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的卜

合集下载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我的教师》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我的教师》

我的教师
学习目标:
一、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归纳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想念教师”的深厚情感。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适当的写作技术。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自学质疑
一、知识积存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黑痣()卜问()时辰()褪色()kē()头纠纷() yú()钱焚香()狡猾()
2、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二、整体感悟
一、自读课文,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情形?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二、这七件小事的顺序可不能够打乱?如能够,请试一试。

如不能够,可否谈谈理由?
3、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探讨质疑
一、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二、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目光发觉,她爱咱们,并无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句中“狡猾”一词在那个地址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仍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到效吗?
3、请提出你在阅读进程中的疑难问题,咱们一起探讨解决。

卜商

卜商

卜商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

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

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

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

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

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

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

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

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目录 1 人物生平2 贡献▪子夏易传▪全面继承孔子3 家族世系▪长支▪次支▪翰林院五经博士▪卜子奉祀官4 著作5 史籍记载6 后人评论7 学术争议8 子夏墓简介:家贫,先刻苦求学,后被孔子保荐,当了小官,孔子死后拥护有子,离开孔门,另起炉灶,失败,丧子,失明,回归赤贫,曾子聘用,写了半部论语。

人物生平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卜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卜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山西省西河郡,湖南省溆浦县。

历史来源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卜」源出1、出自姒姓。

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

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2、出自姬姓。

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

3、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以官名为氏据。

《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又据《风俗通》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

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

4、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5、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

6、出自职业。

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

得姓始祖:卜偃。

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

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

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

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

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

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

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汤溪的历史文化

汤溪的历史文化

汤溪的历史文化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金西的历史文化金西这片土地历史非常悠久。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罗埠镇山下周村一座土堆中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人类居住遗址。

在这块遗址中,考古人员挖掘出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陶器,以及石磨棒、穿孔器、打制的石片等石器。

考古证明,我们金西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我们汤溪有一条从厚大流出来小溪,这条小溪有个很古老的名字叫“越溪”。

现在从汤溪去莘畈,出汤溪西门200来米,就要经过这条溪,溪上的桥就叫越溪桥。

据考证,越溪这个名字与春秋时期的越国有关,表示越国的溪。

春秋时期,越溪是越国与另外一个国家的分界线。

越溪及越溪东边属于越国的版图,越溪西面,也就是现在的仓里过去到中戴到莘畈以及在往西到衢州都属于另外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姑蔑国。

姑蔑国的“姑”就是姑妈的“姑”,“蔑”就是蔑视的蔑,这个蔑字是草字头的,还有一种写法,就竹子头,竹篾的“蔑”。

在当时,姑蔑国是越国的附属国。

姑蔑本是黄河流域现在的山东境内的一个古老部族。

周朝建国后,周王朝为扩大版图进行了东征。

姑蔑这个部族打不过周朝,就逐渐向南方迁徙。

到了春秋时期,这个部族作为越国的附属国,在现在的越溪西部地区建国。

那时姑蔑国的区域覆盖浙江衢州全境和兰溪、遂昌、江西部分地区。

据史书记载,姑蔑国的都城在九峰山下,九峰山下这个范围很广,具体在哪里我们现在无从考证。

我们婺城区文物办的工作人员很多次寻找姑蔑国国都的遗址,可是找不到一点线索,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如果有一天找到遗址,这将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研究我们汤溪的历史很有用。

不过,在衢州的龙游县,考古人员挖掘到了一些春秋时候的青铜器,证明了春秋时期,龙游就有人活动,这些青铜器也可能和姑蔑国有关系。

在春秋时期,像姑蔑国这样的小国很多,又是越国的附属国,在史书上留下来的资料很少。

金华寺平古村介绍

金华寺平古村介绍

金华寺平古村介绍
金华寺平古村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九峰山区,村落坐东朝西,背山临溪,是戴姓氏族自元末明初聚族居住而形成的血缘村。

留存至今的明、清、民国时期乡土建筑尚有千余间,建筑面积总计22000多平方米。

主要乡土建筑有坛庙祠堂6座:其顺堂、百顺堂、敦睦堂、崇德堂、立本堂、崇厚堂;宅第民居16座:戴
正基民宅、戴康福民宅、戴有昌民宅、戴世发民宅、五间花轩、戴宝权民宅、戴志良民宅、戴小通民宅、戴锦红民宅、戴经伟民宅、后厅里、戴敦松民宅、戴樟福民宅、丰有根民宅、戴根土民宅、戴敦权民宅;店铺作坊2座:郑素香民宅、戴维能民宅;亭台楼阙3处:高楼下、水角厅遗址、红仓门;过街楼2座:五间楼、走马楼;以及广西二公墓、金泉堰、娘娘井等遗迹。

寺平古村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明初洪武年间开凿的一条宽约2米、全长3000多米的引水古堰“金泉堰”至今灌溉着村落四周的农田,村内保存建筑类型丰富,厅堂府第是其中重要的建筑遗产,不仅形式多样、做工讲究,而且集砖雕、木雕、石雕于一身,特别是砖雕,刻、塑技法并用,先雕后烧,工艺独到。

寺平古村始建至今历700余年,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完整,是传统乡土文化的活
化石,体现了村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高超水平。

寺平古村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
古村落”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溪民谣

汤溪民谣
第七送郎送到大路上,碰到一个三叔公,管他叔公不叔公,花花纸扇遮面孔,哎嘿哎嘿哟,花花纸扇遮面孔。
第八送郎送到屋角头,一撞撞去红血流,手拿香灰止止血,白领白手帕来包头,哎嘿哎嘿哟,白领手帕来包头。
第九送郎送到荷叶塘,摘张荷叶铺铺床,今年生个荷花女,明年生个读书郎,哎嘿哎嘿哟,明年生个读书郎。
第十送郎送杨梅垄,十株杨梅九株生,摘个杨梅吃吃起,杨梅树下好相逢,哎嘿哎嘿哟,杨梅树下好相逢。
日头落山紫竹林,三百馒头四百饼。撑排过海看丈人。丈人丈母不家里,看小姨,小姨楼上做花衣。
(唱):听见楼下姐夫声气响,三脚楼梯并两脚,双手开大门,双脚过门槛。
唉……姐夫啊,今日哈么怎难得,怎风吹来个?东风吹来也不来,西风吹来也不来,今日有事有个总要来,没事没个也不来。
小姨啊,小姨啊,你个没好妈妈生出个没好囡,夜烧热,日退凉,日日五更一桶面汤一碗茶,实在难服侍,实在难服侍!接你哝小姨服侍三五日便归来,七日便送来。
青天白日闹闹赌博场,
日夜赌博不合时,
口口声声买田种。
七月劝赌来是秋凉,
雇侬换马备冬粮,
七月八月混快过,
九月十月真难摊。
八月劝赌来桂花香
桂花树下摆赌博场
日夜赌博不合适,
口口声声买猪养。
九月劝赌来是重阳。
绍兴老酒攻鼻香,
卖得铜钿银子还赌账,
卖掉大屋住祠堂。
十月劝赌来是立秋
卖掉老婆好还账,
尹(又)省柴火,尹(又)省米。
擂鼓三通斩蔡阳。
十月采茶是霜降,
霸王自刎在乌江。
霸王本是英雄汉,
韩信功劳也不长。
十一月采茶冷凄凄,
王祥为母卧寒冰。
孝子救母卧寒冰,
天赐鲤鱼奉母亲。
十二月采茶雪纷纷,
孟宗哭竹在山林。

国学宝典《百家姓》:卜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卜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卜姓【姓氏源流】卜(Bǔ)姓源出有五:1、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

”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

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实行占卜。

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甲骨。

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

3、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又据《风俗通》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

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

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4、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5、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①北魏代北匈奴复姓须卜氏,为代北复姓,在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单姓卜。

为匈奴贵族四大姓(呼延、卜、兰、乔)之一。

这是卜姓起源的又一支。

②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为卜姓,系布朗族。

③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厄等氏后改为卜姓。

④达斡尔族布顿强氏,汉姓为卜。

⑤土家索卜氏,汉姓为卜。

⑥辽宁省沈阳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索里氏等,汉姓均为卜。

⑦今土家、回、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回族中的卜姓,为改姓。

据《泉州涂关外法石沿海相关中外交通史迹的调查》载,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实行了迫害,“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姓(音相近似)”。

卜姓男女宝宝名字测试打分百家姓取名

卜姓男女宝宝名字测试打分百家姓取名

卜姓男女宝宝名字测试打分-百家姓取名来源:金榜起名网2012-11-07 10:11阅读次数:905卜姓简介卜姓源起庞杂,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

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不少。

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姓氏起源源流一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

”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源流二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

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

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甲骨。

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

源流三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又据《风俗通》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

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

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源流四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源流五出自他族改姓卜氏:①北魏代北匈奴复姓须卜氏,为代北复姓,在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单姓卜。

为匈奴贵族四大姓(呼延、卜、兰、乔)之一。

这是卜姓起源的又一支。

②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为卜姓,系布朗族。

③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厄等氏后改为卜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卜”重现市场发布时间:2008-10-15 10:55:05 星期三责任编辑:朱嵬嵬来源:金华晚报打印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汤溪“的卜”,经婺城区汤溪镇高义村丰启生之手重现市场,成为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当地称“的卜”为“的包”,只因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祖籍汤溪)之女丰一吟写过一篇《的卜情》,丰启生就把自己的产品取名为“的卜”了。

现在的“的卜”仍按传统方式制作,形状小而圆,皮薄,外面是饴糖,馅则用黑芝麻、桂花、白糖等配制,经浸、洗等几十道工序,松脆酥香,清甜可口,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

本报记者钱启仁摄千年名点热销发布时间:2012-12-14 10:55:29 星期五责任编辑:诸葛淼作者:常博来源:金华晚报打印昨天,在婺城区汤溪镇高义村五谷丰食品厂,师傅们正忙着制作多种口味的汤溪“的卜”。

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汤溪“的卜”,是汤溪农民喜食的传统糕点之一。

近年来,高义村的丰启生传承和发展了“的卜”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慕名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丰启生还准备将他的“丰氏的卜”申请QS质量体系认证,让这传承近千年的名点重放昔日光辉。

本报记者常博摄金华汤溪传统名吃特产【皇宫美食】横路“的卜”松脆酥香(2010-11-17 14:20:49)标签:浙中一绝金华特产皇家传统名点横路“的卜”别说外地人,就是很多金华人大概都没听说过横路“的卜”这种东西,曾有人把横路“的卜”送给外地朋友,朋友看到这个“卜”字,还以为是萝卜的加工产品,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种甜点,再一尝,香香甜甜,味道真不错。

哈哈,真可谓不可貌相哦!刚吃这个的卜时,还感觉就这么一小小片东西是什么,很快打开小包装,突然传来一阵香味,不吃就感觉到这小点心的香甜啦,接着就咬啦一小口,脆脆的,口里被芝麻和桂花的香味冲满,味道甜甜的,真好吃,还是开胃的好小吃呢,放入口中慢慢的嚼,那味道太棒啦下面给大家瞧瞧什么是的卜,不是萝卜哦,它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皇宫点心哦,真可谓“旧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赶紧尝尝吧,体验一下当皇帝公主的滋味。

这个圆圆的东东就是的卜,很好吃的哦,糯米经浸、洗、催、泡、酵、蒸、煮、煎、打、炒、后加麦芽、芝麻、挂花、白糖,再,包、的、压、揉等几十道工序做的哦,以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然后储藏在炒熟的小米或者砻糠里至干燥,松脆酥香,清甜可口,横路“的卜”不仅口感香甜,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为饴糖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黑芝麻则有“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的作用。

哈哈,是不是口水都来了,快抢哦!,横路“的卜”制作技艺作为金华面饼传统制作技艺之一,与金华酥饼、金华汤包、兰溪鸡子馃、浦江麦饼、永康肉麦饼一起,成为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个皇宫的卜怎么流转到金华的?其中还有个重要的故事呢。

横路“的卜”也叫丰氏“的卜”,丰氏的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明朝末年(1643年),李自成攻破明朝首都北京城,兰妃娘娘随难民南下,途经金华府,汤溪丰姓横路村时病倒了。

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幸好被一位好心的陈奶奶收留。

兰妃为报答救命之恩,临别时前留下一只无价之宝玉龙杯送给陈奶奶作纪念,(玉龙杯1975年被一个收古董的商人以400元的价卖走),并把制作皇宫点心“的卜”的技艺传授给她,故一直流传至今。

汤溪的卜销售火爆——非遗节之汤溪小吃上一篇下一篇更新时间:2012年11月16日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阅读(62) | 评论(0)近日,金华市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

汤溪小学六(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乘此机会,向大家展示了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溪的卜。

他们向来参加活动的外校领导、老师、同学介绍汤溪的名小吃。

大家对此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询问是否可以购买。

六(2)班的同学们与老师商量后,临时决定开设销售通道,分头进货销售,忙得不亦乐乎。

你瞧!在花坛边,销售处挤满了人,那里的小小工作人员们是忙也忙不过来!“给我一个。

”“真好吃,我还要买5个。

”外校的同学们喜滋滋地买走的卜,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有几位专家领导买了2整箱,说是带回去给大家尝尝。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能力,而且扩大了汤溪的卜的知名度。

非遗进校园,学生乐淘淘。

现如今金华火腿、金华佛手、金华酥饼、到外地走亲访友送这些已经不怎么稀罕了,这些年来大家送来送去都是这些东西在送,再说也没有什么可送的,因为金华也就这几一样出名啊不过现在不用再为送什么好礼品头疼了。

那就是【08年列为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婺城最具特色的土特产及金华八婺知名品牌称之为--皇宫点心--汤溪‘的卜’【横路‘的包’】汤溪“的卜” 有着近300年历史,当地称“的卜”为“的包”,只因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祖籍汤溪)之女丰一吟写过一篇《的卜情》,当地人就把自己的产品取名为“的卜”了。

现在的“的卜”仍按传统方式制作,形状小而圆,皮薄,外面是饴糖,馅则用黑芝麻、桂花、白糖等配制,经浸、洗等几十道工序,松脆酥香,清甜可口,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

来历;明朝末年(1643),李自成攻破明朝首都北京城,兰妃娘娘随难民南下,途经金华府,汤溪镇丰姓横路村时病倒了。

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幸好被一位好心的陈奶奶收留。

兰妃为报答救命之恩,临别前留下一只无价之宝玉龙杯送给陈奶奶做纪念,并把制作皇宫点心“的卜”的技艺传授给她,故一直流传至今。

汤溪“的卜”,历史悠久,全国独一无二。

08年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经过催泡蒸煮打炒烘的包压揉等几十道工序,以独特的手工艺制成,它具有“补脾养胃润肺止咳强胫骨润五脏益气力”等功效,对产妇少乳,孩子须发早白颇有益处。

中国《中药大辞典》等第1429页和2388页有详细记载。

它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开袋软吃,冷冻5分钟脆吃,原汁原味,老少皆宜,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美食。

金华传统名点小吃“的卜”乏人问津发布时间:09-08-18 08:50:51说起“的卜”这个传统点心,这几年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对它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

而去年6月,它与金华酥饼、金华汤包、兰溪鸡子馃、浦江麦饼、永康肉麦饼放在一起成为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一次唤起了我们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汤溪名点的记忆。

上周,记者在汤溪采访时,热情的汤溪老乡跟我们聊起了他们儿时常吃的“的卜”,并极力推荐我们也买来吃吃看。

经不起诱惑,记者来到婺城区汤溪镇高义村,在这里,见到了老乡口中的“的卜”,还有它的传承人丰启生。

“…的卜‟这个点心,我小的时候常吃,这几年没人做了,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失传了挺可惜的。

”2007年,年过五十的丰启生拜村里的老师傅为师学做“的卜”,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这东西现在没人做,就他做的话生意一定好,说不定还能将汤溪的传统点心“的卜”发扬光大。

这曾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外面是麦芽糖,里面有芝麻糖馅,只比硬币厚了那么一点点,大小与茶杯口相似。

”这是新金华论坛上一位名叫“海阔天空”的汤溪网友对“的卜”外形的形象描述。

他说,小的时候“的卜”并没有名字,而且都不卖的,只有押宝赢了才有份。

经常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挑着一对箩筐,沿街吆喝,等周围聚的人多起来了,老人便在箩盖上放一块四方的木板或纸板(代表四个方位),手上抓了几个代表“归身”(一)、“老虎”(二)、“出门”(三)和“青龙”(四)的小木条和“顾客”赌,庄家赢了,吃进的是钱,输了,赔出的是“的卜”,何时“输光”了,生意也就做完了。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销售模式,最后大家都开心,卖的人在高高兴兴地数钱;买的人,见者有份,给大家分发战利品。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孩了,除了有热闹看,还有甜甜的…的卜‟吃。

”“海阔天空”说。

经他这么一番描绘,立即引发了一场怀旧风,很多网友都跟帖讨论他们小时候吃“的卜”的情景。

“小时候,有次我爸赢了一袋回来,我还想留着慢慢吃,结果没两天就化了,心痛哟。

”网友“米西”留言说,“这几年都没看到有人出来卖了,不知道现在金华哪里还有做,好怀念那股甜丝丝的味道”。

“的卜”的艰难回归之路“…的卜‟不像粽子、汤圆等传统小吃,家家都能做,它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作坊或能人才可制作。

保存也不易,做好后的…的卜‟外脆内香,入口即化,一般放在砻糠内储藏,也只能放上几天,所以做好的成品必须尽快卖掉,除了送一些到代销点外,就是批给一些老人四处挑着卖。

制作是一项吃力的技术活,经销方式也吃力不讨好,再加上现在零食越来越多,…的卜‟的销路并不好。

”丰启生开始做“的卜”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做的人是少了,可是吃的人更少得可怜,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么风光的情景了。

”传统点心要进市场,首先还得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为此,丰启生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的卜”是个念起来绕口但有趣的名字,“的”,是汤溪话“摘”的意思,意思类似于“掐”;“卜”,也是动词,意思是把东西包起来,两个动词相加反倒成了一个名词。

最初,当地人一直管“的卜”叫“的包”,叫了数十年,从没有谁给它取过一个正经的名字。

1998年,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女士前来汤溪寻根问祖,在丰氏祖居品尝了“的卜”后拍案称奇,随手写了篇《的卜情》,并亲笔给现在的“的卜”题词“丰氏的卜”。

丰一吟女士给了它这样一个谁见了都疑惑的名字,丰启生却觉得“的卜”二字叫起来挺响亮,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就将“丰氏的卜”当做了自己的招牌。

响亮的招牌有了,可是销路还是愁。

“知道的人太少了。

”丰启生说,因为产品没有QS标志(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是“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的首字母),进不了超市,只能放在土特产店里代销,现在整个金华也就3家土特产品店在卖“的卜”,销量不是很好,这段时间,工人也放假了,他们一家三个人做还很空闲。

如何让传统点心再次走进寻常百姓家,重现当年的风光,并转化为现代商机,是丰启生目前比较头疼的问题。

现在,他一边申请QS认证,一边加大“的卜”推广力度,今年,他将“丰氏的卜”改成了“金华的卜”,为的就是让客人吃了以后能记住金华有“的卜”。

前几天,有4个杭州的客人专程开车来他家买“的卜”,这对丰启生是个很大的鼓舞。

“并不是说…的卜‟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而是知道的人太少了,吃过的人一般都会再买,今年已经有好几拨客人约好过中秋以后来买了,生意明显比以前好多了。

”丰启生说,几个月前,他收到了来自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邀请,8月底将前往北京参加第四届杰出华商大会华裔500强论坛暨2009全球华商500强年会。

届时,他将带上两万只“的卜”上京城好好推销一下。

后记近几年,金华市民对这些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日渐增高。

有网友在“浙江在线”网站上发表对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时说:“对…非遗‟物品,你想它存在,就去消费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