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技巧—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篇

合集下载

摄影焦距知识:通过不同焦距拍摄人像的技巧

摄影焦距知识:通过不同焦距拍摄人像的技巧

摄影焦距知识:通过不同焦距拍摄人像的技巧在摄影中,焦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焦距就是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不同的焦距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人像摄影中,选择合适的焦距会影响到照片的质量和美感。

下面将介绍人像摄影中常用的焦距,以及它们的拍摄技巧和适用场景。

1. 35mm以下的焦距一般来说,这种焦距是广角镜头。

它可以拍摄到更多的景象,但会产生较明显的透视扭曲。

这种焦距在人像摄影中使用比较少,因为它会拉宽被摄者的面部,使得人像显得扁平和失真。

但是在拍摄场景和环境照片时,这种焦距可以很好地呈现环境和空间。

2. 50mm这是最常用的普及焦段,因此通常被称为标准焦距。

在APS-C画幅中相当于35mm。

这种焦距最为普遍,因为它呈现的人像视角比较自然,不会产生太严重的透视扭曲和面部失真。

因此,它是最适宜的头像焦距。

50mm适用于室内、户外、肖像、半身和全身等拍摄。

3. 85mm85mm是被认为是最适合肖像摄影的焦距之一,因为它可以产生自然的肖像效果。

它拉近了被摄者和拍摄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被摄者的特征的细节和信息。

同时,由于85毫米的光圈相对较大,它非常适合拍摄暗场,当然也适合拍摄户外大环境的照片。

4. 135mm以上的焦距通常情况下,这种焦距被视为长焦距。

使用这种镜头拍摄人像时,眼睛和表情等特征会被放大,并产生柔和、缓和的背景。

长焦距的优点是能够产生唯美柔和的背景,因为它可以轻松地分离前景和背景的焦点。

这种镜头通常用于室外拍摄,大环境拍摄和远距离拍摄。

射手的技巧要求偏向技巧和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

5.不同焦距的拍摄技巧焦距的选择是基于你想要表达的效果和你想要呈现的视角。

如果你想要在照片中呈现更多的环境和空间,你应该选择一个较短的焦距;如果你想要强调被摄者的面部细节和特征,你应该选择一个更长的焦距。

当你使用短焦距拍摄人像时,要尽量避免将被摄体放在镜头靠近的地方。

镜头越接近被摄体,透视效果就会越明显,被摄体就会越扁平。

摄影技巧分享掌握合适的镜头焦距选择

摄影技巧分享掌握合适的镜头焦距选择

摄影技巧分享掌握合适的镜头焦距选择摄影技巧分享:掌握合适的镜头焦距选择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既需要艺术眼光,也需要丰富的技巧。

其中,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可以极大地影响照片的效果和观感。

本文将分享几种常见的摄影场景下合适的镜头焦距选择,帮助读者提升摄影技术。

一、人物摄影对于人物摄影,合适的镜头焦距可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营造出不同的拍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人物摄影场景和相应的镜头焦距选择:1.人像特写:在拍摄人像特写时,更常用的选择是50mm以上的镜头焦距。

这样可以使人脸表情和特征更为清晰,背景虚化效果会更突出,突出人物的主题。

2.半身或全身人像:在拍摄半身或全身人像时,建议使用35mm至70mm的焦距。

这个范围内的镜头既能保持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又能较好地捕捉到周围环境,使照片更加生动自然。

3.人物在风景中:如果想将人物与背景相结合,并突出人物的存在感,可以选择24mm至50mm的焦距。

这样一方面可以突显人物和风景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周围环境的细节。

二、风景摄影风景摄影追求的是艺术性和广阔感,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呈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景摄影场景和相应的镜头焦距选择:1.广角风景:广角镜头是拍摄风景的首选,其焦距一般小于35mm。

广角镜头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到更多的景物,并营造出夸张的透视效果,使照片更加宏大、有力量感。

2.细节特写:在风景摄影中,对于细节特写的拍摄,建议使用50mm至100mm的中焦镜头。

这样可以突出细节的层次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让观者感受到照片中的独特之处。

3.远景人物:如果你想在风景照片中加入人物元素,可以选择70mm至135mm的焦距。

这样可以在保持景色的同时,突出人物的存在感,让观者更好地感受到远方的广阔与人物的渺小。

三、静物摄影静物摄影追求的是细腻和质感,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可以使静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静物摄影场景和相应的镜头焦距选择:1.大型静物:对于较大的静物,建议使用35mm至70mm的焦距。

拍摄全家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焦距

拍摄全家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焦距

拍摄全家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焦距当一家人欢聚一堂,想要用镜头定格这温馨的时刻,拍摄一张完美的全家福时,焦距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合适的焦距不仅能让画面中的每个人都清晰可辨,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在拍摄全家福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焦距。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焦距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焦距可以大致分为广角、标准和长焦三种。

广角焦距通常在 35mm 以下。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全家福,能够纳入更广阔的场景,展现出家庭成员所处的环境,让照片更具故事性。

比如说,如果是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拍摄全家福,广角镜头可以将花园的美景和家庭成员一起收入画面,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

但需要注意的是,广角镜头容易产生透视畸变,可能会导致画面边缘的人物看起来有些变形,所以在拍摄时要特别留意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

标准焦距一般在 35mm 到 70mm 之间。

这是最接近人眼视角的焦距范围,拍摄出来的画面比较自然、真实。

使用标准焦距拍摄全家福,可以很好地还原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每个人看起来都比较正常。

而且,在这个焦距范围内,对于拍摄场景的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能轻松应对。

长焦焦距则在 70mm 以上。

长焦镜头可以压缩空间,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紧凑。

在拍摄全家福时,如果背景比较杂乱,使用长焦镜头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主体,使画面更加简洁、干净。

不过,长焦镜头的视角较窄,需要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捕捉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接下来,考虑拍摄场景对焦距选择的影响。

如果是在一个狭小的室内空间拍摄全家福,比如客厅或者卧室,由于空间有限,使用广角镜头可能会让画面显得过于拥挤,这时选择标准焦距或者稍微长焦一点的焦距会更合适。

反之,如果是在一个宽敞的户外场地,如公园或者海滩,广角镜头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广阔的背景,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氛围感。

家庭成员的数量也是选择焦距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家庭成员较少,比如只有三四个人,使用标准焦距或者长焦焦距可以更好地突出每个人的表情和细节。

人像摄影技巧之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技巧之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技巧之人像摄影拍摄角度一、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与搭配需要用明确的焦距来拍摄的专项摄影并不多,而人像摄影就是其中之一。

人像摄影中,不同镜头的选择与搭配所拍摄出的人像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比较喜欢用焦距为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

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离被摄体3~4m,留给自己和被摄主体一定的空间,但仍能使被摄体充满景框),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尼康24~120mm F/3.5~5.6变焦镜头在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过程当中,很多摄影者经常在最理想的镜头焦距是选择85mm还是100mm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其实,摄影者完全可以选择一款能够包含这两段焦距的变焦镜头,比如尼康的24~120mm变焦镜头,它可以完全满足摄影的不同需要。

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85~10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焦距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照片。

光圈F5曝光时间1/250s焦距85mm感光度100利用85mm定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照片虽然焦距在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

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光圈F2.5曝光时间1/200s焦距135mm感光度100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除了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也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青睐。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

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

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

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

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在摄影领域中,镜头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镜头可以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而拍摄距离也是影响拍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利用标准镜头进行拍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镜头的定义。

标准镜头通常指的是焦距在35mm到50mm之间的镜头,它的视角接近人眼所看到的景象,因此被称为“标准”。

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一般指的是镜头到主体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会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

在拍摄人像时,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一般在1.5米到3米之间。

这个距离下拍摄的人像画面会比较自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同时也可以保持人物的立体感。

如果拍摄距离太近,容易使人物的五官显得扭曲,而拍摄距离太远又会导致人物失去立体感,因此1.5米到3米是比较理想的拍摄距离。

对于风景摄影来说,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确定。

一般来说,拍摄远景时可以选择较远的拍摄距离,这样可以将远处的景物尽收眼底,同时也能够保持景物的纵深感。

而在拍摄近景时,适当靠近景物可以突出主体,营造出更加生动的画面效果。

此外,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还与拍摄主题的大小有关。

当拍摄较大的主题时,需要适当远离主题,以保证主题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中。

而在拍摄较小的主题时,则可以适当靠近主题,突出其细节特点。

总的来说,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主题和拍摄效果来确定。

合适的拍摄距离可以带来更加自然、立体的画面效果,提升照片的质量。

因此,在实际拍摄中,摄影爱好者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标准镜头,并不断尝试不同的拍摄距禿,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拍摄效果。

总结一下,标准镜头的拍摄距离对于拍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人像摄影中,1.5米到3米是比较理想的拍摄距离;在风景摄影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来确定拍摄距离;而在拍摄不同大小的主题时,也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拍摄距禿。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利用标准镜头进行拍摄,获得更加理想的摄影作品。

人像摄影知识:如何运用浅焦与深焦——制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人像照片

人像摄影知识:如何运用浅焦与深焦——制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人像照片

人像摄影知识:如何运用浅焦与深焦——制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人像照片摄影中浅焦和深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运用不同的焦距和光圈,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照片效果。

在人像摄影中,运用浅焦和深焦,可以制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照片,让人像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人像摄影中浅焦和深焦的运用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摄影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浅焦的运用浅焦是指一个相对小的景深范围内的焦点,通常用来突出照片中的主体,使其更加突出鲜明。

在人像摄影中,经常运用浅焦来营造出美丽的背景虚化效果,使照片更加柔和,让人物更加醒目。

使用浅焦的技巧:1.选择长焦镜头,可以让背景更加模糊,突出人物。

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2.使用大光圈,比如f/2.8或更大,可以让焦点更加集中,背景模糊更加明显。

3.选择合适的焦点,通常选择人物的眼睛或脸部作为主要的焦点,使得焦点更加准确。

4.合理控制拍摄距离,距离远了背景的虚化效果就会减弱。

5.选择适当的背景,背景越复杂越花哨的图案,背景虚化的效果越明显,使照片更具艺术感。

二、深焦的运用深焦是指一个相对大的景深范围内的焦点,使照片整体的清晰度更高,多运用于风景摄影中。

然而在人像摄影中,也可以运用深焦来制造出特殊的效果,比如在拍摄多人合影时,深焦可以使每个人都清晰可见,或将人像与背景的关系更加协调自然。

使用深焦的技巧:1.选择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的景深较大,可以将前景和后景全部清晰。

2.选择中小光圈,比如f/8-f/16之间,在保持整体清晰度的同时,减轻背景虚化的效果,使照片更加自然。

3.控制适当的拍摄距离,保证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恰当,使照片整体看起来更加协调。

4.合理构图,创造出有趣的画面,利用景深的变化来凸显人物的关键部位。

结语在人像摄影中,浅焦与深焦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照片效果,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构图选择不同的焦距和光圈,既可以突出人物,也可以更加协调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制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人像照片。

摄影焦距知识:选择什么焦距才能拍出完美的人像

摄影焦距知识:选择什么焦距才能拍出完美的人像

摄影焦距知识:选择什么焦距才能拍出完美的人像摄影焦距知识:选择什么焦距才能拍出完美的人像在人像摄影中,选择合适的焦距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焦距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因此选择正确的焦距将有助于拍摄出更完美的人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人像摄影中常用的焦距,并解释它们的特点,以帮助你选择最适合的焦距。

35mm焦距对于全幅相机来说,35mm是最常用的焦距之一。

它不仅能够拍摄出较为自然的人像,还能拍摄出比较广的景象,因此常常被用于拍摄大场面的人像照片。

同时,相机与人像之间的距离也不至于太远或太近,所以能够创造一种比较平衡和自然的效果。

在照相馆或拍摄大场景的时候,35mm的镜头是一款较为理想的选择。

85mm焦距如果您希望拍摄类似于婚礼、庆典和时装大片之类的高雅场合,那么85mm的焦距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它能够创造出浅景深且具有明显视差的效果,使得人像在背景之中十分突出并且非常清晰。

而且,85mm焦距也非常适合拍摄人脸及头部特写,具有十分出色的肖像拍摄功效。

50mm焦距50mm焦段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拍摄情感生活类、旅游随拍、全家福等多类人像照片。

它的构图视角以人为主,非常适合初学者拍摄人像。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景深表现中等,易造成后景可见,所以需要合理的构图来发挥它的优势。

200mm焦距200mm的焦距主要用于拍摄远距离且具备动态效果的人像,比如体育运动图片。

这种长焦距镜头可以帮助摄影师从较远的地方捕捉到动作性更强、更细节的表情和动态。

但是,使用时需要考虑到买单细节,避免造成畸变效应。

总结总体而言,选择合适的焦距将有助于我们拍摄出更完美的人像摄影作品。

不同的焦距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拍摄场合和拍摄主体,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当然,不同的摄影师也有不同的喜好,您自己的喜好和拍摄经验也将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您选择哪个焦距,只要注重构图技巧和拍摄细节,每一张人像照片都将成为您个人风格和专业水准的标志之一。

人像摄影 常用参数

人像摄影 常用参数

人像摄影常用参数
人像摄影的常用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圈:人像摄影中,通常使用较大的光圈以获得浅景深的效果,突出人物主体,背景虚化。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

常用的光圈值有F1.2、F1.4、F1.8等。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在人像摄影中也非常关键,它决定了拍摄对象在相机中的曝光时间。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运动中的对象,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以记录下运动的过程。

对于静止的人像,通常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比如1/250秒或1/500秒。

3. 感光度:感光度是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在低光环境下,需要提高感光度来获得足够的曝光。

但较高的感光度会增加照片的噪点,影响画质。

根据拍摄环境和光线条件,合理选择感光度是关键。

4. 对焦:人像摄影中,准确的对焦是至关重要的。

大多数现代相机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手动对焦可能会更好。

确保镜头对焦在主要的主题上,使其清晰锐利。

5. 白平衡:白平衡是相机用来确定拍摄对象正确色彩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白平衡也会有所不同。

在人像摄影中,通常使用自动白平衡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获得更准确的色彩。

6. 构图:构图是照片中元素排列和分布的方式。

在人像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方式有三分法、黄金分割法等。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使照片更具吸引力。

这些是人像摄影中常用的参数,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和对象,摄影师需要灵活调整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像摄影技巧—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篇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先测试一下这个网站能不能外链图片,这个也不能全怪别人网站,天涯本身就特挑,好多网站的图片他不许直接外链。

14mm16mm24mm35mm 50mm70mm 100mm135mm 200mm300mm 400mm看出区别来了没?焦距不同,脸型也不一样了。

广角焦段(14mm-35mm)整个脸鼓出来了,变形严重;而中长焦段(70mm-400mm),随着焦距越来越大,模特的脸也越来越胖,而且像摊大饼一样变得又圆又扁,五官失去了立体感;所以纪实类摄影大师都用50mm的标准镜头。

1、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镜头焦距的差异会让照片的气氛为之一变。

其中视角的差异如上图。

照片中的被拍摄者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背景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焦距趋向远摄区域,视角变得狭窄,于是背景的范围也渐渐变窄。

另外,镜头的焦距不同,被摄体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使用广角镜头时,由于它有着近大远小的特性,所以人脸的形状发生了扭曲。

和焦距较长的镜头相比,使用广角镜头时的拍摄距离较短,所以相对距离镜头较近的鼻子和脸颊部分就像是突出来一样,发生了膨胀。

相反,在使用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拍摄时,拍摄距离变长,脸的各部位的距离差随着拍摄距离的变长而相对缩小,和广角镜头相反的脸部成像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如上所述,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拍出人物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究竟使用怎样的焦距拍摄出来的才是标准成像,这随拍摄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不同。

如这次的拍摄,使用的是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者本人相对喜欢50-70mm左右的带有轻微变形的照片。

适当的变形强调出了立体感,突出了被拍摄者脸部的抑扬感,看起来更加精致漂亮。

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说焦距越长越好,因为在使用远摄区域拍摄时,脸部整体会给人很平坦的感觉,有时还会让人看起来显胖。

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被拍摄者脸部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镜头。

2、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光圈越明亮,虚化效果越强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

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

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

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

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

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

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

实际测量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的拍摄距离脸部特写胸部以上特写上半身膝部以上全身各种焦距下五种构图的拍摄距离※1:小于镜头最近拍摄距离时,不能拍摄。

※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

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

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

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

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

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

观察实拍图像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镜头焦距16mm、拍摄距离50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F8F11F16F22<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

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

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

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

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

镜头焦距35mm、拍摄距离85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F8F11F16F22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

光圈为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之间的虚化效果。

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F8F11F16F22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

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

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

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

镜头焦距85mm、拍摄距离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F8F11F16F22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

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

景深很小,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

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

镜头焦距135mm、拍摄距离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 F8 F11 F16 F22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

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

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

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

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镜头焦距200mm、拍摄距离4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F4 F8 F11 F16 F22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

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

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

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

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

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

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

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

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

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

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

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

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3、根据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来决定相机高度人像摄影中,相机的高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会有很大不同。

如果从脸部以下的位置拍摄,就会把鼻孔拍进照片,所以在拍摄女性人像时特别要注意相机的高度。

拍摄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

决定相机的高度时应该以被拍摄者的身高、而不应该以拍摄者的视平线高度(眼高)为基准。

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身高差距很大的时候,应该上下调节相机高度,寻找出符合拍摄意图的角度。

在这里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以200厘米、155厘米(被拍摄者眼部的高度)、100厘米(被拍摄者肚脐的高度)和50厘米(被拍摄者膝盖的高度),拍摄了被拍摄者的全身照片。

一起来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成像特征吧。

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使用16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10mm)广角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16mm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感。

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

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

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但是鼻孔也会被拍得很清楚,这点需要注意。

另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拍摄者应该在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

使用50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31mm)广角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没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感,成像很自然。

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

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

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

另一方面,***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

使用85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53mm)中远摄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

背景的变化和16mm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

成像特性和50mm镜头相似,但是变形更小。

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

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

这种平衡也是85mm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