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纲

第一部分材料的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与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排列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的电子所构成。

原子核内的中子显电中性,质子带有正电荷。

对电子的描述需要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决定原子中电子能量以及与核的平均距离.角动量量子数l:给出电子在同一个量子壳层内所处的能级,与电子运动的角动量有关。

磁量子数m:给出每个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的能级数或轨道数。

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反映电子不同的自旋方向。

原子排列对材料性能影响:固体材料根据原子的排列可分为两大类:晶体与非晶体。

(有无固定的熔点和体积突变)晶体:内部原子按某种特定的方式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常考名词解释)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名词解释)各向异性:晶体的各向异性即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名词解释)2、材料中的结合键的类型、本质,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键-能曲线及其应用。

(常考简答题或是论述题,很重要)一次键离子键:离子键指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二次键范德瓦耳斯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产生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氢键: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X(氟、氧、氮等)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的原子Y(与X相同的也可以)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键,称为氢键。

(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原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结合键主要是金属键。

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当金属受到外加电场作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将沿电场方向作定向运动,形成电子流,所以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属除依靠正离子的振动传递热能外,自由电子的运动也能传递热能,所以金属的导热性好;随着金属温度的升高,正离子的热振动加剧,使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阻力增加,电阻升高,所以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当金属的两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时,金属的正离子仍然保持金属键,所以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自由电子可以吸收光的能量,因而金属不透明;而所吸收的能量在电子回复到原来状态时产生辐射,使金属具有光泽.金属中也有共价键(如灰锡)和离子键(如金属间化合物Mg3Sb2).2.陶瓷材料:简单说来,陶瓷材料是包含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离子键。

江苏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要点

江苏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要点

江苏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要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江苏省的考研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下面将重点介绍江苏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复习要点。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1. 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晶体与非晶体材料的结构特征和性质;- 材料的晶体缺陷与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基本性质。

2.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 介绍材料的组成与合成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等;- 熟悉材料的常见加工工艺,如熔铸、挤压、轧制等。

3. 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学习常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热分析等;- 熟悉各种表征手段,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内容1. 材料性能与选择- 熟悉各类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特定工程要求。

2. 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关系- 深入了解材料的微观与宏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掌握不同组织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先进材料与新技术- 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新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 分析先进材料及新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三、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1. 多做真题与模拟试题- 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与出题规律;- 通过做题提高解题能力和考试速度。

2. 系统性复习与整理-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将知识整理为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或笔记。

3. 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注重实践,多参与实验课程,加强对实际材料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增加广度与深度。

总结:江苏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复习要点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专业课内容以及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

通过系统性的复习、整理笔记、多做真题与模拟试题、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等方式,考生可以提高备考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主要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胡赓祥、蔡珣和戎咏华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材料物理导论》(第二章~第四章)厦门大学熊兆贤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需掌握有关内容
1、晶体学基础: 主要是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带的基本概念,典型的金属晶
体结构、原则堆垛方式和间隙,固溶体和中间相的基本概念。

2、主要晶体缺陷、位错运动的方式和不全位错的概念。

3、二元相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采用二元相图分析合金凝固过程的方
法及其与材料组织结构的关系。

4、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法和变形特点。

5、固态中原子的扩散及固态转变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表象理论、扩散的原子
理论和影响扩散的因素。

6、材料强化的主要方式及其基本原理。

7、材料的电学特性,主要包括能带理论、材料的介电性和超导特性的基本概念。

8、材料的磁学特性,主要包括材料磁性微观机理和材料铁磁理论基本概念,磁
性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

9、材料的热学特性,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提纲-终极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提纲-终极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提纲-终极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考试要求1、名词解释(1)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在不同的方向上测量其性能时,表现或大或小的差异;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则是一样的,不因方向而异,称之为各项同性。

P4(2)马氏体: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间隙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P249(3)淬透性: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

P289(4)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这一现象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增强。

P183 (5)回复:回复是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即在再结晶晶粒形成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P196(6)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或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

P199(7)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要小于理论结晶温度。

P32 (8)间隙(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指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晶格的正常节点,而是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置换固溶体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节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犹如这些结点上的溶剂原子被溶质原子所置换一样。

P63(9)偏析:固溶体的在结晶时,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也会出现成分差异,这称为宏观偏析。

先结晶的部分含高熔点组员较多,后结晶的部分含低熔点组员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别,这种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10)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

P109(11)形变织构:由于金属塑性变形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叫做形变织构。

P181(12)TTT图(CCT图):TTT: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总复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总复习

4.3 玻璃的形成
01
掌握玻璃形成的条件; 掌握玻璃的通性。
4.4 玻璃的结构
02
掌握微晶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两种模型的实质(要点); 了解两种模型的优缺点。
第5章要点
5.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掌握固体表面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掌握晶体的表面结构特点; 理解粉体、玻璃的表面结构特点。
§10.3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① 掌握再结晶的概念、推动力、机理、条件; ② 了解再结晶温度的概念; ③ 掌握晶粒长大的概念、推动力、晶粒的稳定 形状; ④ 了解第二相杂质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⑤ 掌握二次再结晶的概念; ⑥ 了解二次再结晶的机理,对性能的影响。 §10.4 影响烧结的因素 掌握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及其基本规律。
01
第7章重点
02
7.1 扩散动力学方程
03
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扩散第二定律的表达式、适用条件;
04
7.2 菲克定律的应用
05
掌握扩散第二定律的求解方法(记忆基本公式)。
掌握间隙扩散机制和空位扩散机制(思想、适用场合、激活能的区别); 掌握阿累尼乌斯公式;(本征扩散与非本征扩散) 了解扩散系数公式的推导方法。
掌握固溶体的类型; 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掌握固溶体的结构特点及性能特点; 了解固溶体的研究方法。
3.5 固溶体
掌握非化学计量化合物、色心等概念; 理解几类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结构。
3.6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第4章要点 4.1 熔体的结构 掌握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相起伏的概念; 掌握硅酸盐熔体的结构特点、聚合物的概念及形成。(影响因素) 4.2 熔体的性质 掌握粘度、表面张力、特征温度、硼反常现象、混合碱效应等概念。 (粘度-温度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题号:92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下面大纲是按专业方向列出的,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方向的大纲复习,考试按专业方向命题,学生选做其中一组即可。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内容要求:(1)金属固态相变的概论:金属固态相变的平衡转变和不平衡转变,固态相变的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新相长大机制和新相长大速度。

(2)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

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表面热处理。

(3)钢铁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相变和热处理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4)合金结构钢:对结构钢的基本要求,结构钢的合金化,结构钢的含碳量与热处理,结构钢的淬透性,常用的合金结构钢:包括调质钢、超高强度钢、渗碳钢、弹簧钢和轴承钢。

(5)工具钢:碳素和低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冷作摸具钢和热作摸具钢等,包括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特点。

(6)不锈钢:金属腐蚀的基本概念,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不锈钢的组织、不锈钢的腐蚀特性,不锈钢的强化与脆化。

(7)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及铝合金: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铝合金的热处理原理,时效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时效硬化的原因。

变形铝合金与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性能。

镁合金的基本特性、分类和编号。

镁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镁合金中的强化相,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

铜合金:铜的合金化二元黄铜组织和性能、多元黄铜。

青铜种类及其应用,白铜合电工白铜。

钛合金:钛的特性及钛的冶金基础,合金元素在钛合金中的作用,钛合金的分类、热处理和强韧化基础。

参考书目:(1) 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2) 胡光立,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3) 朱张校,工程材料(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 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2、高分子材料内容要求:(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及方法:聚合反应及其分类,单体的聚合选择性,自由基聚合反应、阳离子型聚合反应、阴离子型聚合反应和共聚反应。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材料的定义二、材料的分类三、材料的重要作用四、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研究内容与其二者区别第二章材料结构基础一、物质的组成、状态与材料结构——材料结构的四个层次二、原子结构:(1)了解所学的两种原子模型,并能区别其不同。

玻尔模型1913年,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总结当时最新的物理学发现(普朗克黑体辐射和量子概念、爱因斯坦光子论、卢瑟福原子带核模型等)的基础上建立了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模型,提出了原子结构理论上的三点假设:1)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符合一定量子化条件的轨道上运动;2)电子轨离核越远,原子所含的能量越高,电子尽可能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3)只有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原子才会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

玻而尔理论解释了原子发光现象但无法解释精细结构和多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存在局限性。

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是建立在微观世界的量子性和微粒运动统计性基本特征上,在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理论模型中,最基本的方程叫做薛定谔方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E.Schrödinger 1887-1961)在1926年提出来的。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它的自变量是核外电子的坐标,它的因变量是电子波的振幅(ψ)。

给定电子在符合原子核外稳定存在的必要、合理的条件时,薛定谔方程得到的每一个解就是核外电子的一个定态,它具有一定的能量,具有一个电子波的振幅随坐标改变的的函数关系式ψ=f(x,y,z),称为振幅方程或波动方程。

(2)能够描述有关电子能量的量子力学法则。

能量最低原理,Pauli不相容原理,Hund规则。

(3)能够用方框图表示出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状态三、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原子结合键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原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并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有电子转移,结合力大,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山西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重点掌握

山西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重点掌握

山西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重点掌握山西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重点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制备与应用的学科。

作为考研的专业科目,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是必修的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山西省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中的材料物理与材料制备技术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材料物理的重点内容1. 材料结构与晶体学材料结构是材料性能的基础。

学习材料结构与晶体学时,我们需要了解晶体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如立方晶系、六角晶系、四方晶系等,并掌握晶体结构的描述方法,如布拉菲点阵、原胞、晶胞等。

此外,还需熟悉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测试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测试方法对于材料的应用十分重要。

包括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深入理解这些性质,我们需要对测试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3. 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等指标,这些指标都与材料的制备工艺、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因此,学习材料力学性能时,要注意它们的测量方法以及与制备技术的关联。

二、材料物理的学习方法1. 建立知识框架材料物理的知识内容较多,为了更好地掌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可以按照课本或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学习,逐步将各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此外,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等方式进行整理与归纳。

2. 多做习题通过做习题可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内容。

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练习,并及时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

3. 多实践、多实验材料物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加实验课程,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

此外,也可以参与一些科研项目,拓宽实践经验。

三、材料制备技术的重点内容1. 材料的制备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是理解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主要参考书: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胡赓祥、蔡珣和戎咏华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材料物理导论》(第二章~第四章)厦门大学熊兆贤编著,科学出版社,
需掌握有关内容
1、晶体学基础: 主要是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带的基本概念,典型的金属晶
体结构、原则堆垛方式和间隙,固溶体和中间相的基本概念。

2、主要晶体缺陷、位错运动的方式和不全位错的概念。

3、二元相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采用二元相图分析合金凝固过程的方
法及其与材料组织结构的关系。

4、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法和变形特点。

5、固态中原子的扩散及固态转变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表象理论、扩散的原子
理论和影响扩散的因素。

6、材料强化的主要方式及其基本原理。

7、材料的电学特性,主要包括能带理论、材料的介电性和超导特性的基本概念。

8、材料的磁学特性,主要包括材料磁性微观机理和材料铁磁理论基本概念,磁
性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

9、材料的热学特性,主要包括材料的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