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性格特征
分析李白的性格及其命运

分析李白的性格及其命运分析李白的性格及其命运被后人称为“诗仙”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着狂放不羁、自信洒脱的性格,他的诗歌被后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李白(公元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一生创作无数,但留给后人的作品现在仅存九百六十首,其中有部分作品还真假难辨,在他死后不久,他的诗歌就已经“十丧其九”(李阳冰《草堂集续》)了,这不失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缺憾。
但就存这九百多首诗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李白的一生经历,以及他的性格命运。
李白的诗歌特征多变,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豪、奇、悲、逸,而这些特征往往又是相互交融,难以分辨。
“豪”是李白诗歌的最大特征,这也恰恰体现了李白自信不羁、恃才傲物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奇”体现在他的创新性上,李白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新以大胆的想象为根基,加之作者自己如神仙般的超脱思想和浪漫情怀,令人耳目一新、深感折服。
而“悲”的风格则多由李白自己的遭遇而成,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深感报国无门,常常喟叹而写一些悲壮诗歌。
“逸”则体现了李白云游四方的安逸思想,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也正是李白作为凡人性格当中淳朴率真的一面。
无论李白的诗歌有多么复杂繁冗,性情有多么复杂善变多样,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我们能看到李白诗歌的两大主线:一是豪气豁达,二是悲愤失意。
豪气是因为他对理想自信不羁,悲愤是他对现实不满悲哀,而每每在这个时候李白都能找到自我疗伤的良药,那就是投入到道家思想的境界中去,用豁达的精神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体现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他的文采彪炳千秋,不仅仅令古人为之倾倒,穿越千年,依然令今世之人啧啧称奇。
他犹如山峰高耸入云,他又如江河奔腾不息,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样一个传奇而又神奇的人物,为何我们看到他的身世却是“赐金还乡”、“流放夜郎”、“抑郁而逝”等悲凉字眼,一代天才巨星以如此的方式陨落,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

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而著称,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追捧。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下面我将从他的豪放不羁、追求自由、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的人格特质体现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上。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放浪不羁的气息,表现出他不受拘束的个性。
他喜欢饮酒作乐,爱好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也体现了他对传统规矩的不屑一顾。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不拘一格的个性特质使他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代诗仙。
其次,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使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他喜欢云游四方,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此外,李白的诗作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他在《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对美酒、美食、美人的赞美,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人生的态度。
最后,李白的诗作中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呼吁社会改革和人民解放。
他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和社会不公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综上所述,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追求自由的精神、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个性与情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性格文案短句

李白性格文案短句目录:一、李白的早年二、李白的文学才华三、李白的豪放个性四、李白的人生态度五、李白的思想境界六、李白的影响力一、李白的早年李白,字太白,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
早年的李白聪慧好学,天赋异禀,展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文采。
二、李白的文学才华李白继承了古代诗人的瑰丽风范,他的诗歌作品饱含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的气息。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炽热的文字描绘了浩渺的大自然景象,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三、李白的豪放个性李白个性豪放,他崇尚自由,嫉恶如仇,不受拘束。
他喜欢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
四、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对人生怀有豁达的态度,他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笔耕不辍,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并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李白的思想境界李白的思想境界高远深邃,他关注人类命运与社会现实,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的思想充满着哲学色彩,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给人们以思考和启迪。
六、李白的影响力李白的诗歌影响深远,他的创作风格带动了唐代文人的创作潮流,开拓了诗歌的疆域。
他的诗作被后世广为传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是关于李白性格的短文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更深入了解和欣赏。
通过对李白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自由、豪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李白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的一些论述:人格魅力:1. 豁达奔放:李白个性豁达奔放,不拘一格,崇尚自由。
他在人生态度上秉持豁达的心态,对于困境和挫折常常以豁达的态度看待。
2. 豪放不羁: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权势和规矩有一种不拘泥的态度。
3. 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追求浪漫,崇尚个性,对大自然和人生充满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激情和浪漫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4. 豪饮豁达:李白以豪饮而著称,这也反映了他豁达奔放的个性。
他在酒中表达豁达、豪放的情感,将生活中的忧愁和困扰抛却。
诗词风格:1. 豪放高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高远,以奔放、豪迈、高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宏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2. 抒发自由: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性的表达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由奔放、逍遥自在的形象。
3.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写景的素材,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4. 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总体而言,李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自由、豁达、豪放的追求,而他的诗词风格体现在豪放高远、抒发自由、借景抒情、豪情壮志等方面。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人物形象分析

诗仙李⽩是盛唐⽂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是中国这块汉语⾔⽂字沃⼟上滋⽣的特殊⽂化现象。
他长期存在,⽽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性魅⼒。
他具有⾮凡的⾃负与⾃信,狂傲的独⽴⼈格,豪放洒脱的⽓度和⾃由创造的浪漫情怀。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有标举风神情韵⽽⾃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我对李⽩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的精神神韵,难免有“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之感。
但是我必须勇于把⾃⼰浅陋的观点谈⼀谈。
⼀、诗仙李⽩是⼀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
他反对外族侵扰和军阀割据,极⼒主张维护祖国统⼀、安定,热情歌颂爱国将⼠的英勇战⽃精神。
同时,他同情⼈民的苦难,关注妇⼥的命运,极⼒抨击当时社会的⿊暗现象。
为了表达⾃⼰的爱国热情、对将⼠的艰苦征战精神的歌颂以及对战争的痛恨,感叹⼈民带来的苦难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
如《塞下曲》六⾸,《永王东巡歌》⼗⼀⾸,《⼦夜吴歌》、《丁都护歌》、《远别离》、《古风》⼗九、《宿五松⼭下荀家》、《长⼲⾏》、《江夏⾏》等。
⼆、李⽩是⼀位重情重义的真朋友。
他的赠别诗占他的诗歌的⽐例相当⼤,但是,可以说每⼀⾸赠别诗都不是为了写诗⽽写诗,⽽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他的.赠别诗都是发⾃肺腑的内⼼感⾔。
每⼀⾸诗⾥都流露出⾃⼰对朋友真挚的友情。
⼀⾸《赠汪伦》千古流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与明⽉,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是妇孺皆知,除此之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峨眉⼭⽉歌》也是名动古今。
“⼈⽣难得⼀知⼰”,⼈的⼀⽣当中能结交李⽩这样能把朋友看得如此有分量的朋友也⾜够了。
三、李太⽩是⼀位爱好纵情⼭⽔的爱游⼈⼠。
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送丹丘⽣》《望庐⼭瀑布》、《蜀道难》、《望天门⼭》等都再现了祖国名⼭⼤川雄伟壮美的景象,揭⽰了⾃然美。
欣赏⾃然⼭⽔之美的确是⼈⽣⼀⼤快事。
[复习]李白的性格特征
![[复习]李白的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990eca652ea551811a68732.png)
[复习]李白的性格特征豪放豁达天真摘要:李白的性格分别由儒家、道家思想所支配,形成了他悲壮的豪放和乐观的豁达两中性格品质。
他的性格在他的诗歌中有具体的表现,但事实上道家思想支配的豁达性格是为了发泄李白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这些可以归结为李白的叛逆性,这是上层社会的李白。
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是李白天真质朴的平民性格。
李白性格的豪迈乐观与豁达不羁的性格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中无不深深地饱含着他个人的情感,因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但李白的诗歌感情极其丰富,不仅仅只表现出他的豪迈豁达,他也有悲凉、清逸。
李白的诗作是他个人性格的反映,相应的,他的性格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他接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是颇为庞杂的。
从他的作品和一生行事来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他都发生过影响,但以道家的影响为深。
当他想要用世以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就占上风;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时候,想要放情山水、寻仙访道的时候,他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或是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连孔子和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尧舜都加以嘲笑和轻视了。
在这个时候,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以它来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对抗。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庄子的某些通过巨大的想象和幻想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有启发作用。
作为一个文人的李白,儒家思想形成了他出世做官,建功立业的态度。
也正因为自己饱含着对出世的满腔热情,青年时期初出茅庐的他,并无惧怕,有着对自己的才学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特征,是他豪放的一面。
作为一个寄情山水的游者,道家思想给了他清新飘逸,远离尘嚣的思想。
这样形成了他自由乐观、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征,是他豁达的一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还赋予了李白独特的天真的性格特点。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豪放不羁、游历求真、寄托志向、追求自由、崇尚自然、抨击庸俗、追求人生快乐、追求永恒存在。
首先,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是他思想的显著特点。
他追求自由,反对束缚和禁锢,以豁达开朗的精神态度对待生活。
他的诗歌充满了张扬与激情,常常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不受传统规范的限制。
其次,李白的思想受到游历求真的影响。
他在各地漫游,不断观察和体验,通过游历寻找真理,追求灵感和启示。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写自己旅途中的见闻和体验,展示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第三,李白寄托志向,追求卓越。
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对品德高尚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四,李白追求自由,反对世俗的桎梏。
他主张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不愿被束缚和控制。
他在诗作中露出反叛的一面,批判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呼吁人们跳出传统的羁绊和观念的桎梏。
第五,李白崇尚自然,对自然世界充满敬意。
他喜欢亲近大自然,与山水相亲和,并将自然景象融入诗作之中。
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智慧,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六,李白抨击庸俗,表达对虚伪和功利的不满。
他痛斥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功名的人,并表达出自己对纯粹和真实的向往。
他用诗歌来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丑陋,呼吁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追求。
第七,李白追求人生的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
他以一种豪放开朗的态度对待人生,享受自由和快乐,并在诗作中表达出对生活的赞美和感悟。
他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最后,李白追求永恒存在,探索灵魂和人生的意义。
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追求永恒和不朽的存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留下一丝千古,追求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总结起来,李白的思想具有豪放不羁、游历求真、寄托志向、追求自由、崇尚自然、抨击庸俗、追求人生快乐、追求永恒存在等方面的特点。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
而其中最为著名且备受赞誉的诗人之一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就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具体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李白的性格特点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诗人之一,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作品中的豪情壮志和奔放激情。
以下是李白的性格特点的详细解析。
1. 乐观开朗李白的性格乐观开朗,他常常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表达在他的诗歌中。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找到快乐,将这种乐观情绪转化为诗歌的力量。
他的作品中常常洋溢着阳光和快乐的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2. 自由奔放李白的性格自由奔放,他不受世俗的拘束和束缚,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种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情万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自主的向往,并以此激励他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爱国情怀李白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许多反映国家风貌和历史的诗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使其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意义。
4. 浪漫唯美李白的性格特点还包括浪漫唯美,他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和感受。
他喜欢游历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景,这些经历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在诗歌中刻画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并陶醉其中。
5. 崇尚豪放李白的性格崇尚豪放,他坚持追求真实和自由,不受任何外界力量的限制。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张力。
他的文字饱满而有力,使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豁达天真摘要:李白的性格分别由儒家、道家思想所支配,形成了他悲壮的豪放和乐观的豁达两中性格品质。
他的性格在他的诗歌中有具体的表现,但事实上道家思想支配的豁达性格是为了发泄李白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这些可以归结为李白的叛逆性,这是上层社会的李白。
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是李白天真质朴的平民性格。
李白性格的豪迈乐观与豁达不羁的性格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中无不深深地饱含着他个人的情感,因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但李白的诗歌感情极其丰富,不仅仅只表现出他的豪迈豁达,他也有悲凉、清逸。
李白的诗作是他个人性格的反映,相应的,他的性格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他接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是颇为庞杂的。
从他的作品和一生行事来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他都发生过影响,但以道家的影响为深。
当他想要用世以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就占上风;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时候,想要放情山水、寻仙访道的时候,他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或是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连孔子和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尧舜都加以嘲笑和轻视了。
在这个时候,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以它来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对抗。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庄子的某些通过巨大的想象和幻想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有启发作用。
作为一个文人的李白,儒家思想形成了他出世做官,建功立业的态度。
也正因为自己饱含着对出世的满腔热情,青年时期初出茅庐的他,并无惧怕,有着对自己的才学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特征,是他豪放的一面。
作为一个寄情山水的游者,道家思想给了他清新飘逸,远离尘嚣的思想。
这样形成了他自由乐观、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征,是他豁达的一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还赋予了李白独特的天真的性格特点。
他的性格以这两个基点,又衍生出很多复杂的特征。
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他复杂的性格特征。
李白的诗歌的特征多变,可以有“豪”“奇”“悲”“逸”多种表现,而这些往往还是互相交融。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此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表现出自己的清高。
李白经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召赴长安。
这时的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然而,他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在封建社会的黑暗官场,这种光明磊落的作风自然是行不通的。
当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的时候,他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傲然离去。
另一个方面,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大气磅礴,意境广阔,无人能及。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样的诗句让贺知章看了大为称赞,深深地被李白的大气所折服。
他的诗歌意境阔达,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样的气势,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的气迫,还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大宏伟。
李白的诗歌的创新,以一言蔽之就是一个“奇”字。
前人评李白,无论抑扬,均好用一个“奇”字。
如钱起“才大语终奇”;元稹“以奇文取称”;白居易“才矣奇矣”,不可胜数;再如贺知章所谓“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而奇自在其中。
这点着重谈谈李白的诗与月。
过去的文人,赏月,宿月,问月……等等,但都不及李白的“花样”更多。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这是他的“泛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这是他要“揽月”;更奇的是他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的“醉月”;最奇的是他更可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这样“赊月”买酒,这比用“五花马,千金裘”还要出人意料。
李白的新奇思想,与他的浪漫主义思想是不可分开的,这点是他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表现出他的质朴,天真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悲”的表现,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报负不能实现而来的。
如他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的疑问,也会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感慨。
即使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不是只写山水风景,而也倾入了作者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情绪。
但他的这种“悲”旋即会转为乐观的态度。
因此他的“悲”总和他的“豪”联系在一起。
对行路难的疑问,他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回答;对“悲白发”的无奈,他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回答,并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态度。
这样,他的诗豪放中透着悲,有一种悲壮的气势,更使他的诗歌具有魅力;在“悲”过后,他又可以让自己战胜困境,转向乐观,这个让人又看到了他人格的魅力。
这是他道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的结果。
四处云游的李白,表现更多的是一个“逸”字。
在他的诗篇中,他写自己的闲情逸趣,写自己对故乡、朋友的怀念,写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等等。
这些更多的是表达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样展示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李白。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吴夜歌》其三)“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
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而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天真纯朴的一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卢山瀑布》)这是李白忘情山水的代表作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更表现出他寻找生活逸趣的轨迹。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楼饯别》等均属此类。
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
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我们能看到李白性格的两大主线:一是豪气,二是豁达。
豪气中夹带的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悲哀,一但到这个时候,他的豁达就表现出来了。
豁达是夹带的是他更多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和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但是,从他在“逸”时所表现出的孤独之情,也同样流露出了一丝的悲伤。
这是李白作为一个文人,终不能避免的。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
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等的揭露和攻击。
李白还有其它一些作品,并未涉及政治,而是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等,于闲情逸致中时而流露出“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的深沉痛苦,有时突然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的高调,有时又发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的的低吟,便都说明他的高蹈忘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他政治失意时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
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
这在以《将进酒》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表现得最鲜明。
李白歌咏的人生若梦,从主导方面说,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见解,相反它是由于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世界的李白。
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如游侠、商人、歌妓、农民、农妇、船夫、工匠、采莲女等等,绝大多数属于下层社会。
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
综上所述,李白的性格中,虽然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为深刻,但他没能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他的放荡不羁,乐观豁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自己排泄心中的愤懑与不满,是强制性的把道家的思想压抑在儒家思想之上,因此,他的诗歌中往往透露出对于政治方面的悲叹。
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是李白思想的主导,他是在用道家思想与儒家的思想进行激烈的交锋,但没有完全战胜儒家思想。
只有他是“平民”的时候,才真正忘却了政治功名,才是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时候。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