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名录详解
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物种名录

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物种名录
我国1987年公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共收录了一、二、三级药用动植物共43种药材,其中,虎骨、豹骨已经禁止使用。
一级:人参、黑节草、虎骨、豹骨、鹿茸(梅花鹿)、
二级:鹿茸(马鹿)、麝香、熊胆、穿山甲、蟾酥、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黄柏、血竭、
三级: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阿魏、连翘、羌活
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的药用植物主要有30种(类):白芨、沉香、大戟、甘松、狗脊、尼泊尔绿绒蒿、紫杉、云南红豆杉、胡黄连、芦荟、买麻腾、毛茛、芳香蓟花木、蛇根木(萝芙木)、神圣愈疮木、药用愈疮木、木香、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冰球子)、杜鹃兰(毛慈姑)、山莨菪(樟柳)、石斛属、手参(佛手参)、三角薯蓣、桃儿七(鬼臼草)、天麻、西洋参、仙人掌、青天麻、猪笼草。
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保护名录的药用植物主
要有20种:北沙参、土沉香、冬虫夏草、崖白菜、地枫皮、香榧、厚朴、黄柏、降香、姜、金荞麦、金铁锁、苏铁蕨、水蕨、扇蕨、莲、拟豆蔻、云南红豆蔻、三尖杉、砂仁。
属于中国的珍贵树种的有:杜仲、桂、见血封喉、篦子三尖杉、银杏等5种。
重要的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珊瑚、海马、龟、玳瑁、蛤蚧、蛇、穿山甲、灵猫、虎、豹、象、犀、麝、羚羊等10多种。
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一一

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一一对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后经反复的商讨,基于Mace和Lande提出的物种濒危等级,最新修订的IUCN红色名录(3.1版)中被核定的物种受威胁级别为9类:1、绝灭(EX)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已知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绝灭。
2、野生绝灭(EW)如果已知一个生物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
3、极危(CR)当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高,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类。
4、濒危(EN)当一个生物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几率很高,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类;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E)时(见第V部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
5、易危(VU)当一个生物分类单元未达极危或濒危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几率较高,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易危种类。
6、近危(NT)当一个生物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易危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该分类单元即列为近危。
7、无危(LC)当一个生物分类单元被评估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或者接近受危标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需予关注的种类,即无危种类;广泛分布和种类丰富的分类单元都属于该等级。
例如:台湾蓝鹊、狼。
8、数据缺乏(DD)当没有足够的资料直接或问接地确定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分布、或种群状况来评估其所面临的灭绝危险的程度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
9、未予评估(NE)如果一个生物分类单元未经应用本标准进行评估,则可将该分类单元列为未予评估。
国务院认证濒危物种名单

国务院认证濒危物种名单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2.华南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华南虎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3.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4.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
雪豹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节呼吸等技能。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
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雪豹。
5.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名录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名录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一些极度濒危、稀有的物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以下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的部分名录:1、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最著名的国宝,以其独特的黑白毛色和温和的性格而闻名。
它们生活在中国的西南部山区,以竹子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濒危动物之一。
2、金丝猴:滇、黔和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山区,是中国特有物种。
它们有着美丽的金色长毛,被誉为“森林中的美猴王”。
3、中华鲟:中华鲟是中国长江的特有鱼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已有1.4亿年的历史。
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4、长臂猿:长臂猿是中国南方的特有物种,生活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的热带雨林中。
它们有着非常长的手臂和灵活的攀爬能力,叫声也十分特别。
5、天山雪莲:天山雪莲是中国西北的特有植物,生长在高山上,是中国著名的草药之一。
由于过度采摘和生态环境破坏,天山雪莲的数量不断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6、百山祖冷杉:百山祖冷杉是中国东南部的特有植物,只生长在浙江百山祖地区。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已有近亿年的历史。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摘,百山祖冷杉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7、中华蛩蠊:中华蛩蠊是中国东北的特有昆虫,生活在长白山等地的冷温带森林中。
它们有着非常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摘,中华蛩蠊的数量不断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昆虫。
8、黄嘴白鹭:黄嘴白鹭是中国南方的特有鸟类,生活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海岸线和岛屿上。
它们有着非常美丽的羽毛和婉转的歌声,但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杀,黄嘴白鹭的数量不断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9、长尾猴:长尾猴是中国南方的特有猴类,生活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的热带雨林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保护级别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用以确定和保护濒危物种。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一、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背景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由IUCN编制的评估全球各种动植物物种现状及其濒危状态的最具权威性、最为系统化的国际性名录,以红色标识濒危物种。
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基础,以促进保护,管理员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的濒危或易危物种。
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标准进行了分类,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级别为“灭绝危险”(Extinct),其次为“野外灭绝危险”(Extinct in the Wild),然后是“极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濒危物种”(E ndangered)和“易危物种”(Vulnerable)。
其中,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最为关注,需要重点保护。
三、标准保护级别的界定1. 灭绝危险(Extinct)物种已不存在于自然界,已经消失。
2. 野外灭绝危险(Extinct in the Wild)物种已存在于人工栽培或种群重建地,但自然栖息地的种群已灭绝。
3. 极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种已面临极度威胁,估计物种数量存在“崩溃”的风险。
4. 濒危物种(Endangered)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下降,面临高度威胁。
5. 易危物种(Vulnerable)物种数量不多,受生境破坏、猎捕或疾病等因素影响,存在被威胁的风险。
四、标准保护级别的意义以上五个等级的濒危标准,主要是为了保护世界上的濒危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以及调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中,对于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应加强保护措施,采取科学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对目前没有被纳入濒危名录的物种和生境着眼于加强保护工作,确立合理的管理目标并制定保护计划。
濒危物种有哪些

濒危物种有哪些白暨豚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僧海豹小嘴狐猴白暨豚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僧海豹小嘴狐猴兰.坎皮海龟奥瑞纳克鳄鱼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微型猪斯比克斯鹦鹉兰.坎皮海龟奥瑞纳克鳄鱼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微型猪斯比克斯鹦鹉1. 霸王龙(灭绝于6千5百万年前)霸王龙就是有史以来存活于陆地上的最小的食肉动物,体长达至43.3英尺,体重16.6英尺,据估计体重更是达至7吨之奋身。
与其它恐龙较之,霸王龙称得上两足食肉动物,其非常大的骨架依靠它身后那条又短又轻的尾巴去保持均衡。
相对于它强壮有力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两个脚趾。
北美岩层中曾发现过霸王龙的化石,据信它们应该生存了约3百万年,那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万至万年前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的晚期。
在白垩纪第三纪发生令大批动物灭绝的事件之前,霸王龙是生存时间最长的恐龙之一,据考证当时约有三十多种霸王龙,但我们所知的也只是恐龙化石而己,虽然研究人员也有幸发现了一些软组织。
不过,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使科学家能够深入研究恐龙的生物特性,如生活在史和生物力学等。
2.斑驴:一半象斑马,一半象马(自年后绝种)作为非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斑驴实际上是草原斑马的亚种,曾大规模地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它与其它斑马的区别就在于明显地只在身体前半部分有条纹,而到身体中间部分时条纹就逐渐变淡消失,条纹间黑色的区域逐渐变大,直至后腿和臀部全都是一片棕色。
它的名字quagga来源于khoikhoi语言对斑马的称呼,是个象声词,得自斑驴的叫声。
最初在年时,斑驴被视为一个单一制物种--马属于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辨认出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能全然一样),分类学家辨认出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有利于人类区分哪些就是真正的物种,哪些就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
中国11种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野生动物

中国11种比大熊猫还濒危、急需拯救性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单华南虎、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扬子鳄、四爪陆龟、莽山烙铁头蛇、鳄蜥分别的简介: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厦门虎,南中国虎)我国特有亚种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我国中南部。
识别特点:体型大,体长1.6~2.9米,体重180~200公斤。
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是亚种老虎中体型最小的。
雄性华南虎长约2.5米,重约150公斤;雌性体型要小一些,长约2.3米,重约110公斤。
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相比,华南虎身上短而宽的斑纹间距很大。
华南虎的怀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两三头幼虎。
华南虎于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到目前为止,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仅为70只,其中包括正在南非野化的2只。
国内动物园圈养的华南虎只有68只,散布在全国18家城市动物园中。
2000-2001年的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搜索过程中没有看见一只野生虎的身影,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英文名:Crested Ibis别名:朱鹭红鹤鹮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物种命名人及年代:(Temminck, 1835)分类位置: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朱鹮属Nipponia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濒危(E)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国家保护等级:一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分布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是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一个名录,目的是呼吁全球关注和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品种,下面是该名录中部分野生动物的介绍:
1. 巨石龙:是一种古生物,现已绝迹。
它们在约两亿六千万年前生存于蒙古与中国边境地带。
2. 大熊猫:居住在中国的中部山区,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
3. 魔鬼鱼:其特征是头部扁平,长有锯齿状的犬牙,现已濒临灭绝。
4. 双角犀牛:居住在非洲,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仅剩下数只。
5. 雪豹:生存于高山峡谷地区,是大型食肉动物。
6. 中国河豚:主要生活在中国的海域,因美食而被捕杀,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
7. 蓝鲸:分布在世界大洋深处,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8. 长颈鹿:是非洲的动物之一,因长长的脖子而著名。
9. 巨菱角蛙:被认为是全球最稀少的青蛙之一,生活在中国的岩溶地区。
10. 牙买加鸟:是牙买加岛特有的鸟类,野外数量已经极度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濒危物种名录
受到人类活动等各种影响,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物种已濒临灭绝。
在美国《濒危物种名录》上,记录着以下这些濒危物种。
墨西哥灰狼。
320头(60头生活在野外,人工圈养260头)。
作为一个濒危亚种,墨西哥灰狼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过由于人工繁殖的功劳,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地区该物种的数量正在缓慢上升。
流苏坎皮恩(又名铁藤)。
尚存10,700棵(估计有5500至10,700株)。
流苏坎皮恩是一种真正的森林栖息地专家,要有非常高的土壤、化学和光照
条件才能茁壮成长,只有佛罗里达和佐治亚州的37个地区符合它的要求。
凡是对硬木林有危害的现象,如植物入侵、鹿的活动过于频繁,都不利于这些美丽植物的
生长。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处的生物学家皮特·帕塔维纳认为,“从全球来看,适合这个物种生长的栖息地合在一起也不过只有几个停车场那么大。
”
花脸齿鹑:700只(野生的几乎绝种,圈养的大约700只)。
花脸齿鹑是一类小型短尾巴的猎鸟,样子像鹧鸪,但比鹧鸪小,也没有鹧鸪那么健壮,喜欢栖息在辽阔的草原和灌木丛中,主要食物是种子、浆果,有时也吃一些树叶、草根和昆虫。
它们的肉和蛋味道鲜美,是猎人追逐的目标。
圣卡塔利娜岛狐狸。
仅剩572只。
黄斑地图龟。
估计仅存50000只。
韦氏镖鲈或称红鳍镖鲈。
约4,100(估计野生3500条,人工饲养600条)。
仅生活在美国南部一条河道的支流,习惯于逆水而游。
目前的育种目标是为这
种一百多年前几乎绝迹的鱼类重新建立一定数量的种群。
水坝的建立和其他水文条件的变化对小鱼的成长构成威胁,此外,人类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沉积、过度的放牧
以及农业生产对径流的影响也是不利因素。
由于这种鱼很难监测到,所以对它们数量的估计也不稳定。
德里沙地喜花苍蝇。
不到1000只。
这是喜欢追逐鲜花的德里沙地苍蝇,已经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摄影师花了3个月的努力,才获得捕捉许可证,拍摄完毕,把它
放回栖息地加利福尼亚州的沙丘。
整个过程历时约20分钟,完全在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处三位生物学家的监督之下进行。
摄影师萨尔托雷回忆道,“这是最让
我伤脑筋的拍摄经历。
如此严厉的审核…
… 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生怕一旦失手,不是伤害了苍蝇就是错过了镜头。
”
夏威夷鹅。
2100只(估计2000只野生,人工圈养100只)。
红冠啄木鸟。
估计数量12210只。
奇里卡瓦豹蛙。
成年蛙估计尚存5000只。
黄马姆。
亦称鳍连尾鮰,是分布在北美的鲶鱼,仅剩5,800条。
(5000条野生,800条圈养)。
狼獾。
虽然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估计硕果仅存的约300只,生活在48个州的低海拔地区。
格莱汉姆山红松鼠。
目前尚存约300只。
德州盲螈。
总数约1,150只(150只圈养,野生的估计有100到1000只)。
北极熊。
估计在阿拉斯加地区有3500头。
北极熊居无定所,它们时常往来于俄罗斯海至阿拉斯加的冰面上,此外加拿大、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广阔地带都是
它们的家园。
北极熊的最大天敌是猎人,北极熊的总体数量约为22000头,目前由于气候变化造成海洋浮冰融化,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下降,尤其在某些北极地区。
墨西哥斑点猫头鹰。
估计数量在1000至2000之间。
豹猫。
剩余195只(据估计在美国野生的不到100只,人工圈养95只)。
由于人类的开发,野生豹猫除了得克萨斯州已经在全美国销声匿迹。
这种难以捉摸的猫科动物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荒野还有活动的迹象,但对于它们具体的数量几乎没有可靠的数据。
侏儒兔。
侏儒兔绝迹于2008年,即在本照片拍摄后的几个月。
虽然该物种仍然存在,哥伦比亚盆地的独特基因种群已经不复存在。
它们的栖息地被转化为农田是其数量锐减的直接原因。
环保人士希望繁殖计划能抢救出部分基因。
加州秃鹰。
约336只(156只野生,180只人工圈养)。
它们是冰河时代幸存下来的产物,但却无法逃脱人类的毒手。
这些大自然的拾荒者不是遭到猎人枪杀,就是因为品尝猎人投下的毒物而一命呜呼。
1985年普查到的野生秃鹰只有硕果仅存的9只。
目前,由于人工繁殖和铅质弹药的减少使用,该物种有起死回生
的迹象。
美国填埋甲虫。
仅25,000只。
这种甲虫喜欢生活在黑暗、不受干扰且动物死尸富足的地区。
它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习惯于为后代储藏动物的死尸。
它们在美国现身的范围已经从曾经的35个州下降到9个州,同时数量也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