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事件常见致病因子特点

合集下载

2.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2.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1 饮食传播: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人体。

2 暴发性/散发性: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小时~数天);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3 地区性: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人群,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

4 季节性: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多发;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

食源性疾病与常见食物中毒2

食源性疾病与常见食物中毒2

分类
1. 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2. 化学性: 污染有害化学物质 加工时产生有害化学物质 有机磷农药、重金属
油脂聚合物 多环芳烃 亚硝酸盐
桐油、矿物油 工业猪油 工业酒精
添加或误用有害化学物质
3.物理性:放射性物质生产使用污染
经典食源性疾病案例
1986年,英国病牛病事件
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鸡事件 1999年,美国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2005年,苏丹红 2003年,SARS病毒 1987年,上海甲肝大爆发 1996年,云南假酒事件 1997年,云南食蘑菇中毒事件 1999年,甲胺磷农药残留 2001年,广东“瘦肉精” 20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
肠粘膜充血、 水肿、糜烂
呕吐中枢 呕 吐 腹 泻 结肠炎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2小时~5小时,最短1小时
突然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中常有胆汁、粘液和 血, 常导致严重失水和休克,以呕吐为其主要特征, 一般不发烧。
病程短,一般1天~2天,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首先防止各类食品受到污染,特别是肉类等动物性食品、含奶 糕点、冷饮食品以及剩饭; 对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疮、手指化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 化脓性咽炎、口腔疾病)的食品加工人员、饮食从业人员、保育 员,应暂时调换工作; 及时彻底加热杀灭已污染食品的葡萄球菌,并在低温储藏食品, 防止葡萄球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 如果食品上已有肠毒素形成,须在100℃持续加热2小时以上才 能破坏其毒性,因一般烹调温度难以做到,关键在于积极防止 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和形成肠毒素。
(三) 发病机制
1. 感染型:摄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造成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的中毒 侵袭肠粘膜:急性胃肠炎 释放内毒素(脂多糖):发热 2. 毒素型:摄入含有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种类 食源性疾病概述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种类 食源性疾病概述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 炭疽
烈性传染病,通常本病主要发生在畜间,以牛、羊、马等草 食动物最为多见。
1. 病原
炭疽杆菌在未形成芽胞之前,55~58℃、10~15分钟即 可被杀死。
炭疽杆菌在空气中6小时形成芽胞,炭疽杆菌的芽胞具有强 大的抵抗力,炭疽杆菌芽胞需140℃干热、3小时或120℃ 高压蒸汽、10 分钟方能杀灭。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口蹄疫
1. 病原:口蹄疫病毒,正链RNA 2. 流行病学:偶有口蹄疫病例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畜感 染 3. 临床症状
①主要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或完整的 皮肤黏膜
②主要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等 4. 病畜肉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六)疯牛病 1. 病原: 朊病毒(prion),无病毒形态,可复制。 2. 流行病学:主要的发病国家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3. 临床表现: 克-雅病(CJD)是一种老年痴呆症状。 4. 病畜处理和预防措施 :对病畜采取无出血方式捕杀,然后 焚化并深埋处理。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三、食物过敏 (三)防治措施和处理原则 1.避免食物致敏原 2.致敏食物标签 3.一旦发生食物过敏需对症处理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四、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三)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四、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定义: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1.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临床特征 传播疾病的媒介 ----食物 -----食物中的病原体 ----- 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病原体
食物
临床特征
2.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食物过敏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 毒性疾病等
3、动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两大类食品:一是天然含有有毒成分 的动物性食品;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 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品。我国主要是河豚中 毒。 4、有毒植物中毒: 指食用植物性有毒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发 病特点因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而异。
5、化学系食物中毒: 指食用化学系有害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发 病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但发病率和病 死率均较高。
(三)食物过敏的症状
皮肤瘙痒、哮喘、荨麻疹、胃肠功能紊乱 (四)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 1.婴幼儿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 2.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3.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
四、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急性、亚急性疾病。
吃,是一种生活态度; 吃,是一种人生追求; 而, 食源性疾病, 却是吃货们的噩梦。
食源性疾病
目录
食源性疾病概述
人兽共患传染病 食物过敏 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指由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 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 类疾病。 即指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 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 性疾病。(WHO1984)

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情况说明

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情况说明

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情况说明食源性疾病简介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或水卫生的污染、变质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肠炎、细菌性食品中毒、寄生虫性疾病等。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可能发生在购买、储存、烹饪和食用各个环节,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死亡。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多种多样。

其中,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毒素等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1.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以在食品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生长繁殖,或者通过食品加工工具、人员等传播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病毒:诸如诺如病毒、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也是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人们通过食用被感染的蔬菜、水果、动物内脏等食品途径感染病毒,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

3.真菌和寄生虫:在食品中也存在着一些真菌和寄生虫,如:霉菌、拟革菌、条形虫等,通过食品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也会导致不同的食源性疾病。

4.毒素:某些食物如粮食、肉类等,如果长期贮藏、处理不当,会滋生霉菌,从而产生毒素。

食用被毒素污染的食品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为了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监控。

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的特点1.数据安全性:该平台采用全天候实时备份的技术,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2.数据追溯性:平台内的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时间轴进行追溯和查证,保障各个环节的数据的可观察性。

3.信息共享性: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实现科学协同配合。

4.召回反应性:在对外通告食品安全风险时,能够迅速启动全流程召回机制,保障公众健康。

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的工作流程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项目的工作流程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监管层和公众层。

1.企业层:企业层包括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企业为每一批量生产、批量运输的食品产品建立唯一标识码,标识码在全程内不可更改,同时在所有数据的采集、储存、流通过程中都予以记录和追踪。

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

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

XX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工作手册一、监测内容食源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1)致病因子: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2)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等;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1.明显的暴发(常具有急性健康损害、病例呈时空聚集、同源或点源暴露引起等特点);2.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病例常呈现时空广泛分布、新的或“非特异”临床表现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的临床表现,可以归为此类);3.长期或潜隐性损害。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两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食源性疾病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2、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①食物中毒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鱼类等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④长期、慢性损害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

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①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②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③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2、食物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中发病、不传染、症状像、不分老少流行病学特点:--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10



特征
l)食物中毒发病与食物有密切关系:中毒病人在相近 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中毒食品,不食用者不发病。 停止食用该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呈突 然上升后又突然下降趋势,无传染病发病余波。 2)发病潜伏期短,病势急剧,常呈暴发性:短时间 内突然很多人发病。 3)中毒病人有类似临床表现: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所 有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消化道表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是多数食物中毒最常出现的主 要症状或前期症状。 4)病人与健康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35


(5)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沙门菌污染:①加强对肉类食 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及家畜、家禽屠宰前的兽 医卫生检验;②加强对家畜、家禽屠宰后的肉尸 和内脏进行检验,防止被沙门菌感染或污染的畜、 禽肉进入市场; 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低温储存食品 是控制沙门菌繁殖的重要措施。食品企业、集体 食堂、食品销售网点均应配置冷藏设备,低温储 存食品。 3)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加热杀死病 原菌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为彻底杀灭肉 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沙门菌并灭活其毒素,应使肉 块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并持续12min。
2
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致病因子来源于食物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3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其中 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也最常见。 1、生物性病原物



1)细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等。 2)病毒:如1988年上海居民因摄入甲肝病毒。 3)真菌:如黄曲霉菌。 4)寄生虫及其卵:主要指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5)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事件常见致病因子特点及采送样一般为10~20 分钟由腌制不当或变质蔬菜引起的中毒一般为1~3 小时,最长可达20 小时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皮肤黏膜等出现不同程度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中毒明显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亚硝酸盐血液必须立即采样,若现场不能检验,可带回实验室测定,采样量约10ml,抗凝剂以肝素为佳,禁用草酸盐,应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呕吐物胃内容物采样量50g~100g,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盛放应冷藏保存,保存和运输条件同上尿液采样量300ml~500ml,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保存和运输条件同上1~6 小时(平均2~4 小时)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粪便或肛拭子新鲜粪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或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冷藏运送至实验室呕吐物采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运送至实验室皮肤病变拭子鼻拭子采样拭子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0.5~5小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蜡样芽孢杆菌(呕吐型)粪便或肛拭子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4~24小时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严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米酵菌酸)粪便或肛拭子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 —Blair 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呕吐物 采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运送至实验室12~48 小时(中位36 小时)恶心,呕吐,水样无血腹泻,脱水 诺如病毒 粪便或肛拭子、呕吐物新鲜粪便10g (10ml )或呕吐物,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肛拭子置于2ml 病毒保存液中。

冷冻或冷藏保存运送至实验室 0.5~12小时头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肤潮红、皮屑甚至皮肤脱落等维生素A (动物肝12~72小时咽喉肿痛,发热,恶心,呕吐,流涕,偶有皮疹溶血性链球菌咽喉拭子采集咽喉拭子,尽快划线接种血平板,或将拭子插入Stuart 运送培养基2中,冷藏运送至实验室2~36 小时(平均6~12 小时)腹痛,腹泻,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腹泻型)粪便或肛拭子新鲜粪便5g 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 —Blair 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5~18小时腹痛、急性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变形杆菌粪便或肛拭子新鲜粪便5g ,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 —Blair 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呕吐物 取呕吐物置无菌采样瓶或采样袋密封送检, 冷藏运送至实验室血清血清2~3ml, 冷藏或冷冻保存,避免反复冻融6~96小时(通常1~3天)发热,腹部绞痛,腹泻,呕吐,头痛贺菌,嗜水气单胞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粪便或肛拭子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7~20小时腹痛、恶心、呕吐、水样便、脓血便性腹泻、继发性败血症和脑膜炎类志贺邻单胞菌6小时~5天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脱水,有时有带血或粘液样腹泻,带有创伤弧菌的皮肤病灶创伤弧菌,河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弧菌属细菌1~10天(中位数3~4天)腹泻(通常带血),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发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3~7天发热,腹泻,腹痛,伴急性阑尾炎症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天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粪便或肛试子呕吐物新鲜粪便10g(10ml)或呕吐物,置于无菌、干燥、防漏的容器内。

肛拭子置于2ml病毒保存液中。

冷冻或冷藏保存运送至实验室1~6周粘液性腹泻(脂肪样便),腹痛,腹胀,体重减轻蓝氏贾第鞭毛虫粪便滋养体检验:干燥洁净容器、常温保存,尽快、短程运送样品;包囊检验:干燥洁净容器、4℃保存,当天或次日送达8~24小时(腹泻型) 2~6周(侵袭型) 腹泻型:腹泻、腹痛、发热; 侵袭性:初起胃肠炎症状,败血症、脑膜炎、脑脊髓炎、发热等单增李斯特菌粪便或肛拭子 或用采样拭子沾满粪便插入Cary —Blair 运送培养基1内保存,冷藏运送至实验室 脑脊液 2ml~5 ml, 床旁接种于血培养瓶血液 1~数周腹痛、腹泻、便秘、头痛、嗜睡、溃疡,症状轻重不一,有时无症状溶组织阿米巴 粪便 新鲜无尿液混杂的粪便,保温保湿,室温下30分钟内检查3~6月情绪不安,失眠,饥饿,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可伴有肠胃炎牛带绦虫,猪带绦虫粪便新鲜无尿液混杂的粪便,干燥洁净容器保存,当天送检可常温保存,次日送检需4℃保存,不能冰冻10 分钟~2 小时 (一般在30分钟内)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等;中毒明显者可出现肌束震颤等烟碱样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肺水肿、昏迷、呼吸衰竭、脑水肿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尿液采样量300ml~500ml ,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血液5ml ~10ml ,使用具塞的肝素抗凝试管盛放,干燥洁净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10分钟~6小时(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 6~24小时(肝脏损害型,少数在0.5小时内发病) 神经精神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动过缓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并可伴有谵妄、被害妄想、攻击行为等精神症状 胃肠炎型: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等 肝脏损害型:早期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多数中毒者经1~2天的“假愈期”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并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出血倾向等。

少数可出现肝性脑病、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少数病例可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鹅膏属的有毒蘑菇 呕吐物、洗胃液 干燥洁净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10分钟~3 小时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严重时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失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河豚毒素30分钟~3小时表现为副交感神经抑制和中枢神经兴奋症状,如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干燥、潮红、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加深、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烦燥不安、谵妄、幻听、幻视、神志模糊、哭笑无常、便秘、瞳孔散大、肌肉抽搐、共济失调或出现阵发性抽搐等,严重患者可昏迷,甚至死亡曼陀罗(莨菪碱)初期:30mim~数小时后期(病重期):1~2周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流涎、口内金属味,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多汗后期(病重期):厌食、口渴、消瘦、全身乏力,可发热;四肢发麻、持物不稳、行走困难,下运动神经元障碍(软瘫),或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硬瘫);多语、遗忘、幻觉等精神症状;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抽搐。

还可出现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以及视神经萎缩、向心性视野缩小、咀嚼无力、张口困难多发性脑神经障碍等。

同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心脏、肝脏及皮肤损害等有机汞化合物尿液血液头发干燥洁净容器(PVC塑料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1~6小时刺痛和麻木,肠胃炎,温度感觉异常,头晕,口干,肌肉痛,瞳孔散大,视物模糊,手足麻木,口周感觉异常,冷热感觉倒错雪卡毒素12~24小时(少数长达48~72小时)轻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较重者可表现为轻至中度意识障碍,或视乳头充血、视乳头视网膜水肿或视野检查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或轻度代甲醇血液采样量≥10ml,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干燥洁净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仅40分钟,同时饮酒或摄入乙醇潜伏期可延长下降,甚至失明或视神经萎缩,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尿液采样量≥50ml,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保存和运输条件同上1~7天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头颈无力肉毒梭菌及其毒素血清采样量10ml, 冷藏保存运送,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粪便采样量25g,或使用无菌水灌肠后收集15 ml 排泄物,冷藏保存运送呕吐物采样量25g,冷藏保存运送1~4天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中毒早期可仅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或过度兴奋表现。

不同的有机锡化合物还可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如:可引起眼、鼻、咽喉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三丁基锡化合物可引起灼伤等三甲基锡中毒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焦虑、忧郁、易激惹、定向障碍、食欲亢进、癫痫样发作等,以及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还可伴有耳鸣、听力减退三乙基锡、四乙基锡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出汗、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心动过缓。

头痛早期呈阵发性,后期为持续性,可十分剧烈。

部分病例伴有精神障碍。

较重时可表现为心率明显减慢(<50次/分)、频繁呕吐、剧烈头痛、血压迅速升高等。

严重者可突然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有机锡化合物胃内容物血尿液干燥洁净容器(最好用玻璃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10 分钟~3 小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皮肤潮红,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四肢麻木等组胺(鲭亚目鱼)呕吐物干燥洁净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15分钟~2小时口唇麻木,刺痛感,面红,头晕,头痛,恶心4~28天(平均9天)肠胃炎,发热,眼睛周围水肿,出汗,肌肉痛,寒战,大汗,乏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旋毛虫血清或肌肉组织(活检)干燥洁净容器保存,当天送检可常温保存,次日送检需4℃保存,不能冰冻10~13天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弓形虫淋巴结活检术数分钟~20分钟唇、舌、指尖、腿、颈麻木,运动失调、头痛、呕吐、呼吸困难,重症者呼吸肌麻痹死亡麻痹性贝类中毒(PSP)呕吐物胃内容物干燥洁净容器、冷藏保存,如长时间运输,可冷冻(保持样品不变质)数分钟~数小时唇、舌、喉咙和手指麻木,肌肉痛,头痛;冷热感觉倒错,腹泻,呕吐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30分钟~3小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寒颤,头痛,发热腹泻性贝类中毒(DSP)24小时~48小时呕吐,腹泻,腹痛,神志不清,失忆,失去方向感,惊厥,昏迷失忆性贝类中毒(ASP)10~30分钟头晕、头痛、乏力、视物模糊、恶心、流涎、多汗、瞳孔缩小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上腹部不适、呕吐和胸闷,以及肌束颤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