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与_护理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注射技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保证注射用品卫生等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的详细指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选择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对于药物吸收效果和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影响。
通常建议选择以下几个部位:1. 腹部:这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腹部皮下脂肪丰富,吸收效果好。
在腹部注射时,需避开脐周1英寸范围,以及腹部上部靠近肝脏的区域。
2. 臀部:臀部也是一个常用的注射部位,脂肪组织较厚,可以缓慢地吸收胰岛素。
但需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及血管丰富的区域。
3. 上臂:上臂的皮下脂肪也较为丰富,是另一个可选的注射部位。
注射时需选择三角肌外侧的区域,远离手肘和肩部。
4. 大腿:大腿前外侧也是一个可行的注射部位,但吸收相对腹部和臀部要慢一些。
无论选择哪个部位,都要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没有明显疤痕、硬结或感染症状。
每次注射部位要尽量不同,既可以提高吸收,也能预防局部皮肤问题的发生。
掌握正确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方法不仅能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准备注射器:取出胰岛素注射器,摇匀胰岛素混悬液,确保无气泡。
调整剂量至所需用量。
2. 选择注射部位:按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让其自然晾干。
3. 注射动作:用一只手夹起皮肤,另一只手持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缓慢推进,直到针头完全进入。
将药液缓慢推入,然后迅速拔出针头。
4. 针头处理:注射完毕后,将针头对准针帽插入并旋转固定。
不要将针头直接丢弃,应放入专用的利废容器中。
5. 按压注射部位:注射后,用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10-15秒,帮助药物扩散吸收。
整个注射过程要缓慢、平稳,避免急促动作造成疼痛。
同时,注射时可以选择呼吸放松等方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胰岛素是一种用于管理糖尿病的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病人。
然而,注射胰岛素需要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正确使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1. 学会正确使用注射器:注射胰岛素需要使用注射器。
在开始注射前,确保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如何选择正确的大小和类型的注射器、如何注射胰岛素并清洁注射部位。
如果你对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建议向医生、护士或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寻求指导。
2. 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注意轮换注射部位。
经常使用同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问题,如硬皮肤、变色等。
建议每次注射胰岛素时选择不同的部位,并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
3. 确保注射动作准确:注射胰岛素时,确保注射到皮下组织中,而不是肌肉中。
注射到肌肉中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吸收过快,可能引发低血糖。
注射胰岛素之前,先捏起一小块皮肤,然后将注射器插入皮下组织中。
4. 注意卫生问题:在注射胰岛素前,务必保持双手及注射部位的清洁。
用洗手液和水彻底清洗双手,并使用消毒酒精或湿纸巾清洁注射部位。
5. 注射时间和饮食: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确保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血糖监测结果来确定注射胰岛素的时间。
同时,注射胰岛素前,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有足够的食物和饮料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6. 学会监测血糖:胰岛素注射后,及时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这样可以根据血糖情况做出调整,以确保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是正确的。
7. 注意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中保存,避免在极高或极低的温度下暴露。
同时,确保胰岛素瓶或注射器的密封良好,以防止污染。
总之,胰岛素注射是一种有效管理糖尿病的方法,但需要正确的使用和注意。
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减少注射胰岛素时的风险,并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你对注射胰岛素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务必与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咨询。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或者是长期使用胰岛素的人来说,注射胰岛素都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注射前应先将胰岛素均匀摇匀,确保药液均匀混合。
一旦胰岛素稳定后,可开始注射前准备工作。
使用胰岛素前,需要检查药物的名称、颜色、清晰度和灵敏度。
确保药物存储在正确的温度下,胰岛素应保持在2-8摄氏度的温度中,避免冻结。
同时,胰岛素的保鲜期也需要注意,过期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在注射胰岛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
不同的注射部位有不同的吸收速度,注射部位需要轮换使用,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以免导致局部吸收不良。
注射部位需要保持干净、无感染,避免在有炎症或皮肤病变的部位注射。
在注射时,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可以用医用酒精擦拭注射部位,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在注射前,应将手洗净,并戴上洗净的手套。
使用注射器时,需要定期更换针头,避免重复使用。
注射器应保持干净,避免沾染灰尘和污物。
使用注射器时,需要学会正确的注射技巧,确保药液注射到皮下脂肪层,避免进入肌肉血管而引起其他并发症。
注射胰岛素后,需要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反应,如红肿、发痒或疼痛等。
如果注射后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需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避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
注射胰岛素后,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以帮助控制血糖稳定。
总之,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药物存放、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保持注射过程的清洁和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胰岛素后,要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并定期检查血糖水平,以保持血糖稳定。
使用胰岛素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复查和咨询,以确保胰岛素的正确使用和效果。
胰岛素注射护理注意事项

胰岛素注射护理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通过给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射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先检查病人的医嘱,确认注射剂量和时间,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要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胰岛素没有变质或受到污染。
此外,还需检查注射器的清洁和完整性,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或发生意外。
其次,注射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
一般来说,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和大腿。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要避开硬结、瘀斑或感染的区域,保证注射区域的清洁。
此外,要注意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以免导致皮下组织受损或脂肪萎缩。
再次,正确的注射技巧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护士应该先将胰岛素注射器抽空,确保没有进入血管中。
然后,将皮肤拉直或捏起,以确保胰岛素注射到皮下脂肪层。
注射时要稳握注射器,缓慢均匀地注射胰岛素,避免注射过深或过快。
注射结束后,要等待数秒后才将注射器拔出,以确保胰岛素完全注射入皮下。
此外,护士还需要关注病人的注射后反应。
胰岛素注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痒等。
如果出现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关注病人的用药合规性和持续监测。
胰岛素治疗需要严格的用药规律,患者应按时注射胰岛素,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注射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妥善处理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和废弃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如注射技巧的培训、注射部位的自我检查等,以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胰岛素注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注射前后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和处理,关注病人的注射反应和血糖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需要积极与病人沟通,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通常以注射的方式使用。
以下是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注射部位:胰岛素通常注射在腹部、臀部、大腿或上臂的皮下组织中。
每次注射应该在同一部位周围轮流注射,以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厚。
2. 使用时间:胰岛素的使用时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通常是在饭前或饭后注射,以配合餐饮,维持血糖水平。
3. 注射技巧:使用胰岛素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注射的角度、深度和速度等,以确保药物能够正确进入皮下组织。
4. 存储方法:胰岛素需存放在2-8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高温或冻结,使用前需要充分摇匀胰岛素瓶。
5. 注意事项: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使用过期的胰岛素;避免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混合在同一支注射器中;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或静脉中;避免使用与胰岛素相互作用的药物。
总之,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
平,改善生活质量。
在使用胰岛素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指导进行使用。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长期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胰岛素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长期注射胰岛素也需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注射。
医生会评估患者糖尿病的类型、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制定最适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患者在严格遵循医生指示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使用胰岛素,调整剂量,及时监测血糖。
其次,患者需要学会正确的注射技巧。
在注射胰岛素之前,需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和注射部位的卫生。
患者要清洗双手,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干净的。
选择注射部位时,可以选择小腹、臀部、大腿外侧等部位,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肌肉或皮下脂肪的疲劳。
注射时要使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并快速刺入皮下脂肪组织。
注射结束后,请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
第三,患者需要每天监测血糖水平。
通过测量血糖,患者可以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效果。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水平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如若出现低血糖症状,例如头晕、心慌、出汗等,患者应迅速采取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措施,如喝一杯果汁或含糖饮料。
在治疗期间经常注意血糖波动的情况,对于情绪波动、运动、饮食等因素,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
第四,胰岛素的存储要正确。
胰岛素要储存在冷藏中,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胰岛素的稳定性容易受到温度、光照和振动的影响,所以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来存放胰岛素。
胰岛素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要定期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
如果发现胰岛素出现异常,如颜色变化、混浊等,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第五,长期使用胰岛素还需要密切关注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例如,注射胰岛素有可能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增厚或萎缩,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降低注射部位的舒适度。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以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注射部位。
同时,应该关注可能出现的注射部位感染、瘀血等并发症。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
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
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
简述胰岛素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简述胰岛素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以下是一些胰岛素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 注意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冰箱中,避免冷冻。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不超过25℃)保存28 天。
3. 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可选择腹部、大腿、臀部和手臂等部位。
为了避免注射部位的硬结和脂肪萎缩,应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4. 注射技巧:在注射胰岛素前,应洗净双手并消毒注射部位。
使用胰岛素笔或注射器时,应确保针头锋利,以减少注射疼痛。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药液外渗。
5. 监测血糖:在使用胰岛素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一般建议每天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
6. 注意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低血糖,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出汗、心慌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期间,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7. 饮食和运动配合:胰岛素的作用可能会受到饮食和运动的影响。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的运动。
8. 应急处理:如果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9. 定期就医复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向医生反馈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
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
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
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
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由于患者频繁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皮肤损伤,如果在同一位置多次注射,可以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受损,出现皮肤硬结、局部疼痛、皮肤感染,不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
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一、每日胰岛素用量: 1、按空腹血糖估算:(u)=[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00为mmol转为mg/di的系数×1 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是指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指2克血糖使用1u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至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u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u/kg(公斤);病情轻,0.4-0.5u/kg(公斤);病情重,应激状况,不应超过1.0u/(公斤)。
4、按4次尿糖计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用4u胰岛素。
5、综合估算:人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
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再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根据上述估算,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分配。
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
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为2-4小时,午餐前胰岛素用量最小。
如果睡前不用胰岛素(晚餐至次日晨再用),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应比午餐前大。
如果睡前要用胰岛素,则晚餐前胰岛素用量要减少,睡前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进一步调节胰岛素用量。
1、根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应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阀正常者)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糖(或当日晨尿糖)。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Ⅰ型糖尿病及肾糖阀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从短效胰岛素变为30R胰岛素的剂量计算:日总剂量不变,将2/3的日剂量放在早餐前,1/3的日剂量放在晚餐前。
糖尿病社区护理糖尿病是一个慢性、伴随终生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因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走进社区已成为趋势,通过卫生宣教、心理护理、体育锻炼、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及护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基本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五项内容。
其中糖尿病护理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护士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累及全身,需终身治疗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心、脑、肾、下肢等脏器的血管病变,并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及下肢麻木、坏疽的严重后果。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2]。
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五项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生活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
通过护士对糖尿病患者或家属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指导,使患者的尊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护士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健康教育能改变患者对健康的态度,增强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使患者明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理及危害。
(2)使患者接受患病现实,承认自我保健的责任。
(3)使患者能正确测量尿糖和血糖,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
2、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合理控制热能,维持健康,维持正常体重,减轻胰岛素负担。
因此使糖尿病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
每日所需的饮食总热量,成人在休息状态下每千克标准体重给予105~126 kJ,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进行估算。
碳水化合物占45%-50%,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副食量:鸡蛋1个,烹调油15~20g,瘦肉100g,豆制品80~100g,牛奶250g,盐5~8g,新鲜蔬菜500g,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100 g食品糖含量在5 g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脂肪占30%,蛋白质占10%-20%。
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
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不宜吃油腻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多饮水,戒烟酒。
做到定时定量。
三餐热量分配应按照早餐1/3,午餐1/3,晚餐1/3,或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的比例分配。
3、运动护理运动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之一。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使轻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
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适当的运动也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
做好运动护理的目的是防止发生运动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遵循的四大原则: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以恒[7]。
不宜突然中止,出汗过多时及时适量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应注射非运动部位,以免吸收过快产生低血糖。
运动形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糖尿病类型进行选择,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40分钟,如散步、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操、球类运动等[8]。
运动应在餐后1小时进行,尤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9]。
糖尿病并发坏疽、严重冠心病、眼底出血、严重糖尿病肾病等不宜运动。
4、药物护理合理饮食和运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就需要药物治疗。
嘱患者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
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口服药磺脲类: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皮疹和皮肤瘙痒,餐后半小时服药,如格列喹酮、优降糖。
双胍类: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偶有过敏反应,餐中或餐后A葡萄糖干酶抑制剂:副作用:腹胀、腹泻等。
与第一口饭嚼服。
如阿卡波糖。
噻唑烷二酮类:副作用:肝功能损害,空腹口服。
如罗格列酮。
(2)胰岛素:用于病情较重或伴有急慢性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应在2-8℃冰箱内保存,避免受热、光照、冷冻。
短效胰岛素应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应在早饭前1小时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腹部两侧、双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
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局部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