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族主义

合集下载

试论美国民族主义的渊源

试论美国民族主义的渊源

自己的民族比其他 民族优越 , 特别强调 促进 和提高 民族 利 益 以对 抗其 他 民族 的文 化 和利 益 ” [6 汉 e13 1
斯 ・ 恩指 出 “ 科 民族 主 义 是 一 种 心 理 状 态 , 即个 人
《 立宣 言》 独 正式宣 布美 利 坚 民族 的诞 生 , 宣 言 的 在 开 篇殖 民地 人 民 宣 布 “ 人 类 历 史 事 件 的进 程 中 , 在 当一个 民族 必须 解 除其与 另一个 民族之 间 的政 治联 系 … … ” [7 在 这里 , 国人 是 ‘ 一 民族 ’ 而 北 ,】 4加 英 另 ,
的 目的而确立 的价 值认 同。 17 7 6年 7月 4 日, 北美 十 三民族 主义》 一书中提 出“ 民族主义一 词 14 84年
才 出现 于社会 文本 中 , 基 本 含 义 是对 一个 民族 的 其
忠诚 和奉 献 , 别是 指一 种特 定 的 民族 意识 , 特 即认 为
化及宗教背景 , 并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民族性 。萨
克凡 ・ 克 维 奇 说 : 美 国也 是 一 个 想 象 成 的社 群 伯 “ 组织 , 他 同时又 是一个 建 构象 征 的过程 , 过这 一 但 通 过程 , 现代 文化 的规范 和价 值 观 更 得 到 了 理性 化 的 处理 , 华为精 神 , 升 并达 到体 制化 —— 作 为一 种美 国 方式 , 确 定 为 一 种 良知 和 共 识 的 载 体 。 [1 国 被 ”32 1美 的 民族 主义在 于对 核心 价值 观 的认 同及 对其 基本 政 治原 则 的坚 守 , 意识 形 态 重 于疆 域 。为 达 到共 同 其
美 人 民称 自己为 ‘ 个 民族 ’ 一 了。美 国 的 民族 主 义

浅论美国的宗教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

浅论美国的宗教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
2 世纪初 , 国的人 口大约为 28亿。基督 教徒总人 1 美 .
WA P 即“ S , 白种盎 格鲁——撒 克逊 人 中的新教徒 ” 。他们
是英 国最早到北美 大陆 开拓殖 民地 的先驱 者 , 也是 倡导 、
崇 尚 自由、 等和民主的政治价 值观并根 据他们 的政治 信 平
条建立美 国政治 经济 制度的 奠基 者。由于绝 大多 数美 国 人都是基督徒 , 基督教 文化 也一 直是 美国政治 中的 核心 内 容之一。基督 教是 信仰 耶 酥基 督 为 救世 主 的教 派 总称 。
的胜利称为基督教的胜利。 首先 , 教 信仰 与 道德 价值 观 分 化 了选 民。调 查显 宗
在信仰人数和政 治 文化思 想 的影 响方 面 , 在世 界各 类 它
宗教 中都是首屈 一指 的。它 包括 天 主教 、 教 、 正教 主 新 东
流教派及非 白人土著教 会、 圣公 宗教 会和边缘教会 等其它 非 主流教派 。
则是建立 在《 独立 宣言 》 所奠 定 的原则基 础 之上的。宗 教
的影 响在 美国可 以说是无 处不在 。美 国总统宣誓 就职 时 ,
必须手按 圣经 ; 美国 国歌 有 “ 上帝保 佑美 国 ” 的词句 ; 国会
参众两 院的每一届 会议都是以国会牧师的祈祷开始。
[ 稿 日期 ] O6 _9 2 收 2O_0— 5

51・
维普资讯
四川行 政学 院 学报 20 06年第 5期
示, 在美国 , 只要不是城里人 , 大多喜欢 布什。在美 国中下 层 民众中 , 特别 是在南 部 和中部 的内 陆腹 地 , 教仍 是生 宗 活的中心。在 美国 内陆和农业地 区的许多州 , 那些被 称为 草根 选民的人 远 离大城 市 , 宗教 非常虔 诚 , 对 是特 别 看重 道德观的人 , 他们特别倾 向于支持布什 。所 有认为道德 感 最重要的选民 , 八成 都 支持 布什 ; 而那些 看 重经 济或就 业 的人则八成支 持克里。总之对宗教越虔 诚 、 教堂跑得 越 往 勤的人 , 越倾 向布什 ; 而越少 去教堂 的人 , 喜欢 克里。反 越 立宣 言》 特别强调 了美国人对 上帝 的尊 重 , 而美国《 宪法》

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影响

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影响

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美国政府极力推行民族主义政策,这种政策对美国国内和国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都五光十色,国内也逐渐强化了对外交的控制和干预。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进一步推行了民族主义政策。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美国民族主义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和对美国价值观的信仰和拥护,同时对外国人士和移民有很强的排斥和歧视。

在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疲软的崛起,美国的民族主义也开始逐渐演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外国人士和移民的歧视开始向非法移民和少数族裔人士扩散。

如今,美国民族主义更多地体现为本土至上主义和对全球化的抵制。

二、民族主义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在美国国内,民族主义的推行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首先,民族主义的强化使得美国政府对外交干预和授权问题上愈发迅速,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其次,美国民族主义的普及也使得国内各种爱国主义和拥护美国价值观的组织和团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组织和团体不仅推行了一系列反移民、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政策,还成为了美国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主义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文化中的大量元素也受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对本土传统和价值观的强化,如各种爱国主义象征、美国文化武器等。

三、民族主义的国际影响在美国推行民族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也愈加全面。

一方面,民族主义导致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倾向和政策获得了迅速扩大,同时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的民族主义亦有很多质疑和争议,不少国家对美国民族主义的抵制和反对,亦产生了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外交纠纷。

结语总之,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对美国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20世纪美国民族主义风格在科普兰创作中的体现

试论20世纪美国民族主义风格在科普兰创作中的体现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移 民国家, 10 从 6 7年第一个英
主义的潮流 ;作 曲家在追求更加个性 化 、 情感 化的表 现过 程 属殖 民地 的建立到 18 年通过独立战争 , 71 建立联邦共和国,
中, 乐色彩感的不断追求 , 对音 也促使他 们去 民族音乐中寻找 美国在政 治上摆脱 了英 国的统治 ;8 4 第二次英美战争使 11 年
灵感 。 因此,9世纪成为音乐史上 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时代 , 1 在 美国在经济上从英国的控制中独立出来 ;8 5 南北 战争后 16 年, 1 世纪的 不同时期 , 9 德国、 意大利 、 英国、 国的作 曲家都有 美 国经济腾飞, 法 迅速使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使美 国人的 这 属于 自己民族 的理想和抱负, 而在东欧、 北欧那些长期 受欺凌 民族 自豪感空前增加 , 它在意识形 态领域 的第一个反映就是
的国家和民族 , 更以发展本 民族的音乐为最高 目标 , 们在 创 他
进化论在美国生根 , 人们逐渐放弃 了根植于 1 世纪浪漫主义 8
而代之以实用主 义, 实用主义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哲 作 中广泛采用民族题 材和民族 的形式 , 在创作实践 中努力探 的先验论 , 马克 ・ 吐温 第一个完全采用美 国方言进行 索民族的音乐语言 , 以反映 民族的风情 和民族的精神 , 民族乐 学 。在文学领域 ,
乐吸收在传统的风格中 , 而是利用民间音乐创造新的风格圳 。
浪漫主义音 乐家的强烈追求 。浪漫主 义时期 , 伴随着对 “ 另一方面 ,0 人” 2 世纪民族音乐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 , 而且吸收了 的 自身价值的肯定, 自由平等意识的认同, 对 以表达个 人情 感 西方 现代 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 它本身成了西方现代音乐

亚裔美国文学各族裔作家作品民族化主题的历史变迁

亚裔美国文学各族裔作家作品民族化主题的历史变迁

亚裔美国文学各族裔作家作品民族化主题的历史变迁亚裔美国文学是指由亚裔裔系美国人写的文学作品。

它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亚裔美国移民,而其作品则主要围绕着他们在美国的生活和经历展开。

亚裔美国文学的作品主要分为几个族裔,其中包括华裔、日裔、菲裔、韩裔、越南裔等。

这些族裔的作品展现了相当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性。

在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民族化。

其中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民族化(1900年-1960年代)在这一时期,亚裔美国作家通常是第一代移民,他们主要探讨的民族化主题是“家园”和“异化”。

他们试图在美国寻找新家园,同时也在重新发现自己的民族文化。

此外,他们也经常面临着受到主流文化和种族歧视的异化问题。

代表作品:黄仁宇的《花园迷宫》(1943年)、朱利•奥莱赫尔的《美国华侨》(1952年)、卢振榮的《来客》(1956年)第二阶段:民族主义(1960年代-197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了一股民族主义热潮。

亚裔美国文学也受到了影响,作家们更加关注亚裔美国人的权利和民族自豪感。

此时期的作品着眼于亚裔美国人文化的传承和德行,以及亚裔美国社会与非亚裔美国社会的关系。

代表作品:思华的《在黑幕中的汉族》(1969年)、黑木耳的《丹江》(1970年)、馬占新的《泪眼相对时》(1973年)第三阶段:多元文化主义(1980年代-199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时代,亚裔美国作家的作品也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此时期作家们更加关注族裔间文化共存和互动的主题,关注多元文化的交互作用。

代表作品:坎丽欧·路普的《真实传说》(1989年)、熊飞的《华裔小说》(1991年)、马克·桥的《选择》(1993年)第四阶段:后民族化(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亚裔美国社区和文学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认同,民族化主题逐渐被后代作家慢慢淡化。

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概述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人口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和种族组成。

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政府对于这些群体的政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挑战等方面来介绍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研究。

历史美国历史充满了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至关重要。

美国成立之初,欧洲移民和美洲土著人民之间就存在世代对抗。

此外,非洲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废除也给美国的民族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潮,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

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新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加剧了现有种族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例如,爱尔兰和意大利等欧洲移民在美国遭受到了排斥和歧视。

而中国移民则面临了排华法案的限制。

这些历史事件塑造了今天美国民族关系的一部分。

现状如今,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民族的国家。

白人是最大的民族群体,但黑人、拉丁裔、亚裔和原住民等少数族裔人口也相当庞大。

多元文化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国家,每个民族和种族都对美国社会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美国在民权法案通过以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种族和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和教育机会不平等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此外,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复兴也给美国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挑战。

挑战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研究者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以及历史上对不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其次,研究者们需要分析美国政府及各种民间组织对各个民族的政策和倡议。

他们需要考虑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以及如何解决现有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全球化和移民潮使美国的多元文化变得更加复杂和动态。

研究者们需要研究和理解新移民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政策建议并促进他们的融入。

结论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国多元文化背后的复杂性和挑战。

国家民族主义:美国称霸全球的内在情结

国家民族主义:美国称霸全球的内在情结
关 键 词 : 美 国 ; 家 民族 主 义 ; 国 霸权 主 义 ; 适 价 值 观 普 中 图分 类 号 : D 9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l0 —2 8 (0 6 0 一 O 1 — 0 0 1 5 0 7 1 72 0 ) 2 0 4 3 0
国 民族 主 义有 了 一 个 新 的 视 角 。 美 国 是 否存 在 民族 主 义 倾 向 , 个 问题 如果 让 一 般 美 这 国人 来 回答 , 能 多 数 是 持 否 定 态 度 的 。他 们 认 为 , 国 可 美 是 一 个移 民 国家 , 由多 民 族 多 种 族 整 合 而 成 , 有 深 厚 的 没 民族 传 统 , 没 有 哪 一 个 民族 能 够 独 立 在 国 家 政 权 中 起 支 也 配作 用 , 而 不 是 一 个 有 着 浓 厚 民族 情 结 的 国 家 , 然 也 因 当 就 谈 不 上 存 在 民族 主义 。 然 而 纵 观 美 国 的历 史 , 别 是从 特 那 么 美 国 的 国 家 民 族 主 义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呢 ? 这 要 从
近 百 年 来 美 国 在 世 界 各 地 的 所作 所 为 来 看 , 国 不 仅 存 在 美
民族 主 义 , 而且 具 有 浓 厚 的 民 族 主 义 情 结 , 是 这 种 民族 只
主 义 在 国 际 上 以 “ 家 利 益 ” 幌 子 , “ 主 自 由 ” 内 国 为 以 民 为
“ 勤俭廉洁” 的生活观 , 教伦理 中 的核心 价值 观是 “ 清 上帝
维普资讯
第 l 卷第 2 9 期
2 0 年 4月 06
高等函授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n l f g e C r s o d n eE u ain i sp ya d S ca S i c s o r a o Hih r or p n e c d c t h l o h n o il ce e) e o o n

美国的民族主义在其对外政策及对华政策中的影响

美国的民族主义在其对外政策及对华政策中的影响

美国一直批评他国的民族主义,宣扬自由、民主。

那么,在美国存在民族主义吗?它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扮演了怎样一种角色,它又是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的?一、美国的民族主义及其特点在美国存在高度民族主义化的事实,但却很少有人使用美国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甚至在学术界也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爱国主义。

首先,这与其发展过程有关。

在美国,民族主义更多是一种民间自愿精神,与政府关系不大。

劳伦斯·米勒在《美国精神》一书中就谈到他刚到美国时对美国遍地皆是的结社活动感到十分惊讶,经过多年亲身体验,他发现各种结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是民众自愿选择的,不是被政府或精英控制的,因此实际上更是一种直觉的感情。

如,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都有爱国致辞,探其根源,源于学校自发的,直到1942年国会才正式表示赞同[1](p56-57)。

政府的行动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公民自愿的活动和组织使其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合法性。

第二,美国认为民族主义是旧世界的污秽的东西,相信在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旧世界的爱国主义。

因此这是一种美国自身优越感观念的反应。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是对自己的民主、法制和制度全心全意的认同,其基础是一种政治理念。

它在感情上是向上、积极的,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反抗或排斥而引发的,是一种来自对战争的自信和对和平的美好憧憬(这归因于美国多次获益于战争),不像一些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它们往往带有历史的悲剧感和沧桑感。

美国的这种民族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具有前瞻性,关注的是现在和不久的未来;而且不仅把眼光放在国内,同时放眼整个世界。

反映到美国外交政策上,这使它带有某种传教性精神,经常损害其它国家和政府的道德权威,忽视别国的民族主义感情。

如“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提出的“和我们站在一起,或是反对我们”这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

其次,这种充满优越感的民族主义使美国对他国了解不深,或存在过大疑惑,这为美国的对外交流设置了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民族主义:是情人还是杀手?
作者:周庆安
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美国民族主义,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

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利芬(Anatol Lieven)的担忧似乎从“9.11”之后变得越发明显。

这位卡内基基金会高级副会长在《美国正确还是错误:剖析美国民族主义》(America Right Or Wrong: An Anatomy Of American Nationalism)中向人们预言:“美国是一座美好的房子,但是在它的地窖里却藏着一个魔鬼,他的名字叫做民族主义。


从历史上看,“美国信条(American Creed)”一直都是美国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作为合众国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是血缘的,它既难以具备历史学家眼中的古老性,也不发轫于这个民族最早的种族优越感。

美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在政治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

即利芬所说,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法治规范就是美国信条的核心。

因此,美国的民族主义不像其他典型民族主义那样充满历史悲情。

问题在于在反恐之战开始后,甚至在“9.11”发生之前很久,面对全球日益发展的反美思想,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

尤其是在被利芬称为“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小布什身上,美国信条会把其外交政策推向与世界不和谐的方向。

理由有三条,首先,美国信条正在成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笔下的官方民族主义,许多学者担忧,这种官方民族主义是通向帝国式政治的捷径。

美国对外政策必然借助国内民族主义对于美国政治的优越感,向外推行其霸权政策,并在世界谋求利益最大化,遭致国际社会的反感。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就曾经针对美国民族主义的悖论做出判断:“作为美国核心理念的自由主义会最终成为帝国外交政策的绊脚石。


其次,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民族主义,混淆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野,进而侵占了国际规范的空间。

以全球反恐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对于国际事务的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在“9.11”发生后,小布什在讲话中多次提及“我们的原则”,而不是“我们的看法”,这种原则,就是基于美国信条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这种原则基础上,民族主义将会损害美国的国际道德,使美国外交政策把意识形态当作国家利益,按照信仰和政治取向划分敌我。

第三,美国民族主义对于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排他性。

尽管每种民族主义多少都有点排他性,民族主义也曾经是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的政治认同,但是并不像美国民族主义这样具有如此清晰的内涵和标准。

加之美国对他国的民族主义缺乏了解,处理国家间关系上也缺乏技巧和敏感性,同时自身还具备强大的外交和军事工具,这种排他性很可能转化为实际的国际政治或者土地诉求,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民族主义这个词在具备保守主义背景的美国大政治中,并不是一个高尚的词汇,但是这种优越感,却经常成为美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理由。

2005年,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对于美国民族主义的争论,重新成为美国历史路线和未来选择的忧虑。

甚至这种民族主义在亨廷顿的新书《我们是谁》里也表现出来。

强烈宗教倾向的美国民族主义,已经被延伸为对于“不自由世界”不择手段的“拯救”,这种民族主义对于美国和世界的伤害,也已经痛彻脾骨。

我们不该轻视美国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有可能杀死最理性的外交政策。

因为福塞克(John Fousek)曾经自豪地说,美国民族主义胜利的意义是全球责任,为此美国必须担当起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因为林德(Michael Lind)号召第四次美国革命,要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建立一个崭新的美国;因为在全球反恐战争中,美国的全球霸权外交正在并且已然这样做了。

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情人有的时候的确也是杀手。

苏联解体原因及苏联解体对欧洲影响”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葛新生主题类号:D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者简介】葛新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0年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兴亡史》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苏联解体原因及苏联解体对欧洲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和中国的50余位学者,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参加的人数之多,代表的范围之广,收到的论文质量之高,对问题的探讨之深,发言的气氛之热烈,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在我国举办的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所没有过的。

综合与会者在会议发言中所涉及的问题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

与会者从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会科
学院王忍之教授代表《苏联兴亡史》课题组作了主题发言。

他认为,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相比,现实的因素是主要的;内因和外因相比,内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比,主观因素是主要的。

王忍之教授的观点,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赞同。

北京大学徐天新教授指出,苏联在1991年迅速解体,其根本原因在于落后。

这种落后集中
表现为,苏联没有超越农民国家的局限性,农民的意识习俗广泛存在,使得苏联无力长期承担超级大国的重负,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终于败下阵来。

苏维埃政权得于农民,又在相当程度上失于农民。

另有些学者提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几十年来主要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以及领导人的思想僵化等因素造成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政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积累起来的种种问题。

正是这些问题把苏联引到了危机的边缘,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种子。

还有学者提出,科技发展滞后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造成滞后的原因则是苏联领导人的思想僵化,对科技革命缺乏清醒的认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官僚主义的科技管理体制制约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等等。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史和考古研究所所长阿列克谢耶夫以俄罗斯的地域主义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他指出,苏联自1917年至1991年的70多年中始终承受着地域性问题的重负。

这个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多民族大国造成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则是政策上的错误。

这些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加上全球性地域主义激化的外部条件,致使危机不断。

改革破坏了稳定的局面:经济崩溃、民族问题尖锐化,国家解体终成现实。

俄罗斯科学院斯拉夫研究所所长沃尔科夫认为,在苏联解体中,民族官吏阶层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家波利科夫以《俄罗斯历史上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为题,论证苏联解体的原因,他说:对于俄罗斯来说,离心趋势与向心趋势的斗争,始终对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场席卷全国的总危机中起了削弱中央、加速苏联解体的作用。

二、关于苏联解体的现实作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彼得罗夫认为,“改革”与“公开性”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无论是在原则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错误的。

而“公开性”的出台则是要为“改革”的失败进行辩护,为其开脱,并发展成为对共产党的恶意攻击和诽谤。

“改革”和“公开性”使得苏共的威信扫地,国家经济崩溃,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有的学者以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化为视角来论证苏联解体的原因。

指出,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上分权、经济上放权的改革致使苏联国家权力分裂,社会流动渠道、社会流动驱动力多元化,新生资产阶级形成,使苏联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二阶一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逐渐瓦解,致使建立其上的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坍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恩远不通过对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的分析,探讨了苏联解体的现实原因。

他认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制定了两条总路线:一条名为“加速战略”,一条称之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由于加速战略的经济政策执行效果不好,戈尔巴乔夫便认为这是由于党内有一个“障碍机制”阻挡改革的结果。

于是转入了政治体制改革,并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替代了“加速战略”,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

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解体不可避免。

三、关于苏联解体对欧洲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比较接近。

大家认为,苏联的解体,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立过程。

其三,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