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浓烈的一组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
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将目光投向海洋。
海洋蕴藏着地球34 %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海洋环境恶劣,油气钻采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设备,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其中关键设备之一。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一般分为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两种。
固定式平台包括坐底式、导管架式等,移动式平台包括自升式、半潜式等。
其中,导管架平台具有甲板面积大、可变载荷大、结构安全可靠等优点。
世界上第一座设备齐全的钢质导管架平台,于1947年在美国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成功安装。
此后,导管架平台数量迅速增加。
导管架平台主要由导管架、桩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组成。
其中导管架和桩,通常称为支撑结构。
按腿柱数量分类,导管架通常有以下九种形式:三腿柱导管架、四腿柱导管架、八腿柱导管架。
此外,还有十二腿柱导管架、十六腿柱导管架等。
例如,259米水深的Hondo平台是八腿,313米水深的Cognoc平台是十二腿。
导管架的外形类似细长形的金字塔,腿越多,底座相对越稳固,但也更费钢材,体积也更大。
整个导管架在陆上预制完成,运至海上采油处再定位、安装、合拢。
这大大地,减少了海上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导管架平台通常用于浅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
但海洋中蕴藏的油气资源有近一半埋于超过300米的深海之下。
300米水深是油气行业划分浅水与深水的界限。
随着水深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所需投入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千座导管架平台中,仅有9座导管架高度超过300米。
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渤海湾地区,水深局限在20米。
80年代末期,开始在南海100米水深范围内勘探和生产。
南海是世界上最有前景而又尚未大规模开采的油气资源区,油气田大多在300 米~500米水深范围内。
我国现有导管架平台约300座,最早的是1985年投产的渤海埕北油田,水深在16米左右﹔2014年投产的荔湾3-1平台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导管架平台,水深达到了190米。
电视剧《永远的田野》全集分集介绍

永远的田野全集分集介绍:第1集金秋八月,美丽的向海自然保护区,烟波浩淼,山峦叠嶂,成片的黄榆林遮天蔽日,高贵的丹顶鹤翩翩起舞,到处部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
可是与保护区相比,毗邻而居的望海村却是另一番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
村里的富裕户乔海山,只顾忙着和媳妇巧莲加固自家的羊圈,相反德高望重的“万年历”老爷子却主动去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祝奶奶,而一贯游手好闲的村民朱二正想趁这个机会讨好小寡妇“大美丽”,不想却被泼辣要强的“大美丽”给赶了出去。
就在村主任黄榆被省城的医院确诊为不治之症的时候,狂风暴雨如期而至,小小的望海村立刻笼罩在一片电闪雷鸣之中。
眼看灾情巨大,陈乡长一面责成下属立刻向上级报告情况,一面深深地陷入厂对望海村未来的担心和忧虑之中……第2集由于多年来望海村对保护区环境不断的蚕食和破坏,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赞成向上级部门请示整体迁移望海村,唯有保护区的环保志愿者叶思语却在会场上力排众议,提出了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新主张。
黄榆得了绝症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以“万年历”老爷子和正直善良的小寡妇“大美丽”为首的大多数村民,有感于黄榆这么多年来一心为公的无私品格和feng-xian精神,都对黄榆的病情同情不已。
可几年前因为追缴农业税,而和黄榆结下仇怨的乔悔山和米沙子等人,却对黄愉的病情幸灾乐祸。
第3集有关望海村是去还是留的争论在村民中展开。
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黄榆,心里越来越不平静,夜晚,黄榆和媳妇金兰拥被而坐,回想起当年两个人相亲时的浪慢住事,黄榆骨子里不服输的血性又重新被点燃了。
与此同时,保护区的叶思语再次找上门来,不厌其烦地为黄榆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叶思语的话进一步坚定了黄榆想要保护家园的决心。
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陈乡长一面坚决支持黄榆想要保护家园的决心,一面又巧妙地提醒他要注意工作策略。
第4集为了保护家园的工作更有力的开展,同时更为了保证乔海山和米沙子等人不扯后腿,黄榆和自己的副手李会计,故意在村子里散布自己主张望海村从保护区迁移出去的消息。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深藏人文的风景表现——刘成油画作品品评

深藏人文的风景表现——刘成油画作品品评作者:孟远烘来源:《美术界》 2019年第8期深藏人文的风景表现——刘成油画作品品评文/ 孟远烘广西北海市,曾被称为水彩画的重镇,几年前,曾有北海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被称为画界盛事。
小城地处美丽的北部湾之滨,海景、渔村以及带有南国风韵的人物,自然成为北海画家们熟稔而擅长的题材。
因地处偏远,淡泊与宁静使画家们少有旁骛,他们凝神聚气关注眼前的每一朵浪花,眺望傍海人家窗外的晨晖与晚霞,用传神之笔为北海画廊增添异样的风景。
近两三年,人们欣喜地看到,青年画家刘成又以独具风格的油画别开生面——鳞次栉比的海边老房子。
老房子的屋顶或窗口散落着充满生活气息的各种物品;远处时有星星点点的渔船,给人以辽远的想象或是充满希望的生活展望……刘成的油画所呈现的,大多是北海老街的风景。
这一古老街区,被称为“近现代建筑年鉴”,是北海确立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基石。
老街凝聚了近两百年来潮起潮落的历史沧桑,也凝聚了中西交融八面来风的神韵。
然而刘成的油画作品脱颖而出,不仅仅因为他努力浓缩这沧桑神韵,更因为他的创作具有更独到的角度、更敏锐的洞见和更深情的关怀。
因此刘成的作品甫一亮相,就吸引、征服我们,并在各大画展中入选、获奖,其中包括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等。
这位年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不甘于平庸却善于从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然后努力融入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这或许是他的艺术追求。
刘成对老街的老建筑当然是如数家珍的,比如这些建筑为什么都采用狭长的形制?前店后居如何兼顾着商用与生活的需要?比如老街很多老建筑屋顶都有一个斜放的瓮,那是出海打渔的人们用来谛听风声的,而风,就是旧航海时代樯桅入港的信使……刘成就在这积累中滋养着情感,也磨练着敏锐。
从刘成的画作中,不难看出这一积累所蕴含的厚重,更是有意无意就给我们传递他出人意料的发现。
刘成的很多画作中,埋藏了很多关于人的生活的痕迹:屋顶堆放的杂物,晾晒的衣服,簸箕上的鱼干,恣意生长的植物,各种状态下的人……显然,他更专注的,是流溢于旧式建筑中的人文表现。
任智辉作品欣赏及鉴赏心得

任智辉作品欣赏及鉴赏心得最近有幸欣赏了任智辉的一系列作品,让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细腻情感的艺术世界。
任智辉的作品类型丰富多样,有绘画、摄影,还有雕塑。
就拿他的一幅绘画作品来说吧,那是一幅描绘乡村风景的油画。
起初,我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心想不就是一幅普通的乡村画嘛,能有啥特别的。
可当我真正静下心来仔细端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画面的中央是一条蜿蜒的乡间小路,路不是那种笔直平坦的,而是有着高低起伏,还带着一些小石子儿。
你仿佛能感觉到,要是真走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那草可不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而是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有的高,有的矮,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比谁长得更高更快。
草丛中还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有淡紫色的,有浅黄色的,它们就那么随意地绽放着,丝毫不在意有没有人欣赏。
沿着小路再往前看,是几间错落有致的农舍。
房子看起来有些老旧,墙壁上的石灰都脱落了不少,露出里面的红砖。
屋顶是用茅草铺成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估计下雨天还会有点漏雨呢。
可就是这样的房子,却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
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我仿佛都能闻到那饭菜的香味,是红烧肉?还是刚从地里摘回来的青菜?在农舍的旁边,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农田。
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绿油油的青菜,有金黄的麦穗,还有红彤彤的辣椒。
一个老农正弯着腰在田里劳作,他的背上搭着一条旧毛巾,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再往远处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山不是很高,但却很有气势,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松树,有柏树,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杂树。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就像舞台上的灯光一样,美极了。
在这幅画里,任智辉对于色彩的运用简直出神入化。
天空是那种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而远处的山峦则是墨绿色的,越往近处颜色越浅,到了山脚就变成了淡绿色,过渡得非常自然,让人感觉就像是真的站在山前一样。
《油画姑娘》歌词 张伯宏

油画姑娘张伯宏/金海心- 油画姑娘醉了沧桑倦了风霜旧了衣裳变了模样别了夕阳湿了眼眶那天为你卸了红妆好像疯狂一样念念不忘墙壁上一幅老油画吸引着我的目光斑驳的画框框着那画有点泛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穿过那无人的小巷在一片白桦树林旁的村庄镜子前姑娘在梳妆月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老旧的壁炉旁三两片面包和果酱冷冷躺在餐桌上姑娘嘴唇微微张双眼凝视着远方站在油画前的我仿佛听到她在轻声唱多少难忘旧时光梦一样消散如此匆忙当寂寞袭来无处躲藏心上人在何方(那久未开启的信箱如今还期盼着远方)多渴望再吻你的脸庞多怀念靠在你肩膀可惜画笔抹不去印象伊人目光(油画姑娘锁闭的心房还在守候梦中的新郎)深秋的晚风有些凉利刃般划过胸膛这城市华灯初上拉长的身影仿佛在流浪人迹寥寥的广场找不到想去的方向回忆里消失的过往默片般不停的播放油画里姑娘的目光透着抹不去的忧伤是否爱人天各一方是否和我一样感叹这时光匆匆流过来不及遗忘北方尖顶的教堂钟声还在不停回响不敢去想不愿去想油画姑娘是不是仍然在彷徨不能阻挡如何阻挡这时光匆匆溜走带走我的爱与哀愁就像回转的乐章脑海中不停流淌忍不住轻轻吟唱回头望岁月茫茫但愿夜并不漫长心总能找到希望只要一个避风港去等待那一缕晨光多少难忘旧时光梦一样消散如此匆忙当寂寞袭来无处躲藏心上人在何方(那久未开启的信箱如今还期盼着远方)多渴望再吻你的脸庞多怀念靠在你肩膀可惜画笔抹不去印象伊人目光(油画姑娘锁闭的心房还在守候梦中的新郎)Da la。
新上人在何方(那久未开启的信箱如今还期盼着远方)Da la。
伊人目光(油画姑娘锁闭的心房还在守候梦中的新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穿过那无人的小巷在一片白桦树林旁的村庄镜子前姑娘在梳妆油画姑娘请你也别再悲伤也许幸福就在不远地方以上就是关于油画姑娘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麦田上的鸦群

麦田上的鸦群作者:北野来源:《中学生博览》2022年第05期作品名称:《麦田上的鸦群》艺术家:文森特·梵高创作时间:1890年作品材质:油彩画布珍藏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麦田,阴天,飞鸦群群,据说,这是文森特·梵高在临去世前留下的画作。
这张画的构成很简单,狂暴的笔触,蔓延至虚无和未知的小路,纷飞的象征死亡的群鸦从金色的麦田飞向遥远的天际,或者也可以说梵高预见死亡从漆黑的天空降下,来到他的面前。
梵高将暴烈、泥潭般的绝望和热烈天真的情感揉进一张画里,每一处直率单纯的笔触,每一处色彩的对比冲击都表达了某种刺骨的严寒。
160多年前,梵高出生在荷兰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与家庭日益疏远,在颠沛流离中开始学习绘画,并最终把自己所有的激情、炽热、疯狂……都寄托在了画中。
实际上,梵高前期和后期的风格并不相同,前期画风受到当时画派的影响,风格写实,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并没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但到了巴黎之后,他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作品,这些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的画风发生巨变,这之后他创作了许多带有强烈梵高风格的画作。
这些画作也使梵高作为印象派画家而深深地影响到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
那么,什么是印象派?这里,我们不谈高深的理论,只谈美,谈直观感受。
印象派,派如其名,作画时往往依靠画家当时的感觉和印象。
莫奈和梵高,是印象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
莫奈在作画时先抬头凝视太阳,获得炫目的视觉光感后再作画,所以他的画作总是那么明媚,只是后来他的眼睛瞎了。
可以说,印象派是瞬间的美学,在瞬间中绽放,在画布上得到永恒。
和那些古典主义——大家印象里的那些传统写实、细细描摹的古典油画比起来,印象派现代、张扬、炫目得多,它用略显抽象的形式去表现一种瞬间爆发的情绪,而不是执着于复刻物体的形态。
对梵高来说,那一瞬间情绪的爆发被挥洒在画布之上。
被贫穷困苦和疾病缠绕,外加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美术教育,梵高的画带着一股扭曲和狂放。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赏析

世界最著名的 40 幅油画
12、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 厘米,1857 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 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 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 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 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 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世界最著名的 40 幅油画
3、无名女郎 1883 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 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 “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 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世界最著名的 40 幅油画
2、入睡的维纳斯 约 1510-1511 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 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 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 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湖南邵阳油画大师李自健
背景音乐篱笆墙的影子
资料来
自网络
朋友发来的word文件,情感浓烈的一组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浓浓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间习俗、传统的勤劳简朴加之画家源自农村生活的功底画笔,让人过目不忘。
汇成PPS献给朋友们,以对渐行远去的农村景象怀念、追忆。
Yangwj50 2014.01.24 上海
导读:
本组油画节选自《永远消失的村庄》作品。
认真看后感慨很多,现在的都市人,大概对农村的记忆早已模糊,于我而言,却是刻骨铭心的乡愁乡恋,一生再也无法抹去和释怀。
现在城市的生活物质上确实比当时的农村“富足”一些,但却远没有儿时农村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一种自然的幸福和快乐。
现在的农村也远非当年了,变了,一切都变了。
当时到处可见的各种各样的水果树、老房子、老磨坊现在没有多少了。
不见了儿时的伙伴。
一切恍于梦中。
一声嘘唏,几声叹息!
刻骨的乡愁乡恋,浓浓的往昔思念。
回忆的点点滴滴,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曾经的灿烂年华,曾经的纯真无暇,都一去不复返了。
游走在高楼大厦中,已经快找不到方向了。
油画《永远消失的村庄》作者:湖南邵阳油画大师李自健
李自建,著名的旅美画家,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海外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20年来,持续于六大洲三十个国家与地区举办大型环球巡回个展,自主、自费,以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巡展传播人性与爱普世价值,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影响广泛,瞩目画坛。
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及欧洲拜占庭“圣·约翰骑士勋章”获得者。
砍柴的孩子,在路边休息。
也许太重了,也许在农村,砍柴是必修的。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少女溪边完衣,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她们最后都嫁给了谁?
牧羊的爷孙俩,还记得蓝蓝的天吗,城市的天空早已污浊,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和母亲在一起,那时,母亲很年轻,如今已经两鬓苍白。
割草的小女孩和狗。
在农村,狗是必备的,是回忆里很重要的一部份。
谁家的新媳妇?你们可曾记得嫁娶之时的羞涩。
死鬼的来信,信上可有归期?女人的爱啊,真的很长。
刺绣,是农村姑娘的必修课,那时的母亲和她的几个姐妹,都是相当精湛的,会绣很多东西。
小媳妇回娘家?
奶奶的记忆,很多农村的娃是这样带大的。
兄妹在挫玉米
牧羊的女子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草堆也曾是乐园
安静,调皮的猫喜欢到处爬着睡觉,家里可有不捉老鼠的懒猫?
记忆的焦点,曾经很清晰的记得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寸土地,如今都只在梦中,早已模糊不清,谁曾记沧海桑田?
低头深思?还是想念父母?
在农村,兄妹(姐妹)之间的感情真的是非常好,想起那时的时光,总会泪光闪闪,明媚的阳光,慵懒的猫,都是非常美好的画面。
失乐园:城市化?沙漠化?
摇篮边安眠曲,最美的歌声永远是母亲的,那时的我们,未曾预知我们最后将远走天涯,古训云: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
最后的最后,我们迷失了方向。
小伙伴,如今早已各奔东西,相隔天涯,见一面也是奢侈,童年灿烂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梦中的唢呐,儿时梦中经常出现,希望能拥有一只,是最大好那种。
只是在我们那地,唢呐是跟丧事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地方,嫁娶也是要吹的。
姐弟俩,姐姐背着弟弟,还有阿黄,姐妹们,你们可曾这样背过?
姐姐在给弟弟喂饭,还要吹一下,以免烫伤,在农村,以大带小,是最常见的,最纯洁的兄妹(弟)情谊,血浓于水的感情啊,大概今天独生子女很难想象。
父母在地里耕作的身影永世难忘,经历方知耕耘之苦。
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是慈祥的标志,在孩提时代,他们的兜里总有糖吃,只是如今,早已作古,青山埋骨,何处可再追寻?
父亲的身影,总是一如既往的乐观。
可是如今,我们出来了,父亲却留下来,成为思念的对象。
阳光照到闺房来,是谁惹谁的相思?
农村的知识分子。
农村很需要有文化的人。
熟睡
的闺女,看着觉得很美好。
回家,是否一如从前?
那时的我们,小时候都很羞涩不停在玉米粒里抓来抓去,父母也总是安静的待在身边,不知不觉就这样长大,他们的身影已经模糊。
还记得一直伴随我们长大的小狗吗?我们是不是缠着奶奶要去地里找爸爸妈妈,很热的天,她们怎么经得住我们磨?带头巾的小女孩
谁家的姐姐,最羡慕有姐姐的小伙伴,有姐姐,真的很幸福。
水牛和牧童,经历的时候总觉得很无聊,放牛的时候还要割草什么的,偶尔假装肚子痛,想躲过去,可是弟弟妹妹都没长大,只有自己,逃无可逃,
责任的第一条就是不逃避,这是很多年后才懂的。
是否还记得儿时坐在门槛吃饭,面对夕阳,是否还记得母亲呼唤的声音,时候还记得馋馋的狗一直盯着我们的碗看,因为我们总是把碗打泼,那是可爱的狗狗们期待的。
劳动,一家人一起,你想起了什么?
慈祥的祖母。
是否还记得她老人家为我们祈福的身影?
小桔灯?蒲公英再飘,多美好的时光。
溪边小憩,很悠然的一张脸
太阳落山了,等待丈夫的归来。
小夫妻,很美好,可有买新房的苦恼?
三个
三个兄妹,那灿烂的时光不再有。
男孩的目光总是注视着远方。
夕阳中,看到旁边的向日葵了吗?很久没有看到了。
好沧桑的轮廓,是谁家父亲的背影。
少女,这个动作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