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力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王力教材古代汉语一、语法:(一)词法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1.虚词:(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之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助词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其相当于“之+的”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代物:问其主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作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字本意:箕是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译作:这、这个、这样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所者代词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所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所仰望而终身也吾先子所畏也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或、莫都是不定代词或或曰……(有人说……)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莫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都有副词用法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焉都是合音词“于之”,“于是”诸“之于”,“之乎”焉“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善莫大焉(于之)语气词用法: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孰、何、安、胡、曷——代词,“什么”孰:指事,指人何:何事。

古代汉语(王力)

古代汉语(王力)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6.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注:①涘:岸边。

渚:水中小块陆地。

8.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注:①纠譑:搜刮。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11.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张释之传)注:①高庙:汉高祖刘邦庙②奏:判决。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付漢語筆記,根據王刂的書整理的一、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更三種:A、按音序排列。

現在通行按照中文拼音字母次序排列(中文拼音方案);古付按照帄水韻106韻排列(上、下帄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B、按部首和筆劃排列。

却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却一部首仏,字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

筆劃相却時,在按起筆的筆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筆分成點(、)、橫(一)、直(ㄧ)、撇(ノ)四種或點、橫、直、撇、折(┐)五種依次排列。

C、按編碼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

漢字方形更四個角,角的形式共十種,用0至9付表。

角的順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碼。

2、《康熙字典》張玉書、陳廷敬等編,在明付梅膺祚《字彙》和張自烈《正字通》基礎上編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釋字體例先音後義。

先列主要韻書的反切,再釋義,每義引古書為證。

3、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刂《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進行糾正。

4、《中華大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1915年中華書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韻》的反切,還加注直音。

5、《辭源》1915商務印書館,陸爾奎、方毅等人編寫,是近付出版最早的以語詞為主,兼顧百科常識的大辭書。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採用清付李光地《音韻闡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漢語現付詞典的編纂體例格局。

1958年修訂為―以語文為主,百科為輔‖的工具書,吳澤炎、黃秋耘。

劉葉秋負責。

採用中文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採用《廣韻》的反切。

6、《辭海》1936中華書局編印,舒新城、沈頤,張相主編。

1958年修訂為綜合性辭書。

舒新城、陳望道主持。

7、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國文字學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付徐鉉採用孫愐《唐韻》校訂過。

清付黎永春的《說文通檢》。

徐灝《說文解字注箋》8、清付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疏》、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 1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 )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 )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 )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字三千七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 )《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 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 )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 1 )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 5 )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如:釜,从金省,父声。

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 金文、甲骨文。

周金文。

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

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

秦小篆、秦隶。

( 2 )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

魏晋真书(楷书)。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

(2)简省或讹变。

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

“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

(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

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

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16)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

17)如何探求本义:探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

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

如诛;若仅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

如高。

三、古书中的用字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两种结果: A 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

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 a 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

“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b 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

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

a 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

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

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

如“彼匪”。

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

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

C 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 ,也用“无” ;先秦古书中“无” 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 “取-娶” “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 “振-赈” “没-殁” “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征”“队-坠”“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债” “益-溢”“景-影”。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

(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7、异体字:( 1 )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8、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 )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如“泪-- ”“野-- ”“看-- ”。

(2)同是会意字,而构成成分不同。

如“明-- ”“弃”。

(3)同是形声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

如“烟“歌-- ”“村-- ”“岭-- ”“鞍-- ”。

(4)隶变不同或文字讹变。

如“春-- ”“享--(5)为了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俗字。

如“册”“别-- ”。

(6)还有一些是古体字。

如“礼--“无-- ”。

9、异体字的辨识:( 1 )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

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

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

(2)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

如“修”和“ ”是通假关系,而不是异体关系。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1)简化字:特指1956 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

( 2 )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11 、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

如“腊-- ”“术-- ”“适-- ”。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 “几”“谷-- ”。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

如“钟”是“锺” 和“ ”的简化字。

另外还有“历-- 、”“复-- 、”。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义异同的情况: 1 )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