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9月 第44卷第5期 IntJGeriatr,September2023,Vol.44No.5 2023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2023bytheEditorialOfficeofInternationalJournalofGeriatrics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8000) 通讯作者:王晓明,电子邮箱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xmwang@fmmu edu cn综 述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翟雅莉1 贾 新2 王晓明2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第五门诊部,西安 710061;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西安 710032 [摘 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临床治疗AD的药物只能改善其症状,不能治愈。
本文结合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在抗β-淀粉样蛋白沉积、消除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改变炎症状态、改善微血管病变、保护血脑屏障、纠正代谢紊乱等治疗措施方面,综述近年来AD药物治疗的进展,为AD综合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机制;治疗 doi:10 3969/j issn 1674-7593 2023 05 019EmergingFrontiersinDrugTherapiesforAlzheimer'sDiseaseZhaiYali1,JiaXin2,WangXiaoming21TheFifthOutpatientDepartment,986Hospital,XijingHospital,AirForceMedicalUniversity,Xi'an 710061;2DepartmentofGeriatrics,XijingHospital,AirForceMedicalUniversity,Xi'an 710032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aoming,email:xmwang@fmmu edu cn [Abstract] Alzheimer'sdisease(AD)isachronicneurodegenerativedisordercharacterizedbyprogressivecognitivede cline.Presently,thepharmaceuticalinterventionsemployedinclinicalsettingsmerelyalleviatethesymptomsofAD,withoutofferingadefinitivecure.TakingintoconsiderationthepathogenesisandpathologicalpathwaysassociatedwithAD,thispaperconductsacomprehensivereviewofrecentadvancementsindrugtherapiesforAD.Theseadvancementsencompassmultipletherapeuticapproa ches,suchastargetingthereductionofβ-amyloiddeposition,clearanceofhighlyphosphorylatedtauprotein,modulationofinflam matoryprocesses,ameliorationofmicroangiopathy,safeguardingtheintegrityoftheblood-brainbarrier,rectifyingmetabolicdys functions,andotherrelatedmeasures.Theintentionbehindthisreviewistofurnishasolidfoundationforfurtherresearchanddevel opment,ultimatelyaimingtowardsacomprehensiveapproachforthetreatmentofAD. [Keywords] Alzheimer'sdisease;Pathogenesis;Treatment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认知能力和执行日常功能的能力持续下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关键词 ]阿 尔茨海默病 ; 发病机 制 ; 治疗进展
[ 中图法分类 号]R 7 4 9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7 1 5 ( 2 0 1 3 ) 0 6 - 0 5 8 6 - 0 4
阿尔 茨海 默 氏病 ( A l z h e i me r ’ S d i s e a s e , A D) 又 称老 年性 痴 呆 , 是 老 年 人 常 见 的 神 经 系统 变性 疾 病, 是痴 呆 最 常 见 的病 因 , 据 统计 , 在 老龄 人 口中 , 占痴 呆人 数 的 5 0 %一 6 0 % … 。主要 病 理 基础 是 大 脑萎 缩 , 主要病 理 特 点 是 老 年斑 , 神 经纤 维 缠 结 和
1 . 2 T a u蛋 白过 磷 酸 化机 制
微管与 t a u蛋 白
相 互作 用 的调 节 主要 是 t a u蛋 白磷 酸 化 , t a u蛋 白
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轴突的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 , t a u 蛋 白产生异常过度磷酸化 , 导致 形 成神 经元 纤维 缠结 ( N r r ) , 引起 神经 元末 端 的树
1 . 3 基 因 突变机 制 流行 病学 调查 发现 老年 性痴
1 阿尔茨海默病 ( A D)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对 阿 尔 茨海 默 病 的发病 原 因及 发生 机 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现将 对 目前 比较公 认 的阿 尔茨海 默 病 的发病 机制 概述 如下 。 1 . 1 A 3的神 经毒 性 机 制 1 1 3淀 粉样 蛋 白 的沉 积 是老 年斑 的 主 要 成 分 , 可 能是 引 起 A D 的共 同 途 径 J , A 3是 从 A 1 P P中经 1 3和 分 泌 酶 水 解 而 产 生, A1 3沉 积 导致 老年 斑 及 t a u蛋 白 高 度磷 酸 化 及 慢 性 炎性 反 应 的形 成 , 最 终 引 起 神 经 元 功 能 的 减 退, 进 而导 致 痴呆 L 5 j 。大量 的研究 结 果 证 实 , B淀 粉样 蛋 白(a m y l o i d b e t a p r o t e i n , A 3)在 脑 内的沉 积 1 可 引起神 经 元 变 性 死 亡 , 特 别 是 聚 合 成 纤 维 形 式
抗击阿尔兹海默:最新药物治疗进展

抗击阿尔兹海默:最新药物治疗进展抗击阿尔茨海默病:最新药物治疗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1.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大脑内的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目前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多奈哌齐(Donepezil)、加朵拉(Galantamine)、生酮硝酸苯酯(Rivastigmine)等。
这些药物虽然不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2.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大脑内的NMDA受体,通过阻断过度激活的谷氨酸神经传递,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症状。
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是美金刚(Memantine)。
与胆碱酯酶抑制剂相比,NMD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可以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3. 抗淀粉样蛋白抗体(Anti-Amyloid Antibodies)淀粉样蛋白堆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
抗淀粉样蛋白抗体是一类可以与淀粉样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帮助清除大脑中过多的淀粉样蛋白,并且有研究表明,抗淀粉样蛋白抗体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目前,一些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4. β-淀粉样肽代谢酶抑制剂(Beta-Secretase Inhibitors)β-淀粉样肽是形成淀粉样蛋白的前体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起到重要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失去自理能力。
全球范围内,AD为老年人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目前,AD的治疗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是随着研究人员对于AD病因、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最新的AD治疗进展。
一、药物治疗现有的药物治疗主要涉及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AChEI)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NMDAra)。
AChEI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从而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品质;NMDAra类药物则作用于神经元的胞内信号途径,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目前,各类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仍面临着争议。
新型的药物正在不断探索之中,以期可得到更加的疗效。
二、胰岛素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逐渐关注到了胰岛素对AD的潜在作用。
AD病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较低,而胰岛素的神经保护功能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作用,如促进神经元生长、抗氧化作用、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胰岛素疗法可以显著改善AD病人的认知能力,抑制疾病的进展。
三、磁共振声学治疗磁共振声学治疗(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其通过聚焦声波来达到治疗目的。
磁共振声学治疗最显著的优势是非侵入性,不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治疗方法成功地将AD病人的脑部β淀粉样蛋白清除,从而改善了病人的认知功能。
虽然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它为AD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四、基因治疗AD病因的研究表明,许多AD患者的遗传基因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标签: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常为首发最明显症状,其情绪不稳,思维缓慢,对周围人较冷淡。
到达重度时,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和失用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阶段与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在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占人群中的54%,值得注意的是,在8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超过了50%[1]。
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2]。
有调查显示,目前AD 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2010年全球由AD造成的经济支出为6040亿美元,远高于人们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经济支出[3]。
1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11阿尔茨海默病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普遍认为AD为多因素影响的综合征,已有研究提示[4-8],AD 可能由以下病因引起:①年龄增长;②家族史;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与社会交流少;④低教育水平;⑤脑血管疾病史、头部创伤史、糖尿病、冠心病、愤怒情志。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进行性病程,逐渐加重,起病到死亡病程约6~10 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持续约15 年以上。
患者的年龄和家族史为最大致病危险因素。
A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在AD的发生和进程中起一定作用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活动/代谢低下、神经元应激和损伤、炎症以及遗传等几方面的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病的根本原因。如临床认知能力的下降虽 与 N I P' s 的严重程度有很高的相关性 , 而与 S s 目多少并 P数 无 太大关 系 . ; 9 在带 有 3个外 源性基 因 A P P P 、S和
Tu基 因 的转 基 因 小 鼠 中, 现 神 经元 突触 的 丢 失 a 发
突变 淀 粉 样 前 体 蛋 白 ( m l dpeu o p t n a y i rcr r r e , o s o i A P 。之 后 , A P) 与 D相 关 的一 些基 因变 化被 陆 续 报
出现 A D的其他病理变化 , A 是 D发病的核心环节 , 减少 A3的形 成 、 制 A3沉 积才是 预 防和 治疗 A I 抑 I D
的根本 途径 。
不过对这一学说 尚存在许多争议。因为在某些
正 常 老化人 群 的大 脑 皮 质 中 有 大 量包 含 B沉 积 的
弥散斑 , 而无 A D症状。另外 , 在转基因小 鼠中也发 现, I沉积可随小 鼠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 , A 3 但这些 小 鼠常并无神经元丢失现象 7 .。对 B淀粉样蛋 白 J
V0 . 4 No 2 P. 3 12 . 6
2 O 07
・
综述 ・
阿尔 茨 海 默病 病 因及 治疗 药 物 研 究 进 展
黄德斌 , 董 志
重 庆医科 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 重庆 40 0 6 301 )
【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 病因; 药物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91 耵4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8 86 (07 0 06 — 4 1 — 1 2O )2— 03 0 0 4
11 1 B淀 粉 样 蛋 白级 联 学说 . . 18 9 4年 , 次 从 首 A D病 人脑膜 血 管 壁 中纯 化 并 测 得 了 A g氨基 酸 顺 序 , 基本 结构 中都 含 4 其 O或 4 氨基 酸 多肽 , 称 2个 统 为 B淀 粉样 蛋 白。在后 来 的十 年 里 , 继 发 现 A 相 p 是 由 p和 蛋 白分 泌 酶 或 O和 蛋 白分 泌 酶 酶争论之处 , 为认识 但 A D的发病 机 制 提供 了一个 大 致 的 框 架 , 只是 需 要 深入研究 , 内容有待进一步修整和完善而已。 其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因研究和新治疗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因研究和新治疗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不同于正常的衰老过程,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智力和记忆方面的衰退,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目前,科学家们对这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进展。
病因研究始终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核心。
科学家们早期认为,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其他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中,大脑中的炎症反应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这种疾病。
目前一些药物已经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抑制炎症反应的潜力,为今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蛋白质代谢异常也成为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热点议题。
许多病例中发现患者大脑中出现了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这些沉积物形成带状结构,称为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
这些异常蛋白质的累积导致神经元的死亡与失活,从而引发记忆和认知功能退化。
因此,寻找抑制这些异常蛋白质沉积的方法成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方向。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抗β淀粉样蛋白的药物,旨在阻断异常蛋白的聚集,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功。
此外,新的进展还包括基因治疗的前景。
研究人员发现特定基因变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密切相关,例如APOEε4等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会导致异常蛋白质的代谢和清除过程紊乱,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基因治疗试图通过修复这些基因变异来实现治愈效果。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展,让科学家们对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充满了希望。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和新治疗进展给了人们对于这种严重疾病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l 1 4 中枢 胆碱 能 损 伤 胆 碱 能 神 经 递 质 是 脑 组 织 中 的 重 _.
要 化 学 物 质 ,AD 患 者 的脑 区 胆 碱 能 神 经 元 减 少 , 导致 乙 酰
胆 碱 合 成 、 存 和 释 放 减 少 , 学 说 已 经 尸 检 证 明 。胆 碱 酯 储 此 酶 ( h l eta e C E 功 能 主 要 为 水 解 兴 奋 性 神 经 递 质 乙 c oi se s , h ) n
多 态 性 与 AD 有 密 切 联 系 , 响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和 神 经 元 对 影 AG的 清 除 , 而 影 响 淀 粉 样 蛋 白的 形成 和 沉 积 。Ap E ̄ 从 o 4等
位 基 因在 AD病 人 中呈 现 高 频 率 分 布 , 着 该 等 位 基 因 数 目 随
增 多, AD 的 发 病 年 龄 提 前 , 存 期 缩 短 。 何 淑 蓉 等[。对 生 1 。
要 的 作 用 , 它 们 的 水 解 底 物 AC 且 h缺 失 的 严 重 程 度 与 痴 呆
密 切 相 关 。在 AD病 人 脑 中 老 年 斑 中 以 及 其 周 围 C E 活 性 h
是 升高的 , 能促进 A 其 8的 聚 集 、 速 其 沉 淀 , 成 不 可 溶 的 加 形
淀 粉样 斑 块 。
文 就 中西 医对 阿尔 茨海 默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治 疗 做 一 综 述 。
AD尸 检 材 料 应 用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S P法 和 AB 法 免 疫 组 织 C 化 学 双 标 技 术 检 测 A ̄ Ap E 在 A 脑 中 的 表 达 , 为 / o D 认 Ap E 4等 位 基 因 是 AD 发 病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素 , AD 脑 组 o  ̄ 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分布: 新皮质\海马\丘 脑\杏仁核
神经病理 2、神经原纤维缠结(银染)
神经原纤维经扭曲\增厚\ 凝集呈线团状或袢形结 构
细胞内含过磷酸化蛋白 & 泛素的沉积物
的遍及大脑, 海马\内嗅 皮质大锥体细胞常见
神经病理
3、神经元丢失
皮质神经元的丢失, 常伴胶质细胞增生 主要累及表浅皮质较大的胆碱能神经元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愈早, 神经元丢失愈明显 神经元&突触减少与临床表现相关 神经元突触较正常人减少3646%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 (' ,)
年龄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65-74
75-84
85+
AD患病率(%)
年龄 患病率 65-74=3% 75-84=18.7% 85+ =47%
的分期
轻度 2-4年
中度 2-10年
重度 1-3年
疾病的过程
疾病的过程
? 首先破坏大脑控制记忆的部分神经元 ? 随后进攻大脑皮层负责语言和推理的部分区域 ? 最终几乎整个大脑都萎缩了
导致钙稳态失调,增加蛋白磷酸化及释放调亡因子和提高
糖原合成激酶( 3β)活性而诱导细胞凋亡。有研究报道,
1基因缺陷的个体均患,早发型家族性中有 70%~
80%
1引起的。
(3)载脂蛋白E基因,等位基因ε4增加或ε2减少,会导致载 脂蛋白E的异常表达。载脂蛋白E( E,)可促进Aβ形成,减 少Aβ 清除,促进高度磷酸化和形成双股螺旋细丝以及使乙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及药物治疗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
德国巴伐利亚洲
's
精神科医师和神
: D.
经解剖学家
1907年报道1例51岁女性患者,进行性记忆和语言能力丧失 及识别能力障碍,病情逐渐恶化、4年半后死亡,病解发现
脑萎缩、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改变。
阿尔茨海默病 (' s ,)
?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的 日益增多,威胁老年人晚年 生活三大疾病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的 发病率也随 之增加。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临床 仍无根治的方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神经递质障碍 细胞骨架改变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炎性/免疫反应 雌激素 其他
病因和发病机理
淀粉样蛋白生成和沉积
神经炎性斑块
神经原 纤维缠结
氧化作用
兴奋毒性
细胞死亡
胆碱能缺失
神经病理 1、老年斑(银染)
含Aβ等细胞外沉积物+残 存神经元突起组成
的 50~200μm球形结构
发病机制
1、淀粉样肽假说 目前普遍认同的主要发病机制:具有神经毒性的 Aβ 在脑实质沉积,
启动病理级联反应,形成,导致广泛的神经元丢失。脑组织的破 坏导致功能的损害,出现痴呆症状。
Aβ 沉积所形成的是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膜内淀粉样前体蛋白 ( ,)为 Aβ 水解有关的分泌酶有 α、β、γ三类。有770个氨基酸残基,若先由 α 分泌酶在 687位点水解,再由 γ 分泌酶在 711/713位点水解, 则不会产生淀粉样肽 Aβ ;若先由 β 分泌酶在671位点水解,再由 γ 分泌酶在 711/713位点水解,则会产生 Aβ40 和Aβ42 。其中 Aβ40 是主要形式,而 Aβ42 则是致病形式,能沉淀形成。
发病机制
2、 微管相关蛋白异常学说 的另一病理学特征是。蛋白是一种含磷的微管相关蛋白。
患者的蛋白被异常高度磷酸化和糖基化后,失去促微 管组装的活性,引起微管蛋白()分子间广泛交联, 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并可产生细胞毒性,而被修饰的 蛋白自身则形成双螺旋纤维丝,成为主要成分之一。
发病机制
3、 基因突变学说
?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至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 个短疗程治疗药物可用于早、中期的治疗,缺少 用于晚期病症的有效治疗药物。故目前各国都在 加紧研制工作。
阿尔茨海默病 (‘s,) 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 忆损害为特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病,主要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本病起病 隐匿,呈进行性加重,一般起病 2~3年后症状 明显,病程 5~10年。
发病机制
4、神经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 路”( )是氧化应激(自由基生成过多)和钙稳 态失调(大量离子内流)。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可导致线粒体膜破坏并过度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酯 酶,引起细胞变性、功能丧失并触发细胞凋亡。自 由基可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堆积,钙离子可加速 自由基的生成,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触发神 经细胞坏死或调亡程序。
的相关突变基因有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14号染色体上的 早老素1基因和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2基因,19号染色体 上的载脂蛋白E基因。 (1)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异常水解而生成毒性 Aβ。
(2)早老素基因(,),早老素1和2的突变参与了的和的形
成。的病理作用是促进 Aβ 沉积,损伤线粒体,产生自由基,
神经病理
4、颗粒空泡变性
细胞浆内形成异常空泡结构, 有中心致密颗粒 抗\蛋白\泛素抗体呈阳性反应物质在正常老化 中很少发生 分布: 海马锥体细胞层最易受累
临床表现
(1)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障碍为的最早表现,早期以近期 记忆力障碍为主,容易遗忘人名等抽象名词;
(2) 地点定向力和人物定向力障碍:表现为经常走失和不认 识过去非常熟悉的人;
(3) 精神行为异常:以失眠,躁动,谵望,被害妄想为主; (4) 可并发感染或其他疾病而死亡。
病理改变
? 的典型病理改变为广泛的神经元丢失导致脑组织萎 缩,新皮层和海马的神经元中神经纤维缠结( ,), 脑内有大量的β 淀粉样蛋白(β ,Aβ)的沉积形成 老年斑( ,)。
概述
?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胆碱能学说”和“ β淀粉样蛋白学说”。针对干 扰病原性 Aβ合成和沉积的药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钙拮抗药、抗氧化和自由基清 除药以及基因治疗也是热门的研究方向。但上述特效药物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 或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临床应用药物大多还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各相关症状, 主要是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常作为首选药物)及改善脑代 谢和血循环的药物等。激素替代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免疫疗法等也在研究中, 且已在临床有部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