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商山麻涧》赏析翻译

合集下载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原文作者:辛弃疾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译文及注释译文在松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风雨,如此来来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停下醉酒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啊看啊,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东边有人娶妻,而西边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省亲,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

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

注释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时词人闲居带湖。

②归女:嫁女儿。

古时女子出嫁称“于归”。

③“酿成”三句:谓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

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淲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

元高拭词注:仙吕调。

《鹊桥仙》另有一体,八十八字,始自柳永。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赏析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同为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

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

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

杜牧《村行》诗词赏析

杜牧《村行》诗词赏析

杜牧《村行》诗词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杜牧《村行》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村行唐代: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译文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

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

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注释春半:阴历二月。

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

村坞:村庄,村落。

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

回塘:曲折的池塘。

蓑:草制的雨衣。

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

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

馈:招待。

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于开成四年(839)春,由宣州到长安做官时途经南阳,在南阳城西农家避雨时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有感而写下的田园村野风景小诗。

赏析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

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

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

着一“过”字,境界全出。

“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

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

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

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

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

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

《商山麻涧》原文赏析

《商山麻涧》原文赏析

《商山麻涧》原文赏析《商山麻涧》原文赏析作品介绍《商山麻涧》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原文商山麻涧作者:唐·杜牧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注释①此诗及后四诗《杜牧年谱》系于开成四年(839)春,时杜牧自江州赴京途经商山。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麻涧:在商州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宜于种麻,故名。

②柔柔:全诗校:’“一作柔桑”。

③埘:鸡窝。

④秀眉:老人眉毛中一二根较长者,旧说为长寿之征。

⑤蒨袖:红袖。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常州外国语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常州外国语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常州外国语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2.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苏轼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2)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富水驿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富水驿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富水驿
【作者】杜牧【朝代】唐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译文:
昏君从来不把耿直的忠臣视为贤者,贬到南方小不任职途中想起了屈原。

汉成帝谏官朱云所作所为微不足道,但其声誉反而像白日悬空那样辉煌。

阳不曾当面痛斥裴延的龄巧言谄媚,清寒贫困的他经常拖欠人家的酒钱。

人想阳不驿的名字最好不要轻易改,留着它让路过此地的官人保持警醒!
赏析:
商山在陕西商县的东面,唐德宗执政时,有一位谏议大夫叫阳城,他因犯颜直谏而被贬为道州刺史。

后人为了避其名讳,就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杜牧非常同情这位大夫的不幸遭遇,更痛恨那些不明是非的人们,于是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从而启迪后世深思。

开篇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愤懑之情,“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作者认为,那些昏庸的帝王一直不重视耿直的忠臣,总觉得这些贤者在身边碍眼。

西汉的贾谊就曾被贬到南方小镇,更在途中去凭吊了屈原。

“终须”二字,暗含对忠臣被贬的惋惜。

“益戆”,化用汉代汲黯的典故,他曾屡次忠言直谏,却触怒了汉武帝,并指责其刚直而愚。

“湘川”,代指战国时楚国屈原沉水之处。

诗人把阳城比作先贤,表
明了他的鲜明立场,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接下来诗人继续证明自己的观点,“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朱云是汉成帝的谏官,他的言行微不足道,但其声誉卓著,反而像白日悬空那样耀眼。

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非常形象生动。

《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清朝姚鼐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注释舂(chōng)锄:白鹭;扑扑:扑打翅膀。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赏析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

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

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

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

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

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

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

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

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

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唐代杜牧七言八句律诗92首01杜牧《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02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欲下迟。

莫殢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03杜牧《雁》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04杜牧《旅怀作》促促因吟昼短诗,朝惊秾色暮空枝。

无情春色不长久,有限年光多盛衰。

往事只应随梦里,劳生何处是闲时?眼前扰扰日一日,暗送白头人不知。

05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06杜牧《贵游》朝回佩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

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07杜牧《金谷怀古》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

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

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08杜牧《新柳》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09杜牧《洛阳》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蛾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10杜牧《柳长句》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2023海口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海口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海口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①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3.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②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②霰(xiàn现):小雪粒。

(1)诗中用“野外”、“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

(2)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歌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

请结合这首诗和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商山麻涧》赏析翻译
杜牧《商山麻涧》赏析翻译
《商山麻涧》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前言】
《商山麻涧》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前六句写景,描写了春天傍晚时山村的景象;后两句抒情,写诗人自己的怅惘。

全诗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农家淳朴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宦游的惆怅和沧桑之感。

全诗格调清明,色彩鲜秀,艳丽如画。

【注释】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麻涧,在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故名麻涧。

岚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野鸡。

牛巷:牛儿进巷了。

鸡埘:鸡儿进窝了。

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

蒨袖:大红色的衣袖。

蒨通“茜”,即茜草,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

簪:插戴。

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

计:生计。

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翻译】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

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
戴野花。

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鉴赏】
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商山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

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

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

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

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

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

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

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

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

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

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
有意趣。

此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远景近景相结合,动静相生,以动衬静,情景交融,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象以及作者愉快又失落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