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十五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设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石化协会科技奖),聘请石油和化工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申报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评审和授奖工作。

第二条为了奖励在全国石油和化工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石化协会科技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石油和化工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为维护石化协会科技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奖励的申报、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中石化协会科技奖受理本协会所属的会员单位和为石油和化工做出贡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公司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

其获特等、一等、二等奖的项目,将由石化协会择优向科技部推荐申报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六条石化协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下设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科技奖励办),负责科技奖励的日常评审工作,该科技奖励办设在石化协会科技部。

第二章奖种的设置及奖励等级第七条石化协会科技奖设立以下奖种:(一)技术发明奖(奖励产品、工艺、材料、方法和物质等发明);(二)科技进步奖(奖励技术开发类、工程建设类、应用基础类和社会公益类,包括:计量标准、科技信息、科技著作、软科学成果等项目);(三)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奖励45岁以下为石油和化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第八条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其奖金额分别为20万元、12万元、8万元、5万元。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1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奖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11-09-19 09:04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行业部级2011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评审(以下简称“三评”)工作结束,现正式发布。

石油企协自石油工业部时期就组织开展的“三评”到2011年已分别进行了24届、16届和21届。

经“三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的2011年度“三评”各项奖项,全面反映了石油石化企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发展目标,在管理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

石油企协2011年共收到全国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申报优秀成果234项,评出获奖优秀成果141项,获奖率为60.25%;共收到申报优秀论文516篇,评出获奖优秀论文304篇,获奖率为58.91%;共收到申报优秀著作22部,评出获奖优秀著作12部,获奖率为54.54%。

其获奖数量和质量较2010年度相比又有了进一步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涌现了一批创新性、实用性、效益性都十分突出的成果,充分反映了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及软实力建设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获奖目录一等奖:24项1. 以资金管理平台为基础的全面集中、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周明春马晓峰杨旭方红伟尹国平袁宏林杜亚怀马保华刘亚静刘岩付俊华钟玉兰2. 大型石油公司战略规划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部吴振芳陈伟杰黄少伟单联文杜志发杨晓滨鲍春莉管清友3.以拓展国际高端市场为目标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张凤山刘乃震胡欣峰杜君王英君卢毓周高远文查金才郑宇樊晓萍毕玉荣李朝新4.创建国际一流地球物理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客户管理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郑华生曾庆平刘聚祥马永琴聂建鄂吴海斌陈炳文史政军张雷翟东燕宋宝国5.大型石油公司科技专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傅成玉吕波李凡荣唐代治陈和志胡宗玉蒋凯杨宏滨王守君付玉娥王志君田华6.大型炼化企业生产装置岗位操作规程全面优化管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玄昌伟李家民王福善苏海潮郭健张宏生吴育爱曹达杨浩然赖桂兰麻毅进张瑛7.能源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薄启亮张品先王仲才郑炯陆如泉裴国平赵林朱颖超肖岚周默李申张鑫8.大型油气田整体构建以流程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康建国牟英石冯京钟毅邹晓琴任志鸿姚莉李佳冯爱山李孜孜9.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大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财务处闫德山李新霞张伟戴伟彬王涛吕江萍方莉贝今舒李树玉张宁杨静韩宝东10.企业业务层面风险评估模式创建与应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张恩臣范国权战丽袁广平许万利王晓南邢亚库廖耀辉李彬彬孙东海常宝新11.以提升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生产力为目标的员工健康管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玄昌伟李家民高志文王继陈兆全冯文萍赵为民王云锦陈永生吉亚伟杨小刚李志12.大型油气田企业现代合同集成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王建新梁哨辉窦春辉李海燕宋宝成马国良张雍波李世梅李晶许烟锋杨骞唐洪梅13.采油厂预算管理系统工程化创新模式实践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金马油田开发公司吴宝华井龙云赵海利王小舟廉莹李萍王治国姜德顺范国权郭权军王巍张超14.石油企业基层站队降本创效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史新蒋维东胡春明徐丽冰李斯娜张玉庄刘益兵张伟静冯永存魏佳琦李季15.以“四全四到位”为核心的采油厂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周延军唐俊峰温佐元刘福亭黄国连陈庆陵胡晓明程如铁王佃之严碧杨鲁田保权16.以油田区域开发为导向的项目集群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傅成玉金晓剑陈壁罗国英王章领张重德陈海赵庆凯陈丰波邓宝良王志伟17.石油钻探企业“六化”全员培训管理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秦永和周宝华刘德如张旭光陈集军刘荣军李振兴舒才生刘建伟马强解高岩18.四川省成品油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立与实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蒋胡民朱力洋吴明文陈清潘晓丹杨舰唐福宇宛磊代丽19.大型特低渗采油厂的长期稳产管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吴志宇郑天平靳文奇刘新菊张峰王小军杨少武怀海宁张欢张洪军20.油气产品交易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资金融资部钟华黄晓峰刘俊侠吴韬桑一21.中亚天然气管道跨国运营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孟繁春曹亚明钱亚林周勇孙强常大海关新来罗胤嵬罗强赵华涛肖彬黄磊22.低渗透油田提高开发水平的创新管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郑明科闵建雄曹继虎李兆国谢银伍马永宁李怀杰王淑琴李佰涛郭大江23.精细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民采油厂张冬吉周德润刘庆波周洪高军林森张海洋王洪珊王亚夫李忠利王煦辉姚永兴24.敏捷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王辉程广贤董琰石二勇刘立潜丁东林何光庆李北川张洪春杨湖川卢华鑫王海森二等奖:36项25.大型石化企业装置大检修管理的创新和实践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玄昌伟王凌王世宏张明忠常晓平邢学东孙文龙周建军王鹏白德武26.海外差异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戴瑞祥刘坡阳于开敏郭晓辉毛及欣陆如泉魏颖孟艳张红斌李勇明蔺雨辰27.基于提升矿区服务经济运行水平的标准成本体系建设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刘忠全王洪军崔强庞晓丽田玉芹宋然陈慧颖李跃武林向春刘希艳徐海霞毛去非28.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三提一降”管理新模式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工艺处孙守国檀德库蒋晓波高彦生李均强韩华君潘智勇张军刘丽王艳李朝新29.石油企业健康发展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经济研究部、规划计划处程玮东罗宁陈兴德徐军魏希秋程代淑董醒王靖刘伟徐志勇周则舜王文东30.基于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五定”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丁军宋得纲丁华马燕酚吴云曹娜娜孙凤湘郑建海康正东崔敏赵银科31.油气泄漏防治“三防四责”体系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周宗强朱国君李向阳芦连鑫何战友马玉峰任小荣茅媛琪杨帆32.井下作业高效协同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应用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处郭耘邱杰李学伟刘竹文谢照宽马玲珍孙娟徐嘉周敏敏程功高世淼33.石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企业管理处杜广义王承来石书灿朱景川孙尚敏刘宗儒石岩敬翠郑科毛晓峰梁国杰范素芳34.降低老油田开发运营风险的持续优化管理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熊敏张云星刘江义刘文龙杨卫华王营书朱忠诚张长伦吴长忠左军李红35.以有效释放企业经营潜能为目标的再认识管理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李世喜冯志强宋建平高建国何东华张洪芒孟凡涛刘新李振峰李少勇36.石油钻井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一钻井分公司种建春饶开波王卫东赵义赵波何义忠高鸿前赵玉亮樊宝荣高学生马丽莉刘兆旺37.基于提高组织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处嵇绍贵吴叶成刘太满叶志群谭泰王昆张江林黄永煌姚美玲38.基于“企、地、警联防联治”的油田保卫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万贵春王瑞文肖德臣赵景辉刘爽李元江张春艳薛宗浩韩广愈宋衍辉付艳丽梁东虎39.基于石油石化医疗系统核心竞争力的创建与实施中国石油抚顺石化总医院刘君孙凤英秦建斌王亚军李蓓晞齐敬东40.大型石化企业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的建立与实施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王德义焦桐祥宗义山刘均赵庆龙赵文龙赵树光王玉荣周俊宋保国赵瀛寰周国萍41.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油田开发化验规范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张兴福郭志东隋新光宋吉水范成勇张东李世奎王宝江刘洪涛方庆郭殿军李志42.创建以“三重一大”为核心的科学决策体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审计监察部杨华武广齐庞建王宇凡金伟根张彦甫周元元王俊光田伟王艺霏43.物资采购价格决策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物资供应处宣美乐王树猛何喜国高瑞平王忠辉白珏孙晓飞张琦张宝权陈巍李秋艳迟永哲44.基于综合能力评价的采油系统人力资源优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苗丰裕魏子义李剑锋林亚光于贵财刘惠霞李品弘杨晓存侯继波姜春雨孙环宇韩立娟45.大型炼化客运企业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客运分公司高志文辛建中王庆宪王海张利萍王玉兰张维东郭宏阳王红生魏彭龄陈锋尹向东46.长庆油田生态保护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周宗强朱国君李向阳何战友马玉峰辛生会王斌儒47.大型油气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数字化与信息管理部冉新权朱天寿吕永杰郑光荣杨世海高玉龙靳笋仲庭祥王海国魏明48.油气藏调整挖潜措施的优化决策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经营管理办公室左代容常智军宣东张赞武余占玄赵玉萍倪红梅侯保华胡艳浩孟祥涛刘世恩杨彩庆49.油田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与认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宋俊新冯旭军张文义50.秘鲁6/7区项目“四精”管理中国石油南美(秘鲁)公司6/7区项目叶先灯王明才宫本才朱恩永张瑄张奇刘宇丁宇冷继川沈金生康璇黄士忠51.以单井承包为核心的1+3管理模式构建与运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喻先进肖春生赖菊珍张成生杨兆炜余灿锋52.石油销售企业管理创新平台的构筑与实施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刘华治程懿蒋敏张周平敖永东贾义平龙逸民陈薇周武迪杨雅丽53.实施链式油藏管理提高海上油田开发水平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鹿洪友马越刘芳周明亮范建武陆友明胡奇于国利苏克国54.销售企业网络开发领域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应用中国石油山东销售公司刘宪华梁作利李立叶海涛宋杰谭书庆张坤55.复杂小断块油田生命周期延长管理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熊建华李东方裘井岗陈刚周宇成李明军朱涛张建林朱雪燕56.成品油销售“集中管理、过程受控”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蒋胡民朱力洋吴明文曾令强陈清潘晓丹杨舰唐福宇宛磊代丽57.员工积极心理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思想政治部贺群慧邓硕武文来王朝柱李磊郑继勇姜娜吕秀娟王文杰张燕58.基于企业快速发展的合同化管理创新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刘存柱李金城黄建强王忠诚时顺英张连棠任军胜59.以“三基”为导向的采油站队信息集成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李明郭雷任稀琳李辉安飞史金珠王海文李国蓉崔英丽石玉松李建国穆广峰60.油田钻采工程设计管理创新与应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刘德铸孙厚利张洪君宋辉韦志华杨生文哈长鸣张军陈艳朱斌温艳张兴旺三等奖:81项(略)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获奖目录一等奖:46篇1.《科技专家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傅成玉唐代治陈和志胡宗玉田华2.《对进一步开发四川成品油市场的思考》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许强3.《持续深化精细管理提升华北油田精细管理整体水平》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胡楠黄金翟金生刘广民刘志怀及德忠张锁庄4.《石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系统评价研究》西南石油大学余晓钟余雨航5.《再论成品油价格机制》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蒋胡民刘迅何伟毅罗强6.《后危机时代世界物探行业发展新趋势》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郑华生曾庆平曹志高朱强孙王敏7.《管理体系整合的思考与探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供水公司郭景春8.《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非油气业务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朱凯9.《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基础管理核心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企管法规处朱春荣丁进10.《德国的石油安全机制及启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武正弯11.《从对外合同的更迭看伊拉克石油合作政策的变化》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经营计划部郭鹏韩涛栾海亮傅雷冯文康裴国平晏飞12.《用比例系数法控制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投资》西安石油大学李志学黄锋13.《论长庆钻井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陈辉李光红王宏伟14.《华北油田公司未上市业务管控模式研究》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袁利民姚刚董少华唐启彬刘建武陈凤廷程尧15.《长城钻探工程技术服务海外业务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规划计划处王欣谢琳张朝伟16.《基于EPC的石油工程项目伙伴关系管理模式研究》西南石油大学万玲余晓钟17.《全球深水油气开发政策的趋势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魏政18.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备品配件储备模式研究》中国石油物资公司王颖王福19.《海外物探队伍战斗力的持续与提升》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韩学雷王丽花石继宁20.《油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管理组织机制研究》西南石油大学王睿高军刘先涛21.《油气田企业内部控制自我测试监督机制研究》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战丽邢亚库王晓南22.《建立石油物探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孙会军曹志高牛燕郭建海23.《节点成本管理法的提出和实践》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王志亮潘静君兰党玉宋辛杨铁领24.《企业经济增加值管理研究》中国石油四川南充销售分公司张颢龙开放25.《石油企业应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咨询中心穆献中冯孝刚张志强26.《石油公司与油田服务公司关系演变及发展趋势探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琳27. 《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均衡分析》东北石油大学李凤升孙彦彬李雪源蒲雄28. 《运用“三化一落实”方法构建采油厂现场管理绩效考评体系》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罗东辉29. 《构建管道公司知识产权发展策略》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科技处赵丑民康力平王禹钦李立张惠芬30.《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战略供应商评价模型》中国石油物资公司唐晓飞31.《成品油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石油四川攀枝花销售分公司张成斌32. 《积极导向的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研究与探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思想政治部贺群慧武文来邓硕郑继勇33.《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现状分析及其改善策略研究》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处、管道技术服务分公司王惠智刘志刚王强费雪松成建峰刘宏34.《关于新形势下大庆油田矿区的社区服务开发与建设》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张国义35. 《炼化企业基于本质安全的立体培训体系》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人事处解惠丽尚德本朱敏冯军刘颖上官永宝林荣马莹36.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管理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韩冰37. 《对采油生产单位控投资降成本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闫树军孙林38.《增值税转型后EPC总承包项目的纳税筹划》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廖洪伟齐宏宇39. 《后危机时代油田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审计部王理蓉王新许雪莲40.《关于实施设备集中采购框架思路探讨》中国石油物资公司李策41.《新石油价格机制下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中国石油四川资阳销售分公司罗俊刚郭玉林42.《中石油山东销售公司客户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中国石油山东销售公司于洋43.《以“望闻问切”为主要内涵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抚顺石化总医院刘君孙凤英齐敬东44.《浅谈油田企业典型劳动纠纷案件特点及防控启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黄庆民黄之彦袁辉都慧媛45.《浅析石油企业优化投资管理的新途径》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投资管理中心贺俊峰梁国杰张合林白宝孺向美强岳宗霖路春霞46.《油田地面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研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郭建军葛玉俊周书院伊宏祥樊蓉蓉任苏利于跃二等奖:76篇47.《石油企业经营效率的比较研究》西南石油大学余晓钟钟曹彬龙仕文48.《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牟春英李晓龙牛燕曹志高董艳49.《海外油气合作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经营计划部郭鹏栾海亮冯文康傅雷晏飞裴国平李申50.《试论ERP对中国海油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集团采办部曹斌51.《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中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审计部陈建华鲁煜王玲李艳勇52.《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分析》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规划计划处王欣赵洪波刘远飞张朝伟谭华林53.《对油气田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和激励的思考》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人事处陈祎萍卢丽萍贾晓辉54.《哈萨克斯坦新<转移价格法>的问题、影响及对策》中油国际(曼格什套)有限责任公司姜墩强张军平55.《“超越深水地平线”——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中俄合作项目部夏启明王占东56.《中山市天然气市场开发初探》中海中山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黄友辉廖伟民丁娜赵翠婵林汉斌57.《内部控制原理在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应用》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黄建强王忠诚李春峰赵国财58.《伊朗油气回购合同执行中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中国石油伊朗公司迟愚李嘉59.《世界天然气消费趋势及我国天然气消费的策略》西南石油大学胡国松张欢60.《创建国内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思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姜子昂杨建坤61.《谈企业基层班组长的四种角色和四个典范作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张安全刘晓东敖翔62.《关于对集团公司未上市企业解困扭亏的几点思考》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李波段国强孙玲63.《“海外员工本土化工作推进模式及实施方案”初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安国亮64.《浅谈油田实施劳务外包的思路与对策》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彭志渊周延军唐俊峰刘福亭施锦华周煜65.《多元用工班组有效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刘永林丁维贵贾莛刘利平王坤夏巧红张晓珍66.《石油公司成本管理模式研究》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经济研究部程玮东董醒王靖刘伟白生溪钟俊雄赵国清67.《全球海洋钻井平台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石油伊朗公司迟愚刘照伟史海东68.《ERP系统在辽河油田的应用与策略研究》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财务处陈少娟白宪丽69.《基于油气田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人事处刘占军李帮成70.《天然气管输标准成本制定方法研究》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周国栋71.《炼油化工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信息管理部万晓楠钱新华72.《油气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米新龙李建超余洪波李恒心73.《加油站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侯晓李玉奎74.《浅析中原油田近年投资成本运行特点》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赵玉萍闫秀珍钱敏黄莉75.《PMC管理模式在大型复杂项目管理中的运用》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尼日尔分公司杜征均76.《中国液化天然气项目资源与市场风险控制》中海气电集团研发中心邢云赵秀光77.《成品油销售企业以提高加油站销量为目标的组合营销》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处王廷伟常艳培78.《加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任钦虎79.《高产油井细节管理方法创新与应用的探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杨晓存。

ESG表现对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ESG表现对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ESG表现对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ESG表现概述 (4)2.1 ESG定义及重要性 (5)2.2 ESG关键因素分析 (6)2.3 中国石油ESG表现概述 (7)三、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分析 (8)3.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9)3.2 财务绩效现状分析 (10)3.3 财务绩效与ESG表现相关性分析 (11)四、ESG表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 (13)4.1 ESG表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14)4.2 ESG表现对财务收益的影响 (15)4.3 ESG表现对财务增长的影响 (16)五、案例分析 (18)5.1 中国石油ESG实践案例介绍 (19)5.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9)5.3 对中国石油及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21)六、结论与建议 (22)6.1 研究结论总结 (24)6.2 对中国石油及行业的建议 (25)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7)一、内容概要本研究还将考察国际ESG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并分析中国石油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战略和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ESG表现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潜在联系,为中国石油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包括员工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涵盖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逐渐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石油的ESG表现,探讨其在提升财务绩效方面的作用和潜力,为公司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室控制系统GMP实施指南

实验室控制系统GMP实施指南

目录1 前言 (1)2 目的........................................................................................................ (2)3 范围........................................................................................................ (3)4 指南内容结构........................................................................................................ .. (4)5.质量控制实验室总体描述........................................................................................................ . (5)5.1 职责....................................................................................................... .. (5)5.2 布局....................................................................................................... .. (5)5.2.2 要求....................................................................................................... (5)5.3 人员....................................................................................................... .. (6)5.3.1 组织架构....................................................................................................... . (6)5.3.2 资质要求....................................................................................................... . (6)5.3.3 培训....................................................................................................... (6)5.4 文件系统........................................................................................................ . (7)5.4.1 分类....................................................................................................... (7)5.4.2 要求....................................................................................................... (7)6 取样........................................................................................................ . (10)6.1 定义....................................................................................................... (11)6.2 应用范围....................................................................................................... . (12)6.3.1人员....................................................................................................... .. (12)6.3.2取样器具....................................................................................................... (12)6.3.3样品容器....................................................................................................... (13)6.3.4取样间....................................................................................................... . (13)6.4 流程实施....................................................................................................... . (13)6.4.1取样方案....................................................................................................... (13)6.4.2取样....................................................................................................... .. (14)6.4.3标识....................................................................................................... .. (14)6.4.4取样记录....................................................................................................... (14)6.4.5取样的异常处理....................................................................................................146.4.6留样....................................................................................................... .. (15) (17)7.1 定义和应用范围....................................................................................................... . (17)7.2 要求....................................................................................................... (17)7.2.1 采购接收和标识...................................................................................................177.2.2 储存和使用....................................................................................................... . (18)7.2.3 试剂使用效期的管理 (18)7.2.4 报废....................................................................................................... . (18)7.2.5 文件管理....................................................................................................... .. (18)8 标准品/对照品.......................................................................................................... (19)8.1 定义....................................................................................................... (19)8.2 分类....................................................................................................... (19)8.3 应用范围....................................................................................................... . (20)8.4 要 (20)8.4.1 接收....................................................................................................... . (20)8.4.2 标识....................................................................................................... . (20)8.4.3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20)8.4.4 标准品、对照品的使用、处置和贮存 (21)8.4.5 文件管理....................................................................................................... .. (21)9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 .. (22)9.1 应用范围....................................................................................................... . (23)9.2 确认实施....................................................................................................... . (24)9.2.1 验证总计划....................................................................................................... . (24)9.2.2 确认方案....................................................................................................... .. (24)9.2.3 确认实施....................................................................................................... .. (25)9.2.4 确认报告.......................................................................................................9.2.5 系统适用性试验...................................................................................................279.2.6 实验室仪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确认 (27)9.2.7 再确认....................................................................................................... (28)10 实验室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32)10.1 定义......................................................................................................... .. (33)10.2 应用范围....................................................................................................... .. (33)10.3 要求......................................................................................................... .. (33)10.3.1 人员....................................................................................................... .. (33)10.3.2 分类....................................................................................................... .. (34)10.3.3 实施指导....................................................................................................... (34)10.3.4 文件....................................................................................................... .. (36)11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45)11.1 分析方 (46)11.2 方法验证....................................................................................................... .. (46)11.3 方法确认....................................................................................................... .. (47)11.4 适用范围....................................................................................................... .. (47)11.5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4711.6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4711.7 方法验证内容....................................................................................................... (49)11.7.1 准确度......................................................................................................... . (49)11.7.2 精密度..................................................................................................... . (50)11.7.3 专属性....................................................................................................... . (52)11.7.4 检测限(LOD)............................................................................................. .. (53)11.7.5 定量限(LOQ)............................................................................................ (53)11.7.6 线 (54)11.7.7 范围....................................................................................................... .. (55)11.7.8 耐用性....................................................................................................... . (55)11.8 方法确认....................................................................................................... .. (59)11.9 方法再验证....................................................................................................... . (59)11.10 文件管理....................................................................................................... (60)12 稳定性实验........................................................................................................ .. (64)12.1 定义......................................................................................................... .. (66)12.2 应用范围....................................................................................................... .. (66)12.3 原则......................................................................................................... .. (66)12.4 稳定性分类....................................................................................................... . (66)12.5 技术要点....................................................................................................... .. (67)12.5.1 基本要 (67)12.5.2 样品储存....................................................................................................... (67)12.5.3 样品提取....................................................................................................... (73)12.5.4 分析....................................................................................................... .. (73)12.5.5 简化方案设计.....................................................................................................7812.5.6 上市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79)12.5.7 评估....................................................................................................... .. (80)12.5.8 数据汇总....................................................................................................... (82)12.5.9 统计分析的程序 (82)12.6 文件......................................................................................................... .. (83)12.6.1 标准操作规程.....................................................................................................8312.6.2 稳定性实验草案 (83)12.6.3 计划....................................................................................................... .. (83)12.6.5 报告....................................................................................................... .. (84)12.6.6 年度趋势分析与评估 (84)12.7 稳定性超标或超趋势调查处理 (84)12.7.1 原则....................................................................................................... .. (84)12.7.2 程序....................................................................................................... .. (84)13 超出标准及超趋势的实验结果调查 (87)13.1 定义......................................................................................................... .. (87)13.2 重要性....................................................................................................... (87)13.3 应用范围....................................................................................................... .. (87)13.4 实施......................................................................................................... .. (87)13.4.1 一般原则....................................................................................................... (87)13.4.2 流程....................................................................................................... .. (88)13.7.2 职责的确定:.....................................................................................................9314 原始数据的管理........................................................................................................ (98)14.1 实验室原始数据的范围 (99)14.1.1 实验室记录要求 (100)14.1.2 数据完整性 (100)14.1.3 数据记录形式 (100)14.2 实验室记录的设计 (101)14.3 实验室记录的填写和复核 (101)14.3.1 实验室记录的填写 (102)14.3.2 记录的复核 (102)14.3.3 记录更正要求 (103)14.4 记录的管理....................................................................................................... .. (103)15 物料及产品的检15.1 质量标准的管理....................................................................................................... (108)15.1.1 质量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109)15.1.2 质量标准的审核与批准 (110)15.1.3 质量标准的分发、撤销、复制、销毁 (110)15.2 检验......................................................................................................... (111)15.2.1 检验样品:................................................................................................... . (111)15.3 检验报告书的管理 (111)15.4 委托检验....................................................................................................... (112)15.4.1 原则....................................................................................................... (115)15.4.2 应用范围....................................................................................................... . (115)16.4.3 职责....................................................................................................... (116)16.4.4 受托方的选定 (116)15.4.5 合同签15.4.6 合同实施....................................................................................................... . (117)15.4.7 结果评估....................................................................................................... . (117)15.4.8 实验后样品处理 (118)16 微生物检验........................................................................................................ (119)16.1 应用范围....................................................................................................... (120)16.2 原则......................................................................................................... (120)16.3 人员资质及培训要求 (120)16.4 设施......................................................................................................... (120)16.4.1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等实验区域 (121)16.4.2 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和阳性对照室 (121)16.4.3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121)16.4.4 培养室及其他功能间 (121)16.5 设备.........................................................................................................16.5.1 无菌隔离器(如使用) (122)16.5.2 实验室用层流台 (123)16.5.3 培养箱....................................................................................................... .. (123)16.5.4 蒸汽灭菌柜 (123)16.5.5 空调高效过滤器 (123)16.6 灭菌消毒方式....................................................................................................... . (123)16.7 菌种的管理....................................................................................................... .. (124)16.8 培养基....................................................................................................... . (125)16.8.1 培养基的制备 (125)16.8.2 培养基的贮藏 (126)16.8.3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实验 (126)16.9 实验分类....................................................................................................... (127)16.9.1 总菌落数检查 (127)查 (132)16.9.3 非无菌产品的实验频率 (134)16.9.4 无菌检查法 (135)16.9.5 内毒素检查 (138)参考文献........................................................................................................ . (141)术语表........................................................................................................ .. (142)关键词索引........................................................................................................ (144)表格索引表1-1 指南逻辑关系图 (1)表9-1 自动取样溶出仪确认测试项目示例 (29)表10-1 仪器使用日志示例 (36)表10-2 校准记录示例........................................................................................................ . (37)表10-3 外部校准评估报告示例 (38)表10-4 分析天平校准要求示例 (40)表10-5 HPLC 校准项目及周期示表10-6 HPLC年度预防性维护示例 (43)表11-1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 (48)表11-2 方法验证对比表........................................................................................................ (48)表11-3 准确度方法验证示例 (49)表11-4 精密度验证方法........................................................................................................ (51)表11-5 中间精密度的设计方案 (51)表11-5 专属性方法验证........................................................................................................ . (52)表11-6 杂质测定检测限验证方法 (53)表11-7 杂质定量测定验证方法 (53)表11-8 线性验证和准确度验证需涵盖的最低浓度范围 (54)表11-9 方法耐用性影响因素示例 (55)表11-10 HPLC含量方法耐用性考虑因素及变化范围示例 (56)表11-11 分析方法验证接受标准示例 (56)表12-1 四个气候带的分类表 (67)表12-2 标准贮藏条件表........................................................................................................ .. (68)件 (69)表12-4 原料药包装分类(水蒸气渗透性) (69)表12-5 原料药及制剂影响因素试验条件 (71)表12-6 半渗透包装标准贮藏条件 (72)表12-7 密闭包装贮藏条件 (72)表12-8 拟冷藏药物的贮藏条件 (72)表12-9 拟冷冻贮藏药物标准贮藏条件 (72)表12-10 稳定性试验点时间表 (74)表12-11 原料药及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参考表 (74)表12-12 片剂中间产品放置时间研究示例 (77)表12-13 转运运输条件示例 (78)表12-14 括号法方案设计 (79)表12-15 矩阵法方案设计 (79)表16-1 非无菌制剂产品类型与检验频次示例 (134)表16-2 原料检验频次及分类标准示例 (135)1 前言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是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第二十六届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2021年第二十六届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2021年第二十六届中国石油企业协会附件1____年度(第二十六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获奖目录一等奖:29项1. 提升企业集团金融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司库体系建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王国樑温青山陆凌吕连浮赵雪松乔宁田娜何涛张瑞君邓羽腾 2.海外油气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薄启亮吴妍贾勇戴瑞祥齐金郦邓萍毕井双陆如泉田大军刘坡阳石昊栋徐洪3. 油田开发精细注水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赵政璋王元基李松泉吴洪彪杨能宇胡海燕汤林张仲宏杨文军巢越李琤王正茂 4. 中国海油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唐代治胡宗玉陈和志高建华曹新建冉兵董宜宁鞠成科李纡珈吴翠萍沈洪源彭耿华 5.基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位管理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杨汉立冯草尹永晶李峰刘永才赵波李大斌贡元星马驰孙红彦秦金德聂永丽6. 石油钻探企业高成长性发展战略决策与管理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秦永和周宝华刘荣军张旭光马强刘德如杜成良王广路宋春起于鸿斌章天文杨涛 7.重大生产项目优化运行管理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任芳祥赵政超王占华王淑艳陈军师海涛魏金乾孙振禄班辉张志伟杨学贵张荻 8. 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石油物探技术创新管理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王铁军张玮张少华郝会民李进勇周长征肖贞雄施海峰宋建军方新宇朱光陆昌平 9. 大型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特色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薄启亮贾勇陈龙吕丽武军利陆如泉介燕萌戴军田蕾时菁韩晓霞高洪斌10. 大型油田以水驱精细开发为核心的示范区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开发部于力王松波刘明黄伟杨铁锋范猛畅卫刚曹阳张雪涛程建民陈宏魁李琴 11 . 财务共享服务在大型燃气企业集团的建设与应用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赵永起项平生王永纯王刚关敏娟李宪成孙玲王月玲洪海涛李丽李小光王殿贵 12 . 以供应链管理为导向的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一体化管理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栗东生姜吉祥邱石车小容张付光徐云阶闫志民原泉陶东原13. 炼化企业以“简单、专业、标准”为基本原则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裴宏斌李耕南吴永烈司崇田杨凤强王颖惠丛军毕伟14 . 大型炼化企业全面强化基础管理的实践与创新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企管法规处朱景利熊术学吕子辉兰奎健朱维宇任海峰杨奎强姜贵雄王海滨王立芳刘连志李春宇15. 基于增储上产为理念的渤海油田勘探管理创新与实践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夏庆龙薛永安魏刚柴永波姚佳尚锁贵张德林王凤荣吴立伟赵婷婷王松刘朋 16. 以运用软实力融合要素资源为核心的大型石油公司跨国购并整合管理中油国际(曼格什套)有限公司孙星云刘安铖张学文张军平于鸿江宗寿国陈泉袁志坤曾辉马军强张婷董若愚 17. 海外天然气项目生产运行总承包管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钱治家刘成根何润民喻泽汉李德树欧威吴晓波余贵军王富平彭轩于智博 18. 大型油田产能建设一体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生产运行部万军张晓东全传发王德欣许震韩金时于孟佳冯宇杨洪雨孙西宁姜德强冯喆 19. 非油品业务“增收增效”营销体系的创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四川销售非油品分公司姚志强唐胜云曹阳赵淑玲杨雪林杨杰郑斌谢刚赵然樊刚李萍熊起远20.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国际化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王忠仁刘乃震于德良付春玉张连怀魏勇王丽娜王波别艾华刘紫璇唐鸿宾胡庄彬 21. 中国海油集团科技考核评估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周洪波沈伟陈伟董伟良刘一峰刘旭徐晓明温伟明朱晓环付玉娥于志杰崔炯成 22. 以落实“全员管”安全责任为核心的属地管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安全处李家民李申平卢建国陈永生宋宏林冯文萍李凌云罗全君牛来平阎子健孙昀马永军 23. 加油站人、车全方位全过程增值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何瑞林朱荣生刘树志王廷伟罗伟政常艳培刘凯张立纯柯沛莹胡晔 24. 地区能源公司的管控格局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黄刚姜立增高联益胡楠程玮东陈兴德。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出炉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出炉

龙源期刊网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出炉
作者: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5期
石油企协自1984年石油工业部时期就组织开展的“三评”,到2015年已分别举办了28
届、20届和25届。

2015年“三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水平,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和创新管理连动互动,全力释放全面推进石油石化行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正能量。

其评审结果代表了当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管理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理念先进、创新元素突出、创新实践鲜活、创新效益显著的共同特点,既显现和折射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为其他企业提供了鲜活的管理成功经验,也为开展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实证性的生动案例。

2015年共收到全国石油石化会员企事业单位申报优秀成果259项,评出获奖优秀成果155项,占申报总数的59.8%;收到申报优秀论文714篇,评出获奖论文430篇,占申报总数的60.22%;收到申报优秀著作48部,评出获奖著作30部,占申报总数的62.50%。

中油计字[2015]12号

中油计字[2015]12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文件中油计字〔2015〕12号关于印发《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5版)》的通知各企事业单位:为加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特编制《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5版)》,现予印发,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

《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中油计字〔2005〕519号)同时废止。

《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5版)》与《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3版)》和《石油建设安装工程概算指标(2015版)》等配套使用。

附件:《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5版)》(纸质另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5年1月8日(此件内部公开发行)抄送:财务部、审计部、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销售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2015年1月8日印发目录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第一节总则-------------------------------------------------------------------1 第二节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1 第三节安装工程取费标准-------------------------------------------------9 第四节使用定额的有关规定---------------------------------------------12 第五节人工工日单价------------------------------------------------------14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第一节总则为了适应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石油建设工程造价,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结合石油工程建设的特点,制订了《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

中石油SHEQ体系

中石油SHEQ体系

中石油SHEQ体系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为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石油制定了一系列SHEQ(安全、健康、环境和品质)管理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石油SHEQ体系。

一、SHEQ体系的背景与意义企业的SHEQ体系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安全、健康、环境和品质管理体系,涵盖了企业管理中各个环节和方面,旨在保障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健康性和环境友好性。

SHEQ体系是一个有效实施安全、健康、环境和品质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可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和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

在中石油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健康、环保和品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中石油制定了SHEQ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旨在全员参与、互相合作,共同建设纯净的工作环境、身体健康、生态友好、质量可靠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石油SHEQ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石油在制定SHEQ体系时,首先成立了SHEQ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SHEQ体系,并在各个分部门和生产、管理层面进行宣传推广和培训。

其次,中石油按照国际标准制定了SHEQ体系文件,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健康管理规定和质量管理规定等;此外,还制定了SHEQ考核制度和SHEQ改进计划,促进企业不断完善SHEQ管理。

在SHEQ体系的实施中,中石油采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通过持续地对SHEQ体系的实施和管理,不断提高SHEQ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1. 确定SHEQ责任人,明确岗位责任和职责。

2. 建立SHEQ管理体系文件,保障SHEQ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性。

3. 开展SHEQ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健康、环保和品质意识。

4. 建立SHEQ检查制度和内部审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开展SHEQ评估和考核,持续改进SHEQ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2015年度(第二十五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著作获奖目录
特别奖:2部
1.《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周吉平单昆基刘志华王志刚张卫国金华
徐新福任一村张昌寰白广田
2.《大脚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程揭秘》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
宫柯巢华庆袁庆峰王思钧周望高富
徐志良李国昌王允良王俊魁
一等奖:4部
3.《石油工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系列丛书》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李华启何江川杨继钢田景惠梁鹏杨震
— 1 —
安丰春孔令峰洪保民方兴君
4.《卓越全球化与本地化》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战略发展部
陆如泉李晓锋赵林肖岚定明明鲁燕
王恒亮宋磊周默马宝玲
5.《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生产管理实践》
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王海伟黎晖王建国林晓东陈彬葛鹏
王强
6.《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
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
蒋振盈张志庆唐永合王玉台杨冬楼剑常
石英李志浩
二等奖:9部
7.《成品油零售增值服务管理》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加管处
王廷伟
8.《理念到行动有多远——企业多元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郑明科
— 2 —
9.《能源金融》
民生银行
陈德胜邓艳李洪侠张国梁
10.《中亚压气站EPC项目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吴文峰周旭荣姚海盛徐宝德刘德沈天厚
张文林秦丰高高建时丁贤风
11.《昆仑银行产融结合探索》
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赵奎
12.《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安全环保程序管理》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
黄应红朱国君刘琴卢连鑫杜岩王伟
王宏庆赵捍卫吕明红陈博
13.《石油钻井关联交易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造价中心
黄伟和
14.《书记谈心100法》
中国海洋石油报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鲜玉萍张宗鹭杨彬姜啸啸徐宏李若冰
张闻天安力
— 3 —
1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中国矿业权市场研究》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蔡鑫磊
三等奖:15部
16.《中国石化法治文化系列丛书》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法律部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杨心刚胡俊才孙黎明李政群
17.《油库安全行为管理》
成都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
后勤工程学院
陈智勇王丰
18.《天然气管道安全与管理》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石仁委
19.《我们这样抓现场》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刘长伟
20.《石油销售企业公共关系管理》
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
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
— 4 —
李宝军方勇李张林
21.《油公司模式下采油厂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
胡广杰赵普春蒋勇王超
22.《煤制油煤化工工程项目管理》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万国杰
23.《中国甲醇产业经济研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张彩丽
24.《加油(气)站安全技术与管理》(第三版)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
郭建新
25.《建筑供应链运营管理》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顾祥柏
26.《团队管理艺术》
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公司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
翁亮然刘晓飞
27.《牧海人》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 5 —
赵家蓉李菲沈思王滨孙亮王海平聂智楠
28.《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技术》
常州大学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周宁袁雄军刘晅亚
29.《翁家石油传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
王志明
30.《依法随行——企业员工法律指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周美辰胡俊才唐迅陈轶房蕾耿文斌樊玥马炳鲜陈美玲李兴有
优秀编辑奖:2名
1.《卓越全球化与本地化》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曲会
2.《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
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黄彦芬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