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 -支出模型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 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 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 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MPC = C 或 MPC = C , YY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 这就是平均 消费倾向, APC = C 。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 1,因为一般说 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 入全用于增加消费, 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 另一部分用于 增加储蓄,即 ΔY =ΔC+ΔS ,因此, 0<MPC = C < 1。

可是,平均 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 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 1。

例如,在图 13-5 中,当收入低于 Y 0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 1。

当 收入低于 Y 0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 总大于 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 C > 1。

Y图 17-50 Y 0 Y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 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引致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函数乘数原理总投资净投资引致投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4. 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的差别是什么?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6.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7.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

8.假设拟合你的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

那么,你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9.简述凯恩斯消费模型和生命周期模型的区别。

110.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11.简述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12.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13.在一个封闭基金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 d,当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率t=0.2,T0=0,计算:(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是多少?乘数是多少?(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I=300+0.2Y决定,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5)假设税率t增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是多少?1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15.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 P,这里Y 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Y d 和过去收入Y 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 P=0.7Y d+0.3Y d-1。

中国农业大学_813经济学_《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2套)

中国农业大学_813经济学_《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2套)

20 年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3.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

4.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7.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8.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 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B、2.5;C、5;D、4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800800300300096030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b.递增; 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 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简短点、
如果消费总数是100,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数量就在0----100之间,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

对的吧!!前半句肯定是对的。

可以大于一的吧~~~可能存在超支的情况啊!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除以收入,假如收入为零但是为了生存还是有消费啊~~
错.
a)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MPC<1是对的.
b)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可支配收入.APC>MPC
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C>1
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