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同步电路设计规范
《华为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华为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一、引言华为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PCB)设计规范旨在规范华为的PCB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本规范特别强调设计原则、尺寸标准、接地与走线规范、布线与充分利用PCB面积规范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PCB设计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满足华为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
2.PCB设计应考虑到最小化电路布线面积,最大程度减少信号干扰和串扰。
3.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严格分离,将信号线、电源线、地线、时钟线进行分类布线。
4.PCB设计中必须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例如IPC-22215.PCB布线应尽量使用直线或45度角,避免使用90度角。
6.避免使用锐角走线,锐角走线易造成信号多次反射和串扰。
7.PCB上的信号线要避免与较大的电流线或高频线交叉,以免产生毒蛇、蛤蟆及回音效应。
三、尺寸标准1.PCB板材应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板材厚度应符合标准规范。
2.PCB板宽度和长度应保证适当的厚度和宽度,以适应各种电路元件的安装,并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3.最小元器件间距应符合相关的标准,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PCB板边缘应保持平直,不得有划痕和削薄现象。
四、接地与走线规范1.PCB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电气回路的接地规范进行设计。
2.接地线应与信号线、电源线、时钟线相分离,且接地线的长度应尽量短。
3.较短的接地线可采用直走布线,较长的接地线可采用单边走线或双边走线。
4.信号线与电源线、时钟线的走线应尽量平行布线,减少干扰和串扰。
5.PCB上重要的信号线和高速信号线应采用阻抗匹配的方式进行设计。
五、布线与充分利用PCB面积规范1.PCB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整个PCB面积,合理布置和规划电路元件和走线;2.不同类型的电路元件应合理安排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封装方式;3.元件引脚的布局应符合相关的布线规范,便于并行布线;4.PCB布线时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的平行走线,以减少干扰和串扰;5.PCB布线时应注意走线的长度和形状,以最小化信号传输延迟和失真。
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

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概述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论,它能够确保电路在不同的时钟信号控制下按照预期的时序进行操作。
在数字系统中,时序逻辑是指电路的输出取决于输入信号的顺序和时刻。
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通过合理的时钟设计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组织,实现了电路的准确和可靠的运行。
时钟设计在同步时序逻辑设计中,时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钟信号用于同步电路中各个组件的操作,确保它们在正确的时序下进行。
时钟的设计包括时钟频率、时钟宽度以及时钟的分频和相位调整等。
时钟频率指的是时钟信号的周期,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时钟宽度是指时钟信号的脉冲宽度,通常以时间单位表示。
时钟的分频和相位调整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灵活设计,以满足不同的时序要求。
时序逻辑电路的组织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强调将电路划分为可控制的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或多个时序逻辑电路组成。
时序逻辑电路可以是触发器、计数器、状态机等。
触发器是最基本的时序逻辑电路,它可以存储一个比特的信息,并在时钟信号的边沿进行状态更新。
计数器是一种特殊的触发器,它可以实现正整数的计数操作。
状态机是一种多状态触发器,它能够根据输入和状态转移条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通过合理组织和连接这些时序逻辑电路,可以构建出复杂的数字系统。
设计方法同步时序逻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系统需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明确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和时序要求。
2. 划分模块:将电路划分为可控制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3. 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根据模块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触发器、计数器或状态机,并进行逻辑电路设计。
4. 进行时钟设计:根据时序要求和系统性能需求,确定合适的时钟频率和时钟宽度,并进行时钟分频和相位调整设计。
5. 进行时序分析:通过时序分析工具对电路进行仿真和验证,确保电路在不同的时序条件下正常运行。
6. 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将设计好的逻辑电路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生成最终的物理电路。
华为逻辑电平接口设计规范

5.2 :常用的逻辑电平
逻辑电平:有 TTL、CMOS、ECL、PECL、GTL;RS232、RS422、LVDS 等。如 下表所示:
10
Q/DKBA0.200.035-2000
图 5-1:常用逻辑电平图 ·其中 TTL 和 CMOS 的逻辑电平按典型电压可分为四类:5V 系列(5V TTL 和 5V CMOS)、3.3V 系列,2.5V 系列和 1.8V 系列。 5V TTL 和 5V CMOS 逻辑电平是通用的逻辑电平。 3.3V 及以下的逻辑电平被称为低电压逻辑电平,常用的为 LVTTL 电平。 低电压的逻辑电平还有 2.5V 和 1.8V 两种,详细见后。 ECL/PECL 和 LVDS 是差分输入输出,其详细内容见后。 RS-422/485 和 RS-232 是串口的接口标准,RS-422/485 是差分输入输出,RS-232 是单端输入输出,其相应的逻辑电平标准请参考公司的《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3
Q/DKBA0.200.035-2000
目
1、目的 2、范围 3、名词定义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5、TTL 器件和 CMOS 器件的逻辑电平 5.1:逻辑电平的一些概念 5.2:常用的逻辑电平 5.3:TTL 和 CMOS 器件的原理和输入输出特 性 5.4:TTL 和 CMOS 的逻辑电平关系 6、TTL 和 CMOS 逻辑器件 6.1:TTL 和 CMOS 器件的功能分类 6.2:TTL 和 MOS 逻辑器件的工艺分类特点 6.3:TTL 和 CMOS 逻辑器件的电平分类特点 6.4:包含特殊功能的逻辑器件 6.5:TTL 和 CMOS 逻辑器件的选择 6.6:逻辑器件的使用指南 7、TTL、CMOS 器件的互连 7.1:器件的互连总则 7.2:5V TTL 门作驱动源 7.3:3.3V TTL/CMOS 门作驱动源 7.4:5V CMOS 门作驱动源 7.5:2.5V CMOS 逻辑电平的互连 8、EPLD 和 FPGA 器件的逻辑电平 8.1:概述 8.2:各类可编程器件接口电平要求 8.3:各类可编程器件接口电平要求 8.3.1:EPLD/CPLD 的接口电平 8.3.2:FPGA 接口电平 9、ECL 器件的原理和特点 9.1:ECL 器件的原理 9.2:ECL 电路的特性 9.3:PECL/LVPECL 器件的原理和特点 9.4:ECL 器件的互连 9.4.1:ECL 器件和 TTL 器件的互连 9.4.2:ECL 器件和其他器件的互连 9.5:ECL 器件的匹配方式 9.6:ECL 器件的使用举例 9.6.1:SYS100E111 的设计 9.6.2:SY100E57 的设计
2024版Verilog编程规范(华为)

实现自动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 效率和准确性。
06
代码审查与质量保证
代码审查流程介绍
提交代码
开发人员将代码提交到代码审查 系统中。
分配审查任务
系统或审查组长将审查任务分配 给审查人员。
代码审查
审查人员对代码进行逐行审查, 检查是否符合编程规范和质量要
求。
审查通过
经过多轮反馈和整改后,代码符 合要求,审查通过。
通过定期的培训、分享和宣传活动,提高开 发人员对Verilog编程规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引入自动化检查工具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和引入自动化检查工具,对Verilog代码 进行静态分析和规范检查,进一步提高代码 质量和开发效率。
建立规范的持续改进机制,收集开发人员的 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规范内容。
可重用性原则
模块应具有高内聚、低耦 合的特点,便于在不同项 目中重用。
可维护性原则
模块应易于理解、测试和 修改,以降低维护成本。
顶层结构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设计
从系统整体需求出发,逐 步细化到各个模块的设计 和实现。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 模块,每个模块承担一定 的功能,便于并行开发和 维护。
减少错误和提高代码质量
02
规范的编程习惯有助于减少编码过程中的错误,提高代码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促进知识共享和传承
03
统一的编程规范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降低新人学习成本,
提高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使用Verilog语言进 行硬件描述和设计的所有场景,包 括但不限于数字电路设计、验证、 仿真等。
端口名应避免与模块内部变量名冲突。
同步电路设计

复位问题
• 1、采用异步复位,便于全局的同步 • 2、同步复位在硬件设计上相当于在数据路 径上添加了一个MUX,不利于时序。 • 3、类似于信号的setup和hold time的要求 对于复位信号有相应的recovery 和 removal
• 设计原则: • 异步电路可以转换为同步电路,若不能则 应该将它降到最低,并要再三的保证设计 的正确性。
例子一:行波计数器
D Q D Q D Q
例二:不规则计数器
D Q clr =55H?
0
M U X
D Q clr
=55H?
例三:异步时钟同步
D Q clk1 clk2
要求:clk2 至少是clk1的两倍
同步电路优点:
• 1、同步电路容易使用寄存器的复位/置位端,使 整个电路有一个确定的状态。 • 2、同步电路避免了温度、电压、工艺的影响,易 于消除电路毛刺,舍得设计可靠 • 3、同步电路易于组织流水线,提高芯片的运行速 度,设计易于实现 • 4、同步电路可以很好的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如 静态时序分析工具等,为设计者提供最便利的条 件,便于电路错误分析,加快设计进度。
同步电路设计
同步电路设计的重要性
– 数字电路设计的关键是时序设计,即电路中的每 个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都满足要求。
2 D Q 1
组合 逻辑 3
D Q
Skew N 1 2 3 N Hold N+1 N N+1 N+1 N+2
Skew N 1 2 3 N-2 setup N-1 N-1 N N+1 N例四:边沿检测
• Reg reg_ff1,reg_ff2; • always@(posedge clk ) • Begin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Q/DKBA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DKBA-Y004-1999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VER 1.01999-07-30发布1999-08-30实施深 圳 市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于1998年07月3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 CAD研究部、硬件工程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多明韩朝伦胡庆虎龚良忠张珂梅泽良本标准批准人:周代琪Q/DKBA-Y004-1999目 录目录1. 1适用范围42. 2 引用标准43. 3 术语44. 4 目的2 .1 4.1 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2 .2 4.2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25. 5 设计任务受理2 .3 5.1 PCB设计申请流程2 .4 5.2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26. 6 设计过程2 .5 6.1 创建网络表2 .6 6.2 布局3 .7 6.3 设置布线约束条件4 .8 6.4 布线前仿真(布局评估,待扩充)8 .9 6.5 布线8 .10 6.6 后仿真及设计优化(待补充)15 .11 6.7 工艺设计要求157. 7设计评审15 .12 7.1 评审流程15 .13 7.2 自检项目15附录1: 传输线特性阻抗附录2: PCB设计作业流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DKBA-Y004-1999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华为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1-1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991. 术语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防护电路设计规范 华为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DKBA1268-2003.08代替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2003-11-10发布2003-11-10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6)1范围和简介 (7)1.1范围 (7)1.2简介 (7)1.3关键词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和定义 (8)4防雷电路中的元器件 (8)4.1气体放电管 (8)4.2压敏电阻 (9)4.3电压钳位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10)4.4电压开关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SS) (11)4.5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11)4.6保险管、熔断器、空气开关 (12)4.7电感、电阻、导线 (13)4.8变压器、光耦、继电器 (14)5端口防护概述 (15)5.1电源防雷器的安装 (16)5.1.1串联式防雷器 (16)5.1.2并联式防雷器 (16)5.2信号防雷器的接地 (18)5.3天馈防雷器的接地 (19)5.4防雷器正确安装的例子 (19)6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0)6.1.2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2)6.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3)6.2.1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3)6.2.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4)7信号口防雷电路设计 (25)7.1E1口防雷电路 (26)7.1.1室外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6)7.1.2室内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7)7.2网口防雷电路 (31)7.2.1室外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1)7.2.2室内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2)7.3E3/T3口防雷电路 (36)7.4串行通信口防雷电路 (36)7.4.1RS232口防雷电路 (36)7.4.2RS422&RS485口防雷电路 (37)7.4.3V.35接口防雷电路 (39)7.5用户口防雷电路 (39)7.5.1模拟用户口(Z口)防雷电路 (40)7.5.2数字用户口(U接口)防雷电路 (41)7.5.3ADSL口防雷电路 (43)7.5.4VDSL口防雷电路 (44)7.5.5G.SHDSL口防雷电路 (45)7.6并柜口防雷电路 (46)7.7其他信号端口的防护 (47)8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1不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2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8)9PCB设计 (50)10附录A:雷电参数简介 (51)10.1雷暴日 (51)10.2雷电流波形 (51)10.3雷电流陡度 (52)10.4雷电波频谱分析 (52)11附录B:常见测试波形允许容差 (52)11.1 1.2/50us冲击电压波 (52)11.28/20us冲击电流波 (52)11.310/700us冲击电压波 (53)11.4 1.2/50us(8/20us)混合波 (53)12附录C:冲击电流实验方法 (54)13附录D:低压配电系统简介 (55)13.1TN配电系统 (55)13.2TT配电系统 (57)13.3IT配电系统 (58)13.4与配电系统有关的接地故障 (59)14参考文献 (60)前言本规范的其他系列规范:无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无规范代替或作废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本规范代替原规范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与其他规范或文件的关系:本规范是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的升级与规范前一版本相比的升级更改的内容:对前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全面增加了多种信号端口的防护电路。
(整理)华为逻辑电平接口设计规范

Q/DKBA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Q/DKBA0.200.035-2000逻辑电平接口设计规范2000-06-20发布 2000-06-20实施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本规范起草单位:各业务部、研究技术管理处硬件工程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如下:赵光耀、钱民、蔡常天、容庆安、朱志明,方光祥、王云飞。
在规范的起草过程中,李东原、陈卫中、梅泽良、邢小昱、李德、梁军、何其慧、甘云慧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此,表示感谢!本规范批准人:周代琪本规范解释权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技术管理处硬件工程室。
本规范修改记录:目录1、目的 52、范围 53、名词定义 5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65、TTL器件和CMOS器件的逻辑电平85.1:逻辑电平的一些概念85.2:常用的逻辑电平95.3:TTL和CMOS器件的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95.4:TTL和CMOS的逻辑电平关系106、TTL和CMOS逻辑器件126.1:TTL和CMOS器件的功能分类126.2:TTL和MOS逻辑器件的工艺分类特点136.3:TTL和CMOS逻辑器件的电平分类特点136.4:包含特殊功能的逻辑器件146.5:TTL和CMOS逻辑器件的选择156.6:逻辑器件的使用指南157、TTL、CMOS器件的互连177.1:器件的互连总则177.2:5V TTL门作驱动源207.3:3.3V TTL/CMOS门作驱动源207.4:5V CMOS门作驱动源207.5:2.5V CMOS逻辑电平的互连208、EPLD和FPGA器件的逻辑电平218.1:概述218.2:各类可编程器件接口电平要求218.3:各类可编程器件接口电平要求218.3.1:EPLD/CPLD的接口电平218.3.2:FPGA接口电平259、ECL器件的原理和特点359.1:ECL器件的原理359.2:ECL电路的特性369.3:PECL/LVPECL器件的原理和特点379.4:ECL器件的互连389.4.1:ECL器件和TTL器件的互连389.4.2:ECL器件和其他器件的互连399.5:ECL器件的匹配方式399.6:ECL器件的使用举例419.6.1:SYS100E111的设计419.6.2:SY100E57的设计429.1:ECL电路的器件选择439.2:ECL器件的使用原则4310、LVDS器件的原理和特点4510.1:LVDS器件简介4510.2:LVDS器件的标准4510.2.1:ANSI/TIA/EIA-644 4510.2.2:IEEE 1596.3 SCI-LVDS 4610.3:LVDS器件的工作原理4610.4:LVDS的特点4710.5:LVDS的设计4810.5.1:LVDS在PCB上的应用4810.5.2:关于FAIL-SAFE电路的设计4810.5.3:LVDS在电缆中的使用4910.5.4:LVDS在接插件中的信号分布和应用5010.6:LVDS信号的测试5110.7:LVDS器件应用举例5210.7.1:DS90CR217/218 的设计5210.7.2:DS92LV1021/1201的设计5211、GTL器件的原理和特点5511.1:GTL器件的特点和电平5511.2:GTL信号的PCB设计5611.2.1:GTL常见拓扑结构5611.2.2:GTL的PCB设计5711.3:GTL信号的测试5911.4:GTL信号的时序5912、附录6013、附件列表61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Q/DKBA0.200.035-1999逻辑电平接口设计规范摘要:本规范介绍了在硬件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各类逻辑电平,如TTL、CMOS、ECL、LVDS、GTL等,解释了它们的输入输出特性、各种接口参数以及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R
。· Q
S
。· Q
图1.13 RS触发器是一种危险的触发器,R=S=1会导致不稳定态,初始状态也不确定。在设计时尽量避 免采用这种电路,或用如图1.14电路改进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管理部文档中心
文档编号
产品版本
V1.0 产品名称: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密级
秘密 共27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
及规则
(仅供内部使用)
文 档 作 者: 研 究 部: 文档管理员:
FPGA
周志坚
GROUP
日期: 日期: 日期:
1999/11/18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采用同步清0的办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毛刺,而且能避免计数器误清0。电路如下图所示。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页,共9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000000"
clk
+1
DQ
6位 二进制 计数器
Q[5:0]
=52
图1.7 规则的计数器
5.分频器 这是3和4的特例,我们推荐使用同步计数器最高位的方法,如果需要保证占空比,可以使用图1.8 所示电路进行最后一次二分频。下图是19.44MHz分频到8kMHz(分频数为2430)的电路:
D Q·
clk
·
D Q· ·
D Q·
Q2
Q1 Q0 图1.5 行波计数器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页,共8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行波记数器虽然原理简单,设计方便,但级连时钟(行波时钟)最容易造成时钟偏差(△T), 级数多了,很可能会影响其控制的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使设计难度加大。转换的方法是采用同步 记数器,同步计数器用原理图描述可能较难,但用VHDL很简单就可以描述一个4位计数器:
+1
0
clk ·
DQ
11位 二进制 计数器
=1214
D Q·
ENA
clkout
图1.8 分频数为2430的电路 若是奇数分频,则处理比较特殊,以5分频器为例,其要求产生的时序关系如下图所示,
MCLK
DIV5_CLK 很显然,该电路要用上MCLK的上沿和下研,对上图时序进行分解,得下图
2005-10-21
6.多时钟的同步化 我们在设计中,经常预见这种情况:一个控制信号来自其它芯片(或者芯片其它模块),该信号相 对本电路来讲是异步的,即来自不同的时钟源。其模型可用图1.10表示。
CLK1
D Q
REG1
组合 逻辑
组合 逻辑
CLK2
DQ
REG2
DQ
REG3
组合 逻辑
DQ
REG4
图1.10 在图1.10中,CLK1与CLK2来自不同的时钟源,该电路即可能出现在同一芯片里,又可能出现 在不同芯片里。但效果是一样的,即存在危险性:由于时钟源不同,对REG2和REG3来讲,在同一时刻, 一个“认为”REG1的输出是“1”,另一个认为是“0”。这必定造成电路判断出现混乱,导致出错。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页,共6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下图是一个设计中所要准备采用的电路,该设计采用Xilinx的FPGA器件4062xla来实现,工作频率 是32.768MHz(即图中CLK频率)。设计原打算在每隔60ns输出一个数据,即DATA。然而,我们在设 计之前,考虑到256x7的同步RAM延时可能比较大,如果在加上其后的同步RAM延时的话,估计在60ns 之内很难完成。该部分电路是整个设计中的一个关键路径,因此,我们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先对这种 电路结构进行了验证,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流水线方法,在256x7的RAM 之后再加一个触发器,每个RAM都按60ns的速度读取数据,整个流程滞后60ns输出DATA。其它相关信 号(在其它模块中)也随之滞后60ns输出。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页,共10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MCLK COUNTO 4 0
12
340
12
3 40
DIVO COUNT1
40
12
340
12
3 40
DIV1
DIV5_CLK
图1.9 5分频信号时序分解 图中,COUNT0采用上沿计数,COUNT1采用下沿计数,DIV0和DIV1是分别是上沿触发器和下沿 触发器的输出,DIV5_CLK是DIV0和DIV1的或门输出。读者可根据该时序图,画出相应的原理图,或 者用HDL语言进行描述。 在使用该电路时,需要注意: (1)DIV0和DIV1到DIV5_CLK的约束要严,越快越好。不然,无法保证1:1的占空比。 (2)MCLK频率要求较高,尽量不要出现窄脉冲,尤其是在高频电路里。 (3)COUNT1可有可无,视时钟频率高低而定。频率越高,COUNT1越需要。
很多异步设计都可以转化为同步设计,对于可以转化的逻辑必须转化,不能转化的逻辑,应将异步 的部分减到最小,而其前后级仍然应该采用同步设计。下面给出一些异步逻辑转化为同步逻辑的方法:
1.组合逻辑产生的时钟
输 入
..
组合 逻辑
DQ
图1.4 组合逻辑产生的时钟 组合逻辑的时钟如果产生毛刺,易使触发器误翻转。 2.行波计数器/行波时钟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修订记录[P1]
日期
修订版本 描述
1999/11/18 1.00
初稿完成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作者 周志坚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页,共2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目录
1 设计可靠性 2 时序分析基础 3同步电路设计
3.1同步电路的优越性 3.2 同步电路的设计规则 3.3 异步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4 不建议使用电路 4SET和RESET信号处理 5 时延电路处理 6 全局信号的处理方法 7 时序设计的可靠性保障措施 8ALTERA参考设计准则
模块0
模块1
触发器 输出
组合 逻辑
触发器 输出
WENA0
DIN
DOUT
A
RAM 256× 7
WENA1
+1
DIN
A DOUT
RAM 32× 6
CLK
DATA 触发
器
图1.3
4.同步电路可以很好地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如静态时序分析工具等,为设计者提供最大便利条件, 便于电路错误分析,加快设计进度。
1.1 同步电路的设计规则 1.尽可能在整个设计中只使用一个主时钟,同时只使用同一个时钟沿,主时钟走全局时钟网络。 2.在FPGA设计中,推荐所有输入、输出信号均应通过寄存器寄存,寄存器接口当作异步接口考虑。 3.当全部电路不能用同步电路思想设计时,即需要多个时钟来实现,则可以将全部电路分成若干局
部同步电路(尽量以同一个时钟为一个模块),局部同步电路之间接口当作异步接口考虑。 4.当必须采用多个时钟设计时,每个时钟信号的时钟偏差(△T)要严格控制。 5.电路的实际最高工作频率不应大于理论最高工作频率,留有设计余量,保证芯片可靠工作。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页,共7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Counter4: Process(nreset,clk) Begin
If nreset = '0' then Cnt <= ( others => "0" );
Elsif clk = '1' and clk'event then Cnt <= cnt + 1;
End if; End process counter4; 通常逻辑综合工具都会对上述描述按不同器件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优化,我们并不需要关心它是逐位 进位计数器还是超前进位计数器。 4.不规则的计数器
D Q
REG6
DQ
REG7
组合 逻辑
组合 逻辑
DQ
REG8
DQ
REG9
组合 逻辑
DQ
REG10
CLK1
7.RS触发器
D Q
REG1
CLK2
DQ
REG5
组合 逻辑
组合 逻辑
DQ
REG2
DQ
REG3
图1.12 问题电路
组合 逻辑
DQ
REG4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页,共12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1
Q[5:0]
DQ
=53
6位
二进制
clk
计数器
。
CLRN
图1.6 不规则的计数器
这是一个53计数器,采用计到53后产生异步复位的办法实现清0,产生毛刺是必然的。然而最严 重的是,当计数器所有bit或相关bit均在翻转时,电路有可能出错,例如:计数器从“110011”->“110100”, 由于电路延时的原因,中间会出现“110101”状态,导致计数器误清0。
为了增加可编程逻辑器件电路工作的稳定性,一定要加强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规范要求,要尽量 采用同步电路设计。对于设计中的异步电路,要给出不能转换为同步设计的原因,并对该部分异步电路 的工作可靠性(如时钟等信号上是否有毛刺,建立-保持时间是否满足要求等)作出分析判断,提供分析 报告。
Hale Waihona Puke 2 时序分析基础 电路设计的难点在时序设计,而时序设计的实质就是满足每一个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的要求。 其它控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