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go p( 0 0 ) T ei rv grt o e p q a t o et a g u a 3 3 , hc f h o t l ru a 3 3 ( 0 0 ) ru P< . 5 . h mpo i e f l u ly f h l r p w s . % w i o e nr o pw s . % P< . 5 . n a se i t r o i 7 h t c og 4 A dtei po e e t f S I u uai c r i s e — u ly s e — m n l pe i e c eta go p w s u e o a i te n rv m n o P Q m l v soe n l pq a t, l p t ea d s e — f inyi t i ru a p r r ot tn h h m c te e i e i e fc nh rl s i t h
c mp r d be r nd at rte t nt Re uls The t tlefci e r t o . o a e  ̄ e a fe r ame . s t oa fe tv ae f86 7% i he tilg o p wa te h n 7 3% n t ra r u s betr ta 3. i h o to n t e c n rl
Z a g Zh q a g h n i in
( e4 Mu iia e pe’ s i lo h n h u,C e z o 2 0 0) Th ncp l o l sHopt fC e z o P a h n h u4 3 0 Ab ta t 0b e t e T b ev h h rp ui f c o no i tetdwi c p n tr n B c —h ons sr c : jci oo sre tetea e t ef t fismna rae t au u cue o ak S u p it.M eh d 6 ae f v c e h t o s 0 e sso ismnaw r a d ml iie no te c nrlgo p (rae i t n x n h r lgo p (rae t c p n tr n B c —h n o i eern o ydvd dit h o to ru tetd w t Si o )a d te t a ru h l i t td wi au u cue o a kS u e h p it) t rrs et et ame to 8d y ,tertea e t f csa dc muaiesoe f is ug le u l yI d x( S I oe ons .Af ep ci r t n f a s h i hrp ui ef t n u lt crso t b rhSep Q ai n e P Q )w r e v e 2 c e v Pt t
失眠症的针灸治疗法

失眠症的针灸治疗法一、什么是失眠症及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人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学习上的学业压力,固定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长期的重复的工作带来的较大的工作压力,都使得人们容易陷入焦虑之中,继而出现失眠。
失眠症也就是患者无法正常的入睡,或者入睡时间短,这会使得患者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上班、学习时间精神萎靡,在睡觉时间却又无法入睡。
近年来失眠症的主要人群为需要频繁用到脑力的学生和白领,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发病人数逐年增长。
临床目前对失眠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尤其是西药,使用一些诱导患者睡眠的药物,如安眠药之类,但是这类药物不仅有副作用,患者使用后还会容易上瘾,同时采用安眠药之类的西药治疗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症只能被控制,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在中医中,将失眠描述为“不寐”。
针灸治疗失眠症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西药治疗的效果相比较,针灸治疗的成本低,效果快,且治疗没有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众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开始转为尝试使用针灸治疗,且得到了较好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一)体针疗法体针疗法,即使用针直接扎入患者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使得患者的血流通畅,体针疗法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辨证取穴法、经验取穴法和特殊取穴。
辨证取穴法是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穴位,如果患者只是有失眠的症状则针刺患者的百会,手法为向后方的平刺,并留针,一直到患者睡着苏醒。
而如果患者不仅仅有失眠的症状,还伴随肝郁化火,则另外需要针刺患者的风池、行间穴位;而如果患者有发热,多痰的症状,则需要针刺足三里和丰隆;患者如果有上火的症状,则针刺患者的凤池和太溪穴;患者如果是心脾气虚,则需要在患者的内关和足三里以及四神聪的位置行针。
以上所有针刺的穴位都需要在针刺后的30min留针,并且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就行针一次。
中医针灸治失眠

中医针灸治失眠今天是7月第一天,天气越发炎热,因中暑失眠的人不计其数,所以温馨提示记得避暑哦,今天跟大家聊聊失眠吧。
我的思路是先分析失眠的原因,再探讨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推拿治疗方法。
不寐又名“不得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不能寐或寐而不能熟睡,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和困扰。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
不寐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和。
不寐分为虚实。
实证:1.肝郁化火,2.胆热痰扰。
虚症:1.阴虚火旺,2.心脾两虚,3.心胆气虚。
导致不寐的原因虽多,但总的来说其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气血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会导致失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治疗呢?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了《黄帝内经》记载的半夏汤,说这方子是最早的治疗失眠的古方子,原文这样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瞩,不卧出者,……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这是古人的方法。
那么,我在临床上是怎么治疗失眠的呢?我接触的失眠患者也是很多的,很多患者基本上针灸一次就能改善睡眠,顽固性失眠患者针灸十次就能痊愈。
最近在这边针灸,我很是自信。
我相信,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它牵绕着你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临床上看病,一般患者来了之后,我都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不管是头痛,牙痛,还是手指头疼,我都会去辩证,一定要找到最准备的病因。
因为只有辩证准确,才会用针如神。
正如上文,我认为病机是营卫不和。
此处我说的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且看下文我如何结合用针。
为什么说病位在心肝脾肾?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乃是人体的中轴。
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30例临床疗效观察

me n t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b y wa r m n e e d l i n g t h e r a p y i n t h e Ba c k — S h u P o i n t s c o mb i n e d wi t h a u i r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w h i l e t h e o t h e r 3 0 c a s e s i n
学意 义( P< 0 .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6 . 7 %, 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8 6 . 7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结论 : 温针 灸背俞 穴结合耳 穴疗法是治疗失眠比较 满意 的方法之一 ,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温针灸 ; 背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o n l y t r e a t e d b y w a r m n e e d l i n g t h e r a p y i n t h e B a c k — S h u P o i n t s . he T P i t t s b u r g h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 d e x s c a l e ( P S Q I )s c o r e
腹针结合背俞穴治疗失眠63例

效2 2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 .%。结论 52 d i 036  ̄i n17 -792 1 . .6 o :1 . 9 .s.6 22 7 . 21 0 0 9 s 0 3 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 、埋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 临床推 广。 文章编号 :17 —7 9( 0 2 1—040 6 22 7 2 1 )一30 8 —2 关键词 :腹针;背俞穴;失眠 ;放血 ;拔罐 ;穴位埋 线
失 眠是 以经 常不 能获 得 正常睡 眠 为特 征 的一类 病 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 的不足 。根据 2 0 年全 02 球 失眠调查显示 ,有 4 . 3 %的中国人在过去 1 中曾经 4 年 历过不 同程度 的失眠。失眠越来越 成为困扰人们 生活 的 常见病 之一 。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独特 优势。现将本 院应用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埋线治疗失眠的疗 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吕厚 山, . 炎外科 学[ . : 民军医 出版 社,022 1 1 陈坚 关节 M] 北京 人 20: . 6 []郑 筱 萸 . 药 新 药 f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京 : 国 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中 l 缶床 s. 北 中
2 0 :4 5 . 0 2 3 9 3 3
膝骨性关节炎属祖 国医学 “ 痹病”“ 骨痹”范畴。其 发病 病机 以肝肾不足 ,筋 骨失荣为本;久站 久立久行 。 外力伤 害,或风寒湿邪侵 袭,瘀 血阻塞 经络 为标,两 者 相互 影响,虚实夹杂而 为病 。 济生方 ・ 《 诸痹 门》日: 皆 “ 因体虚,腠理 空疏 ,受风寒湿 气而成痹 也。 ”故治疗当祛
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简 易穴位埋 线 治疗原 发性 失 眠症疗 效肯 定 。
关 键词 : 背俞 穴 ; 穴位 埋线 ; 原发 性 失眠症 ; 临床 观察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6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5— 0 7 7 9 ( 2 0 1 3 ) 0 0 5— 0 0 3 1 — 0 3
例, 随机 分 为 两组 , 每 组各 2 0例 , 治 疗 组 采 用 背俞 穴 简 易穴位 埋 线 治 疗 , 对 照 组 口服 甘 艾 司唑 仑 治疗 。
结果 : 治 疗组治愈 1 4例 , 有 效 5例 , 无 效 1例 , 总有 效 率为 9 5 %; 对照组 治愈 1 3例 , 有效 5例 , 无 效 2例 ,
[ 2 ] 韩文文. 头项针 治疗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症 1 例[ J ] . 长春中医药大
学学报 , 2 0 1 2 , 2 8 ( 4 ) : 7 2 2— 7 2 3
[ 3 ] 高维滨 . 神经病针灸现代方法[ M] . 北京 : 人 民军医出版社 , 2 0 1 1 :
l 1 6—1 1 7
pr i ma r y i ns o mni a .M e t ho ds: 4 0 p a t i e n t s wh o c o n f o r me d t o t he d i a g n o s i s s t a n d a r d we r e r a n d o mi z e d i n t o t wo
e s t a z o l a m o r a l l y . Re s ul t s: I n t h e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e a t me n t ro g up 1 4 c a s e s we r e c u r e d, 5 c a s e s we r e e f f e c t i v e, 1 c a s e wa s i n e f f e c —
背部推拿法结合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失眠的临床观察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背部 推拿 法 结合 针刺 治 疗亚健 康 失 眠的 临床 疗效 。 方法 将 100例 亚 健康 失眠 者 随机 分 为2组 ,每 组各 50 例 。 对 照组 予普 通针 刺 治 疗 ,治 疗组 在 普通 针 刺基 础 上加 背部推 拿 治 疗 。 治疗 前后 采 取 匹兹 堡 睡 眠质 量 指教 量表 (PsQI) 对2组 患 者进 行 评分 。观 察 时 间点 为 治 疗前 、 治疗 15天 、 治疗 结束 后 、治疗 后 3月 ,治 疗后 半 年 。 结 果 .从 短 期 疗 效 看 ,治 疗 15天 后 ,2组 患 者PsQI指 数 都 下 降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差异 存 在 统计 学 意 义 (P<O.05)。组 间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 MCHINA
第 16卷第 5期 ·总 第 277期 20 1 8年 3 月 · 上 半 月 刊
所 以患者 在松解术 治疗 时应取 俯 卧位 ,以方 便施 术者 进行 定位 。在进行 定位 时应 与坐骨 结节 相鉴 别 。股骨 小 转子为 腰大肌 和髂肌 的止 点 ,这 两肌 可屈 与外 旋大 腿 ,定点 时施术 者用拇 指触 压股 骨干 后 内侧 ,深 压 时 可 触到一 骨性 隆起 ,呈 圆锥 形 突起 ,用左手 拇 指卡压 该 突起 ,并使 患者被 动做屈 腿与外 旋 大腿 的动作 ,若 拇 指下卡 压部位 有滑 动感则 小转 子定 点准 确 ,若 没有 滑 动感则 该点可 能为 坐骨结 节 ,应 仔 细辨别 。埋 线针 刀操 作时 ,施术 者左手拇指朝着 小转子头部 方 向卡压 , 刃 口线 与下肢 纵轴平 行 ,针 体与 皮肤 表面垂 直 快速进
养心安神针法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失眠

期伏案工作 , 易导致脊 柱劳 损 , 脊 神经及 脊 旁肌 肉高 度紧张 , 从
而产生强烈疲劳感 , 甚 至影 响夜 间睡眠 , 背俞 穴走罐可 以松弛背 部肌 肉, 调节 脊神 经紧张度 , 消除疲 劳感 , 令人全 身放松 , 提高睡 眠质量 。以上研究结 果表 明 , 养 心安 神针 法配 合背 俞穴走 罐治 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 与 口服艾司 唑仑元 明显差异 , 且本 法操作简 单, 无明显毒副作 用 , 具有推广价值 。
取得一定 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般 资料
参照《 中药治疗 失眠 的临床 研究 指导 原则》 。临床痊愈 : 睡
眠时间恢 复正常或者 夜间 睡眠时 间在 6 h以上 , 睡眠深沉 , 醒后 精神充沛 ; 显效 : 睡眠明显好转 , 睡眠时 间较前增 加 3 h以上 , 睡
女; ( 4 ) 仅 有睡眠量少而无 白天不适者 。 2 治疗 方法
2 . 1 治 疗组
到益气养心安神的功效 。背俞穴 位于 脊柱两侧 , 属膀 胱经 , 膀胱
经是与脑相关的经 脉 , 疏通 膀胱 经 可疏通 脑 络经脉 , 有 助安 眠。 同时背俞穴为五脏六 腑 之气输 注 于背腰 部 的腧穴 , 故 背俞 穴走 罐可有效调节五脏六腑的气 机功能 , 振奋 人体 的阳气 , 恢 复机体 功能活动 , 从 而达 到改 善亚健康状态失眠 的效果 J 。 从解剖学来看 , 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脊柱 两旁竖 脊肌上 , 背俞 穴 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节段性 分布特 点大致 吻合 』 。现代 人长
一
6 O一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0 7月第 3 6卷第 0 7 期
养 心 安 神 针 法 配 合 背 俞 穴 走 罐 治 疗 失 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计划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导师姓名:邢艳丽
硕士研究生:袁洪超
题目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原发性失眠
开题计划分以下5点介绍
一、立题依据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三、实验方案
四、统计学处理
五、预期结果
一、立题依据⏹1.研究课题的目的
⏹2.课题的意义
1.研究课题的目的
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
床疗效。
2.课题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导致失眠的诱因增多,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现代医学界主要依靠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安眠类药物,失眠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往往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及成瘾性,有时会加重失眠及其伴随症状。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紊乱,营卫气血失常,阴阳失调是产生失眠症的根本原因。
可归入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范畴。
中医学将失眠分为多种证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
近年来,针灸常规穴位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以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却很少。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全身经脉之气通过经别的离合出入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使其与五脏六腑皆相通。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作为脏腑之气疏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具有反映脏腑功能状态、调节脏腑气血、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
难经》云:“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皆在阴,俞在阳。
”杨玄操认为:“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俞皆在背,故云俞在阳,
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故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
调脏腑之俞穴,可调脏腑所秉权之功能而统调人体功能,取膀胱经五脏俞穴,以调五脏神法治疗失眠症,可舒五脏之气,开五脏之郁,泻五脏之火,安五脏之志,调五脏之神,进而达到精神内守,气血平和的稳态。
二、现代医学研究
背俞穴治疗失眠发展情况
⏹背俞穴刮痧治疗
⏹透灸背俞穴治疗
⏹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
⏹针刺加背俞穴闪罐治疗
⏹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
⏹耳尖放血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
⏹针刺背俞穴(泻南补北法)治疗
三、实验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
⏹2)、一般资料
⏹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约60例。
其中男x例,女x例,年龄最大**岁,最小**岁。
病程最长一年,最短15天。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继发的症状。
2)、以失眠为最重要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这些症状包括:多梦、早醒、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3)、上述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4)、失眠引起显著的心情烦躁或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2.中医诊断标准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三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
多梦,腰酸梦遗等症状。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三)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
⏹2)、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排除标准
⏹1)、因器质性病变引起失眠者;
⏹2)、因惧针或其它原因导致未能坚持三个疗程者;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不愿合作者。
⏹3.病例剔除和脱落
⏹(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实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
⏹(2)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要求退出的受试者。
⏹(3)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的受试者。
⏹(4)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者。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大概)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背俞穴加药物治疗(简称A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简称B组)。
(五)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加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每晚1次。
针具选用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迪牌的长度为40mm、直径为0.35mm的针灸针。
穴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每次治疗均取双侧穴位。
让患者采用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相关穴位。
针刺时针尖向下平刺0.5到1寸,使患者产生酸麻沉胀的针感即可,不宜刺入过深,行平补平泻手法。
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行针1次/15 min。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d,连续治疗3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每晚1次。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
连续治疗3个疗程。
(六)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标准。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
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但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 h以上;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四、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各组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和秩和检验。
五、预期结果
针刺五脏背俞穴对于治疗失
眠症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