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超级经典
酸碱盐易错题与重难点专题

重点强化与拓展——易错及疑难酸碱盐(易错)易错1.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2.对盐的性质认识错误3.对酸、碱、盐的分类区别不清4.对复分解反应认识不清易错集训易错点1——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1.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酸性变弱B.碱性变强C.酸性不变D.酸性变强2.图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种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B.乙C.丙D.丁3.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厨房清洁剂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4.一些食物的近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5.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B.Y可能是水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易错点2——对盐的性质认识错误6.在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B.氧元素C.非金属元素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盐均能食用,故称食盐B.所有的盐均易溶于水C.所有的盐都是白色晶体,且有咸味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称为盐8.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②;③;④;⑤;⑥;⑦甲醛;⑧;⑨;⑩。
请用上述物质的编号填空。
(1)俗名叫纯碱的是,叫熟石灰的是,叫胆矾的是。
(2)可用于治疗胃酸多症的是,在空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是,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是,其水溶液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
(3)属于盐类的是。
易错点3——对酸、碱、盐的分类区别不清9.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B.酸、碱一定含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氧元素C.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不含氧元素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10.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初三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集

酸碱盐得分率较低题集历次考试20、(42%)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2的质量()A、一样多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C、煅烧的多D、无法判断24、(46%)久置的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试剂瓶,其瓶塞附近往往有一层白色粉末。
取该粉末于表面皿中,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这种粉末中含有(填物质名称)_______,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6、(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
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
(共2分)27、(43%)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亮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试推断:(1)A、E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30、(40%)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 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分)十一月月考5、(42%)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A、珠江水B、矿泉水C、煮沸的水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10、(55%)27克铝箔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A、约等于27克B、一定小于27克C、一定大于27克D、一定等于27克22、(61%)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4分)(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
期末考试7、(5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26、(49%)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往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长颈漏斗下端的出口必须,原因是。
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

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化学酸碱盐(一)1.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A. 稀硫酸B. 稀盐酸C。
稀硝酸D。
浓硫酸3.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C。
能跟金属反应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4.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
铁 B. 锌 C. 铝D。
镁5.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A。
Na2CO3 B. AgNO3C。
MgO D. Cu(OH)26.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7.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A. 碳酸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8.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Cu→CuSO4B。
Al2O3→Al2(SO4)3 C. Fe2O3→FeSO4 D. Fe→Fe2(SO4)39.能除去HNO3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310.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NaCl、Na2CO3、AgN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A。
稀硝酸B。
稀盐酸C。
酚酞试液D。
蒸馏水11.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A. 食盐水B. 酚酞试液C。
蒸馏水D。
硝酸钾溶液12.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A。
Fe B. Zn C. Cu(OH)2 D. NaOH13.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C。
硫酸钡D。
碳酸钠14.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A。
Na2SO4、BaCl2、KNO3 B. NaOH、Ba(OH)2、K2CO3C。
NaNO3、Ba(OH)2、NaCl D。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一、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压轴选择题1.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B.加入硝酸银溶液C.加入氢氧化钾溶液D.加入稀盐酸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B.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C.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3.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颜色红橙绿蓝紫pH范围1~34~56~78~1011~14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A.由红到蓝B.由绿到橙C.由蓝到绿D.由紫到红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5.“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6.下列小实验不正确的是()A.可用稀盐酸比较金属铝和铜的活泼性B.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C.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D.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7.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9.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好选用的试剂组是()A.Cu、FeCl2、MgCl2B.Fe、CuSO4、MgCl2C.Fe、Cu、MgCl2D.Mg、CuSO4、FeSO410.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1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12.为测定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只含氧化铜和氧化镁,取1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最新初中化学酸和碱易错题精选(word)

最新初中化学酸和碱易错题精选(word)一、酸和碱选择题1.如图中,甲、乙、丙是3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若X为稀盐酸,则甲、乙、丙3种物质可能为()A.Cu、Ca(OH)2、CaCO3B.Fe、CaCO3、Na2CO3C.Zn、Fe2O3、Na2SO4D.Fe、CuO、Cu(OH)2【答案】D【解析】A、Cu、Ca(OH)2、CaCO3三种物质中Ca(OH)2、CaCO3能与盐酸反应,但Cu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B、Fe、CaCO3、Na2CO3,三种物质均能与盐酸反应且铁属于单质,但CaCO3、Na2CO3均属于盐类,错误;C、Zn、Fe2O3、Na2SO4三种物质中Zn、Fe2O3能与盐酸反应,但Na2SO4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D、Fe、CuO、Cu(OH)2三种物质均能与盐酸反应,且铁属于单质、氧化铜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铜属于碱,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
故选B。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A.氢气B.氯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盐酸将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训练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训练题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B.浓硫酸敞口放置后溶剂会逐渐减少C.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敞口放置质量增加,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D.氢氧化钠去除油污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3.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5.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图中A代表水分子7.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最新初中化学酸和碱易错题精选经典

最新初中化学酸和碱易错题精选经典一、酸和碱选择题1.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答案】A【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答案】D【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
【详解】A、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B、MgCl2、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C、Na2C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A.CuOB.Fe(OH)3C.Fe2O3D.Na2CO3【答案】D【解析】A、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为蓝色溶液,故选项错误;B、Fe(OH)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C 、Fe 2O 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D 、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为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2Cu +、H +、24SO -、Cl -B .2Ba +、Na +、Cl -、3NO -C .K +、2Ca +、OH -、23CO -D .Na +、H +、3HCO -、3NO - 【答案】B【解析】【详解】A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 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B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 、Ca 2+、CO 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H +、HCO 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一、选择题1、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A中稀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B中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不具有腐蚀性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中干冰升华吸热是常用的制冷剂,D中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所以答案为D。
学生往往只记住氢氧化钠能做干燥剂,而忽略其做干燥剂的范围而造成错选。
2.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解析】碳酸钠溶液的P H>7故呈碱性,答案为C【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此题以数轴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稀H2SO4、H2CO3、NaCl 、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H2SO4、H2CO3 PH<7,因而为酸性物质,NaCl PH=7,因而呈中性,Na2CO3PH>7,因而呈碱性,故答案为C,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而造成错选。
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解析】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抓住题目要求能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答案为A【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溶液质量的变化,此题答案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质间发生反应,二是溶液总质量不变,溶液总质量不变即要求物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A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故符合条件,B中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少,C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D 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故答案为A,学生往往容易由于不注意审题“溶液的总质量不变”而错选D4.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锌和稀盐酸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5.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一、选择题1、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A中稀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B中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不具有腐蚀性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中干冰升华吸热是常用的制冷剂,D中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所以答案为D。
学生往往只记住氢氧化钠能做干燥剂,而忽略其做干燥剂的范围而造成错选。
2.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解析】碳酸钠溶液的P H>7故呈碱性,答案为C【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此题以数轴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稀H2SO4、H2CO3、NaCl 、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H2SO4、H2CO3 PH<7,因而为酸性物质,NaCl PH=7,因而呈中性,Na2CO3PH>7,因而呈碱性,故答案为C,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而造成错选。
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解析】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抓住题目要求能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答案为A【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溶液质量的变化,此题答案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质间发生反应,二是溶液总质量不变,溶液总质量不变即要求物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A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故符合条件,B中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少,C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D 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故答案为A,学生往往容易由于不注意审题“溶液的总质量不变”而错选D4.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锌和稀盐酸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5.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
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图像是()6.有一包化学肥料,可能是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中的一种。
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其外观为白色晶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这种化肥是()A.氯化钾B.碳酸氢铵C.硫酸铵D.过磷酸钙【解析】样品外观为白色晶体而过磷酸钙为灰色不符合题目要求,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样品中不含铵根离子,故答案为A氯化钾【易错点点睛】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8、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解析】熟练掌握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抓住给出的特别物质氧化铁,快速排除A、D,可提高做题速度。
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答案为C。
【易错点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要求所给出的物质能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发生反应,A硝酸铜与氧化铁不反应,B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D二氧化碳只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为C。
学生由于对物质间的反应掌握不牢而不敢做题,容易导致懵答案现象。
9.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既可实现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
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A.HCl NaOH BaCl2Na2SO4B.HCl 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 BaCl2Na2SO4【解析】生成物为硫酸钡,反应物中必定含Ba2+和SO42-,酸和碱反应,酸中必含SO42-,碱中必含Ba2+,故答案为C。
【易错点点睛】此题以框图形式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题中所给的酸碱盐物质种类均不知,但反应后都有共同产物硫酸钡,从而可推测反应物中含有Ba2+和SO42-,酸和碱反应,则酸中含SO42-,故酸为硫酸,排除A、B选项,碱中含Ba2+,故答案为C。
学生由于不能熟练掌握酸碱的定义而导致出错。
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
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D.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解析】铜盐溶液一般显蓝色,故样品中不含氯化铜,此题中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为硫酸钡,碳酸盐遇酸化气,要生成这两种沉淀必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答案为B【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根据(1):上层为无色溶液,推断一定不含氯化铜,排除A、C,产生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硫酸钡,根据(2):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沉淀一定有碳酸钡、硫酸钡,要生成这两种沉淀,必须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而氯化钾的存在对实验现象没有影响,故答案为B,要想完成这道题,需要掌握一些物质的颜色及水溶性。
11.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二、填空题12.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①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填写“甲”或“乙“)。
②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 ______。
③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此题以坐标形式考查了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故变化曲线为乙,盐酸遇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Fe2O3+6HC l=2FeCl3+3H2O【易错点点睛】熟练掌握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熟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学生由于方程式不配平而容易出错,故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能熟练的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13.(6分)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解析】新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部分变质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红;全部变质的现象为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反思:⑴③④⑵ PH试纸;【拓展应用】应密封保存。
【易错点点睛】NaOH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若部分变质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试液则溶液变红;若全部变质则只有碳酸钠,只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不会有颜色的变化。
实验反思⑴的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由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不能替代CaCl2溶液,由于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所以应密封保存。
本题在实验反思⑴中容易由于不注意反应后生成物种仍有OH -导致失分三种学习境界一、第一层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
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三、计算题14.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 ,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 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1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2.9 X 8.7 8.7 (1)上表中X 的数值为_________;(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次 数 物 质 的 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