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器型各异的鸣虫葫芦评析 有特色

合集下载

匏器(葫芦器)欣赏

匏器(葫芦器)欣赏

匏器(葫芦器)欣赏蝈蝈葫芦的造型,常见的有鸡心式、棒子式、柳叶式和花瓶式四种。

它们既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也很独特葫芦器象牙透气的顶盖这个从未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见过踪影的小工艺品,就是“匏(pao)器”。

“匏器” 又称“葫芦器”或“蒲器”。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

“匏”,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可食用、可入药、可做乐器,更做过人们日常的盛装器具。

“匏器”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选色黄如金的老熟葫芦,经过技师的外刻花、或雕花或烫花、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另一种是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套在幼嫩的葫芦崽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即“范制葫芦器”。

(据说“范制葫芦器”的种植也是十分不易的,经常是一万个葫芦,才能长出一个有完整花饰和文字图案的成品来。

)“匏器”技艺,在清代曾经大放异彩,用它制作的器具就有笔筒、瓶、盖罐、砚盒、鼻烟壶、虫具等。

但是制作最多的还是装蝈蝈的笼子。

人们习惯上叫它“葫芦器”。

清朝皇帝喜欢上了这种玩法,葫芦制成的蝈蝈儿笼子可就开始非常讲究了!葫芦天然的特殊质地和色泽,本身就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

所刻绘图案多为古朴的吉祥物,如松鹤延年、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

“葫芦器”最讲究的是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还要在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虫具。

“葫芦器”的盖,高一寸到一寸五,上雕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玲珑剔透兼具透气功能。

选自老熟匏器髹(xiu)漆镶石葫芦洗范制葫芦器象牙口匏器水滴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品种齐全,式样新奇,纹饰丰富,精美异常。

至乾隆年间,这种“朴雅”之器更深得弘历的钟爱,他的御制诗中以“匏”为题材的就有多首。

这些宫廷制的“匏器”除供御前赏玩外,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宦以及馈赠外国嘉宾使臣。

鸣虫葫芦所蕴涵的朴素设计元素

鸣虫葫芦所蕴涵的朴素设计元素
设 计 与人 文
鸣虫葫芦所蕴涵 的朴素设计元素
王源 ’ 董 沙沙 (.. 津 南开 大 学 1 天 2 300 0 00)
摘要 :在 现代设 计的视 角下 ,审视葫 芦本 身与 葫芦 虫具 具有的 功能应用及造型特点和精 美工艺 。从设计师的 角度 ,理性分析 民间工 艺的科学性 、系统性 ,体会传统工 艺中所饱含的朴素设计元素 ,并给 予这类 民间工艺品应有的重视 。 关 键 词 :鸣 虫葫 芦 ;朴 素 设 计 元 素 ;和合 我 国春 秋 时期第 一 部设 计著 作 《 工记 》 提 出了 “ 有时 , 考 天 地 有气 ,材 有美 ,工 有 巧 ,合此 四者 ,然后 可 以 为 良。 ”鸣虫 葫 芦 造型 别致 、工 艺精 巧 , 引人 入胜 , 同时 ,其 自身的 良好 功能 性 ( 虫的培 育和 虫 鸣效 果 的控 制 )也颇 受 重视 。取材 自然 ,天 然 对 雕 成 ,后天 巧手 的造 型 与功 能 的和 谐统 一 , 即使放 到 当今 的技 术 角 度看 ,也 是 一件近 乎 完美 的 设计 品 ,这 其 中有着 我 们太 多可 借 鉴学 习 的地方 。
合 在 冬 日随 身携养 呜 虫 的客观 需 求 ;另一 方面 ,葫芦 天然 长成 , 籽 多 易种 , 为大 量制 造 同类 产 品提供 了足 够 的用 材基 础 。这些 条 件 ,促 成 了鸣虫 葫芦 产生 的基 础 条件 。但 是 由于天 然 长成 的葫 芦 造 型 因为 各种 自然原 因往 往 无法 满足 人们 对 美的 完满 追求 ,所 以 尽管 葫芦 的产 出较高 ,但 依 然难 觅合 适 的胚 器 。因此 需要 工 匠的 巧心 经营 , 也就 是后 期 的模 范制 器法 ,从 而 形成 了现 在大 众常 见 的范制 葫芦 。 “ 、润 、坚 、 厚 ”四个 字 是人 们长 期把 玩 总结 而来 ,用 以 紫 评 定 鸣虫 葫 芦 的档次 。 “ 、润 ”两 个字 体 现 了虫具 外在 色 彩 的 紫 品评 。鸣虫 葫芦 随着 把玩 时 间 的增长 ,材 质 本身 的外 表会 有 变化 美感 。 “ 、厚 ”二 字则 是侧 重 器身 的结 实 耐用 性 ,是对 葫 芦虫 坚 具 自身胎 质 的要 求 。葫芦 虫 具使 用 的胎不 能 太薄 ,也 不 能生 长 的 过足 , 以致 于胎 质过 实影 响 音质 的共 鸣效 果 。也 就是 要控 制 在质 松易 放声 ,器身 又经 得起 日常 的使用 的效 果 上 。这样 一个 根 据需 要主 动认 知 材料 美 的本质 的过程 ,使 得物 品和材 质在 双 向选 择 的

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鸣虫葫芦『文玩天下』

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鸣虫葫芦『文玩天下』

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鸣虫葫芦『文玩天下』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范制葫芦离不开模范,模范的本义:制造器物的模型。

模是模型,也就是葫芦桩子或阳模,分六瓣七条、八瓣九条拼制而成;范是由桩子翻出的阴模。

除了本长葫芦其他无论是官模、安肃模、三河刘、天津模等等都离不开模与范。

范的种类分为木范、瓦范、纸范、石膏范,也就是常说的木模、瓦模、纸模、石膏模、其中纸模又分为细纸模和草纸模(糙纸模)另还有布模(无纺布)。

最早官模葫芦使用的是木范,用四块梨木拼制,中心挖空,内阴刻所需图案题材,优点是此模可多年使用,缺点是每模只能范一个葫芦,产量很低,此为木模。

后来发展出现用五块或七块梨木旋制成模,在模外面雕刻花纹,此为阳模,然后在模具上覆泥,待泥稍干将木模中心抽出,使木模之分瓣木条依次拿出,再将泥范入窑烧制成瓦模,此模具的优点是可将一件阳木模翻制成多个瓦模,增加了范制葫芦的模具降低了成本,缺点是,有些泥范在入窑烧制时有变形。

木模翻制瓦模的技术无疑提高了范制葫芦的产量。

官模、三河刘、民.国时期的天津模多采取这种方法。

天津模多素模,由于瓦模在烧制过程中有的出现了窑裂;有的出现了气泡,就成了费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瓦加纸模,也就是在瓦模内糊纸的方法,瓦加纸的优点是使有瑕疵的费模可继续使用,也省去了打磨修模的工序,同时范制出的葫芦皮质细腻光滑,在同时期还有纸模出现,纸模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张糊制的模具,王老在《中国葫芦》一书中对纸模的说法是用纸包裹木模(桩子)再范制成瓦模,瓦模内即有纸纹,范制出的葫芦亦有纸纹,人言纸模。

据天津的老玩家所说在民.国时期天津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纸模,特别是李六使用草纸制模,范制出纹路粗犷的草纸模葫芦。

只是在纸模之外尚需缠制布条以增加强度,民.国时期范制葫芦套模后也有用油纸苫盖用以防雨的方法。

本人在八十年代初,尚见过几个范制鸡心、棒子用的纸模子,有的还被玩家髹饰大漆,裁制落翻儿后安上口圈养虫使用,其音质竟比在葫芦内发出的更混厚,(这也仅限于蝈蝈咂嘴葫芦,黑白虫葫芦因需轧底且经常涮水故不得使用)这也是后来纸葫芦的雏形,九十年代在天津一宫鸟市有专门贩卖纸葫芦的,器型为棒子、油瓶售价每个10元,出音极佳,作者好像是秃李或是秃刘,余现已记不清晰了。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鸣虫范制葫芦:传统手艺中的音乐韵律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领域,鸣虫葫芦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还是传递自然音律的媒介,尤其在京津地区,鸣虫葫芦更是秋冬季节里一种独特的文化娱乐活动。

鸣虫葫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宋朝就有关于葫芦制作的记载。

传统的鸣虫葫芦是利用天然成熟的葫芦果实,经过选材、干燥、掏腹、刻花、镶嵌、磨光等多道复杂工序,最终制作成为能发出悦耳声响的葫芦器。

这种葫芦器内部空旷,可以放入鸣虫,诸如蟋蟀、油子等,让它们在葫芦内鸣叫,产生悠扬的声音。

鸣虫葫芦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首先,挑选葫芦要选取皮质坚硬、无裂痕、形状匀称的优质葫芦。

然后将葫芦晾晒至半干状态后,匠人会用特制的刀具小心翼翼地切割葫芦顶部,再用细长的工具挖空葫芦内部,只留下足够支撑葫芦外壁的薄薄一层。

之后,匠人会根据葫芦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运用雕刻技艺在葫芦表面刻画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甚至会镶嵌上贝壳、宝石等装饰材料,使得每一个葫芦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最后,经过打磨和上蜡处理,葫芦表面光滑亮泽,手感温润。

鸣虫葫芦除了作为鸣虫的栖息地,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竞相追捧的对象。

它不仅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生活情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雅化俗”的象征。

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间,把玩鸣虫葫芦,听虫鸣叫,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鸣虫葫芦的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的葫芦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审美元素和技术手段,使得鸣虫葫芦的造型和装饰更加多样化,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个性化和艺术美感的追求。

总之,鸣虫葫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欣赏这种传统艺术,鸣虫葫芦必将继续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顶级老本长葫芦欣赏

顶级老本长葫芦欣赏

顶级老本长葫芦欣赏透雕蒙芯本长黑虫葫芦,高9cm。

此本长葫芦,胎厚体阔,敞口细腰。

葫芦通身素面,不加纹饰,发色偏黄,略带紫斑,包浆莹润,可见斑驳脉纹,尽现自然之天成。

其口镶嵌一虬角环圈,染为碧色,青与黄对撞,色彩夺目。

其上上配以一虬角蒙芯,分三层,最下为染色青环,较口部偏小,子母口相合,紧密无缝,中层镂雕为蜂巢状,最上嵌一牙雕盆中幽兰。

方形花盆下承四足,兰花妍放,叶脉分明,身姿舒展,可见雕工之细致。

葫芦虫器口内还有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通常为蓄养蝈蝈所用。

整器“紫、润、坚、厚”,师承自然,象法天地,正合古人“天人合一”之追求。

老本长西游记蒙心葫芦,高14cm。

葫芦颜色红润,形态饱满,包浆丰厚自然,配以牙口及精雕象牙西游记蒙心,雕工精湛,极具立体感与层次感,构图颇具古风,独具匠心。

人物表情刻画十分细腻传神,衣着线条流畅,褶皱自然,丰满生动的形态,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万里迢迢的取经之路。

这款葫芦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堪称难得的佳作。

本长素倒栽葫芦蝈蝈罐,高13.6cm。

此具为葫芦本长者,高身,修长如雁脖,在成长时勒脖者(绦带勒束之,可长成三停均匀,适宜贮鸣虫),未施范。

倒栽制器,谓将生长时在上之蒂柄,改成贮虫葫芦之底,倒置成器。

罐口以象牙制,倒栽底部镶牙托,配象牙高蒙心,蒙心镂刻有松树、仙鹤,间以修竹,穿枝过梗,连缀成图。

本长黑虫葫芦,高15.5cm。

黄花梨影木口盖,玳瑁蒙心。

本长葫芦乃是畜虫葫芦之中,最为高级的,葫芦天然生长,达到人们畜虫之需,千数挑一,三停均当,无一不好,千金易得,此物难求。

.老本长鸣虫葫芦,高约9.7cm。

浑然天成,器形周正,通体色泽红润,包浆自然浑厚,原配牙口牙蒙心,雕工极为精致。

老本长鸣虫葫芦,高16.5cm。

葫芦罐自然生长成形,脐正肚圆,象牙蒙口,玳瑁透雕蒙心。

葫芦色黄如金,光可鉴人,为虫具中之上品。

葫芦高9.2cm。

天然长成,器型周正,皮质瓷密,线条流畅,各部位比例匀称,较为难得。

六种常见鸣虫与所用葫芦详解

六种常见鸣虫与所用葫芦详解

六种常见鸣⾍与所⽤葫芦详解⽂章转载⾃王世襄《中国葫芦》⼈⼯孵育之⾍使鸣于冬者,有蝈蝈、扎嘴、油壶鲁、蛐蛐、梆⼉头、⾦钟等六种,所⽤葫芦皆不同。

其所以不同,乃因其⽣活习性、⾝材⼤⼩有别。

故⾔葫芦当⾃⾔⾍始。

⼀、六种鸣⾍及所⽤葫芦器型详解六种鸣⾍可分为两类。

蝈蝈、扎嘴餐风露饮于丛草之间,求侣觅⾷于枝柯之上,不妨称之为“缘枝类”。

油壶鲁等四种,夏末蜕⾐于乱草⽡⽯之底,秋凉藏⾝于⼟⽳⽯隙之中,不妨称之为“⽳居类”。

1、缘枝类缘枝之⾍,⾼离地⾯,依其习性,容具宜有绰裕空间,故葫芦腰多偏上,且任其中空,不垫⼟底。

正因其中空,故⼝上只安体质极轻之有孔瓢盖,不加框⼦及蒙⼼,以免头重脚轻,容易倾仄。

瓢盖更具备有利发⾳、便于更换等优点。

葫芦⼝内设铜丝簧,以防盖脱⾍逸。

此⼀设施,亦唯蝈蝈、扎嘴有之。

⾄于葫芦尺⼨,蝈蝈⼤故⼤,扎嘴⼩故⼩,其造型则基本相同。

蝈蝈字书⽈络纬。

络纬实为蝈蝈⼀类鸣⾍之总称,包括扎嘴及南⽅之纺织娘等。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称:“有⾍,便腹青⾊,以股跃,以短翼鸣,其声聒聒,夏⾍也,络纬是也。

昼⽽曝,斯鸣矣。

秸笼悬之,饵以⽠之瓤,以其声名之,⽈蛞蛞(发⾳kuò)⼉。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少年⼦弟好蓄秋⾍,⽈蛞蛞。

……此⾍夏则鸣于郊原,秋⽇携来,悬笼窗牖(发⾳yǒu,意为窗户)。

以佐蝉琴蛙⿎,能度三冬。

以雕作葫芦,银镶⽛嵌,贮⽽怀之,⾷以嫩黄⾖芽,鲜红萝⼘,偶于⼈稠⼴座之中,清韵⾃胸前突出,⾮同四壁蛩(发⾳qióng,意为蟋蟀)声助⼈叹息,⽽悠然⾃得之甚。

”按所谓“能度三冬”,未必是“秋⽇携来”之⾍,⽽为⼈⼯孵育者。

蝈蝈葫芦器型⽰意图:点击查看详情似蝈蝈⽽⼩,翼较长,耸⽽尖,南⽅称之为“扎⼉”。

徐珂《清稗类钞》云:“扎⼉全体绿⾊,长⼨许,触⾓颇长,前胸背绿⾊带褐,翅稍短于体,上有凹纹似蝈蝈⽽⼩,翼较长,耸⽽尖,南⽅称之为“扎⼉”。

徐珂《清稗类钞》云:“扎⼉全体绿⾊,长⼨许,触⾓颇长,前胸背绿⾊带褐,翅稍短于体,上有凹纹如曲尺,发声器在右翅,薄膜透明,略似⼩镜,以左翅摩擦作声。

描写文玩鸣虫葫芦的诗句

描写文玩鸣虫葫芦的诗句

描写文玩鸣虫葫芦的诗句(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文玩鸣虫葫芦二、文玩鸣虫葫芦的特点与魅力三、鸣虫葫芦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四、诗句中的鸣虫葫芦描绘五、结语:鸣虫葫芦的艺术价值与生活情趣正文【引言】文玩鸣虫葫芦,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工艺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葫芦形状优美,寓意吉祥,古人将其视为象征福禄的物件。

而鸣虫葫芦,更是将自然界的虫鸣之声与葫芦的优雅形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文玩鸣虫葫芦的特点与魅力】文玩鸣虫葫芦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声音。

它的外形小巧玲珑,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宁静而致远的美感。

而鸣虫葫芦内的昆虫鸣声,清脆悦耳,宛如大自然的交响乐,令人陶醉。

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得鸣虫葫芦成为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生活情趣的文玩。

【鸣虫葫芦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鸣虫葫芦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人崇尚自然,认为葫芦代表着天地阴阳的和谐统一,具有祛病驱邪、祈求福禄的神奇功效。

而鸣虫葫芦更是将自然界的生灵之美与葫芦的寓意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葫芦的文化内涵。

【诗句中的鸣虫葫芦描绘】古人喜爱鸣虫葫芦,因此在诗词中多有描绘。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便是用鸣虫葫芦寓意人们要拓宽视野,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又如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提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的“灯火阑珊”,便是用鸣虫葫芦的声音来形容寂静的夜晚,凸显了鸣虫葫芦的艺术魅力。

【结语】鸣虫葫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优美的形态和清脆的鸣声,赋予了它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生活情趣。

欣赏鸣虫葫芦,便是在品味一种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安记鸣虫论鸣虫葫芦器型、与摆件

安记鸣虫论鸣虫葫芦器型、与摆件

安记鸣虫论鸣虫葫芦器型、与摆件论鸣虫葫芦器型、与摆件前言:近年来大批葫芦投入市场,而有很大一部分玩主不知道如何选择哪种葫芦是鸣虫出音的葫芦,下面我就在我店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本人30年来玩葫芦的经验:葫芦大至分为三种,有两大类,细分可就多了,下面介绍不详细和有出入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1、葫芦器型的美感与艺术。

2、三河刘葫芦的特点。

3、安肃模葫芦的特点。

4、本张葫芦的优点。

首先说明一下葫芦两大类型是如何划分的:第一类是摆件,不装虫,无论是造型和艺术加工都是一流的,摆在家里很有观赏价值,在配把牙头、和高品级的蒙心别提多美了,不能说不是好葫芦。

还有一种是造型很美,但装虫出音效果不好,这些都属于摆件,有收藏把玩价值。

属于这一类葫芦的都是好葫芦,没有任何伤痕和毛病。

因为是把玩和观赏并没有养虫的价值。

第二类是造型看上去一般,甚至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尺寸合理。

养鸣虫出音效果极好,属于实用类型。

它们的好坏和价值是葫芦的老程和有没有缺陷而定价。

同样出音的葫芦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就贵的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音效果很好,是很难得的。

但是这里要重点说明:三河刘和安肃模这两类葫芦都是出音的好葫芦,但出音效果有明显的区别:三河刘的葫芦韵味特别浓,安肃模的葫芦出音效果好、出音大、要求鸣虫质量高出大亮叫或大亮鼾儿且带葫芦味。

这两类葫芦不分高低,只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两种文化的对立,在说明白一点就是:一文一武。

三河刘属文玩、安肃模属武叫,有明显的区别。

另有天津出产的葫芦也很好,不管是文玩还是武叫都有。

更有一种是取两者之间,也是继老代葫芦文化传承新杀出来的一匹黑马,在全国最有影响力。

实际上老辈天津人就已经在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文化,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可以说,近代天津是葫芦鸣虫区一大流派的发源地,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老葫芦还是新葫芦都有出音不佳的,不是全好,也不是全不好,好坏之间是相对的。

只有互相比较才能得出哪种出音更佳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把器型各异的鸣虫葫芦评析有特色
鸣虫葫芦兼具观赏与实用的双重价值,天然野趣的材质,活泼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做工,漂亮的葫芦口再加上考究的蒙芯,或放于案上或手中盘玩,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保定雕刻梅兰竹菊葫芦墩此款葫芦墩,产自保定,取材精品本长葫芦,色黄如金,外形规整、优美,材质堪称一流。

红木包口,芯子上音孔排列考究,葫芦身周刻有梅兰竹菊传统题材的纹饰,刀工简洁爽利。

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看都是个中佳品。

适合蓄养蟋蟀、油葫芦等虫。

范制二龙戏珠葫芦这是典型的蓄养蝈蝈的葫芦。

两条蟠龙盘于葫芦全身,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红木口,红木高蒙芯,造型大气,颇有皇家遗风。

范制葫芦素有匏制三千,不成一器之说,可见这类完整清晰的图案来之不易。

盘玩,养虫俱佳。

范制模棒子蝈蝈葫芦此款葫芦,范模精细,山水错落有致,留白也恰到好处。

罐身颈部微收,底部微削,造型上是典型的棒子式葫芦,洁白的牙口,配上金黄的葫芦底子,色泽搭配非常合理,是很适合蓄养蝈蝈的不可多得的葫芦。

亦可作陈设之用。

老黑黑虫长颈荸荠葫芦此款荸荠葫芦外形非常挺拔,脖颈欣长,色泽光润,线条流畅,小小的底腹恰到好处,皮质密度
甚高,蒙芯雕刻精美,简洁与繁复,朴实和华贵浑然一体,让人爱不释手。

适合蓄养老黑虫和盘玩。

山东本长油葫芦墩此款葫芦墩,产自山东,取材本长葫芦,色黄自然。

老红木包口,玳瑁蒙芯雕刻精美、华贵,皮质密度瓷实,底圆度规矩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看都是个中佳品。

适合蓄养蟋蟀、油葫芦等虫和把玩。

天津葫芦王渔翁得利黑虫长颈葫芦此款葫芦脖颈欣长,色泽红润,老红木口盖。

通身饰以山水图案,从纹饰看,线条流畅,布局合理各色景物错落有致。

玳瑁蒙芯处音空开设十分考究,对鸣虫发音应具帮助。

此器不止养虫,即便作一陈设器。

天津晓林压花葫芦墩此款本长葫芦,色泽黄润,周身用砑花工艺表现出题为商山四皓的画卷,人物造型生动而古朴,将四位隐士的清雅、高洁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朴的满工红木口盖,镂雕玳瑁蒙芯。

于津明八骏图葫芦此款葫芦以八骏图为题材,以范制之法制成,奔马跃然欲出,造型准确、清晰、生动,底款为“于津明制”。

竹铃葫芦此器,造型小巧,形如柳叶,皮质密实,口盖洁白如玉,高蒙芯雕刻精美,且对发声有利,非常适合蓄养竹铃这样小巧精致的鸣虫。

有人说,匏器,是一种玩儿文化,它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文
人手上,在宫廷大放异彩而后又走向民间。

虽材质朴实,但从不含丝毫拘泥,上可高居庙堂,达可全民皆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