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理学.

合集下载

护理药理学基础教案模板

护理药理学基础教案模板

#### 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药效学及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一、药理学概述1. 药物的基本概念2.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3. 药物在护理中的重要性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效学基本概念2. 药物作用靶点3. 药物作用机制分类三、药物药动学1. 药动学基本概念2.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药物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四、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1.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3. 药物相互作用五、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1. 安全用药的原则2. 合理用药的依据3. 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作用机制、药动学及不良反应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等话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临床案例,引出药理学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药理学概述1. 讲解药物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

2. 强调药物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 讲解药效学基本概念和药物作用靶点。

2. 分类讲解药物作用机制。

四、药物药动学1. 讲解药动学基本概念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2. 分析药物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

五、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1. 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3. 讨论药物相互作用。

六、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1. 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和合理用药的依据。

2. 强调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护理学中的药理学知识

护理学中的药理学知识

护理学中的药理学知识药理学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且广泛涉及的一个学科,通过对药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以便能够安全有效地管理药物,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一、药物分类及作用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或者疗效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癌药物等。

了解药物的分类以及其作用对护士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二、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和清除过程。

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药物被转化成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而药物的排泄则通过肾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从体内排出。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主要的排泄路径,以便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

三、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药物的剂量可能因病情、患者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正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

同时,给药途径也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情况来选择,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四、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意外的反应。

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药物相互作用等。

护士需要对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或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引起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毒性。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在给药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

在护理学中,药理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实施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疗效反应,并与医生共同协作,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学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基础

护理学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基础

护理学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基础药物学是指研究药物的来源、性质、制剂、贮存、发酵、分离、纯化、分析、毒理学、生物利用度和药理学活性的学科。

而药理学则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药效学、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知识领域。

护理学作为一门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药物学和药理学是其基础知识之一,对护士或护理专业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对护理学的药物学和药理学基础进行探讨。

一、药物学的基础概念与分类药物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缓解疾病的物质或物质的组合。

根据药物的来源,可以将药物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指的是从动植物、微生物或矿物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

人工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出来的药物,如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

根据药物的性质,可以将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

化学药物是由化学合成制备而成,如抗生素、降压药等。

生物药物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包括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等。

根据药物的制剂形式,可以将药物分为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等。

口服制剂是指通过口腔给药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形式,如片剂、胶囊剂等。

注射剂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药物形式,如注射液、粉针剂等。

外用制剂是指直接应用于患者皮肤或黏膜的药物形式,如膏剂、贴剂等。

二、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作用效应以及药物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有助于护士或护理专业人员正确地使用药物,提高护理质量。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相互作用、药物的信号转导等。

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从而产生其药理学效应。

药物的作用效应涉及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方面。

疗效是指药物对于预防、治疗、缓解疾病的有效性。

副作用是指除了预期的疗效之外,药物还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以便正确地给予患者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护理学药理学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来源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1.按作用机制分类:包括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2.按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醇类、酯类等。

3.按来源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化学合成药等。

二、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对护理实践十分重要。

常见的药物药效学包括:1.吸收:药物吸收的途径和影响因素,如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等。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如血浆蛋白结合率、脂溶性等。

3.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作用。

4.排泄:药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如肾脏排泄、肝脏排泄等。

三、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护士需要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包括:1.药物过敏:包括皮肤过敏、药物热等。

2.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3.药物依赖性: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依赖性,患者需要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4.药物中毒: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四、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1.口服给药:将药物经口服途径给予患者。

2.静脉注射: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3.皮下注射: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4.肌肉注射:将药物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五、药物计算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计算,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常见的药物计算包括:1.药物剂量计算:计算给予患者的药物剂量。

护理药理学的学习计划

护理药理学的学习计划

护理药理学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 学会合理使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4. 培养对药物安全的重视和责任心。

二、学习内容1. 药物的起源和发展2. 药物的综合作用和药效动力学3.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4.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5. 常见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三、学习方法1. 系统学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清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 多阅读权威的药理学教材和学术期刊,深入了解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规范。

3. 结合实践经验,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及时了解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

四、学习步骤1. 初级阶段:学习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 中级阶段:深入研究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3. 高级阶段:学习常见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掌握合理使用药物的方法和技巧。

五、学习评估1. 考试测试:定期参加药理学知识的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2. 实践锻炼:积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 学术交流: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专业人士交流和讨论,及时了解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

六、学习资源1. 书籍:《药理学原理》、《临床药理学》等药理学教材。

2. 期刊:《中国药理学报》、《临床药理学杂志》等相关学术期刊。

3. 学术资源:参加药理学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听取专家的讲座和经验分享。

七、学习环境1. 教室:在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内学习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实习单位:参与临床实践,观察和处理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听取专家的讲座和经验分享,及时了解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

八、学习计划1.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学习评估、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

护理药理学教案

护理药理学教案

护理药理学教案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和应用、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内容。

通过学习护理药理学,护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护理药理学教案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探讨护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护理药理学教案的编写护理药理学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护理药理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和应用、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教学。

3. 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应该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具等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护理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临床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3.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药物的制备和使用中。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药物的作用和效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护理药理学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类1.按作用机制分类①激素类药物②抗生素类药物③抗炎类药物④解热镇痛类药物⑤抗过敏类药物⑥心血管系统用药⑦中枢神经系统用药2.按化学结构分类①酚类及其衍生物②氨基酸及其衍生物③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按途径分类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

二、吸入治疗1.气溶胶剂型的选择原则:①治疗效果好;②不良反应小;③方便使用,患者接受度高。

2.吸入器的种类:雾化器、喷雾器、干粉吸入器。

3.吸入方法:a)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深呼吸数次,保持呼气慢而长。

b)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同时配合使用咳嗽或深呼吸动作。

三、皮下注射1.皮下注射位置:腹部、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象限。

2.注射器的选择:a)胰岛素注射器;b)1ml或2ml的普通注射器。

3.皮下注射技巧:a)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b)用手指捏起皮肤,使其紧张;c)将针头斜着插入皮下组织中;d)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组织。

四、静脉注射1.静脉注射位置: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注射器的选择:a)5ml或10ml的普通注射器;b)20ml或50ml的大容量注射器。

3.静脉注射技巧:a)选择合适的静脉;b)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取出针头保护套;c)拉紧皮肤,使其紧张;d)针头插入静脉内,见血后放开绷带,缓慢推进针管并缓慢推药液。

五、口服给药1.口服给药注意事项:a)药物剂量准确;b)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c)服药时间的选择。

2.口服给药技巧:a)将药片放入舌根后,再用水送下;b)将药片放在舌尖上,再用水送下;c)将液体药物用饮料或果汁稀释后服用。

六、皮肤外用1.贴剂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下贴剂保护纸,粘贴在患处;c)按照说明书指示更换贴剂。

2.霜剂、乳膏、软膏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适量药膏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七、护理注意事项1.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安全保护。

2.坚持记录和观察。

3.随时观察并记录反应情况。

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护理药理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三、学时安排:48学时四、课程简介: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副作用以及用药的常规和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药物,提高临床实践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五、课程目标:1.了解药物的分类及应用,掌握常见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2.了解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药物的护理要点;3.能正确管理药物,准确记录和报告相关信息;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意外,掌握护理干预措施。

六、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药物的分类和运输1.药物的分类和命名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第二单元:药物的作用机制1.神经系统药物2.循环系统药物3.呼吸系统药物4.消化系统药物5.内分泌系统药物6.免疫系统药物7.抗感染药物第三单元:药物的应用和管理1.抗菌药物的分类和应用2.促凝和抗凝药物的应用3.止痛药物的应用4.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5.抗癌药物的应用6.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应用7.营养药物和补液药物的应用第四单元: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意外1.药物过敏的原因和表现2.药物治疗策略中的常见问题3.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4.药物治疗意外的急救措施七、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护理要点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药物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提交等。

2.课堂测验:通过定期的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4.综合考试:设计一次综合性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小平:护理药理学-复习题(上)第1~8章《药理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说明:1、目标检测题(名词、填空、问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2、选择题部分见教材。

3、兰色字新宋体为参考答案第1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能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及生化过程产生影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5.毒性反应: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6.受体激动剂:指对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内在活性的物质(或药物)。

7.内在活性:药物兴奋受体的能力。

8.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9.首过消除:某些口服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10.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1.特异质:是由于遗传异常并在药物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

12.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方可呈现应有的治疗作用,称为耐受性。

13.依赖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使机体对该药产生依赖现象,停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的药物。

如吗啡。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可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14.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短时间先、后应用。

15.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的量,既为常用量。

16.麻醉药:能够引起麻醉状态的药物。

麻醉药的分类:根据麻醉范围、方法及麻醉后机体状态的不同,可分为:①局部麻醉药。

②全身麻醉药。

附:麻醉的概念:是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在药物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暂时失去对外界刺激反应性的一种状态。

17.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然、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即:易引起成瘾的毒剧药品。

)二、填空题1.药物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许多,一般说,药物分子______ 、脂溶性_______、溶解度_______、解离度____者易吸收。

3.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中,解离度_____,分子极性_______, 脂溶性______。

4.药酶抑制剂可使肝药酶活性降低,导致经肝代谢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_____,血药浓度_____,药理活性_____,毒性_____,故合用时应 ______药物剂量。

5.药物在体内的消除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类型是________。

6.个体差异是指在年龄、性别、体重相同的情况下。

大多数人对药物的反应相似,但有少数人存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前着的差异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后着的差异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______,作用越_______。

8.催眠药应在________服用,助消化药需在_______或________服用。

驱肠虫药宜在_______或______时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________服用。

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 1、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停药反应。

2、小、高、大、小3、高、大、小4、延长、增高、增强、增大、减少5、恒比消除、恒量消除、恒比消除6、量、质、高敏性、耐受性、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7、高、强8、睡前、饭前、饭时、空腹、饭前、饭后三、简答题1.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何种关系,举例说明。

答: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而相互转化,如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为治疗作用,而松弛胃肠平滑肌引起腹气胀则为副作用;而治疗腹痛时松弛胃肠平滑肌为治疗作用,抑制腺体的分泌则为副作用。

2.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几个方面。

答:有9个方面:①改变理化环境:如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等。

②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如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

③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如铁制剂、激素类药物。

④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如麻黄碱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的释放等。

⑤影响生物膜的通透性或离子通道:如硝苯地平阻滞Ca2+通道。

⑥影响核酸的代谢。

⑦影响免疫功能。

⑧非特异性作用。

⑨受体(主要)。

3.pH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有何影响。

为什么?答:①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或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由于药物解离的少,极性小,分子型多,脂溶性高,易吸收。

②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或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由于药物解离的多,极性大,分子型少,脂溶性低,不易吸收。

4.药物的转化方式有哪些,主要酶系是什么?答: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肝微粒体酶。

5.简述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

答:①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次数、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剂量、药物制剂、)②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心理精神因素、遗传因素。

③药物的相互作用: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6.口服和注射给药各有何优点?答:答:①口服给药: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由于胃的吸收面积较小,排空较快,所以药物在胃的吸收较少,除少部分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在胃内部分吸收外,绝大多数弱酸和弱碱性药物主要在肠道吸收,小肠具有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小肠液是弱碱性的液体(pH值约7.6)等特点,适合于大多数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②注射给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作用快而强,适应于急、重、危重病人。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皮下或肌肉、静脉注射。

7.试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及其临床意义。

答:两重性,是指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其临床意义。

全面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力求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8.试述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答:临床意义:①药物分类的依据。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

②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半衰期短,给药间隔时间短。

③可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停药4~5个半衰期,即可认为药物基本消除。

④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分次恒量给药,约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9.联合用药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答:联合用药(配伍用药):①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

②目的:是为了呈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或延缓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

③结果:Ⅰ、协同作用:防治作用增强配伍适当不良反应增强Ⅱ、对抗作用:防治作用下降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下降四、单项选择题1.D2.A3.B4.C5.C6.A7.C8.C9.C 10.B 11.C12.D 13.A 14.A 15.D 16.D 17.B 18.C第2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1节概述一、名词解释1.M样作用:M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的作用。

2. N样作用: N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的作用。

3. α型作用:α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的作用。

4. β型作用:β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的作用。

(需要时应写出具体受体兴奋时的表现。

)二、填空题1.合成“乙酰胆碱”的酶为___________,水解“乙酰胆碱”的酶为__________ 。

2.胃肠、膀胱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________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____受体。

三、简答题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和生理效应如何?二、填空题: 1、胆碱乙酰化酶、胆碱酯酶2、M受体、N受体三、简答题:见教材 20页表2-1第2节胆碱受体激动药一、填空题毛果芸香碱激动_____受体,使瞳孔_______、眼压________,导致调节_______,主要用于滴眼治疗______。

二、简答题1.如何指导病人正确滴用毛果芸香碱?2.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什么?二、填空题: M受体、缩小、下降、痉挛(近视)、青光眼三、简答题:答:1、滴眼时应注意用手指压迫内眦,以防药液经鼻泪管入鼻腔吸收。

2、①抑制AChE→Ach↑————→R→骨骼肌↑→治:重症肌无力②直接兴奋——————→ N2③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第3节胆碱受体阻断药一、填空题阿托品的临床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禁忌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简答题1.比较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对眼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

2.阿托品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抑制平滑肌痉挛、全身麻醉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眼科用药、过缓型心律失常、抗休克、有机磷中毒。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

三、简答题:答:1、①毛果芸香碱:瞳孔缩小、眼压下降、调节痉挛,兴奋M受体,治疗青光眼。

②阿托品:瞳孔散大、眼压升高、调节麻痹,阻断M受体,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

2、较大剂量阿托品(1-2mg),由于窦房结M受体被阻断,解除了迷走2神经对心脏抑制作用,可引起心率加快,心率加快的程度取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的程度。

所以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第4节拟肾上腺素药一、填空题1.主要激动α受体的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有何异同?2.如何防治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不良反应?3.为什么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三、案例分析题案例:(见教材30页)患者,女,38岁。

因急性胆囊炎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青霉素皮试阴性,故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一分钟后病人诉手足麻木,继而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不能扪及,神志不清。

诊断: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所致)问题与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抢救该病人?首选什么药?为什么?二、填空题:1、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羟甲唑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