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表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doc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4.4.1 通用要求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通用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通用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法.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
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监测
(1)日常监测:检查包装区工作人员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干净度,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无污渍、水
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检查器械完好度,包括灵活性、咬合性、安全性,对不
合格器械维修、更换。
(2)定期抽查:每日应至少随机抽查3至5个带灭菌保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2、清洗消毒器质量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对清洗消毒器的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指示物进行监测。
2016年3月。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表

日期
器械包名称
件数
性能
光洁度
存 在 问 题
消毒质量检测
监测人
血渍
锈渍
锈斑
水垢
抽检件数
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包装、监测材料质量检测表
日 期
产品名称
许可证件
产品批号
生产厂家
有效期
颜色
气味
浑浊
破损
污渍
监测人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及手工清洗监测记录
日常监测
定期监测
消毒质量监测
日期
冲洗
洗涤
超声
终末漂洗
消毒
干燥
测试剂
全自动清洗机安全监测
湿热消毒
化学消毒
监测人
合格
不合格
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等
温度
时间
浓度
时间
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

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一、引言供应室是医院内保证医疗物资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其干净整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确保供应室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清洗流程,并进行定期考核。
本文通过对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的介绍,探讨了该表的作用和内容,以及我个人对供应室清洗流程的理解。
二、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的作用和内容1. 作用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表是一种监督和管理工具,可用于评估供应室清洗流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该表可以帮助医院管理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对供应室清洗流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从而提高供应室清洗效果和质量,确保医疗物资的安全与可靠。
2. 内容(1)供应室环境清洁程度考核:该项考核内容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设备等供应室内部环境的清洁程度。
通过检查这些关键部位的卫生情况,并依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供应室清洗效果。
(2)供应室清洗设备和工具考核:该项考核内容主要评估供应室清洗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合适、清洁完好。
包括清洗车、清洁工具、清洗剂等的使用状况,及时清洁与维修保养等方面。
(3)清洗人员操作规范考核:此项考核内容主要评估供应室清洗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技能水平。
包括清洗工作的程序、要求、操作技巧等方面,以保证清洗作业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4)清洗过程记录考核:该项考核内容主要是评估供应室清洗过程中的记录和整理是否完整和规范。
包括对清洗工作的日志记录、每日任务单、清洗区域消毒记录等方面的评估。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个人对供应室清洗流程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一个科学规范的供应室清洗流程至关重要。
清洁室内环境可以保障医疗物资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定期进行供应室清洗流程考核,能够及时了解清洗效果和设备维护情况,为改进和提升清洗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清洗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能水平,决定了供应室清洗效果的好坏,因此培训和评估清洗人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表

干燥
测试剂
全自动清洗机安全监测
湿热消毒
化学消毒监测人合格Fra bibliotek不合格
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等
温度
时间
浓度
时间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表
日期
器械包名称
件数
性能
光洁度
存 在 问 题
消毒质量检测
监测人
血渍
锈渍
锈斑
水垢
抽检件数
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包装、监测材料质量检测表
日 期
产品名称
许可证件
产品批号
生产厂家
有效期
颜色
气味
浑浊
破损
污渍
监测人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及手工清洗监测记录
日常监测
定期监测
消毒质量监测
日期
冲洗
洗涤
超声
终末漂洗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4.4.1 通用要求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表
日期器械包名
称件数性能光洁度存在问题消毒质量检测监测人
血渍锈渍锈斑水垢抽检件数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包装、监测材料质量检测表
日期产品名称许可证件产品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颜色气味浑浊破损污渍监测人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及手工清洗监测记录
日常监测定期监测消毒质量监测
日期冲
洗
洗
涤
超
声
终
末
漂
洗
消
毒
干
燥
测试剂全自动清洗机安全监测湿热消
毒
化学消毒监测人
合
格
不合
格
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
洗剂、消毒方法等
温
度
时
间
浓
度
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