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 教学设计
雨花石 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雨花石》的音乐知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雨花石》的音乐知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合作学习中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
2.如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
2.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花石》,让学生静静地欣赏音乐,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了解音乐知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花石》的音乐知识:《雨花石》是一首古筝演奏曲目,演奏时音乐流畅优美,具有水乳交融的感觉。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合作学习(2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模仿演奏《雨花石》的主旋律部分。
教师提供一段《雨花石》的主旋律乐谱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乐器演奏。
每个小组选择乐器,合作演奏。
每个小组演奏结束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展示和欣赏(10分钟)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演奏,其他小组和教师给予表演评价,欣赏演奏的乐曲。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创造力。
5.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雨花石》的音乐特点,小组合作演奏的心得感悟。
六、教学反思1.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通过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修养。
3.通过欣赏和表演,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雨花石教案

雨花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雨花石的产地、特点和价值。
(2)学会欣赏雨花石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花石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雨花石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雨花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雨花石的产地、特点和价值。
(2)学会欣赏雨花石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花石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雨花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雨花石的美丽和独特。
(2)介绍雨花石的产地、特点和价值,使学生对雨花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雨花石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雨花石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雨花石的欣赏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欣赏。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雨花石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雨花
石的文化价值。
(2)欣赏:播放雨花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雨花石的美丽和独特。
(3)讨论:分组讨论雨花石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雨花石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雨花石的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雨花石 教案

雨花石教案教案标题:雨花石教学目标:1. 了解雨花石的形成、特点和分类。
2. 掌握雨花石的观察方法和鉴别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雨花石标本或图片。
2. 放大镜或显微镜。
3. 石头鉴别手册或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雨花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雨花石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雨花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雨花石的形成过程,解释其独特的花纹和颜色。
同时,介绍雨花石的分类,如葡萄石、花岗石等。
3. 观察与鉴别(15分钟)让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雨花石的细节,引导他们观察花纹、颜色、质地等特征,并与鉴别手册或参考书籍进行比对,尝试鉴别不同种类的雨花石。
4. 分析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鉴别经验,引导他们分析不同种类雨花石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并总结鉴别雨花石的方法。
5. 拓展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社区附近的石材市场或石材展览,让他们实地观察各种石材,尝试鉴别其中的雨花石。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雨花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 你觉得雨花石的观察和鉴别有什么难点?- 你觉得这堂课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石材工匠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雨花石的知识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石材鉴赏比赛,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鉴别雨花石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他们对雨花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增加更多实物观察的机会,提供更多鉴别技巧的讲解等。
《雨花石》教案

《雨花石》教案第一篇:《雨花石》教案雨花石课题:雨花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并且能够用歌声来表达对革命烈士奉献精神的赞美。
2·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培养学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操。
3·能够体会休止符、倚音等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能够大概掌握倚音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情感上(爱国、奉献)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1·休止符的唱法。
2·倚音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
学法指导:交流、感悟。
教材分析:“雨花石”象征着烈士的鲜血,象征着爱国和革命的传统。
《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雨花石》的主题歌,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要求学生学会用连贯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伴随着以《雨花石》为背景的音乐进入课堂,师生在音乐声中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查阅并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你们都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师:接下来我来请几个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所搜集的资料。
(师略作点评)师:你们课后搜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老师也没偷懒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多媒体课件),看完后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感受生:(雨花石各式各样,晶莹剔透,图像像是人工雕刻一般……)(师稍作补充)二、歌曲教学师:雨花石如此可爱,如此美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歌声来赞一赞它们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页,请注意那幅革命烈士图以及图上那几行字,然后再好好看一看歌词,相互交流一下,除了刚刚所说雨花石的外在美,还有什么美呢?美在何处?生:(这首歌词用雨花石象征着革命烈士无私奉献,象征着爱国和革命传统……)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最真挚的敬意来朗读这首歌词吧!(播放《雨花石》歌曲旋律)生:(有感情的伴随着音乐朗读歌词)师:在学这首歌曲,我们需要进行发声练习(中学生处于变声期,需要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
第2课《雨花石》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雨花石》的内容及结构: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理解雨花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通过雨花石所传达的深层文化意义。重点讲解课文中关键的自然段,如雨花石的形成、特点等,以及作者的观察和感悟。
举例:课文中“它们(雨花石)是经过亿万斯年的磨砺,才变得如此美丽”这句话,需要学生理解“亿万斯年”的概念,以及雨花石形成的漫长过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时间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小组的讨论时间较短。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讨论机会。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在课后加强辅导,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在讲解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地质变化、修辞手法等概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理解。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雨花石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篇一:雨花石教学设计】《雨花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的第三单元中的《雨花石》。
整首作品曲调婉转起伏,节奏富于变化,旋律的进行如波浪般不断向前涌动,高潮在后半部分,音区提高,大跳音程增多,这些手段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激情澎湃,将歌曲推向高潮。
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表达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歌中把殷红的雨花石比作是烈士们挥洒的热血,赋予雨花石以不屈的灵魂。
二、学生分析三、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目标: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我们正在欣赏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
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地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
二、学唱歌曲: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
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 ??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生:中速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初中音乐教案雨花石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雨花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雨花石》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雨花石》,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 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雨花石》的背景知识介绍。
2. 歌曲《雨花石》的旋律分析。
3. 歌曲《雨花石》的歌词解析。
4. 教授学生演唱《雨花石》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雨花石》的背景知识,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装饰音、休止符等音乐要素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气息和声音位置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雨花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旋律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雨花石》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歌词解析:教师详细讲解歌曲《雨花石》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的象征意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革命精神。
4. 演唱教学: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包括声音位置、气息运用等,指导学生如何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5. 实践演唱:学生分组或集体演唱《雨花石》,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表现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雨花石》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类似的歌曲,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雨花石》。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歌词含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演唱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
4. 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歌曲《雨花石》的背景知识、旋律分析和歌词解析。
中班科学教案雨花石

中班科学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花石的形成原理;2. 学习观察和描述雨花石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 雨花石样本;2. 放大镜;3. 平板或黑板;4. 多媒体设备(如有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故事情节或图片向学生引出雨花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在户外看到过一种奇特的石头,上面长满了很多小小的石头?”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
3. 学习和探究(教师出示一块雨花石样本给学生观察。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雨花石上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可以逐一解释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雨花石表面的小小石头是怎样形成的。
4. 讨论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雨花石的形成原理,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平板上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形成结构化的总结。
5. 温故知新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其他地方是否也能找到类似的石头,鼓励学生在户外观察和收集雨花石样本。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支持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相关的图片、故事或绘本,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雨花石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课后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延伸阅读材料或绘本,让学生在家继续探索雨花石的奥秘,并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和讨论找到的雨花石样本。
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雨花石的基本知识和形成原理,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详尽和科学的解答;2.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3.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4.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个别化指导和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花石》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的第
三单元中的《雨花石》。
整首作品曲调婉转起伏,节奏富于变化,旋律的进行如波浪般不断向前涌动,高潮在后半部分,音区提高,大跳音程增多,这些手段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激情澎湃,将歌曲推向高潮。
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表达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歌中把殷红的雨花石比作是烈士们挥洒的热血,赋予雨花石以不屈的灵魂。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的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游戏、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
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
·多媒体教室
·电子琴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我们正在欣赏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
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地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
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
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
生:中速
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2、简单介绍歌曲产生的的背景: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
师:这首《雨花石》是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它讲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
这样就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3、播放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体会雨花石它被赋予的神圣的内涵吧。
(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
师生在雨花石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
师:同学们朗读的很有感情。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从歌声中去感受一下雨花石的精神。
4、播放范唱音乐,生了解歌词的内容。
师:在聆听的同时,请你思考: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播放范唱)
师: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
生:它向我们诉说了它的心愿: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那你能告诉我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吗?
生: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5、播放范唱音乐,生随音乐小声跟唱。
(课件出示歌谱)
师:了解了歌词的内容,让我们跟着范唱轻声的哼唱这首歌曲。
(播放范唱音乐)
6、生随教师的琴声用wu哼唱。
熟悉旋律,体会旋律的优美。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用呜来哼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7、生跟琴填词演唱。
师:请学生们听着琴声直接填入歌词演唱一遍歌曲。
8、处理歌曲难点:(倚音、休止符、切分节奏、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唱)
(1)、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
师:我们把它找出来了。
(出示课件)它的名字叫倚音,它的作用是把旋律装饰得更加好听,我们把它放到旋律中来唱一唱。
(教师唱有无两种,让学生分辨)
师:先来听老师唱一遍没有倚音的。
再来听一遍有倚音的。
你们来感受一下哪种演唱更好听?
生:加上倚音更好听。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
(教师弹琴教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
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对比唱)
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
生: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和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生跟琴练唱。
(2)、学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师:请你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
(教师范唱)
生跟琴唱一遍。
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
师:还要注意“五”的唱法。
生再跟唱一遍。
师: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二句。
(教师教唱)要注意“我愿”是下行。
生跟着琴声唱。
(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
③、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二乐段。
师:我们完整的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生跟琴练唱。
9、生随教师的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难点解决了,让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生随琴演唱。
10、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比较准确,但是老师感觉你们的歌声还缺少情感的流露。
师:这条雨花石铺成的五彩的路是谁铺的?用什么铺的?
生:是由革命烈士用身躯和鲜血铺成的。
师:那我们在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生: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之情、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师伴奏生激情演唱。
)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从你们深情的歌声感受到了你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三、歌曲处理: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师:请你们想想,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丰富歌曲的演唱呢?
生:领唱和齐唱、男女生分组唱、、朗诵+哼鸣伴唱……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说得这几种方式来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
四、创编动作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师:同学们再来看课本右下方有一组雕像,这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雕像群中的一组。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印入我们眼帘就是这一座巨型烈士群雕。
孩子们,让我们走近群雕,一起瞻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却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我们知道,他们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代表,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用歌声展现出来了。
那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吗?
生:能。
(1)生分组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要求根据歌词的含义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生分组创编。
(2)生分四组自由摆出各种造型,情景表演,完整演唱歌曲。
师生评价。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都很有创意!
五、总结:
师:通过学唱这首《雨花石》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的!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那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的唱起“雨花石”,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在师生深情的演唱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