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中3种撕囊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连续环形撕囊

连续环形撕囊

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rhexis)1.2手术方法常规球周麻醉,轻度加压软化眼球,剪开上方角巩缘结膜〃角巩缘后1mm做反眉1/2板层巩膜切口,长度在6mm左右,做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1mm,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或撕囊镊行直径5~6mm连续环形撕囊,尽量保持居中,充分水分离及分层,将晶体核旋转至前房,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及晶体后皮质及囊膜,用注水式晶体圈匙整体托出。

吸干净皮质,后囊抛光,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卡米可林缩瞳,切口自行关闭。

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复诊,托品卡胺散瞳裂隙灯下检查,观察撕囊口和残留晶体前后囊的情况,以及人工晶体与晶体囊膜和瞳孔的位置关系,观察晶体有无移位,对晶体后囊膜混浊导致视力降至0〃5以下者,考虑行激光晶体后囊膜截开术。

2结果2.1术后视力所有术眼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迅速,术后l周矫正视力≥0.5者92眼(73.02%),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103眼(81.75%)。

2.2术后效果囊膜撕开口的起始端与终末端完整连接,位置居中,获得一边缘整齐的圆形撕囊口者为成功CC C。

术中115眼(91.27%)顺利完成,在将核旋拨至前房过程中,Ⅱ级核及Ⅲ级核100%成功完成,Ⅳ级核因大而硬,须在前囊口两侧边缘作数个放射状松解切口才能旋出。

随访3个月时,散大瞳孔见晶体残留前囊膜周边部呈灰色混浊,部分为白色〃撕囊口边缘均形成环状增殖〃晶体囊袋塌陷,后囊周边有不同程度混浊。

撕囊口居正中者且边缘有覆盖于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的后囊膜混浊较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3撕囊并发症前囊放射状裂开2眼,见于Ⅳ级核白内障术。

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4眼。

3讨论连续环形撕囊(CCC)由Dr Gimbel和Neuhann在1987年发明,由于使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最理想的生理位置,有效防止了人工晶状体偏位和倾斜,同时减少了对虹膜睫状体的损伤,减少对房水屏障的干扰,因此是将人工晶状体固定在囊袋内最可靠和最稳定的前囊截囊方法。

超声乳化术的基本操作

超声乳化术的基本操作

晶体皮质的吸取
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囊袋的开放,按一定的方向 顺序吸取皮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12点位置的皮质, 后囊破裂常发生在这步,要认真对待。
h
59
h
60
h
61
术中并发症
(1)切口不当 (2)浅前房 (3)虹膜脱出、损伤 (4)前房出血
( 5)后囊撕裂,玻璃体脱出、 晶体脱位到玻璃体。
(6)后弹力膜撕裂
h
20
切口的制作
1,隧道式切口,内口直达透明角膜内, 并形成瓣膜;眼压作用下自行封闭; 2,隧道长度多为1.75-2.00mm,也就是 角膜内的潜行长度,根据植入晶体确定 长度;
h
21
切口的分类
1,按位置:巩膜,角巩膜缘,角膜; 2,按形状:弧型,反眉型,直线型; 3,按隧道:三阶梯型,直进出,门枢型;
h
17
超声乳化术的麻醉
常用麻醉剂:利多卡因、爱尔卡因等。
表面麻醉:术前点眼,每五分钟一次,共四~五次。 球后麻醉 球周麻醉
h
18
手术过程
切口; 前囊孔制作; 水分离术; 晶体核的超声乳化; 晶体皮质的吸取; 切口的闭合;
h
19
切口
标准巩膜隧道切口; 角巩膜缘隧道切口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多功能小切口;
位置:前房内;虹膜平面;后房囊 袋内。 方法:
软性白内障-弹性法;切削翻转法。 硬性白内障-分割蚀刻法;切削劈裂法;混合法 。
h
37
h
38
h39h源自40h41
h
42
h
43
h
44
h
45
h
46
h
47
h
48
h
49

撕囊的各种技术

撕囊的各种技术

第三节 撕囊的各种技术前囊切开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手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取出混浊的晶状体核与皮质,为人工晶状体固定提供支架。

眼部复杂病例的病情多种多样,在白内障手术时,单单常规环形撕囊远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需要多种前囊切开方法作为补充。

例如前囊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开罐式前囊切开术(Can-open capsulotomy)、虹膜囊膜切除术(Irido-capsulotomy)、信袋式前囊切开术、前囊环形撕囊扩大术(Capsulorhexis enlargement)、后囊环形撕囊术(Posterior capsulorhexis)以及后囊切开术(Posterior capsulotomy)等。

方法不同,技术要求不同,效果也不同。

手术医生应当根据手术眼的具体条件正确选择一种前囊切开的方法。

一、 环形撕囊术前囊环形撕囊术是白内障手术发展进程中一个伟大里程碑。

80年代中期Gimbel和Neuhann等人同时发明了连续环形撕囊术,是近十五年来最有意义的新技术之一。

(一)环形撕囊术的优点1. 连续光滑的前囊边缘保证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很少发生放射状撕裂,增加了超乳手术的安全性。

2. 改进了囊袋内水分离或分层技术,使医生更好地分离核与皮质。

3. 使用水娩出、粘弹剂娩出晶状体核。

4. 囊袋内碎核和现代劈核技术在囊袋内进行。

5. 人工晶状体可以准确固定在囊袋中,保证了人工晶状体最好的光学效果,偏位率大大降低。

6. 避免了人工晶状体与眼组织的摩擦,减轻了术眼炎症反应。

7. 避免了色素膜脱落,减少了色素性青光眼的发生。

囊袋内固定对虹膜炎和青光眼病例是绝对必要的。

8. 与睫状沟固定的人工晶状体相比,囊袋内人工晶状体部分阻止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向中心移行,后囊混浊和后囊皱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9. 在后囊破裂时,环形前囊口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人工晶状体固定。

爆破模式与脉冲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比较

爆破模式与脉冲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比较
明显 低 于 脉 冲组 , 极 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 ] B dz F mad ̄med , al .P aomu ict nui 1 aoaD, e n e- n yJG nyM h ce lf ai s g si o n teb rt d [] aaatR f c ug 2 0 ,9 6 : 1 1— h usmoe J .JC trc er t r ,0 3 2 ( ) 1 0 a S
位 医生 完 成 。
使 手 术 医生 更 易 于控 制 超 声 能 量 和 超 声 时 间 。2 0 0 3年 Osn l o 等 I 报道 超 声 乳化 碎 核 时 使 用 爆 破 超 声 能 量 模 式 , 后 角 膜 5 ] 术
内皮 细 胞 损 失 率 明 显 低 于 使 用 连 续 超 声 能 量 模 式 。 En t re s 等r报道爆破超声 能 量模 式下 整个 超声 乳化 过 程手术 切 口 6 】
10 15
表 1 2组 所 用 实 际超 声 能 量 有 效超 声 时 间及 累 积
复 合 能 量 的 比较 (- ) y±S
2 结 果
正视 力 恢 复 的 情 况 好 , 囊 膜 破 裂 发 生 率 低 , 文 献 报 道 一 后 与
致 [一 。
2 1 2组 术 中 所 用 实 际 超 声 能 量 、 效 超 声 时 间 及 累 积 复 合 . 有 能 量 的 比较 见表 1 。爆 破 组 晶 状 体 核 硬 度 有 效 超 声 时 间 分
综 上 所 述 , 破 模 式 的 超声 乳 化 白 内 障 手 术 较 脉 冲 超 声 爆
能量模式更安全有效 。
别 为 : Ⅱ级 0mi、 I ( .2 .2 r n和 Ⅳ级 ( .8 . ≤ n H级 0 1 ±0 0 ) i a 0 6 ±0

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刘银萍;苏丹丹;潘鑫源;梅立新【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novel T-shaped capsulorrhexis in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white cataract . Methods:A total of 53 eyes of 49 patients with white cataract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by novel T-shaped capsulorrhexis via topical scleral tunnel incision at the one third of anterior lens capsule.Then the capsule was curvedly incised from 11 to 13 o′clock position with 15°stab knife,followed by catarac t infusion-suction needle to remove the colliquative cortex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and lens bags .In the middle of the curved incision ,the capsule was vertically incised to the anterior lens with vannas capsulotomy to make the incision into inversus T-shaped.Subsequently,circular capsulorhexis was performed in clockwise or counterclockwise fashion by clamping one tip of the capsule membrane .Results:T-Shaped capsulorrhexis was completed in 45 of 53 eyes.The successful rate was 84.91%.Conclusion:Novel T-shaped capsulorrhexis has several advantages,including easy reducing the tension of the lens bags in the patients with white cataract and removing the obstacle of the colliquative cortex in wider operative field as well as safe and simple comple -tion of circular capsulorhexis.%目的:探讨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乳化手术中基本操作技术

超声乳化手术中基本操作技术
纵形刻槽 旋转后再刻槽形成十字交叉 机械分核 分块乳化
四象限分核技术
碎核技术的基本要求
安全 — 囊破、坠核 手动代替超声 — 机械劈核 简便易行
碎核中的难点
核硬密度大— 提高能量 劈核困难 — 娴熟的技巧 吸不住 — 填入法 防止悬韧带和后囊膜并发症
硬核碎核技术
环形撕囊(CCC)
撕囊镊 截囊针 电凝撕囊 信封式截 / 撕囊
环形撕囊
环形撕囊
环形撕囊
清除皮质
高负压注吸 高灌注流量 周边部残余皮质吸除 粘弹剂的应用 12点位周边部皮质吸除
植入人工晶体
隧道切口的特殊性 硬性晶体的植入 折迭晶体的植入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手术中基本操作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 何守志
晶体核硬度分类
LOCS II 分级法晶体核度颜色红光发射
I
灰白色

II
淡黄
较强
III
棕黄

IV
棕褐 淡琥珀 差
V
深琥珀 黑色

晶体乳化基本操作技术
雕刻(Sculpting) 刻槽(Trench digging) 松解性核切开(Relaxing nucleotomy) 后板削薄(Posterior plate shaving) 周边部吸除(Peripheral aspiration)
原位碎核法(Shepherd, 1990) 分而治之法(Gimbel, 1991) 切削反翻法(Fine, 1993) 劈裂法(Nagahara, 1993)
硬核碎核技术
拦截劈裂法(Kock, 1994) 劈裂填入法(Vasavade, 1996) 囊膜上劈裂法(Maloney, 1997) 钻凿劈裂法(Joo, 1997)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技巧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技巧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技巧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

方法:对76例76只眼,应用一种手法撕囊。

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上方用截囊针截开晶状体前囊约2 mm,用囊膜剪在晶状体前囊截囊口两端呈钝角剪开前囊膜约2~3 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右侧角逆时针完成撕囊。

结果:76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环形撕囊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

结论: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截囊联合剪切撕囊简便、安全、有效,其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便于掌握和应用。

白內障超声乳化手术相对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安全性好、恢复快、无需等待白内障成熟才施行手术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

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步骤之一[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白内障患者不断增多,其中白色白内障患者占有相当比例。

白色白内障是指晶状体皮质白色混浊或晶状体核硬化混浊,在手术显微镜下缺乏眼底红光反射,以致难以区分晶状体前囊膜和皮质的白内障[2]。

由于眼底红光反射缺失,前囊膜与其下方皮质的对比度差,撕囊过程中不易辨认撕囊轨迹,易向周边部撕裂而不易被发现,导致撕囊失败,影响后续手术操作[1]。

为解决白色白内障撕囊困难的难题,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笔者应用截囊联合剪切两侧囊膜再撕囊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色白内障病人76例(76眼)。

男39例(39眼),女37例(37眼);年龄32~92岁,平均(66.7±12.6)岁;术前视力:光感~眼前指数/10~30 cm;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179~3220/mm2,平均(2296.17±418.01)/mm2;晶状体核分级:Ⅲ级核20只眼,Ⅳ级核55只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化 嗳 出术成 功 率 的作 用 。 方法
随 机分 为 水下 组 16眼 ( 0 A组 ) 和常 规粘 弹 剂组 9 眼 ( o B组) 进行 ,
效果 评 价 。结 果
术 后 5~ 7天 , 力 ≥05 视 者 A B组 分 别 为 9 6
= .3 00 )P> l 4 4 . 5 0 O 。术后 1 月
O3 ~ 级核 6 .。I Ⅱ 2眼 , ~Ⅳ级 接 14 : Ⅲ 3眼
3 并发症 : 1术 中并发症 主要 为后囊 破裂 , . () A组 5 眼, B组 7眼 , 组之间差异无显 著性 意义 ( .9 P 两 y :07 , > . )经处理后 8眼 人工 晶状体 植八 于睫 状 沟 , 00 , 5 4眼 聚随烯缝线 固定 人工晶状 体 于睫状 沟。( ) 后并发症 2术 主 要 为 角 膜 水 肿 , 组 1 ・ (50 %) B组 2 A 6 眼 1.9 , 4眼 (66 %)两者之 间差异有 显著性 意义 ( =4O , . 2. 7 , y 100 5 >P> . 。其中轻度水肿 1 内恢 复者 , 0叭) 周 A组 1 , 2跟 B组 1 眼 ; 6 中度水肿 1 内恢 复者 , 月 A组 4眼 , B组 4眼 ; 重度水肿 4跟 , 全部 为 B组 , 中 2眼经 治 疗后 3月 内 其
恢复 , 眼半 年 内恢复 , 跟 出现大泡 性 角膜 病变 , 1 1 另外 两组病例术后共 出现 葡萄膜 炎 症 1 , 6眼 经活 动性 散瞳
及地塞米松等 治疗后 , 炎症 消 失 , 出现 人工 晶状 体前 未
膜等 : 讨 论
连续 环形撕囊的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 目前 获得 是
眼(05 %) B组 为 7 9 7 , 2眼 (0 . 异 有 显著 性 意 义 8 %) 差 ( .300 y =44 ,. 5>P>0O ) .1 。术后 1 , 月 视力 ≥05者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眼科学, E-mail: fluteguy25@
作者简介: 程弋思 (1987-) , 女, 兽医师,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兽
通讯作者: 金艺鹏, E-mail:yipengjin@
������������������������������������������������������������������������������������������������������������������������������������������������������������������������������������������������������������������������������������������������������������������������������������������������������������������������������������������������������������������������������������������������������������������������
不管是 CCC 还是 COC 方法, 两者的操作都需
PEAK-fc 截囊, 并作了效果对比 [10] 。他们在电镜下 都是锐利的, 没有造成放射状撕裂, 而前者比后者 边缘平滑, 机械截囊会残留下微细结构。 新型 PEAK-fc 对探头形状进行优化 , 可使用连续脚 PEAK-fc 的一个缺点是会形成气泡阻挡术野[8] 。
要有足够的后部光照反射 , 成熟白内障时后部光 照反射减少, 增加撕囊难度 , 这时可使用台盼蓝和 吲哚菁绿等染色剂使前囊着色 , 有助于判断撕囊 的边缘。在面对成熟期白内障、 浅前房、 前囊增 这时截囊比撕囊更有好处。 增加 [8] , 厚或纤维化皮质液化等情况时, CCC 的难度大大 与 CCC 相 比 , 近期引入的脉冲电子崩解刀
理论上, 此方法可减少超声乳化过程中探头释放
完成超乳后, 可通过 的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7] , CCC 。然而, 需要注意的是,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很 容易造成前囊的撕裂 [2-7] 。 Palanker 等人对猪眼和兔眼使用 CCC 撕囊和 后 部 反 光 , 参 照 已 植 入 的 IOL 光 学 部 大 小 完 成
量灭菌生理盐水摇晃, 取 1 ~ 2 滴此液放在载玻片 上, 加盖玻片, 镜检, 发现黄曲霉孢子和菌丝。 4.4 将霉变玉米放在盘内摊开放在紫外灯下观 察有蓝紫色荧光。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病史调查和实验 室检验, 诊断为霉变玉米中毒。 6 治疗 6.1 立即停喂霉变玉米饲料, 改换优质饲料。 6.2 病猪进行对症治疗, 采用 20% ~ 50% 葡萄糖溶 液, 维生素 C, 复方氯化钠, 肝泰乐, 硫酸庆大霉素等 用量根据猪的大小静脉注射, 连用 3 ~ 5 d 。 7 讨论及思考 霉变饲料喂猪在农村散养和小型猪场普遍存在, 猪慢性中毒时, 由于病猪病程长, 死亡率不高, 不能 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但对养猪业的危害是不可忽视 的, 长期饲喂霉变饲料可引起猪生长缓慢或发育受 阻, 母猪空怀不孕, 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 泌乳母猪 泌乳率下降, 更严重的是真菌毒素可经过乳汁排出, 导致哺乳仔猪慢性中毒, 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 食 欲废绝, 最后衰竭死亡, 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 失。所有在养殖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 自配饲料还是购买成品饲料, 都要注意谷物饲料的 霉变, 不可迷信饲料厂家, 即便是知名企业也有可 能出现质量问题, 因为引起饲料霉变的环节众多, 如田间、 储存、 加工等。
97
且成本较低, 但对于个别情况, 如成熟的白内障、 前囊增厚或纤维化等情况时撕囊难度会增加。 随着宠物行业的发展, PEAK-fc 的使用越来越普 的大小和形状, 且截囊效果好, 不容易造成撕裂 , 笔者认为, 练好撕囊是完成超乳手术中重要 的一步, 特别是没有机械辅助时也应具备人工撕 囊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各种问题时, 在不 同时机选择最合适的撕囊方式。 参考文献:
观察囊袋开口的边缘, 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边缘
(PEAK-fc) 是一种新型无牵引作用、 操作更精确的 冷切割工具 , 可避免放射状撕裂的发生。 Carl Zeiss 公司研制的脉冲电子崩解刀 (PEAK-
踏来控制切割速度 , 使用更高的频率 (2MHz) 来减少 没有额外的 PEAK-fc 完成的囊袋开口边缘光滑 [10] , 热损伤或缺口, 也没有过多的气泡产生。以下是 Palanker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参数: 脉冲重复率 (pulse 电压振幅 (voltage amplitude) ±350 V 至 ±450 V , 脉冲 观察到新型 气泡的形成 [10] 。在 Palanker 的研究中,
猪 42 头 , 2013 年 10 月 20 日 开 始 相 继 发 病 , 至 10 月 28 日发病 32 头, 死亡 8 头, 其中有 6 头仔猪、 2 头育肥猪, 并且死亡的猪都是膘情比较好的猪 , 主诉: 10 月 18 日更换玉米饲料, 该养殖户使用的 饲料 70% 是自配饲料 (主要是玉米、 麸皮等) , 30% 为商品料。发病猪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效果 不佳。 2 临床症状 病 猪 体 温 升 高 1 ℃ ~ 1.5 ℃ 或 正 常 , 精神沉 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口渴, 粪便干硬, 表面被覆 黏膜和血液, 眼结膜苍白, 个别有黄染, 后肢无 力, 站立不稳, 间歇性的抽搐, 个别后备母猪外阴 部肿大, 有些病猪兴奋不安, 盲目运动, 肌肉震 颤, 步态僵硬, 呼吸困难, 最后抽搐死亡。病程大 多在 2 ~ 3 d 。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血液凝固不良, 肝脏肿大、 色淡、 变 硬, 淋巴结水肿、 出血, 胸外膜、 心外膜有出血点, 胃弥漫性出血, 小肠黏膜出血、 水肿。 4 实验室检验 4.1 采集病死猪的肝、 脾、 肾、 血液进行实验室检 验, 肝、 脾病料接种普通琼脂平板细菌培养, 染色 镜检没有发现可疑致病菌。 4.2 对猪血液进行猪瘟抗体测定, 均在有效保护 价之内。 4.3 选取发霉玉米 10 粒放进灭菌小烧杯中加适
欣, 林德贵 , 金艺鹏
文章编号: 0529-6005 (2014) 10-0095-02
白内障是一种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的常见 眼病。超声乳化术是人类和动物医学上常用的
收稿日期: 2013-10-15
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和人 工晶体植入术的过程中 , 为使超乳探头和人工晶 体进入到晶状体囊内, 需要进行撕囊术或截囊 术。最常用的人工撕囊方法包括连续环形撕囊 术 (CCC) 和开罐式截囊术 (COC) , 随着医学和宠 物医疗事业的发展 , 很多宠物医院已经采用脉冲
于, 在操作时和操作后, 要使晶状体前囊上形成一 完整的囊袋开口, 不能使囊膜开口产生放射状的撕 裂。囊袋开口的大小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还要让人工晶体能进入囊内并保持位置。 和开罐式截囊术 (COC) , 与老龄犬相比, 幼龄犬的 传统的撕囊方法包括连续环形撕囊术 (CCC)
果表明, 通过 CCC 方法进行撕囊可以减少囊袋撕
[1] Dooley I J , O'Brien P D. Subjective difficulty of each stag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performed by basic surgical trainees[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 2006 , 32:604-608. ders Ltd , 2011 , 302-352.
fc) 通过高电压和短电脉冲, 在电极头端组织中, 创 建出一微小的等离子流区域。等离子流伴随放电 象作用于组织, 使之变成机械性碎块, 实现组织的切
[9]
现象 , 引发了液体介质的爆破性挥发。这种放电现 除或使组织裂开, 最终形成切口 。由于脉冲时间 短, 热效应传播范围不超过 10 μm, 这种技术也被称 为冷切开技术。 2 撕囊效果比较 在 2004 年, Izam 等人比较了 CCC 和 COC 的撕
关键。植入 IOL 时 , 撕囊直径应小于 IOL 光学部直 一弧线形切口 , 通过切口进行超乳和 IOL 植入 [2] 。 径 1 mm 。为控制好撕囊大小 , 可先在前囊上方作
为 使 IOL 安 全 固 定 于 囊 , 撕 囊 的 大 小 也 是
前囊更薄, 所以采用 COC 法比较容易控制 , 相反, CCC 法则更适用于 6 ~8 岁以上的老龄犬 [2] 。相比 相对较小 [3-4] 。 其他的撕囊方法, CCC 法造成放射状撕裂的机会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兽医杂志 2014 年 (第 50 卷) 第 10 期
95
超声乳化术中 3 种撕囊方法的比较
程弋思 , 王亚楠 , 黄
中图分类号: S857.1 文献标志码: B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北京 海淀 , 100193)
cataract surgery[J].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 2004 , 102:391-422.
囊技术。撕囊边缘平滑整齐, 能减少撕裂的发生 ,
[4] Wilson M E , Jr. Anterior lens capsule management in pediatric
[5] Izak A M , Werner L , Pandey S K , et al . Analysis of the capsule capsulorhexis, and can- opener capsulotomy[J] .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 2004 , 30:2606-2611.
在没 有放射状 撕裂的囊袋 中 , 90% 的 IOL 稳定 性 良好, 而随着撕裂数目的增加, IOL 的袢脱出囊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