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度尼西亚加美兰音乐地方样式的形成与发展
印度尼西亚 音乐

印度尼西亚音乐介绍印尼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音乐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尼与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在政治经济。
音乐文化等诸多方面有较为密切的交流。
在成为荷兰殖民地后,荷兰的音乐文化渗透进来,融人印尼文化之中。
此外,印尼自身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岛屿的国家,种种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使得印尼音乐文化演变成今天这种多样化的局面。
提起印尼音乐,人们会很快想到(梭罗河)、《哎哟,妈妈》、《照镜子》、《星星索》等充满热带民族风情、优美动听的歌曲。
印尼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音乐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尼与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在政治经济、音乐文化等诸多方面有较为密切的交流。
在成为荷兰殖民地后,荷兰的音乐文化渗透进来,融入印尼文化之中。
此外,印尼自身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岛屿的国家,种种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使得印尼音乐文化演变成今天这种多样化的局面。
提起印尼音乐,人们会很快想到《梭罗河》、《哎哟,妈妈》、《照镜子》、《星星索》等充满热带民族风情、优美动听的歌曲。
然而,这只是印尼音乐的一部分,而最具代表性的、最体现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在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音乐种类是甘美兰音乐,它是由中爪哇岛发起来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音乐。
甘美兰Gamelan-爪哇语主要是指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音乐,同时又泛指一切合奏音乐和演奏这些音乐的乐队。
甘美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的佛教庙宇的浮雕上,就刻上了甘美兰乐队所使用的一些乐器。
到了13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尼的麻嗒巴歇王朝时代,大型的甘美兰乐队的乐器已基本备齐,并分为室内、室外两种乐器组合的形式。
到了16世纪以后的马打兰王朝时代,二者又逐渐统一起来,形成了规模相当大的甘美兰乐队,它的音乐则用于戏剧、舞蹈、影戏的伴奏,同时也用于各种宗教仪式。
在爪哇和巴厘岛上甘美兰乐队颇多,特别是民间群众自发的甘美兰乐队随处可见,如今它不仅成为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人民了解印尼音乐的一个窗口。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近年来,民族音乐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然而,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千差万别,每个地区的音乐特点也因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探究不同地区民族音乐的舞台表演、音乐剧和电影音乐时,需要对不同区域的民族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一、亚洲音乐的文化特点亚洲地区是民族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
亚洲地区的音乐文化以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历史记忆为主导,很多音乐作品充满着宗教、神话、风俗等文化元素,例如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京剧”、“黄梅戏”、日本的“能剧”和印度的“卡塔克”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但能激发观众的文化认知,而且有助于提升音乐作品的艺术层次和价值。
此外,亚洲地区的民族音乐有着复杂的音律体系和技法。
例如,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是五声音阶,而日本传统音乐采用的则是七音音阶,这些不同的音律体系能够塑造出截然不同的音乐效果和音乐情感。
同时,亚洲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乐器,例如中国的古琴、二胡和中国风琴,日本的三味线、筝和胡弓,印度的锡塔琴、印度鼓和西塔琴等等。
这些乐器有着各自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和感受。
二、非洲音乐的文化特点非洲地区是世界上音乐多样性最高、最具有原始风格的地区之一。
在非洲地区,民族音乐以传统音乐为主,而且往往与文化、信仰和生活密不可分,例如非洲的部落音乐。
部落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它还是部落的文化遗产、祭祀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落音乐是由传统的鼓、木钟等打击乐器或者口哨、吹箫等风管乐器演奏的。
由于部落音乐依靠循环节奏和重复旋律,因此非常容易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在非洲地区,一些大城市如迪拜、拉各斯等地区的城市也会出现非常发达的现代音乐,例如非洲著名的鼎鼎大名的流行音乐家西迪贝塔。
三、南美音乐的文化特点南美是一个拥有绚丽多姿文化的地区,这在其音乐表现中尤为显著,其音乐风格多样、表现形式繁复,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浅析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甘美兰

浅析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甘美兰作者:赵文雪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7期【摘要】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以金属打击乐器为中心的合奏音乐,管弦乐器处于辅助地位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的分布地区广泛,并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又有相互借鉴的共同之处。
本文主要以甘美兰的分布地区、形成种类、特点及其之间的区别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分布地区;种类;特点;区别中图分类号:J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51-01一、甘美兰的地区分布、种类及特点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它的传统音乐文化非常的丰富,并且存在着各种音乐形式。
甘美兰就是其中一种音乐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厘岛甘美兰和爪哇岛甘美兰。
(一)中爪哇甘美兰。
甘美兰是由中爪哇岛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度尼西亚民间古典乐器的合奏形式。
由于中爪哇是印度尼西亚自古以来的王家居住地,所以中爪哇甘美兰又称宫廷甘美兰。
它主要用于皇室宫廷礼仪和上流社会的歌舞之中。
中爪哇甘美兰在节奏上较为缓慢,加上人声的低吟浅唱更是具有歌唱性,给人一种神秘感和空灵感。
从体裁形式方面来看,中爪哇甘美兰主要以皮影戏为主。
中爪哇甘美兰有着秩序分明的节奏層,并且在音乐中混用斯连德罗和佩德罗两种音阶形式,为合奏增添了丰富的音响效果,形成了一种丰富谐和的乐队支体。
(二)西爪哇甘美兰。
由于居住在西爪哇地区的大多数都是巽他人,所以西爪哇的音乐和舞蹈大部分都是以万隆附近的巽他为中心。
西爪哇地区有专门以斯连德罗音阶和佩罗格音阶而构成的甘美兰乐队。
其中,斯连德罗这种调式的甘美兰乐队主要用于木偶戏瓦扬的伴奏中。
而西爪哇还有属于佩罗格音乐系统的甘美兰:德贡甘美兰和伦腾甘美兰。
它们所用的乐器基本相同,但风格技巧不同。
德贡甘美兰主要用在宫廷中,音色较柔和。
伦腾甘美兰主要用于农村,声音响亮,较为粗犷。
在乐队编制方面,西爪哇甘美兰的乐队简单朴素,强调其旋律性。
浅析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甘美兰

《戏剧之家》2019年第17期 总第317期51音乐研究浅析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甘美兰赵文雪(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一、甘美兰的地区分布、种类及特点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它的传统音乐文化非常的丰富,并且存在着各种音乐形式。
甘美兰就是其中一种音乐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厘岛甘美兰和爪哇岛甘美兰。
(一)中爪哇甘美兰。
甘美兰是由中爪哇岛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度尼西亚民间古典乐器的合奏形式。
由于中爪哇是印度尼西亚自古以来的王家居住地,所以中爪哇甘美兰又称宫廷甘美兰。
它主要用于皇室宫廷礼仪和上流社会的歌舞之中。
中爪哇甘美兰在节奏上较为缓慢,加上人声的低吟浅唱更是具有歌唱性,给人一种神秘感和空灵感。
从体裁形式方面来看,中爪哇甘美兰主要以皮影戏为主。
中爪哇甘美兰有着秩序分明的节奏层,并且在音乐中混用斯连德罗和佩德罗两种音阶形式,为合奏增添了丰富的音响效果,形成了一种丰富谐和的乐队支体。
(二)西爪哇甘美兰。
由于居住在西爪哇地区的大多数都是巽他人,所以西爪哇的音乐和舞蹈大部分都是以万隆附近的巽他为中心。
西爪哇地区有专门以斯连德罗音阶和佩罗格音阶而构成的甘美兰乐队。
其中,斯连德罗这种调式的甘美兰乐队主要用于木偶戏瓦扬的伴奏中。
而西爪哇还有属于佩罗格音乐系统的甘美兰:德贡甘美兰和伦腾甘美兰。
它们所用的乐器基本相同,但风格技巧不同。
德贡甘美兰主要用在宫廷中,音色较柔和。
伦腾甘美兰主要用于农村,声音响亮,较为粗犷。
在乐队编制方面,西爪哇甘美兰的乐队简单朴素,强调其旋律性。
(三)东爪哇甘美兰。
虽然西部的高雅甘美兰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爪哇典型甘美兰音乐的影响,但它与中爪哇甘美兰的音乐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如:西部的高雅甘美兰比中爪哇甘美兰活泼,并且在节奏、速度和力度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对比和变化。
而东部的甘美兰主要指具有民间风格的甘美兰,民间甘美兰可进一步分为唢呐甘美兰、瑞优甘美兰、甘庄甘美兰以及安格龙甘美兰。
印度尼西亚音乐

甘美兰的乐器
鼓类:
音阶与调式
• 甘美兰使用音律不同的两种音阶,一种是叫斯连德罗的5声音 阶,另一种是叫培罗格的7声音阶. 中爪哇的斯连德罗包括三种帕台特.所谓帕台特首先是调式的 意思,但它除了规定调式主音之外还表示旋律型,音域,终止式 等意思,它们各自还有特定的表意内容和演奏时辰.培罗格也有 三种帕台特 甘美兰音乐的地方特色 甘美兰如果按地方特色分,大致分为四种代表类型 西爪哇 中爪哇 东爪哇 巴厘 其中中部和西部音乐风格比较接近,西部的巽他一带却具有独 特的风格。体裁形式方面,中爪哇和巴厘岛以皮影戏为主,巽 他则是木偶戏、称作皖科哩。从乐队编制看,巽他甘美兰音乐 的乐队比较朴素,这与竖笛、声乐技巧的充分发挥有关,它强 调了旋律性因素 。在织体构成方面,巽他所用的是旋律主导 型,也就是以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旋律为主导,其余都服从 于它;中爪哇则是主旋律和其他乐器的演奏构成复杂、精致的 多层结构,形成丰富多彩、谐和协调的乐队织体。
关于甘美兰的起源,在印尼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古时候天神降临爪哇岛,他铸造了一个铜锣, 以向众神发号施令.不久诸神反映说,一个锣所发 出的信号太简单了.于是又铸造了第二个锣,过了一阵事务 增多,两个锣也不够用了.这样天神又铸造了第三个锣,这样 由三个锣分别发出的音响便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信息 内容.后来天神率众神离开爪哇,当他们再次回到 这块土地时,发现这里已住满了人类.于是他们便 敲锣奏乐,与人同乐.
甘美兰音乐的功能
• 在印尼,甘美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乡村居民都普遍喜爱的 一种艺术,它的创作与表演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 一起.印尼群岛地处热带,物产丰饶,人民谋生不难.他们有充 裕的时间去玩甘美兰以作为娱乐.许多村庄从成人到孩子每 人都会演奏几种甘美兰乐器,他们可以随时参与到这种音乐 的表演之中,每到夜晚,尤其是在节日喜庆时全村人便聚集在 一起通宵达旦地奏乐取乐,这时甘美兰的演奏便不仅是一种 音乐活动,它已成为整个村庄男女老少的社交方式 在印尼甘美兰还是与皮影戏和舞蹈共生发展的,它是这两种 姐妹艺术演出时不可缺少的伴奏.
印度甘美兰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印度甘美兰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一甘美兰音乐的历史背景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
甘美兰乐队及其音乐大约在15世纪时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深深植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
据本世纪廿年代统计,当时仅在爪哇岛上就有二万个甘美兰乐队。
甘美兰Gamelan-爪哇语主要是指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音乐,同时又泛指一切合奏音乐和演奏这些音乐的乐队。
甘美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的佛教庙宇的浮雕上,就刻上了甘美兰乐队所使用的一些乐器。
到了13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尼的麻嗒巴歇王朝时代,大型的甘美兰乐队的乐器已基本备齐,并分为室内、室外两种乐器组合的形式。
到了16世纪以后的马打兰王朝时代,二者又逐渐统一起来,形成了规模相当大的甘美兰乐队,它的音乐则用于戏剧、舞蹈、影戏的伴奏,同时也用于各种宗教仪式。
在爪哇和巴厘岛上甘美兰乐队颇多,特别是民间群众自发的甘美兰乐队随处可见,如今它不仅成为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人民了解印尼音乐的一个窗口。
人们就往往会想到《宝贝》、《星星索》、《梭罗河》、《莎里楠蒂》等歌曲。
这些印尼歌曲的确是以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和独特的风味,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
它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形式演绎,也有人声甘美兰,并常伴有古典舞蹈。
其音乐神圣、空灵,音响效果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可以带给人释放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蕴涵。
二甘美兰的音乐形式甘美兰乐队中最早的乐器是锣,其数目由单个逐渐发展为多个,现在乐队的乐器有以下四类,第一类:锣属乐器,包括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排锣。
第二类:排琴属乐器,包括木琴、共鸣筒、金属排琴。
第三类:管弦乐器,包括列巴布(甘美兰乐队中唯一的弓弦乐器)、切连朋(拨弦乐器)、竖笛(吹管乐器)。
第四类:鼓类乐器,甘美兰乐队中使用的是双面长鼓,大乐队中通常为大小两个鼓,小鼓的声音重于大鼓,而大鼓为雄性,担任主奏,小鼓为雌性,担任助奏。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前言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音乐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音乐以其多样性、独特性和艺术性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亚洲各地的音乐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可以总结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古代音乐阶段(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在亚洲,古代的音乐主要集中在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地。
在这个时期,音乐更多地被视为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所以音乐和祭祀、战争、礼仪等紧密相连。
例如,中国的古代音乐以礼乐系统为基础,主要包括雅乐、颂乐等。
而印度的古代音乐则以经文为基础,主要包括吠陀、布拉曼、阿诺普文等。
中东的古代音乐以经典的古兰经为基础,主要包括西塔尔、卡喀里、儒巴巴等。
中世纪音乐阶段(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世纪是亚洲音乐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标志着亚洲音乐逐渐从地方性逐渐向全球化转变。
在这个时期,亚洲音乐逐渐走向各自独立发展。
例如,中东地区的音乐开始出现丰富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它们逐渐发展成为阿拉伯音乐;印度音乐则形成了印度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两个主要流派;中国的音乐逐渐产生了丰富的戏曲、民族音乐等风格。
现代音乐阶段(公元1500年-1900年)在现代音乐阶段,亚洲音乐开始展现出更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亚洲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例如,中国民族音乐中开始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其中关中、江南、西南、云南等地的民族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印度音乐则开始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氛围和演唱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中东地区的音乐从传统的弦乐和打击乐器为基础,开始使用西方音乐中的管弦乐和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
现代化音乐阶段(20世纪以来)20世纪以来,亚洲的音乐在现代技术的驱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浅议对“印度音乐”的课后思考

浅议对“印度音乐”的课后思考印度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刻的文化艺术,因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近日,在学校的一堂音乐课后,我对印度音乐的影响和创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首先,印度音乐的影响和文化背景。
印度音乐深深地根植于印度文化之中。
其最初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500年的古老时代,是由古代的吠陀教典中的合唱歌曲演变而来。
这种音乐形式既有吟唱的形式,又有音阶的演奏,这种音乐传承至今,发展出许多不同的变化和形式。
其次,印度音乐的创作方式。
印度音乐的音阶叫做"拉格",由七个基本音符组成。
"拉格"通过演员们的演唱,以及演奏者的手法和选用的乐器,来表达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和意义。
这种音乐形式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技巧,如"塔纳",是利用手指的连续动作,让音乐表现得更加流畅和有感染力。
此外,印度音乐在演唱上也有很多变化,如传统形式的演唱者会沉浸在音乐当中,表现出深深的内心感受,而现代形式则注重表达音乐中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最后,我也思考了印度音乐对我们的启示。
印度音乐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更应该从印度音乐中学习其富有文化性的背景,从中汲取其对生活的敬畏和追求精神。
同时,对于学习音乐的我们来说,也可以从印度音乐的特色原因和创作方式中汲取技巧和经验,让其成为我们自己音乐创作路上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印度音乐是一种令人敬畏的艺术形式,其深厚的背景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让人们不断追求其魅力。
在未来,我们应该增强对印度音乐的学习和理解,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让其更好地贴合我们自身的音乐之路,让我们的音乐之旅更加丰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63
历的来历,太阴历是人类从古时开始源于农耕文化的历法,青铜时代的铜鼓同稻作农耕的关系在这里得到证明。
青铜文化之后,约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和中国的商人、僧侣往来于印尼,带来了印度文化,佛教与印度教相继传来,并与当地的稻作文化相融合,扎根于各地。
印度文化是爪哇文化的基本源元。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印尼广为流传的印度两大叙事史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这两部史诗是爪哇文化艺术的基础。
以这两部史诗为题材的舞蹈剧、皮影戏,与之相配合的加美兰音乐成为这一时期——印度・爪哇文化时期文化艺术的顶峰。
并深远的影响着以后文艺的发展和爪哇人的世界观。
14世纪兴起于东爪哇的马加帕希王朝(majapahit )是印度・爪哇文化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巴厘岛一直都处于马加帕希王朝的统治中,因而这时的爪哇与巴厘的佳美兰还都是基于印度教文化之上相同性质的音乐文化。
几乎同一时期,印度的商人将伊斯兰教从西爪哇的巽他(sunda )等地传入印尼。
随着伊斯兰教的东进,中部爪哇也受到了影响,马加帕希王朝因而衰退。
1514年左右,不愿接受伊斯兰改宗的一些马加帕希王室成员,带领印度教的僧侣、艺术家、舞蹈家、音乐家等逃亡巴厘岛,他们将宗教,艺术,甚至医药等带入巴厘岛,促成了日后巴厘岛文化活动的兴盛与繁荣。
马加帕希王朝的末裔是巴厘人的先祖,因为他们的努力奠定了今天璀璨的巴厘艺术文化的基础。
另外,在被伊斯兰教渗透的爪哇有了两种变化。
在中部爪哇的平原地带,以广阔的土地及丰富的人口为背景,16世纪后半叶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国家。
同时,随着欧洲势力的进入后成为了荷兰的殖民地。
政治权力的丧失使王室贵族们对自我民族艺术的重视空前的膨胀。
以贵族为中心的宫廷音乐文化在这里发展、并辉煌起来。
在苏丹的宫廷中集中供养了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的艺人,以梭罗、日惹王宫为中心的爪哇宫廷文化竞相繁荣。
在西部爪哇,伊斯兰教虽然得到了认可,但由于山岳地形及人口稀少分散等原因,并没有出现象中部爪哇那样强权的王国。
一般性大众、民俗音乐是这个地区的特色。
这里加美兰乐队的乐器编制比较小型,不仅仅只限于打击乐合奏的演出形式,用1、2件打击乐并配以弦乐的歌曲演唱是这地方的音乐文化特色。
从前述的历史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的加美兰音乐文化,首先是在以青铜器文化为基础的稻作农耕时期,乐器的制作方法及形状在这一时期定型。
其次,印度文化给予音乐艺术以文学的、哲学的背景。
伊斯兰教的到来,使之分化,形成了巴厘、中部爪哇、西部爪哇等不同的文化方向。
使印度尼西亚的加美兰音乐形成了以下三种地方样式:1、巴厘(Bali )样式——基于印度教・爪哇的传统之上的宗教性音乐。
2、中部爪哇(Jawa )样式——以伊斯兰教的苏丹宫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宫廷音乐。
3、西部爪哇巽他(sunda )样式——分散于山岳地带的各个地方城市,有特色的地方民众音乐。
二、乐器、音阶构成及音乐风格加美兰的乐器素材多以青铜(或铁)、竹、木等为主,因而它有着“青铜与竹的交响乐”的美称。
一般的大多数加美兰乐器是青铜制,主要包括吊挂形和水平放置型的铜锣类(因表面有乳状凸起,又称乳锣)和金属排琴类乐器。
这类乐器主要有大吊锣(Gong ageng )、中吊锣(Gong sieyem )、小吊锣(Kempul )、大釜锣(Ketuk )、小釜锣(Ketuk )、排锣(Bonang )、金属排琴(Saron )、共鸣筒排琴(Gender )等。
除青铜类乐器外还有一些旋律性乐器。
如弓弦乐器热巴布(Rebab )、拨弦乐器切连朋(Celempung )、竖笛(Suling )、木琴干班(Gambang )及双面鼓(kengdang )。
每件乐器都担当着不同的演奏功能,横向的线性乐器,主要表现旋律的横向连贯及装饰,如:竖笛、木琴、排琴、热巴布、切连朋及人声的歌唱等。
金属排琴则主要强调旋律的骨干音,吊锣及釜锣则担当了乐曲结构、句逗、节拍等诸多功能(藤井知昭编.民族音乐概论[M ].东京书籍,1992:144.)。
在乐器的形制及构造方面,三个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音质方面因各自的喜好不同却大相径庭。
以巴厘的吊锣和中部爪哇的吊锣为例,两者在体型上的几乎无太大差别,但
乐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