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中镍、钒的脱除概论

原油中镍、钒的脱除概论
原油中镍、钒的脱除概论

《石油化学应用原理》

课程论文

学院: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原油中镍、钒的脱除

日期:2015年11月

摘要

原油中的金属镍、钒对原油加工会造成许多工程问题,如何脱除镍、钒一直都是原油加工处理过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比较常见的一些脱除镍、钒的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催化加氢法等,并对个人觉得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金属捕集法的一个范例的机理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原油,钒,镍,脱重金属

Abstract

The presence of Ni and V causes many serious problems during crude oil processing, and the removal of them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Some common methods have been listed in this thesis, such as the physical method, the chemical metho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method, etc. Besides, the mechanism of the collecting of Ni and V by metals is introduced.

Key words:crude oil, Ni, V,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目录

1前言 (1)

1.1原油中的金属种类及含量 (1)

1.2原油中镍、钒的存在形态及性质 (1)

1.3 镍、钒对石油加工的影响 (2)

2脱除原油中镍、钒的方法 (5)

2.1 物理方法 (5)

2. 2化学方法 (5)

2. 3催化加氢 (6)

2. 4 金属钝化法 (7)

2. 5催化剂法 (8)

2. 6电化学方法 (8)

2. 7电脱盐法脱金属 (8)

2. 8金属捕集法 (9)

3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

1.1 原油中的金属种类及含量

金属[1]以及各种金属形成的盐类化合物对原油加工过程会造成许多工程问题,如: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从而造成催化剂失活,腐蚀设备或者使其结焦,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如何脱除金属杂质一直都是原油加工处理过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相对于其它重金属,镍和钒中的含量相对较高[2]。并且与其它重金属对加工设备造成的危害相比,金属镍和钒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早在1922年,Hackford[3]就从墨西哥原油中检测出12种金属元素:Si、V、Ni、Sn、Pb、Ca、Mg、Fe、Al、Na、Ti、Au,这是对石油中所含金属元素的最早报道。60年代初期,Ball等鉴定了美国24种原油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在燃烧后的石油灰分中检测出了28种金属元素。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已从石油中鉴定出的元素,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一半以上,而且大部分为金属元素。其中过渡族元素,如铬、银、铁、铜、钴、铅、锌、坑、锰等几乎存在于所有原油中,同时原油中还含有许多稀土元素以及金、银等贵金属,含量大部分为ppb级和mg/L 级。

由于生成石油的低级动植物体和石油形成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油田、不同油区、甚至不同油井开采出的原油性质及其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含量和存在形态差异都很大。在这些已经鉴定出来的金属中,含量比较多的微量金属是镍和钒[4]。

1.2 原油中镍、钒的存在形态及性质

重金属在原油通常以以下三种形态存在[5]: (1)以极小的金属微粒悬浮在原油

中的矿物质;(2)分散在原油自身存在的乳化态水中的金属盐类;(3)与有机化合

物结合或者以络合物存在。在这三种存在状态中,90%以上的重金属会以络合物或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6],即金属卟啉或者非卟啉化合物,而且这种形态的重金属难溶于水并且不易分解。在原油电脱盐过程中,只有少部分以金属盐类存在的、溶解在乳化水中的重金属会被脱除。另外,少部分有机重金属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例如催化裂化、加氢等过程中可以被分解,但是被分解的重金属随即沉

积在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的失活,随着废催化剂排出装置;然而,大部分的重金属不能在原油加工的过程中脱除,它们会留在原油当中,最终会浓缩在原油焦、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当中。

原油中的金属镍和钒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卟啉或者非卟啉。有关非卟啉物

质的本质鲜有研究。然而,金属卟啉却已经被广泛研究,不仅仅由于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还因为在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发挥作为生物标记的显著作用。金属镍和钒大部分集中在原油的沥青质中,以卟啉金属(Me)的形式存在(图1-1)。

图1-1金属卟啉结构图

石油中的金属卟啉在蒸馏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分解,因为金属卟啉的沸点是565℃,这种金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挥发性,并且它在正戊烷中的溶解度较高,所以会掺杂在减压馏分油中。此外,金属卟啉由C-H、

C-M、C-N、C-C键构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它在有氢气及高压的氛围下,这些单键可以发生断裂,如果其中的C-M断裂,那么就可以达到脱除金属的目的。

研究表明,金属卟啉在加氢条件下能够发生脱金属反应,反应具体分两步进行,卟酚醇是中间产物,卟啉环最终被破坏而金属会沉积在催化剂上。

1.3 镍、钒对石油加工的影响

原油中镍和钒金属95%以上集中在减压渣油中,对重油加工的影响较大。镍和钒在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和重油加氢处

理催化剂的影响。在催化裂化过程中,原料油中有机金属化合物发生分解,镍和

钒沉积在催化剂上,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镍和钒毒害催化剂的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对催化剂污染的程度也不同【7-8】。

1.3.1 镍、钒对催化裂化的影响

在催化剂再生过程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Ni会被氧化从而变成Ni的氧化物,TEM和XPS研究显示,Ni在催化剂的表面分布均勾,它主要以NiAl204和Ni203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NiO的形式存在【9】。正常反应条件下,Ni在催化裂化的过程中容易被还原,所以Ni对催化剂的结构影响不大。但是有关研究[9]表明,低价Ni的脱氢能力比高价Ni的脱氢能力强。因此,低价Ni对催化剂造成的危害也比高价Ni的危害更加严重。Wormspecher [10]等的研究表明,Ni 和氧化硅载体作用过程中容易被还原,它们之间的作用不强,还原后的Ni晶粒一般会逐步堆积在一起,导致氧化硅载体的活性表面积缩小;而Ni和氧化锅载体的作用过程中比较难还原,它们的相互作用强。发生还原反应之后,Ni的脱氢活性较高。

与金属Ni毒害催化剂的机理相比,V会从根本上改变催化剂的结构,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少、活性降低、结晶度降低。它破坏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沸石的类型、V的浓度以及水热条件。到目前为止,轨对催化剂的毒害机理仍在讨论当中,破坏催化剂结构的到底是H3VO4还是V2O5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根据V2O5机理,该过程是[11]:首先,金属中V的有机化合物在催化裂化反应器中分解之后,脱离的金属V会与焦炭一起沉积在催化剂上,这时的V不能对沸石结构造成影响;然后,沉积在催化剂上的金属V以及焦炭会一起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催化剂表面沉积的焦炭被烧去,金属V会被氧化为V2O5,在再生器700℃到800℃的温度范围内,V205会成为熔融态,进入催化剂的微孔孔道,从而造成沸石堵塞。它还会占据沸石的活性位,沸石的晶体结构也会遭到破坏,自然催化剂的活性大大地降低;与此同时,当V流入沸石中后,V2O5可以与混合在沸石当中的元素,例如稀土元素Re,发生化学作用生成LaVO4或ReVO4型化合物,生成的物质具有较低的溶点,大概在540℃至640℃之间,由此,这种生成的新的物质也会对沸石的结晶度造成破坏;最后,当残留的V2O5跟随催化剂一起再次进入裂化过程时,它在此过程中又会迅速还原为V2O4或V2O3,后者很容易氧化为V2O5,这样会对催化剂造成持续的破坏作用。

图1-1 钒使催化剂中毒的反应过程

1.3.2镍、钒对重油加氢的影响

金属的脱除反应最容易在重油加氢过程中发生。脱除的金属会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相关研究发现[12],原油中金属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催化剂的孔道会被金属沉积物堵塞,从而原油难以接近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的作用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来,这就是金属Ni和V会导致加氢催化剂失活的原因。Galiasso等[13]以Orinoco油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Co-Mo催化剂的失活过程。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最初失活阶段,微孔中的积炭是主要原因。反应进行一段时间之,V会在催化剂的中、小孔的入口处形成沉积物,这样会阻碍原油进入孔中扩散。随着V的沉积物不断积累,当到一定程度后,大分子物质被阻挡在催化剂外部,不能进行有效反应,从而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另外,催化剂活性相的污染是镍和钒的沉积引起催化剂失活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而载体表面活性相[13]是加氢处理催化剂具有活拨的催化活性的原因。

2 脱除原油中镍、钒的方法

2.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脱除原油中的钒元素,主要是根据钒元素在油中的分子大小#极性的不同,从而采用物理方法达到脱除原油中的钒的目的。

加拿大专利和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研究了一种能从烃类原料中脱除高沸点馏分和无机物的膜分离方法[14]。该法是将粘度较低的烃类液体在一定的压差下通过微孔膜的高压侧面,微孔膜的孔结构能使较低分子量的分子渗透过去,大分子及杂质积留在微孔膜的一侧,积留物中富含无机物,包括钙、镍、钒、铁、镁等金属元素,因此膜分离可以有效地脱除金属元素。用委内瑞拉原油进行膜分离实验,金属元素脱除率大多在30%以上,少数金属元素脱除率为60%左右,但该过程的原油处理量有限,未能实现工业化应用。

日本学者Yasuhiro 等[15]利用光化学反应和液-液萃取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渣油脱金属新方法。在四氢化萘溶液中对镍和钒四苯基卟啉化合物进行了脱金属实验,并与渣油的脱金属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具有供氢体的极性溶剂(异丙醇),在照射光波长<400nm的条件下,可从常压渣油中脱除93%的钒和98%的镍,对于减压渣油,镍和钒的脱除率分别为85%和73%。

其他的物理方法还包含酸抽提和吸附分离等,如Yasuhiro[15]等人采用的酸抽提方法,分别能脱除常压渣油与减压渣油中的93%和73%的钒;Osaheni[16]等人利用氧化铝溶胶、粘土、沸石及活性炭等材料吸附重油中的钒,能将钒含量降至0.5μg/g以下。由文献报道可知,物理法脱除原油中钒主要存在着处理量小、工艺繁琐等缺点,目前物理法主要作为分析方法,却很难实现其工业应用。

2. 2 化学方法

化学法脱金属就是使用某些化学药剂,通过与以油溶性存在的镍和钒化合物发生反应,使镍和钒转化为非油溶性的络合物,然后用水洗、沉降等物理方法将其分离,从而达到脱除原油中镍和钒金属的目的。

由于原油中的钒元素多以油溶态存在,采用常规的电脱盐过程很难脱除,但如果通过加入某种化学药剂,使油溶性的钒转化为水溶性化合物,再通过电脱盐

过程,则能实现脱除原油中钒的目的。常用的化学方法是螯合分离法。螯合分离法是指在注水条件下,将脱金属剂与原油充分混合,使溶于水的脱金属剂与原油中的金属元素充分接触并反应,生成沉淀物、螯合物等溶于水或容易分散到水相的非油溶性金属化合物,从而用物理方法将其分离,以达到原油脱金属的目的。该技术使用方便灵活,开发与应用的也比较多。

美国专利4464251[17]、4465589[18]、4522702[19]、4529503[20]等采用磷酸及其盐脱除渣油中的镍、钒。美国专利4465589中报道,采用在萃取塔中用无机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的水溶液逆流萃取含钒的原油,使得原油中的镍、钒与脱金属剂反应形成水溶性或亲水化合物,最后通过分水器进行分水,从而达到脱除原油中镍#钒的目的,该方法优点是脱金属剂可循环使用。另外美国专利3622505[21]中报道了使用多聚磷酸为螯合剂,在200~400℃下,脱除减压渣油中的镍、钒,脱除率可达80%,但缺点是腐蚀性强,很难实现工业化。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原油脱钒开展了研究工作,例如王鹏翔等[22]发表的专利中,利用混合脱金属剂对镍、钒的最高脱除率达到60%,但该发明主要是以国内原油为实例进行的实验,具体工业效果有待检验;李本高等[23]阐述了通过加入脱盐剂和脱金属剂,及循环利用脱金属剂的方法,该方法的工业应用目前未见报道;另外娄世松等[24]研制的渣油脱金属剂,对洛阳炼油厂的常压渣油进行脱金属实验,确定了该类型脱金属剂的最佳工艺条件。

刘洁等人用一种酯类脱金属剂脱除辽河和委内瑞拉混炼减压渣油中的重金属钒和镍,考察了反应温度、脱金属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和静置时间对金属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脱金属剂加入量为2%,反应时间为20min,静置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钒和镍的脱除率分别为75.36%和40.05%。

2. 3 催化加氢

催化加氢是对油品加氢以脱除金属化合物的过程,该技术的关键是采用脱金属催化剂,降低渣油中的镍、钒含量。为防止镍、钒对催化剂造成危害,影响产品收率及催化剂活性,原料油要在通过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催化剂之前,先通过脱金属催化剂进行处理。催化加氢处理技术,也是当前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行加氢处理时,镍、钒的胶质及沥青质等大分子在加氢脱金属(HDM)

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从而脱除镍和钒,被脱除的镍和钒最终以硫化物的形式沉积在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和微孔孔道内,因此造成催化剂难以再生,大量废催化剂无法处理,此外,催化加氢装置的投资也是相对巨大的。

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原油中钒元素的最大危害是造成加氢催化剂失活。这些钒元素在加氢过程中会沉积在催化剂上,使催化剂迅速失活,并导致反应器压降迅速增大而不能正常操作,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若牺牲催化剂的活性,加氢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脱钒过程。因此,许多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运而生,将这些催化剂填装在加氢反应器的进料端,原料中的金属元素首先会沉积在这些催化剂上,脱金属后的原料再与价格较贵的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接触[25]。该技术的关键是采用脱金属催化剂,使金属盐、金属卟啉及其他复杂的金属化合物加氢分解,使金属沉积于脱金属催化剂上,从而降低稠油和渣油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金属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存在形态十分复杂,反应行为也就十分复杂,这样的复杂环境使得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设计的不可能集所有有利因素于一体,具有低催化活性的大孔径小颗粒催化剂是目前HDM催化剂综合优化的的设计理念。

目前该法的工业应用报道有:ART公司[26]的渣油加氢装置第二周期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加氢处理后的金属含量<15μg/g,满足催化裂化装置进料要求,但是

该渣油加氢装置的原料油中钒含量仅为60μg/g;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RIPP)开发的新一代高效渣油加氢处理(RHT)系列催化剂[],在齐鲁石化公司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原油中的(Ni+V)总含量为87.9μg/g 时,脱除率为93.5%;郑振伟[]等人经过研究发现由沸腾床加氢催化剂的渣油脱金属,针对不同的原料,其镍钒的脱除率相差34.88%,说明该催化剂对原料的适应性差。

由文献报道可知,加氢法脱钒技术主要存在着对原料适应性差,催化剂所能提供的金属容纳能力有限问题,因此对于钒含量很高的油料进行加氢法脱除,效果不是很理想。

2. 4 金属钝化法

金属钝化技术是利用某些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以液体状态注入催化裂化反应一再生系统中,并使之沉积在催化剂上,与催化剂上的金属镍、钒作用形成合金、稳定化合物等无毒性物质,改变污染金属的分散状态和存在形式,抑制镍、钒对催化剂的污染和破坏。依据之前所讨论的镍、钒对催化剂的毒害机理,

钝镍的核心是降低镍的脱氢活性,即维持镍的高价态形式,要设法改变低价态镍的表面结构,并抑制低价态镍的活性,钝钒的关键则是要防止钒对沸石晶体结构的破坏,即要抑制VZOS的流动性,减少钒酸的形成,提高钒物种的熔点。

金属钝化是目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金属钝化剂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种,由于油溶性钝化剂毒性较大,且遇水会生成白色沉淀,堵塞管道,所以已基本淘汰,现有的钝化剂大多是水溶性的。目前,已发现数十种元素具有钝化作用[27],锑型、铋型和镒型是现今工业最常用到的钝化剂,其中锑型有最好的钝化效果,但是却有很高的毒性。近期发现稀土(RE)类金属化合物也具有显著的钝化效果[28]。

尽管现有的钝化剂产品在工业装置应用中呈现出良好的钝化效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选择范围窄,有较好钝化效果的钝化剂不多;其次,钝化效果好却有毒性,安全、环保、二次污染等条件缩窄了其应用范围,如锑型钝化剂;再次,使用情况无理论指导,具体使用缺乏定量认识,仅凭催化剂活性变化和干气中的氢气产率来考察钝化效果,故操作应用较难优化[29]。

2. 5 催化剂法

催化剂法是指将催化剂改进,使之成为抗重金属污染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改进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催化剂基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孔径和比表面积;二是往催化剂基质中掺入特殊成分,及时将重金属捕获,以保护活性组分免受其毒害[30]。如果在对催化剂进行改进的确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使用价格便宜、活性低的催化剂对重质原料进行裂化处理,但会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置换率。

2. 6 电化学方法

Greaney等[31]探索了一种与水溶电解质混合通电流的方法来降低金属含量。与某些脱金属方法苛刻的实验条件相比,电化学过程可以实现在常温常压以及降低成本条件下脱金属过程。电化学脱金属的效率取决于电解质组成、电极材料以及还原电位等电化学参数。

2. 7 电脱盐法脱金属

鳌合分离法应属于化学方法脱金属的一种,它利用螯合剂与镍,钒卟啉及其

复杂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非油溶性的物质,从而用物理方法将其分离,达到脱除镍、钒的目的,目前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超声波和高压电场。因为原油在进场加工处理之前都要进行注水、电脱盐预处理,以去除原油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及水分,如果在此能利用其高压电场,往原油中加入螯合剂,将油溶性金属杂质一并除去,将使脱金属难题得到最大简化。

目前原油电脱盐技术只能通过原油脱水脱除溶于水中的盐类、亲水悬浮固体和过滤性固体颗粒。要利用原油电脱盐工艺条件达到脱除油溶性金属的目的,必须有足够亲水性且极强金属螯合性的药剂。首先,螯合性极强的药剂能够螯合原油中的金属,并在注水乳化过程中,依托配体的亲水性使镍、钒螯合物质从油相扩散至油水界面,甚至,能够克服油水界面阻力至水相。然后,在电场和破乳剂共同作用下,油水界面表面张力性质改变,小的乳化水滴迅速聚集成为水相,位于油相之下。脱除机理可以表示为:

[MX]2+ ←→M2+ + X (2-1)

M2+ + Y2-←→ [MY] (2-2)

其中M为Ni、v,x为叶琳或有机基团,YZ一为能与MZ+形成稳定的亲水络合物或沉淀的化合物基团,该反应为动态平衡,所以金属难以完全脱除。

2. 8 金属捕集法

金属捕集法是指将固体捕集剂混入到催化剂中,把污染金属吸引到捕集剂中,以降低污染金属对催化剂毒害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催化剂中毒机理中,钒具有流动性,不仅可以向催化剂内部迁移,还可以在催化剂颗粒之间迁移而破坏催化剂结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与钒作用形成稳定化合物更为有效,故捕集剂的研究也侧重于捕集钒金属。捕钒剂作用机理同钒危害机理一样,也有两种解释。按照钒酸机理,捕钒剂应含有碱性物质,可以与钒酸发生中和反应。基于此,建议使用如碳酸钙、氧化镁和碳酸钡等碱性化合物作为捕钒剂,捕集钒酸并中和其酸性,生成稳定性物质。按照v205机理,建议使用与钒氧化物能够形成高熔点物质的化合物作为捕钒剂,只要生成的物质熔点高于再生器操作温度,就可有效抑制钒对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效应。

碱土金属,如钙、镁的天然或合成氧化物,以及稀土金属化合物为两类主要的捕钒剂。Engelhardls[32]采用Mgo技术,认为Mgo具有很小的分子量,最多的

加油站分析报告(王涛)

加油站分析报告 一、主要设备品牌: 正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加油机、加气机、油气回收、液位、站级管理系统等石油销售设备的生产、销售、服务;同时,自主研发了广泛应用于油站经营管理的系列管理系统软件,是加油车、加油船、油库、油罐设备的销售和服务专业提供商。 恒山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在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有两家孪生兄弟公司。“恒山石油设备”是一家集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和安装、维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主要经营的产品有:税控燃油加油机,加气机,油站(油库)自动化管理系统,输油鹤管和自动收发油控制系统,加油机、加气机配件,计量加油枪。代理国内外名牌潜油泵、液位仪的销售和安装维修;承接国内输油管道泵站(稠油泵)的安装和维修。 北京三盈联合石油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名企云集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成立背景是广东盈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重组后,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成品油零售行业,作为中国加油设备的主要制造企业,已有十余年行业经验,专业从事“三金”牌税控燃油加油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备注:税控燃油加油机:内置税务监控系统芯片。 计量加油枪:测量流经管道液体的体积流量的仪表。 潜水泵:加油机可体内安装油泵,采用真空抽吸。油罐内安装潜油泵,正压供油。

双层油罐:采用6mm厚的Q235-B钢板制造,外层钢化玻璃纤维或钢板。 优点:抗压抗震性好、耐腐蚀性、耐电蚀性、使用寿命较长、环保性能高效。输油管道材料:1、碳素钢管;用于固定管道。2、耐油胶管,用于卸油、衔接部分。 液位仪:1,、品牌:青岛:澳科、青岛海工智能、贵和科技;北京:博瑞特(MTS)、仪通; 郑州:永邦、佳合科技、开物通电子 2、原理: 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 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 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 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方法分为:1、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 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 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 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优点:吸附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率; 排放浓度低,可达到很低的值。 缺点: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活性炭失活后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国产活性炭吸附力一般只有7%左右,而且寿命不长,一般2年左右要换一次。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2

第七章催化加氢 一、重点概念 催化加氢:催化加氢是在氢气存在下对石油馏分进行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 加氢处理: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只有≤10%的原料油分子变小的加氢技术。 加氢裂化: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原料油分子中有10%以上变小的加氢技术。 加氢精制:指在氢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杂质转变为相应的硫化氢、水、氨而除去,并使烯烃和二烯烃加氢饱和、芳烃部分加氢饱和,以改善油品的质量。有时,加氢精制指轻质油品的精制改质,而加氢处理指重质油品的精制脱硫。 催化加氢技术包括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两类。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预硫化:目前加氢精制催化剂都是以氧化物的形式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再在反应器将其转化为硫化物。 加氢脱硫(HDS)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硫的相应烃类和H2S。 加氢脱氮(HDN)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氮的相应烃类和NH3。 加氢脱氧(HDO)反应:含氧化合物通过氢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及水。 空速:指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催化剂的原料油的量,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体积空速(LHSV),另一种为重量空速(WHSV)。 氢油比:单位时间里进入反应器的气体流量与原料油量的比值。 设备漏损量:即管道或高压设备法兰连接处及循环氢压缩机运动部位等处的漏损。 溶解损失量:指在高压下溶于生成油中的气体在生成油减压时这部分气体排出时而造成的损失。 二、重点简答题 1、加氢精制的目的和优点。 (1)加氢精制的目的在于脱除油品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同时还使烯烃、二烯烃、芳烃和稠环芳烃选择加氢饱和,从而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2)加氢精制的优点是,原料油的范围宽,产品灵活性大,液体产品收率高

原油行业分析报告

一、原油背景知识介绍 发现历史 1.古代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900年前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在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并对石油的属性和用途有文字记载。沈括当时认为石油的主要用于烟墨制造,虽然这与石油当今的主要用途并不一致,但沈括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预见日后得以了验证。中文中“石油”一词也是由沈括提出。 2.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兴起 1867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超过了煤炭所占比例的38.8%。此时,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带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这一年,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一战前,石油主要用于照明,美国和俄罗斯是当时的主要产油国和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作为燃料的高效和轻便性得以彰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0世纪20年代,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这使得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原油的成分 原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4%),氢(14%),硫(1到3%)--其中含硫物质主要为硫化氢、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氮(低于1%)--主要来自于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氧(低于1%)--主要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低于1%)有镍、铁、钒、铜、砷等,盐类(低于1%)包括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 原油的主要用途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原油储存和装卸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采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储存

[中石化小知识]如何除去石油产品中的杂质

如何除去石油产品中的杂质 石油里的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但同时还有不少含有硫、氮和氧的化合物,以及微量的金属,它们大多是有害的物质。含硫的化合物中有的本身就具有腐蚀性,而它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遇水会变成亚硫酸和硫酸,更是强腐蚀性物质。它还会随产品进行燃烧排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从设备安全上看,毋庸置疑硫是石油中头等大敌,必须除恶务尽。至于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则多半带有碱性,它们会使有些催化剂中毒,同样会随产品燃烧排入大气,造成光化学污染,所以也不受欢迎。此外,轻油中的砷以及重油中镍、钒等也都是对催化剂有害的物质,均属于需要脱除的杂质。 原先,精制石油产品的方法是硫酸洗涤,由于硫酸精制所生成的残渣会污染环境,此法现在已经淘汰。目前普遍采用的油品精制方法主要是加氢精制。所谓加氢精制是指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使石油产品中的硫、氮、氧与外加的氢气反应生成气态的硫化氢(H2S) ,氨(NH3)和水(H2O),从而得到比较干净的液体石油产品。通过加氢,同时还可以除去油中的金属杂质。 加氢精制技术的核心是它所用的专用催化剂。此类催化剂的品种很多,它们的性能有别、牌号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活性组分都离不开钴、钼、镍、钨这4种元素,同时一般都是以氧化铝为载体,有时也加人一些分子筛。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油的数量越来越多,进口原油的硫含量越来越高,因含硫、高硫进口原油价格相对较低。而为了保护环境,对汽、柴油等燃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含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所以油品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加氢处理已是必不可少的加工步骤。各类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技术开发领域。由于脱除氮要比脱除硫更困难些。为此,针对我国油品含氮量高的特点,我国专门研制出了脱硫脱氮性能优越的加氢系列催化剂。 加氢精制的操作条件往往是根据原料所含杂质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确定的。其反应温度的范围很宽,在300~400 ℃;而压力的范围更宽,低的只有十几个大气压(约1MPa),高的会达到100多个大气压(约10MPa),几乎相差十倍之多。耗氢量也会有差别。由此在我国已开发应用了一系列加氢催化剂和工艺。

加油站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永昌加油站油品销量预测报告 目的:为进一步秉承公司“奉献能源、助力交通、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在保畅中增量,在发展中增效,现就2018年成品油销量进行预测如下: 一、加油站道路状况; 二、加油站加油车辆状况; 三、加油站地域状况; 四、加油站周边市场情况; 五、加油站主要目标客户消费特点; 2018年成品油销量进行预测如下 一、加油站道路状况 永昌加油站地处永山高速;东边是武南服务区加油站;西边为山丹服务区加油站。后邻国道312线。道路类型为双向双行,中间有隔栏,道路状况良好,近期无扩建计划。 二、加油站加油车辆状况 1、道路车流量统计 (一)总体情况:双向车流量共170924台(不包含永昌站维修期间) (二)按车辆类型划分:柴油车47762台,占总车流量的27.9%,汽油车123162台,占总车流量的72.1%,柴汽比2.57:1

三、主要客户群的偏好 (1)私家车驾驶员一般注重油品质量、品牌效应,对价格不敏感,(2)单位公车驾驶员一般注重油站环境,油品质量,品牌效应,对赠品感兴趣,对价格不敏感,求信誉心理。 (3)大车司机一般注重环境、质量、便利性和品牌,对价格敏感。 四、加油站周边市场情况及销量分析 由于位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车流浪较大,加油站道路车流量日均5000辆左右,1-11月永昌站日均销量34.49吨,(不包含七月中旬至10月底)共销售8417.339吨,其中从七月中旬到10月底加油站处于升级改造期间。加油站周围以高速出行车辆和货运大车是加油站汽油销量的主要来源,竞争对手为永昌东关加油站距离该站1公里,永昌南关加油站距离该站5公里,武南服务区加油站距离该站80公里,山丹服务区加油站距离该站100公里。又因312国道进行了大幅翻修,道路状况越来越好,而货运车辆运费较低,部分车辆选择从国道绕行,避开了高速加油站。又因山丹比永昌改造早,以前永昌站外观形象比较差,永昌改造期间使很多的顾客改变了加油的习惯,还需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变。 五、所以对2018年成品油销量为:汽油4000吨,柴油10000吨

原油中镍、钒的脱除概论

《石油化学应用原理》 课程论文 学院: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原油中镍、钒的脱除 日期:2015年11月

摘要 原油中的金属镍、钒对原油加工会造成许多工程问题,如何脱除镍、钒一直都是原油加工处理过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比较常见的一些脱除镍、钒的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催化加氢法等,并对个人觉得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金属捕集法的一个范例的机理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原油,钒,镍,脱重金属

Abstract The presence of Ni and V causes many serious problems during crude oil processing, and the removal of them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Some common methods have been listed in this thesis, such as the physical method, the chemical metho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method, etc. Besides, the mechanism of the collecting of Ni and V by metals is introduced. Key words:crude oil, Ni, V,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目录 1前言 (1) 1.1原油中的金属种类及含量 (1) 1.2原油中镍、钒的存在形态及性质 (1) 1.3 镍、钒对石油加工的影响 (2) 2脱除原油中镍、钒的方法 (5) 2.1 物理方法 (5) 2. 2化学方法 (5) 2. 3催化加氢 (6) 2. 4 金属钝化法 (7) 2. 5催化剂法 (8) 2. 6电化学方法 (8) 2. 7电脱盐法脱金属 (8) 2. 8金属捕集法 (9) 3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油品分析实训总结

10--11学年第二学期《油品分析》实训总结《油品分析》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通过学习了解油品分析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要求学生了解油品分析的概述、油品取样、常见油品技术要求及其标准分析方法和油品化验等,重点掌握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石蜡油,石油沥青等石油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其分析检验方法,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训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综合思维能力。 这一学期针对与09级学生共开设了三个实训项目,3个教学班,总的来看实训进行得非常顺利,效果也比较好。 实训项目一汽油、柴油、煤油酸度的测定法 1、实验内容: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 2、实验基本要求: (1)汽油酸度测定 (2)柴油酸度测定 (3)煤油酸度测定 实训项目二汽油技术要求的分析检验 1、实验内容:汽油技术要求的分析检验 2、实验基本要求: (1)蒸发性 (2)抗爆性 (3)腐蚀性 (4)安定性 实训项目三石油沥青质量标准测定 1、实验内容:石油沥青质量标准测定 2、实验基本要求: (1)沥青延度的测定

(2)沥青软化点的测定 (3)沥青针入度的测定 本次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规范实验操作。使他们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有意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当然,在实训过程中,也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预习情况不好,以致实训过程中时常弄得措手不及,影响实训进度的进行和实训效果的准确性。再比如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太差,操作不规范,少数同学实验中还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实训过程经常丢三落四等等。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针对这些问题,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克服各种困难,改进实训方案,提高实验水平,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实验室真正成为他们掌握技能知识的地方。

某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油品盈亏分析报告【共4页】

某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油品盈亏分析报告 某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油品盈亏分析报告 xx年03月30日结账时点,**公司在营加油站491座,纯枪销售量为142111吨,实际库存为24112吨,盘点盈余油品41 8、8吨,盈油率 2、95‰,剔除客观因素(含温差损耗、库存密度损耗)后盈余13 2、2吨,真实盈余率为0、93‰。 本月各分公司均按照**公司统一结账时间进行了盘点工作,盘点工作以各分公司机关管理人员、加油站计量管理人员交叉盘点为主,加油站自盘为辅的方式进行。 现在将本月油品盈亏分析情况通报如下: 一、本月账面盈亏及真实损耗情况 (一)3月份油品账面盈亏情况 **公司3月份各油品盈亏情况如下表所示:略注:因3月份有部分公司-10#柴油置换回0#柴油,故本月-10#柴油账面损耗率较高。 (二)3月份油品真实管理水平本月各分公司账面均出现盘盈结果。但是,考虑到盘盈油品中存有“温差”、“规定密度转换”等客观环境因素影响,掩盖了各分公司、加油站的真实管理水平,所以,剔除“规定密度转换”、“温差”等因素影响后,才能真实反映出各分公司的管理水平。

本月,剔除“温差”、“规定密度转换”因素影响后,芜湖、合肥和马鞍山分公司油品实际管理效果最好。根据省公司规定的加油站体积修正系统将12家地市公司分为**北、**和**三类。**公司、**公司和**公司真实盈余率0、047%、0、116%和0、113%,各家公司具体真实盈亏情况及考核排名如下表所示: 略 (三)3月份油品盈亏管理水平提升情况3月份剔除客观因素影响,实际管理产生盈余10 4、8吨,各分公司3月份真实损耗环比情况如下表所示:略 二、本月损耗主要原因分析本月油品盈余与规定密度调整、VCF值差异、运输损耗、加油机误差等四个方面因素有主要关联,其中,规定密度调整造成盈余3 5、7吨;规定VCF值与实际VCF值差异影响产生盈余22 2、6吨;运输损耗造成盈余10 3、7吨;加油机误差影响产生亏损1 5、6吨。 备注:(1)本月各环节统计结果中显示出本月理论盈余油品34 6、5吨,与实际结果相差-7 2、359吨,差异原因为:由于统计各环节损耗数据时,受测量、统计口径、器具误差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造成分析数据与实际盘点数据间存在偏差;(2)由于油品销售、储存过程中,

油品分析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答案(第一章油品分析概述) 1.名词解释 (1)油品分析(2)石油产品标准(3)试验方法标准(4)国际标准 (5)区域标准(6)国家标准(7)行业标准(8)地方标准 (9)企业标准(10)国外先进标准(11)原始记录(12)再现性 (1)答:油品分析是用统一规定或公认的方法,分析检验石油和石油产品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科学试验。 (2)答:石油产品标准是将石油产品质量规格按其性能和使用要求规定的主要指标。 (3)答: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就是根据石油产品试验多为条件性试验的特点,为方便使用和确保贸易往来中具有仲裁和鉴定法律约束力而制定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标准。 (4)答: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以及由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5)答:区域标准是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组织制定并通过的标准。 (6)答: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标准,是由国家指定机关制定,发布实施的法定性文件。 (7)答:行业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有关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8)答:地方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9)答:企业标准是在在没有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时,企业自身所制定的试验方法标准。 (10)答: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11)答:原始记录为能反映发生在现场最初状态全部信息的记载。 (12)答:再现性是指在不同试验条件(不同操作者、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按同一方法对同一试验材料进行正确和正常操作所得单独的试验结果,在规定置信水平(95%置信度)下的允许差值,用R表示。 2.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3”) (1)组成原油的元素主要是C、H、O、N、S。(√) (2)润滑剂包括润滑油和润滑脂。(√) (3)我国石油产品国家标准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指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组织制定,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实施。(√)

石油化工(习题答案)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焦炭。原油最主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其余的是硫、氢、氧和微量元素。 是有种烃类包括烷烃、芳香烃、环烷烃。 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物质。 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给石油加工过程以及石油产品质量带来的危害: 1、腐蚀设备;2影响产品质量;3、污染环境;4、在二次加工过程中是催化剂中毒。 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以及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炭 车用汽油的主要性能:1-抗爆性;2-蒸发性;3-安定性;4-腐蚀性 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为辛烷值(ON),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按其RON的大小来划分。柴油抗爆性通常为十六烷值(CN)表示。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轻柴油按凝点分为10、5、0、-10、-20、-35、-50号7个牌子。重柴油为10、20、30. 馏程:指油品从初镏点到终镏点的温度范围。 10%蒸发温度:温度越低则起动性能越好,但不是越低越好; 50%蒸发温度:越低则加速性能越好,过高会燃烧不完全; 90%蒸发温度:越低润滑性能越好。 润滑油的作用:1-降低摩擦2-减少磨损3-冷却降温4-防止腐蚀。 三大合成材料:1-塑料2-橡胶3-纤维 原油含盐含水的危害:1-增加能量消耗2-干扰蒸馏塔的平稳工作3-腐蚀设备4-影响二次加工原料的质量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中的气、液两相在塔中做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相互接触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热加工工艺:1-减粘裂化2-延迟焦化3-高温裂解 二次加工是为了改善产品质量。 催化裂解的条件下,原料中的各种烃类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反应,不仅有大分子裂化成小分子的分解反应,也有小分子生成大分子的缩合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等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分解反应是最主要的。 石油馏分也进行分解、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等反应。 催化裂解装置一般由1-反应再生系统2-分馏系统3-吸收稳定系统4-再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组成。 再生器的作用是使空气烧去催化剂上面的积炭,是催化剂恢复活性。 分馏系统的作用:冷却油气、提高分离精度、减小分馏系统的压降,提高富气压缩机的入口压力。 吸收稳定系统的作用:利用吸收和精馏的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液化气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催化重整就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其中铂构成脱氢活性中心,促进脱氢、加氢反应:而酸性载体提供酸性中心,促进裂化、异构化等正碳离子反应。 催化重整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过程2-重整反应过程3-抽提过程4-分离过程 加氢精制催化剂需要加氢和氢解双功能性。

水中油类测定分析方法的综述

水中油类测定分析方法的综述 李海州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水中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对几种水中油类的常用方法,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优劣进行了评价。另外,介绍了测定水中油类含量存在的难点、发展趋势和技术改进等。 关键词:水;油类;测定分析 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矿物油、植物油等)及其炼制品(汽油、柴油、机油、煤油等)、油泥和油渣[1]。油类主要有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油类附着在固体悬浮物表面而形成油膜---固体物 5种形式。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1000吨油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由于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油将会影响空气和水体表面氧的交换,而分散于水体中以及吸附于悬浮颗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体的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并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使水质恶化;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当鱼类产卵期,在含有油类污染物质废水中孵化的鱼苗,多数为畸形,生命力低下,易于死亡;含有油类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水体后,造成的危害很为严重,

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影响水体附近的环境,因此,油类是水体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水质监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项目。要消除油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首先就必须能够准确的测定水中油类的含量。 然而,水中油类含量测定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水中的油类成分是相当复杂的,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水体中油类污染的成分也不同,无法有用单一的油标准进行对照,无法准确测定,所以水体中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问题是环境分析化学一个古老、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目前水体中油类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和国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2],本文简要介绍以上几种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及人们对水体中油类监测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1.重量法 重量法是用有机萃取剂(石油醚或正己烷)提取酸化了的样品中的油类,将溶剂蒸发掉后,称重后计算油类含量。重量法应用范围不受油品的限制,可测定含油量较高的污水,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缺点是损失了沸点低于提取剂的油类成分,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低,分析时间长,并要耗费大量的提取剂,而且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不同差异很大。 因此,水体中动植物油含量较高的,采用该方法较适合,可以得到

油品质量管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中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______制度,验明______证明和其他标识。销售者不得销售______的产品和______的产品。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______、不得__________,不得以______产品冒充______产品。 进货检查验收;产品合格;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失效、变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合格 20.油品质量事故种类有。 采购事故、储存事故、销售事故、运输事故 21.油品质量事故处理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是, ,,。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改进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22.销售系统质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依据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质检室工作规范》 3.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为何要履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答: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是法律对销售者规定的一项重要义务,是销售者与生产者在交接产品时所建立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严格把好产品进货质量关,保证进货渠道的质量。销售者完成进货检查验收之后的产品,产品的所有权由生产者,供货者转移至销售者,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4.企业对国家或地方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怎么办? 答:被抽查企业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应当在收到检验结果通知单之日起15日内提出。确认异议存在的,应依法提请复检或仲裁,维护本企业利益。 5.抽检轻质油品容器有何要求?样品的抽取量是多少? 答:抽检轻质油品,使用1L或2L洁净干燥棕色磨口玻璃瓶或铁质容器。每个样品至少同时抽取两份,一份为检测样,一份为保留样。抽样量满足检测项目要求。 6.油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是什么? 答:客户第一,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

关于环烷油的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环烷油行业的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章行业的概述 一、环烷油的基本情况 1、概况 环烷油是从环烷基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在石油产品中与石蜡基油相比资源较少,储量只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2。2%,属稀缺资源。世界上的环烷基原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四个地方,即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和中国的新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以及渤海湾等地区。美国德州和加州的稀环烷基原油逐渐减少,重质环烷基原油开始开采;目前大量开采的是委内瑞拉重质环烷基原油,开采的成本越来越高. 环烷油属于操作油(加工油、填充油)之类,是以环烷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馏分。相对密度0.89~0.95,闪点〉160℃,酸值〈0.1mgKOH/g,苯胺点66~82℃,凝固点≤18℃。折射率 1.4860~1.4963。酸值<0.15mgKOH/g.流动点-40~-12℃。饱和烃含量87.55%~9 3.86%,芳烃含量6。14%~11.96%,沥青质含量0~0.49%。用作橡胶型密封胶和压敏胶的软化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2、特点 原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即特性因数K值,以及碳型分析,可大致将原油分为石蜡基、中

间基和环烷基三大类,如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是以含环烷烃较多的一种原油,如果环烷碳含量CN%≥50%,则是高纯度环烷基原油。环烷基原油所产的汽油辛烷值较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较低,润滑油馏分含蜡量少或几乎不含蜡、凝固点低,粘度指数较低,渣油中含沥青较多。环烷基原油虽然粘温性差,但低凝固点,可用来制备倾点要求很低而对粘温性要求不高的油品,如电器用油、冷冻机油等。虽然环烷基原油获得高附加值的轻质燃料油的收率低,生产低附加值沥青和重质燃料油的收率高,但其润滑油馏份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是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提高加工收益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工艺原理及流程 1、工艺原理 加氢处理是大多数环烷基油炼厂采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化学手段脱除原料油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并将芳烃和多环芳烃转化为饱和烃,可提高基础油氧化稳定性,降低色度,提高安定性,增加粘度指数,降低致癌物含量。产物经分离出轻质组分后,剩余的为基础油产品。传统的溶剂精制、白土精制等工艺由于很难大幅度降低酸值,一般不适用于环烷基原料. 催化脱蜡也叫临氢降凝,与溶剂脱蜡不同,它是化学反应技术,它把含蜡原料油通过催化剂及氢气使蜡择形加氢裂化或临氢异构化,将油中的蜡脱除,从而达到降低润滑油凝点(倾点)和分离的目的[4]。由于环烷基油基本不含蜡或含蜡量很少,不适用酮苯脱蜡工艺,因此如何降低原料倾点,生产低凝点产品如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一直是

第一章 油品分析概述

第一章油品分析概述 1.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组成原油的元素主要是C,H,O,N,S。(对) (2)润滑剂包括润滑油和润滑脂。( 对 ) (3)我国石油产品国家标准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指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 工科学院研究组织制定,目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实施 ( 对 )。 (4)国内油品分析标准部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 对) (5)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同一操作者、同一仪器、同一实验室),在短时间间隔,按同一方法对同 一实验材料进行正确和正常操作所得独立结果在规定置信水平(95%置信度)下的允许差值称为重复 性。(对 ) (6)进行在线性分析时,当两次实验结果之差大于或等于95%置信水平下的R值时,则认为两个结果 均不可靠,数据无效,不能将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 (7)油品分析报告包括分析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两种。( ) 2.填空题 (1)我国石油产品按GB/T498-19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将石油产品按主要特征划分为 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及有关产品、蜡、沥青以及焦六大类,各类的代号依次为 1F 2S 3L 4W 5B 6C (2)石油燃料包括车用汽油、柴油、喷气燃料和。 (3)在SH/T 0185-1992(2000)中画线的含义依次为、、、。 (4)我国采用国家标准或先进标准的方式通常有采纳、应用、直接应用、间接应用都 和。 3.选择题 (1)下列石油馏分中,不属于燃料油的是(B ) A汽油 B 润滑剂 C 轻柴油 D喷气燃料 (2)下列国外先进标准中,表示美国实验与材料协会标准的是(C ) A ISO B BS C ASTM D API (3)下述标准等级属于地方标准的是( D ) A GB/T B SH C GJB D DB 4.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油品。 原油经过石油炼制而得到的各种商品统称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有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喷气燃料 或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焦及炼厂气等 (2)简述油品分析的主要任务。 1.①为确定加工方案而提供基础数据②为控制工艺条件提供数据③检验出厂油品质量④评定油品使 用性能⑤对油品质量仲裁 (3)简述目前我国采用与执行油品分析标准,按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划分哪几类? 2.①国际标准②区域标准③国家标准④行业标准⑤地方标准⑥企业标准 (4)简述我国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方式含义、表示符号及缩写字母。 3.等同采用(符号≡,缩写字母idt),其技术内容完全相同,没有或仅有编辑性修改,编写方法完全 对应;等效采用(符号=,缩写字母eqv),其技术内容基本相同,个别条款结合我国情况稍有差异, 但可被国际标准接受,编写方法不完全对应;非等效采用(即参照采用,符号≠,缩写字母nev),其 技术内容有重大差异,有互不接受的条款。 第二章油品取样 1.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点样的测定结果能够代表试样的整体性质。( T ) (2)采取单个试样越多,组合后试样的代表性好,越有利于分析。(T ) (3)一般要求将采取的试样分为两份,一份用来分析,另一分则保存,以备仲裁分析。(T ) (4)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挑选每个产品是否合适。(F ) (5)为减少取样误差,取样时可以多取样,以保证试样的代表性T (6)天然气容器中的压力等于或低于大气压力时采用抽空容器法取样。(T ) 2.填空题 (1)液体沥青试样量,常规检验试样从桶中取样为 1 L,从贮罐中取样4 L。 (2)油品组合样有若干个点样按规定比例合并而成。 (3)常用来装试样的容器有玻璃瓶、油听和聚四氟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等。 (4)天然气常用取样方法有液化石油取采样、石油沥青取样法、固体和半固体油品的取样 (5)盛样容器应清洁、干燥并备有能密封的塞子,挥发性液体不应使用软木塞。 (6)液化石油气所采取的试样只能是液相,而且要避免从容器底部取样。 3.选择题 (1)在有搅拌设备的沥青罐中取样时,经充分搅拌后,作为分析试样应取( A ) A中部样 B上部、中部、下部组合样 C表面样 D底部样 (2)润滑脂类膏状试样混合的方法是( C ) A 加热,溶化 B加热,搅拌 C 搅拌 D 铸模

油品分析实验思考题总结

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石油产品酸值测定 1、酸值测定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答:①根据酸度酸值含量大小,可判断石油产品中酸性物质的含量。一般说来,石油产品酸度或酸值越高,其中所含酸性物质越多。反之,酸度或酸值越小,酸性物质含量少。 ②酸度或酸值可大概地判断石油产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能。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温度低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但其含量多及有水存在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分子越小,腐蚀性越强。 ③判断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柴油的酸度对柴油机的工作状况有较大影响,酸度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积炭增加,造成活塞磨损和喷嘴结焦。如果酸度过高,可能是酚类或硫醇含量过高,这不仅会影响石油产品的颜色安定性,而且燃烧后生成的有害气体会腐蚀机件和污染环境。 ④根据酸值大小可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氧化逐渐变质,表现为酸值增大,当酸值超过一定限度,就应更换新油。 2、酸值测定为什么要配制浓度为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答: 3、酸值测定为什么要选择95%乙醇作为抽提液? 答:1.因为油品中某些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乙醇是大部分有机酸的良好溶剂。 2.乙醇属于两性溶剂,酚酞等指示剂在乙醇中的变色范围与在水溶液中相差不远。 3.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等,用乙醇作为溶剂,终点比水溶液敏锐清晰, 部分原因是由于弱酸盐的醇解比水解慢多了。 4.在水溶液中起干扰的某些化合物如水解的酯等,在乙醇中可降低或避免它们的干扰。 5.采用95%乙醇,其中含有5%的水,有助于矿物酸的溶解。 4、酸值(度)测定时为什么规定两次煮沸5分钟的条件? 答:为了驱除二氧化碳对测酸值的影响,如不煮沸除去二氧化碳,会使酸值测定的结果偏高,如冷却后滴定,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5、酸值(度)测定时为什么规定滴定时间不超过3min? 答:BTB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因试油带色的影响,其终点颜色为蓝绿色。在每次滴定时,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min。 二.石油产品闪点(开口)及燃点测定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粘度(VISCOSITY) 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 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此外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的粘度的测定更可提供该油品是否已经变质而需加以更换的信息。 运动粘度(KINEMETIC VICOSITY)υ是油品的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η与同温度下的油品密度ρ之比: υ=η/ρ 单位,沲(Stoke)= 厘米2/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厘沲cSt表示。 具体是测定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如40℃,50℃)流过运动粘度计之毛细管

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炼制工艺 一、石油概述 1.常用油品的分类 (1)燃料油品:汽油、煤油、柴油、燃料重油、液化石油和化工轻油等(2)润滑油品:润滑油、润滑脂和石蜡等 2.石油的基本性质 (1)原油的组成:原油是一种混合物质,主要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统称为“烃类”。其中碳元素占83%-87%,氢元素占11%-14% (2)原油的分类:石蜡基原油(直链排列的烷烃含量占50%以上) 环烷基原油(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大) 中间基原油(性质介乎以上二者) 3.原油的组分:轻组分:分子量比较小,沸点较低,易于挥发称为轻组分 重组分:组分较重,沸点较高,称为重组分 4. 原油的“馏分”:石油炼制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各组分的不同 沸点,通过加热蒸馏,将其“切割”成若干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馏分” 就是指馏出的组分,这是石油炼制技术上一个最常用的术语。 二、石油炼制的方法和手段 1.原油的蒸馏:原油进行炼制加工的第一步,是石油炼制过程的龙头。炼 油厂一般以原油蒸馏的处理能力作为该厂的生产规模。通 过常减压蒸馏把原油中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 馏分,获得直馏的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和重质油 馏分及渣油。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包括三个工序: 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2.二次加工:从原油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 需要进一步加工,将重质油进行轻质化,以得到更多的轻 质油品,这就是石油炼制的第二部分,即原油的二次加工。 包括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减粘和 加氢处理等。 3.油品精制和提高质量的有关工艺:包括为使汽油、柴油的含硫量及安全 性等指标达到产品标准进行的加氢精制;油品的脱色、脱 臭;炼厂气加工;为提高油品质量的有关加工工艺等 三、石油的炼制工艺 (一)从对所要生产的产品要求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燃料型工艺流程:以生产汽、煤、柴油等燃料油品为主 2.燃料化工型工艺流程:是在生产燃料油时,多生产一些化工原料 3.燃料润滑油型工艺流程:以生产润滑油为主 4.燃料润滑油化工工艺流程:生产润滑油兼化工原料这里主要介绍燃料型工艺流程,燃料型加工方案的目的是尽量把原油炼制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品,可选用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加工艺流程,其特点是流程简单,生产装置少。如果有些原油含硫、氮、金属等杂质以及难裂化的芳烃含量较高,其重馏分进行催化裂化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则有必要采取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工艺流程。这两种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如下:

油品分析

1.名词解释 1. 油品分析:用统一规定或公认的方法,分析检验石油和石油产品理 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科学试验。 2. 再现性:在不同试验条件按同一方法对同一试验材料进行正确和正 常操作所得单独的试验结果,在规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差值,用R 表示。 3. 点样:从油罐内规定位置或在泵送操作期间按规定时间从管线中采 取的试样。 4. 组合样:按规定比例合并若干个点样,用以代表整个油品性质的试 样。 5. 初馏点:蒸馏时,冷凝管较低的一端滴下滴下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温 度计读数。 6. 终馏点: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最高读数。 7. 油品安定性:油品在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质不发生 永久变化的能力。 8. 油品腐蚀性:石油产品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机 械设备,金属材料,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引起破坏的能力。 9. 闪点: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 接触火焰能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 10. 凝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11. 冷滤点:在规定条件下,柴油试样在60s内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 20ml时的最高温度。 12. 灰分: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 13. 残炭:油品在规定的仪器中隔绝空气加热,使其蒸发,裂解及缩合 所形成的残留物。 14. 烟点: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不冒黑烟火焰 的最大高度。 15. 结晶点: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出现肉眼可见结晶时的最高温 度。 16. 冰点: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到出现结晶后,再升温至结晶消失 时的最低温度。 17. 润滑脂:由一种或多种稠化剂和一种(或多种)润滑液体形成的一 种塑性润滑剂。 18. 溴指数: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与100g试样反应所消耗溴的质量。 19. 溴值: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试样反应所消耗单质溴的质量。 20. 碘值: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试样反应所消耗单质碘的质量。 21. 滴熔点:在规定条件下,将已冷却的温度计垂直侵入试样中,使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