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
醛与酮教学案

(3)乙醛是具有________气味的无色液体,分子式是C2H4O,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可由乙醇氧化而得。
4.丙酮是最简单的酮,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______,与水________,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可用作________,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高二化学导学案
课题
醛和酮
时间
2014-3-12
单位
安丘市第二中学
主备
李连祥
审核
金三胜
学习目标
1.了解醛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醛酮的化学性质
课前导读
1.醛是________分别和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即烃基和________相连的化合物。如乙醛______,其官能团为________。
跟踪训练2.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乙醛,可以使用下列何组试剂()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及溴水B.酸性KMnO4和溴水
C.银氨溶液及酸性KMnO4溶液D.FeCl3溶液和溴水
跟踪训练3.(双选)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能发生银镜反应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有:。
(3)写出丙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4)请写出鉴别甲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
(5)写出丙物质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CH3CHO +H2O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两种)
醛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2017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三节《醛酮》第二课时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含氧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类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课时内容是对前面有机物学习的深化,同时为后续的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材以乙醛作为醛的典型代表物,先介绍乙醛的物理性质,紧接着分析醛基官能团的特点,介绍乙醛的化学性质,即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介绍加成反应时,分别介绍了乙醛与氢气,氰化氢的加成反应。
教材中乙醛的氧化反应包括3个典型反应,即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以及与氧气的反应。
另外,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运用有机反应规律说明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强调官能团的转化,关注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在必修二学习葡萄糖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接触了醛的特征反应。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卤代烃、醇、酚的知识,特别是醇的氧化反应,学生已经接触到乙醛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生活概念”的分析醛类物质学生接触的最多为甲醛,它也是目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关注的健康问题,学生对学习醛类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能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
2、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3、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
高中化学_醛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以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为主,参考人教新课标版进行的设计。
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讲解】利用醛基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还可以根据生成银的质量测定醛基的数目。
【过渡】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否氧化乙醛?【总结】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这两种试剂常用于鉴别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
【提问】实验证明乙醛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氧化,那乙醛能被KMnO4(H+)溶液、溴水、O2氧化吗?丙酮呢?【讲解】乙醛能使KMnO4(H+)溶液、溴水褪色。
催化剂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丙酮只有很强的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KMnO4(H+)溶液、溴水都不和丙酮反应。
[思考与交流]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倾听解疑】肯定和鼓励质疑的学生,与学生一起解答疑问【过渡】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C原子有没有饱和?学生复述银铵溶液的配制方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记录记忆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试着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 + 2Cu(OH)2 CH3COOH +Cu2O↓ + 2H2O【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抢答学生评价记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2CH3CHO+O22CH3COOH学生自主提问互相解答讨论概括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分析醛和酮谁更易氧化,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的认识深度。
通过实验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发生哪些反应?与什么试剂反应?【讲解】醛酮的羰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常见的两种官能团。
它们在许多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其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整理和探讨。
一、醛酮的氧化反应1. 醛的氧化反应醛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以乙醛为例,其氧化反应如下:CH3CHO + [O] -> CH3COOH2. 酮的氧化反应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酮可以被氧化为羧酸。
例如,丙酮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丙二酸:CH3COCH3 + H2O2 -> CH3COOH + CH3COOH二、醛酮的还原反应1. 醛的还原反应醛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盐、金属还原剂等。
以乙醛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HO + 2H2 -> CH3CH2OH2. 酮的还原反应酮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金属还原剂等。
以丙酮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OCH3 + 2H2 -> CH3CH2OH + CH3CH2OH三、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1. 氧化反应机制在氧化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氧化,形成羧酸。
氧化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氧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3。
2. 还原反应机制在还原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还原,形成醇。
还原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氢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0。
四、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1. 醛的氧化反应应用醛的氧化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制备羧酸。
羧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染料合成等。
2. 酮的氧化反应应用酮的氧化反应相对较少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因为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药物合成中,酮的氧化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应用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高中化学_醛和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和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会比较顺利。
对利用结构推断性质来说,醛、酮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具有培养学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重要功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结构,启发他们结合已有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推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对应的产物。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结合使用表2-3-1。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写出的推测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羟醛缩合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让学生将此反应与烯烃的自身加成反应做对比。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法和迁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酮与醛的氧化还原

酮与醛的氧化还原酮和醛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官能团。
它们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
通过了解它们的特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酮和醛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反应机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酮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酮和醛都含有碳氧双键(C=O),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它官能团的不同。
酮的结构中,碳氧双键连接了两个碳原子;而醛的结构中,碳氧双键与一个氢原子连接。
这种微小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行为不同。
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断裂碳氧双键来实现的。
在氧化反应中,酮或醛的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接受质子和电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醇;而在还原反应中,醇中的氢原子失去电子和质子,发生氧化作用,形成酮或醛。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各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来实现。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氧化态的金属离子(如Cr6+)、过氧化物(如H2O2)和碳氧化合物(如KMnO4、K2Cr2O7)等。
而常见的还原剂则包括低氧化态的金属离子(如Cu2+)和氢化物(如NaBH4、LiAlH4)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酮和醛的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往往受到它们的结构、官能团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酮中碳原子周围的取代基(如烷基、芳基和卤素等)可以影响酮的氧化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此外,醛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受到取代基、空间位阻和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酮和醛还可以参与C-C键和C-H键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酮和醛中的碳氧双键作为一个整体被氧化或还原,形成新的碳碳或碳氢键。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较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如醇酸性溶液和氧气等。
总的来说,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之一。
通过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反应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合成和改性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材料等领域。
此外,酮和醛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研究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两类常见的官能团。
它们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和实验室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详细的整理和介绍。
一、醛和酮的氧化反应1. 醛的氧化反应醛的氧化反应常用于合成羧酸。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叔丁醇等。
(1)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反应过程中,醛被氧化为羧酸,高锰酸钾则被还原为二氧化锰。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KMnO₄ + H₂SO₄ → RCOOH + MnSO₄ + K₂SO₄ +H₂O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2)其他氧化剂的应用:过氧化氢(H₂O₂)和过氧化叔丁醇(TBHP)等也可以将醛氧化为羧酸。
2. 酮的氧化反应酮的氧化反应相对较难进行,常用的氧化剂包括强酸性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1)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只能氧化一些α-亚甲基酮,如甲基苯酮。
通常,对于酮,选择其他氧化方法会更加有效。
(2)其他氧化剂的应用:过氧化氢(H₂O₂)在存在碱的情况下可以将酮氧化为酮酸。
此外,过氧化叔丁醇等也可用作酮的氧化剂。
二、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 氢化还原氢化还原是最常见的醛和酮的还原方法。
常用的氢化剂包括金属钠(Na),亚磷酸和氢气(H₂)等。
醛和酮在氢化还原条件下会被还原成对应的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2H → RCH₂OHRCOR' + 2H → RCHR'OH其中,R和R'代表有机基团。
2. 氢化铝锂还原氢化铝锂(LiAlH₄)是一种强还原剂,可将醛和酮直接还原为对应的醇。
反应底物中的酮和酯可以完全被消耗,生成相应的醛或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4[H] → RCH₂OHRCOR' + 4[H] → RCHR'OH3. 其他还原反应还有一些其他的还原反应可用于将醛和酮还原为醇。
《醛 酮》 教学设计

《醛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醛和酮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性质。
(2)掌握醛和酮的命名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常见醛和酮的结构简式。
(3)学会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并能熟练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醛和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醛和酮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性质。
(2)醛的氧化反应和酮的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1)醛和酮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2)醛的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醛和酮结构的物质,如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丙酮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醛和酮。
2、知识讲解(1)醛和酮的结构结合多媒体展示醛和酮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讲解醛和酮的官能团分别为醛基(CHO)和羰基(),分析其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和羰基中的碳氧双键在性质上的差异。
(2)醛和酮的命名以一些简单的醛和酮为例,详细讲解醛和酮的命名方法,包括选择主链、编号、确定名称等步骤,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命名规则。
(3)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简单介绍醛和酮在常温下的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强调其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1)醛的氧化反应组织学生进行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在实验前,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醛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
戴福枢 2007.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醛和酮的结构特点,
掌握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会醛与常见弱氧化剂反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方
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的导入以镜子的自省作用开头,以青少年为什么不能酗酒结尾,
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以用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醛的强还原性;醛酮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醛的强还原性——银镜反应;醛酮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中的思维探究
[教学方式]:
思维引导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创设情境]→[思维引导]→[探究讨论]→[实验验证] →[归纳小结]
[教学用具]:
自拍演示实验短片,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醛的氧化反应和醛与酮的鉴别,新教材除了强调原有教材中要求掌握醛的强还原性外,新增了“活动探究——醛和酮的鉴别”,这不再是让学生简单的重复经典实验,而是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既不使探究流于形式又能符合我们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通过几个关键环节的导引设计,思维培养与实验探究并用,借助综合已学知识的支持,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如何整合所学,应用所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这节课培养目标中的另一个重点。
另外,通过发现自然科学在生活当中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
通过古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和学生主动上台讲述的一段关于镜子的发展史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银镜反应。
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导入了主题(银镜反应),而且渗透了情感教育。
1、醛和酮的氧化反应
展示预先做好的银镜,并播放自拍的银镜反应的演示实验短片。
学生对银镜反应非常陌生,直接介绍操作步骤比较抽象与枯燥,通过自拍短片这种形式先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还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再通过短片的观看与操作步骤中关键点的强调,让学生思维顺畅起来,先得到感性上的认识。
请学生复述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活动探究表”中相关内容的填写,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并通过进一步的追问“你将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关键点的重视,介绍该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六点问题。
[过渡]:明确了实验操作步骤,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此处通过一系列形成一定梯度的问题,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识醛与弱氧化剂的反应,醛表现了还原性
[问题1]:光亮的金属银由哪种反应物得来?
[分析]:银氨溶液的制取原理及银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
Ag++NH3·H2O = AgOH↓+NH4+
AgOH+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氨溶液中银的化合价仍为+1,与乙醛反应后得到零价的单质银
[提问]: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中,银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降低)银氨络合物是被氧化还是还原?(还原)
银氨溶液做了氧化剂还是还原剂?(氧化剂)
作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何?哪种物质被氧化?(弱氧化剂,乙醛被氧化)
乙醛中烃基被氧化还是醛基被氧化?(醛基)
被氧化的产物是什么?
[板书]: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介绍]:银镜反应通常用于制镜或制保温瓶胆工艺,但此时并不选用乙醛做试剂,人们通常选用葡萄糖。
此处通过银镜反应的应用引出葡萄糖,根据性质推出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葡萄糖的结构和检测方法,过渡到另一种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悬浊液,引出乙醛与其反应
[问题2]:请回忆必修2中所学葡萄糖的结构,考虑为什么葡萄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投影]: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问题3]:医学上常用什么方法检测尿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提问]:从氢氧化铜到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启发]:氢氧化铜悬浊液也是一种弱氧化剂
[问题4]:除银氨溶液外,氢氧化铜悬浊液是否也可能氧化乙醛?
[复习]: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及实验操作过程
[板书]: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说明其还原性很强,醛除被弱氧化剂氧化外,常见的强氧化剂如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也可将其氧化,既强调了醛具有强还原性的重点,又为下一重点醛和酮的鉴别埋下伏笔。
[小结]:醛的氧化反应——具有强还原性
通过醛和酮结构中的相似点,引出问题。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课时限制,若此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完成鉴别醛和酮的探究实验,虽然也可能得到用弱氧化剂进行鉴别的结论,但其中选择的过程,可能只是出于一个片面的分析或比较盲目的选择,达不到教学目标当中的要求。
因此,通过几个关键环节的导引设计,思维培养与实验探究并用,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思维得到培养”才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最终目的。
《醛和酮的鉴别》
[设问]:醛和酮中都含有羰基,如何鉴别醛和酮?
[知识支持]:1、醛的性质——强还原性
2、醛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1,酮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2
3、醛基氧化断开碳氢键,酮基氧化断开碳碳键
[推出]:醛具有强还原性,酮也有还原性
[预测]:可能一:酮具有强还原性
可能二:酮具有弱还原性
[讨论]: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若丙酮与乙醛一样具有强还原性,鉴别乙醛和丙酮可选试剂?
A 强氧化剂
B 弱氧化剂
优选试剂?
通过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强还原性,则既可选强氧化剂,又可选弱氧化剂,因为从反应速率上可以比较出相对强弱,因此,优选方案为弱氧化剂。
[方案二]:若丙酮为弱还原剂,鉴别乙醛和丙酮可选试剂?优选方案?理由?
A 强氧化剂
B 弱氧化剂
均可选,但优选弱氧化剂,强氧化剂与强弱还原剂均反应,通过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鉴别。
但弱还原剂与弱氧化剂不反应,故反应现象一有一无,对比更鲜明
[归纳]:鉴别醛酮应选弱氧化剂,若酮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但比醛反应较慢,说明其具有强还原性;若酮与以南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说明其具有弱还原性。
通过理论分析,引导归纳出所需探究方案后,开始探究活动,最终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并提倡合作与分工。
[活动探究]:醛和酮的鉴别
试剂:乙醛、丙酮2%AgNO3溶液、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学生分组汇报活动情况后,进行反思,如果所得的实验现象和其他同学不同,请分析原因。
以达到进一步熟悉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地目的,也以此作为反馈评价的一项内容。
2、醛和酮的还原反应
因本节知识是醛和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解决完氧化反应这一重点后,引导学生回忆醛和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明确醛和酮的还原产物是对应的醇。
[本课小结]请一位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后。
通过“想知道吗?”栏目的设计,既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了由醇到醛再到酸的氧化过程,又进行了行为养成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想知道吗]:为什么青少年不宜饮酒?
[介绍]:酒在人体内的分解过程
[讲解]:解酒的速度取决于各种酶的活性和数量,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性,②多的人酒量就大(不易醉),②少的人因体内有毒的乙醛无法转化为无毒的乙酸,受乙醛毒性的刺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喝醉了……”。
而且,人体每天分泌的②是一定量的,若饮酒过量,生成的乙醛无法继续氧化,存于体内,引起肝硬化等,因此,建议大家尤其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不要饮酒。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二、醛和酮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