录与反思《制作幻灯片》的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熟练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

2.能新建一张新幻灯片,学会插入新幻灯片。

3.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输入文字及修饰文字,插入艺术字及文本框的方法。

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实践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准备好的ppT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出示自己制作的“自我介绍”幻灯片。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画面,这是我为我儿子制作的“自我介绍”幻灯片。

2.请同学观看后提问:你喜欢这种介绍方式吗?为什么?(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呢?(想)3.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

二、新授:(一)启动powerpoint:1.点击桌面右下角“开始”按钮----程序----Microsoftoffice----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03.2.双击桌面powerpoint快捷方式图标。

(二)制作幻灯片1.制作第一张幻灯片(1).新建一张标题幻灯片教师边讲解边创建新幻灯片的操作:启动powerpoint之后,就进入到了powerpoint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已经默认的打开了一张新建的幻灯片。

单击“格式”→“幻灯片版式”菜单,这时,在ppT 窗口的右侧,就弹出了幻灯片版式对话框。

在这个对话框中列出了各种幻灯片的版式。

以后,我们可以根据所要做的内容来选择版式。

在第一张幻灯片里,我们就选择“只有标题”幻灯片版式。

(2).向幻灯片中添加文字我们在“单击此处添加标题”输入:“自我介绍”,然后移动文本框到合适的位置。

(3).对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我们还可以选定文本,单击格式工具栏的按钮,对字体,字型,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进行设置。

这样,第一张幻灯片就完成了。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编辑图像》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编辑图像》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编辑图像》教案年级:二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图像编辑的基本功能,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像编辑工具对图片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如裁剪、调整大小、旋转等。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示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图像编辑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在内容方面,教材首先介绍了图像编辑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像编辑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的图像编辑工具等。

然后,教材详细讲解了图像编辑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和保存图像、选择编辑区域、调整图像大小和色彩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如何使用滤镜、特效等工具对图像进行美化和处理,使图像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图像编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图像编辑技能,如调整图像大小、裁剪图像、旋转与翻转等。

学生能够学会保存编辑后的图像文件。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像编辑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图像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理解和应用裁剪、旋转等基本功能。

2. 难点:图像编辑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对图像进行创意编辑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教材倡导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设计具体的编辑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图像编辑的基本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编辑水平。

在教学手段上,教材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学习资源等。

这些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材评价与拓展在教材评价方面,本课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品的质量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编辑幻灯片》说课材料

《编辑幻灯片》说课材料

《编辑幻灯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制作多媒体报告》第3课《编辑幻灯片》。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三大步骤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1、《编辑幻灯片》是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小学六年级的内容,是制作多媒体报告的关键之一。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创建以及文本框的插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我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声音及影片等方法。

二、说学生情况本册教材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觉能力和模仿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得好奇、大胆、追求自己的个性,比较喜欢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主观意识比较强。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和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添加影片和声音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解决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自主性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上机实验法。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共分为三步:话题导入、学习新知、学生创作。

这个过程我主要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出示教师自己做的宣传开阳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幻灯片中带有声音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和老师一比高下的冲动去主动学习。

从而将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了新知识的课堂。

在教学添加新幻灯片时,我先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观看怎样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阅读添加幻灯片的第二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幻灯片中添加声音和影片)时,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去进行突破。

第一种,肯定法。

对学生在课堂第二环节的表现加以肯定,第二种,提示法,由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声音插入以后怎么听不到呢?然后老师进行解惑,提示学生双击小喇叭之后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17《编辑幻灯片》教案

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17《编辑幻灯片》教案

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17《编辑幻灯片》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辑幻灯片》是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幻灯片的编辑技巧,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如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以及编辑和格式化幻灯片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PowerPoint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幻灯片的编辑和格式化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幻灯片的基本编辑和格式化方法。

2.能够独立制作和编辑简单的幻灯片。

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插入和编辑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

2.格式化幻灯片的布局、字体、颜色等。

3.学生独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示范法: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图表等。

2.搭建好教学平台,确保学生可以正常使用计算机和PowerPoint软件。

3.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编辑幻灯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插入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以及如何编辑和格式化幻灯片。

讲解相关操作步骤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独立操作PowerPoint软件,尝试插入和编辑各种元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经验。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任务,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动感幻灯片》教案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动感幻灯片》教案

第十四课动感幻灯片
一、教学要点
1、设置幻灯片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

2、设置同一张幻灯片上不同对象的动画效果。

二、教学重点
如何让幻灯片放映时具有动感,幻灯片中的文字、图像、声音也具有动画效果,适当的动画设置可以突出内容的重点,清晰展示信息的流程,还可以使幻灯片演示文稿在放映时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
1、选择第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单击“幻灯片切换”命令,右侧即显示出“幻灯片切换”窗格。

2、选择第一张幻灯片封面幻灯片,选中矩形对象,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菜单命令,右侧即打开“自定义动画”窗格。

3、在这张封面幻灯片中有7个对象:左侧矩形、1个椭圆、2个文本框和3个灯笼。

分别设置“矩形”是“进入”的“百叶窗”效果,“椭圆”是“飞入”效果,“年”和“画”分别是“强调”的“放大/缩小”和“更改字号”,3个灯笼依次是“动作路径”中的“新月形”和“向右弧线”运动轨迹。

4、设置“自定义动画”后在幻灯片中分别为每个对象添加了一个小标签1,2,3,等等,依次表示动画出场的顺序。

还可以通过窗格右侧下方的“重新排序”更改出场顺序。

四、学生自己进行制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最新-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4课 让幻灯片变得更美教

最新-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4课 让幻灯片变得更美教

第14课让幻灯片变得更美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2.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概念。

技能目标:1.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
2.学会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顺序
情感目标:1.增强同学们交流促进与荣誉感。

2.培养同学们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幻灯片的整理
2.幻灯片中自选图形的应用。

难点:在幻灯片中插入合适的标注,起到点晴作用。

教学准备:一些礼仪相关的图片
教学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让学生整理前三节课制作演示文稿。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幻灯片页面美化处理。

在巩固幻灯片的文本、艺术字、音视频等对象操作基础上,增加插入自选图形对象。

自选图形的使用在Word中有,但前面的教材没出现,因此自选图形对学生来说可是个新的对象。

插入自选图形的简便方法便是从绘图工具栏中单击“自选图形”按钮,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了。

自选图形的格式设置与幻灯片的文本框属性设置相似,学生操作应该不成问题。

幻灯片顺序的调整,在幻灯片浏览视图在比较容易操作,选中要移动的幻灯片,拖动幻灯片到要移动的位置。

在大纲视图中对幻灯片的操作方法与浏览视图一样,但移动的位置较大时操作困难些。

本课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前几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整理。

整理包括文字、幻灯
片布局、幻灯片的顺序等。

这主要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演示文稿是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

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课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

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

本课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2003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
(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检查目录页的存放位置;
(2)检查文字幻灯片是否有子标题、小标题,标题是否与主题相符;
(3)完成书本上练习题。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
1.完成了前几课的教学,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张文字的幻灯片,再来演示本课“编辑幻灯片”等内容时,学生能体验到实际需要,顺利成章。

2.学生在制作文字幻灯片时很容易选择过多的内容粘贴到演示文稿中,教师在讲解编辑(本课内容时)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题,进行筛选。

学生正好可以利用删除、移动、添加等来修改文稿。

这点正是希望让学生理解的“根据需要应用技术、选择技术”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