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K写作必备:口语和书面语

TOPIK写作必备:口语和书面语

TOPIK写作必备:口语和书面语 TOPIK中高级小作文和大作文司机52题造句均不得使用口语,但51题可以使用口语,但一般是敬语,比如?/???.

以下是考生经常用的口语以及对应点书面语,供考生参考。左侧是考生用错可能会扣分的口语;右侧是对应的书面语。考生请用右边的书面语写作。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

1. 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文法组织、句子结构、用字和动词等四方面. 口语与书面语在文法组织上是不同的.口语可不必跟随文法(grammar),只要听讲双方达到有效的沟通就可以,因听者有疑问,可即时向讲者发问,而讲者可从听者的身体语讠和神态,知道对方的反应.书面语则不同,因读者在远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组织要求严格,以免误传讯息. 英语口语的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 是简短和可以较为松散,而书面语则可长可短,句子组织和结构可繁可简,但必定是严紧的.英文商业书信的句子偏向精简,而法律、新闻等文章则较长而复杂,因长句能有效地表达更多内容和资讯.实际上,我们很多时是随心或不加思索地说话,是不会如书写般可再三修改.用简短的句子说英文口语. 下列是英文口语最常用的十个动词. 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 这十个动词是多义词,试查看看,每个动词的解释占去字典起码两个篇幅.多看英语电影的对白,便发觉以上的动词,在对话中出现次数频密,故多用简单的英语词汇. 此外,英文口语常用片语动词(phrasal verbs).片语动词是由动词(verb)加介语(preposition) 或动词(verb)加副词质词(adverbial particle) 组合而成.最常见的是由英语中最简单的动词组成, 例如: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 turn, throw, tear, stand, send, help等. Put(verb) + up with (preposition/adverbial particle) 忍受 give in 投降 show off 炫耀 英语口语常以片语动词代替与其同义的单个动词.例如: put up with(口语) , tolerate (书面语) 忍受 give in (口语) , surrender(书面语)投降 piling up (口语), accumulate(书面语) 累积 come in (口语), enter (书面语) 进来 blow up (口语), explode (书面语)爆炸 我们叫人进来只会说come in,而绝不会说enter. 2 一、引言 英语书面语是指书写时所用的英语,它要求规范、正式甚至注重文法,普遍用于书信、文件、档案、书籍文献等.口语,顾名思义,就是人在交流时用到的言语,它要求说话人语言条理、连贯,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恰当的运用重音、节奏、语调,对语法要求不高,尽可能用精悍、短小的句子表达.下面从礼节;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沟通交流三方面将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比较.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比较 (一)礼节方面 首先,书面语要比口语更正式,书面语更注重文采.但是如果将书面语中那些很多文采的词语或显示语言艺术性的句子用到日常交流中来则会显得说话人笨拙或是故意要与人拉开距离.例如,我们日常见面时打招呼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即是陌生人首次见面也只说“How do you do?”但如果你很正式的问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则会显得僵硬、呆板.通常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就像写作时那样规范正式,人们通常认为他待人冷漠甚至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二)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方面 在书面语中,作者除了要表达清楚意思之外,更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每一个句子的语法.如果一个人在一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第一节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都叫口语。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头语、口头语体;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作用于可以承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面语体。我们通常挂在嘴边上的“语文”两个字怎么理解? “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说话”即口头语,“写文章”(写作)即书面语。“声不能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那么,什么是文字呢? 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一、文字的作用在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二、通过书面语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三、促进思维的发展。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 1、为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存在差异?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2、为什么书面语不同于口语? 日常说话,听音就行了,但谈话时,稍微深奥一点的,就常常听不明白了,要问“什么?哪两个字,噢!”,很多人不明白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口语有语言环境,有上下文,看见提着篮子的就知道人家在说菜。而不是说别的。 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如语言积淀、语言素质、语言环境、语言机制等。它还需要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如观察力、辨析力、捕捉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等。被狭义理解的语言功力,只不过是表层语言的操作技术,并非切实的语言功力。但语言是为表达而存在的,总要进入“由己达人”的程序,各种能力必定凝结、落实、体现在语言(包括副语言)上。 世界上思维精细而语言粗疏的人很多,只有思维精细而语言精到的人才有条件进入语言传播。而思维的活跃,往往造成其多向性、复杂性、模糊性、个体性等问题,只有语言功力才能使其走上选优性、简约性、明晰性、畅达性的传播之路。 那种认为思维有什么语言必然显露什么,因而只管思维的新颖独特而不论语言表达得是否准确,把语言需要的表达自觉降为语言本体的表述自在,是对语言功能的弱化,对语言功力的漠视。 思维的满足同语言的萎缩制造了崇尚口语的幻觉,其目的在于把接受主体的的注意力引向某种修辞方法,把接收主体的听觉局限于隐喻解读,用貌似高深的句式转换、出奇制胜的词语拼合,力图解构遣词造句的常规,颠覆深入浅出的质朴,从而使口语失去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一定的语言功力,便不致于在有声语言中以固定语势、加快语速去有意凸现思维的态势,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走向反面:掩盖了思想的光芒,稀释了感情的浓度,堵塞了美感的通道,屏蔽了个性的魅力。有时竟怀疑:语言主体的作用究竟是为了口头的表达,还是为了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口语,也叫做“口头语”,是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一般来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理解时,对语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但不如书面语严谨。 书面语也叫做“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文字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它比口语精确严谨,利于规范。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而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同样的,二者在语法,词汇,句子结构,内容等方面都不同。口语通常是短句,条理性不强,多用表达感情,发表意见,拟声词拟态词多用,有专用语汇。书面语要求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清晰的脉络,而且常常会出现比较长的句子,多用描写,说明,阐述性文字,有专用语汇,有时口语可用于书面,如书信,引用等。 那么口语和书面语的之间还有什么差异呢? 口语和书面语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写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如何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是写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从语言的角度讲,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交际的工具,都有沟通的功能,都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口语和书面语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语体风格差异;二、性别角色差异;三、肯否褒贬差异;四、形象感知差异;五、行业规范差异;六、时代变迁差异;七、地域方言差异、八、异域语言差异;九、文化背景差异。 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现实中最使用的口语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讲演词属于口语,与书面语比较起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可以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例如:“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死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们吓倒吗?”这是面对面的打击敌人,揭露敌人,蔑视和嘲讽敌人。 (2) 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作用。例如:"……家长的脸就变了。什么'顶嘴''要造反'啦,什么'还了得啦'等等",这里引用家长的话,学着家长的口吻抑扬顿挫地进行辩论,收到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效果。 (3) 利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效果。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 剥 bāo—剥皮儿bō—剥削 薄 báo—纸很薄bó—薄弱淡薄单薄尖嘴薄舌 差 chà—差不多差不离差点儿chā—差别偏差阴差阳错一念之差 澄 dèng—把水澄清了chéng—澄清 逮 dǎi—逮老鼠逮坏蛋dài—逮捕 给 gěi—给东西给钱jǐ—给予供给自给自足 貉 háo—貉子貉绒hé—丘之貉 虹 jiàn—虹出来了hóng—彩虹虹吸 嚼 jiáo—味同嚼蜡咬文嚼字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壳 ké—贝壳儿花生壳脑壳qiào—地壳甲壳躯壳壳面 勒 lēi—把马勒住lè—勒索勒令悬崖勒马 馏 liù—馏馒头liú—蒸馏干馏 露 lòu—露马脚露相露一手lù—暴露露骨抛头露面藏头露尾 绿 lǜ—绿叶绿油油lù—绿林鸭绿江 落 lào—落枕落色luò—涨落落魄着落落花生 là—丢三落四落在后边 蔓 wàn—瓜蔓压蔓màn—蔓延不蔓不支 泌 mì—分泌bì—泌阳(地名) 疟 yào—发疟子nüè—疟疾 片piān(部分)—唱片儿影片儿piàn—唱片影片 荨 xún—荨麻疹qián—荨麻 翘 qiào—翘尾巴qiáo—翘首翘楚连翘 色 shǎi—色子掉色了sè—色彩色调颜色眼色 塞 sāi(名物义)—活塞瓶塞 (动作义)—把洞塞住sè(动作义)—塞音阻塞厦 shà—大厦xià—厦门安得广厦千万间 杉 shā—杉木杉篙shān—紫杉水杉红杉 葚 rèn—桑葚儿shèēn—桑葚 螫 zhē—被蜜蜂螫了…shì—螫针 熟 shóu—饭熟了熟人儿shú—熟悉熟练熟能生巧 苔 tāi—舌苔tái—苔藓 削 xiāo—削铅笔削球切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 血 xiě—流血了鸡血地上有血xuè—血液贫血心血呕心沥血 钥 yào—钥匙yuè—锁钥?

常用口语与书面语读音及使用比较

常用口语与书面语读音及使用比较口语(常单用)书面语(多用于复音词、文言成语) 剥 bāo—剥皮儿bō—剥削 薄 báo—纸很薄bó—薄弱淡薄单薄尖嘴薄舌 差 chà—差不多差不离差点儿chā—差别偏差阴差阳错一念之差澄 dèng—把水澄清了 c héng—澄清 逮 dǎi—逮老鼠逮坏蛋dài—逮捕 给 gěi—给东西给钱jǐ—给予供给自给自足 貉 háo—貉子貉绒hé—丘之貉 虹 jiàn—虹出来了hóng—彩虹虹吸 嚼 jiáo—味同嚼蜡咬文嚼字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壳 ké—贝壳儿花生壳脑壳qiào—地壳甲壳躯壳壳面 勒 lēi—把马勒住lè—勒索勒令悬崖勒马 馏 liù—馏馒头liú—蒸馏干馏 露 lòu—露马脚露相露一手lù—暴露露骨抛头露面藏头露尾 绿 lǜ—绿叶绿油油lù—绿林鸭绿江 落 lào—落枕落色luò—涨落落魄着落落花生 là—丢三落四落在后边 蔓

wàn—瓜蔓压蔓màn—蔓延不蔓不支 泌 mì—分泌bì—泌阳(地名) 疟 yào—发疟子nüè—疟疾 片 piān(部分)—唱片儿影片儿piàn—唱片影片 荨 xún—荨麻疹qián—荨麻 翘 qiào—翘尾巴qiáo—翘首翘楚连翘 色 shǎi—色子掉色了sè—色彩色调颜色眼色 塞 sāi(名物义)—活塞瓶塞 (动作义)—把洞塞住sè(动作义)—塞音阻塞 厦 shà—大厦xià—厦门安得广厦千万间 杉 shā—杉木杉篙shān—紫杉水杉红杉 葚 rèn—桑葚儿shèēn—桑葚 螫 zhē—被蜜蜂螫了… shì—螫针 熟 shóu—饭熟了熟人儿shú—熟悉熟练熟能生巧 苔 tāi—舌苔tái—苔藓 削 xiāo—削铅笔削球切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 血 xiě—流血了鸡血地上有血xuè—血液贫血心血呕心沥血钥 yào—钥匙yuè—锁钥

写作中的书面语和口语区别

第二节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现代汉语作业贾宝珠 20124199 北方民族大学2012级汉语言1班口语和书面语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写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如何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是写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从语言的角度讲,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交际的工具,都有沟通的功能,都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口语和书面语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语体风格差异;二、性别角色差异;三、肯否褒贬差异;四、形象感知差异;五、行业规范差异;六、时代变迁差异;七、地域方言差异、八、异域语言差异;九、文化背景差异。 一、语体风格差异 诗人艾青写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保姆”意思相当的词语还有“奶妈”、“奶娘”、“乳母”,它们指称的是同一客体,但是,如果换为“大堰河——我的奶妈”或“奶娘”、“乳母”,语法上没有问题,理性意义也基本没变。但诗人为什么没用这些词呢?主要是因为奶妈”、“奶娘”一般用于口语语体,风格特点是通俗。而“乳母”则多用于书面语体,风格特征是更文雅,“保姆”的语体特征不明显,风格特征中性。当然,现在看来上述词语在理性意义上也存在些微的差异。现在“保姆”的外延已经大于“奶妈”、“奶娘”、“乳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家政服务员”了,而“家政服务员”则显得过于时髦,雅致。上述词语的风格差异来自于它们所习惯使用的语体,我们把词语的这种功能称为语体风格差异。 语体风格差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人们心理上产生的种种反应造成的,如,亲切、自然、通俗、庄重、文雅等。请看这样一组词语——“爹娘”、“爸妈”、“父母”、“椿萱”,其所指都是“父母”,但它们的语体风格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爹娘”一般用于口语中,风格特征是亲切,具有一定的乡土和地方气息;“爸妈”也多用于口语,也是一种亲切的称呼,但较之于“爹娘”要雅一些;而“父母”则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或者正式、严肃的场合。至于“椿萱”则是一种比喻用法,是古语词,即使在书面语中也极少运用。上述词语的语体风格差异,不仅标示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语体,也为人们的写作实践提供了极大的选择余地。 不仅如此,上述词语的语体风格差异,也为相关词语的构词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经常说,“父子”、“母子”、“父女”、“母女”,而不说“爹子”、“娘子”、“爹女”、“娘女”,或者“爸子”、“妈子”、“爸女”、“妈女”,更不会用“椿萱”来代替其中的一个语素。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与汉语的构词习惯有关,一方面是与“父母”一词的语体风格有关。“父子”、“母子”、“父女”、“母女”是一种文雅的说法,多用于书面或相对正式的场合。 汉语里的大部分词语没有明显的语体风格差异,可以用于各种语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具有相对明显的风格差异,如,“老家——祖籍、籍贯”;“寻思——思考”;“搞定、摆平、搞掂——解决”;“自个儿——独自”;“机灵——聪明、聪颖、聪慧”;“好像——仿佛”;“哆嗦——颤抖、颤栗”;“吃惊——惊诧、惊异”;“折磨——摧残、蹂躏”;“好处——实惠”;“老外——外宾”;“看病——就诊”;“同学——同窗”;“小孩——孩童、儿童”;“冷不丁——突然”;“钱、钞票——款、货币”等等。前者多适用于口语,后者多适用于书面语。前者和后者的语体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雅俗之分和文野之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比如,口语中经常说,“你老家哪里?”正式一点的“你祖籍哪里?”,但很少说“你籍贯哪里?”我们经常填写的履历表中,看到的往往是“籍贯”,而不是“老家”或“祖籍”即可说明问题。 熟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中的“寒窗”就不能换成“苦学”,那样一来,就显得不伦不类的。 二、性别角色差异 “一头肥猪”、“一匹壮马”,其中的“肥”和“壮”只适用于动物,不适于人类。说某人很“肥”、很“壮”,那你是在骂人,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说某人很“高”,但不能说某人很“长”,“高”适用人,“长”适用于动物;“一块肥肉”不能说成“一块胖肉”但在个别固定词组、即书面语中“肥”和“胖”可以互相转换,如,“丰乳肥臀”、“环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 剥 bāo—剥皮儿?bō—剥削 薄? báo—纸很薄?bó—薄弱?淡薄?单薄?尖嘴薄舌? 差? chà—差不多?差不离?差点儿?chā—差别?偏差?阴差阳错?一念之差? 澄? dèng—把水澄清了?chéng—澄清? 逮? dǎi—逮老鼠?逮坏蛋?dài—逮捕? 给? gěi—给东西?给钱?jǐ—给予?供给?自给自足? 貉? háo—貉子?貉绒?hé—丘之貉 虹? jiàn—虹出来了?hóng—彩虹?虹吸? 嚼? jiáo—味同嚼蜡?咬文嚼字?jué—咀嚼?过屠门而 大嚼 壳? ké—贝壳儿?花生壳?脑壳?qiào—地壳?甲壳?躯壳?壳面 勒? lēi—把马勒住?lè—勒索?勒令?悬崖勒马 馏? liù—馏馒头?liú—蒸馏?干馏 露? lòu—露马脚?露相?露一手?lù—暴露?露骨?抛头 露面?藏头露尾? 绿? lǜ—绿叶?绿油油?lù—绿林?鸭绿江 落? lào—落枕?落色?luò—涨落?落魄?着落?落花生? là—丢三落四?落在后边 蔓? wàn—瓜蔓?压蔓?màn—蔓延?不蔓不支 泌? mì—分泌?bì—泌阳(地名) 疟? yào—发疟子?nüè—疟疾片? piān(部分)—唱片儿?影片儿?piàn—唱片?影片荨? xún—荨麻疹?qián—荨麻 翘? qiào—翘尾巴?qiáo—翘首?翘楚?连翘 色? shǎi—色子?掉色了?sè—色彩?色调?颜色?眼色 塞? sāi(名物义)—活塞?瓶塞? (动作义)—把洞塞住?sè(动作义)—塞音?阻 塞 厦? shà—大厦?xià—厦门?安得广厦千万间 杉? shā—杉木?杉篙?shān—紫杉?水杉?红杉 葚? rèn—桑葚儿?shèēn—桑葚 螫? zhē—被蜜蜂螫了…?shì—螫针 熟? shóu—饭熟了?熟人儿?shú—熟悉?熟练?熟能生巧? 苔? tāi—舌苔?tái—苔藓 削? xiāo—削铅笔?削球?切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 血? xiě—流血了?鸡血?地上有血?xuè—血液?贫血?心血?呕心沥血 钥? yào—钥匙?yuè—锁钥? ?

第一节_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及体会 第一节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都叫口语。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头语、口头语体;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作用于可以承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面语体。我们通常挂在嘴边上的“语文”两个字怎么理解? “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说话”即口头语,“写文章”(写作)即书面语。“声不能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那么,什么是文字呢? 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一、文字的作用在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二、通过书面语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三、促进思维的发展。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 1、为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存在差异?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2、为什么书面语不同于口语? 日常说话,听音就行了,但谈话时,稍微深奥一点的,就常常听不明白了,要问“什么?哪两个字,噢!”,很多人不明白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口语有语言环境,有上下文,看见提着篮子的就知道人家在说菜。而不是说别的。 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如语言积淀、语言素质、语言环境、语言机制等。它还需要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如观察力、辨析力、捕捉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等。被狭义理解的语言功力,只不过是表层语言的操作技术,并非切实的语言功力。但语言是为表达而存在的,总要进入“由己达人”的程序,各种能力必定凝结、落实、体现在语言(包括副语言)上。 世界上思维精细而语言粗疏的人很多,只有思维精细而语言精到的人才有条件进入语言传播。而思维的活跃,往往造成其多向性、复杂性、模糊性、个体性等问题,只有语言功力才能使其走上选优性、简约性、明晰性、畅达性的传播之路。 那种认为思维有什么语言必然显露什么,因而只管思维的新颖独特而不论语言表达得是否准确,把语言需要的表达自觉降为语言本体的表述自在,是对语言功能的弱化,对语言功力的漠视。 思维的满足同语言的萎缩制造了崇尚口语的幻觉,其目的在于把接受主体的的注意力引向某种修辞方法,把接收主体的听觉局限于隐喻解读,用貌似高深的句式转换、出奇制胜的词语拼合,力图解构遣词造句的常规,颠覆深入浅出的质朴,从而使口语失去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一定的语言功力,便不致于在有声语言中以固定语势、加快语速去有意凸现思维的

如何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

如何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 叶圣陶1964年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这是从表达方式来说的。我们通常所讲的“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指的是语言的风格特征。口述语言不一定是口语语体,如酒席上的祝酒辞、学术讲演就基本上属于书面语范畴;用文字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对话和叙述性语言却很多用的是口语语体。如何具体区分二者的差别呢? 先来看一道中考语文试题: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2)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 A 改 B 改 此类题要注意人物身份、对象、场合等。“家长”是称呼,“同志们”也是称呼,而像“家长同志们”这样称呼不妥,可改成“各位家长”,“敬请诸位不吝赐教”语气过于谦虚,且有古汉语词语,这是口语所排斥的,因此可改为“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要求我们根据对象的思想水平、社会认知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表达效果。表达者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如对一个农村的老太太问“老人家高寿啊?有配偶吗?”对方听不懂,问“您老多大年纪了?有老伴吗?”肯定就能听懂了。这里“高寿”、“配偶”均是些书面语,对于一个未读过书的老人来说,肯定不知你问些什么,而“多大年纪”“老伴”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词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里还有一个例子:1931年,陈正人担任遂川县县委书记时,拟了一份布告呈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在两处做了修改,一是将“结婚不得收聘礼”改为“讨老婆不要钱”,另一处是将“不许虐待儿童”改为“大人不许打小孩”。这样一改,懂的人就多了,传的也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所以,说话要多考虑对方的条件,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光自己说。 再有就是要根据场合调整语言。场合指双方当事人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等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语言运用要考虑双方的特定关系、考虑调遣词语,不应随心所欲。如果你是一个学生,生病了要请假。老师在家是你可以上门去说“老师,我病了,想请一天假回家去看医生”,有时老师不在家,那就要写张请假条“尊敬的X老师,我……”。老师在时喊声“老师”就行了,如果在老师当面也象请假条那样喊“尊敬的X老师”,那就听起来特别别扭,这就像你放学回到家常喊一声“妈,我回来了”,有一天突然变成了“母亲,我回来了”一样。口语语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与书面语 [摘要]从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的特点出发, 从教学实践入手,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入手对英语学习和教学从初级阶段(语音教学) 到应用阶段(书面表达)进行分析, 揭示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即以用促学, 以学促用。 Abstract : From the character ist ic of spoken language, w r it ing language and reading, the au tho r explored their relat i on sh i p on the basis of p ract ical teach ing . F rom studen t s’ learn ing and teachers’ teach ing,some teach ing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are to be clar if ied f rom ear ly stage of English teach ing and learning to app licat i on stage: to cu lt ivate the desire to learn fo r the pu rpo se of p ract ical u se, and meanw h ile u rge students to apply it , as a resu lt, help acqu ire much mo re know ledge . Key words: spoken language teach ing; w r it ing language teach ing; reading teach ing 一、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是社会成员彼此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 口语和书面语的形式来实现的。平常人们所说的实际掌握某种语言, 也就是指掌握该种语言

高考口语书面语考查

高考口语书面语考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语言得体题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三套试卷,语言得体题都以修改题作为考查形式。考查重点不局限于谦敬辞的运用,而是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日常用语交际和特定场合下书面语表达能力。所谓“得体”,一般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本节主要针对语言得体的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归类演示: 一、语言环境决定着在不同场合使用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正式场合往往使用书面语,非正式场合使用口语,需注意二者的转换。双音节词和四字词是比较端庄正式的,而单个字,尤其是动词,以及相当一部分三字词组(如动宾结构)都是不太正式的,又要切忌把谦辞敬辞和书面语混淆起来。 例如:生活中的“隆冬快来了”,用于正式场合,书面语体,就显得过于口语化,可以改为“隆冬将至”。再如,“不撞南墙不回头”太口语了,改为“执着”。口语“想多了”,改为“过虑”;“请再考虑一下”改为“请三思”。 常见转换实例集锦: ①表动作完成或效果 堵住、换掉、躲开、赶上、拿下、遇上 转换:堵住→堵塞;换掉→更换; 躲开→躲避;赶上→正逢(正值)…… ②带词缀“子”“儿”“头”。 管子、房子、桌子、袋子、头儿、花儿、玩儿、老头、上头、年头、念头、 转换:管子→管道;房子→房屋;桌子→课桌(办公桌)…… ③带词头“打”的词语等。 打算、打听、打探、打坐、打量、打断 转换:打算→计划;打听→探听…… 二、不同的文体要求口语和书面语使用的不同。 应用文体主要包括启事,广播稿,通知,公告,倡议书,邀请函,声明,稿件等等。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用语也不同。

口语 书面语 词 举例

口语书面语词举例剥 bāo—剥皮儿bō—剥削 薄 báo—纸很薄 bó—薄弱淡薄单薄尖嘴薄舌 差 chà—差不多差不离差点儿chā—差别偏差阴差阳错一念之差 澄 dèng—把水澄清了 chéng—澄清 逮 dǎi—逮老鼠逮坏蛋 dài—逮捕 给 gěi—给东西给钱jǐ—给予供给自给自足 貉 háo—貉子貉绒 hé—丘之貉 虹 jiàn—虹出来了 hóng—彩虹虹吸 嚼 jiáo—味同嚼蜡咬文嚼字 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壳 ké—贝壳儿花生壳脑壳 qiào—地壳甲壳躯壳壳面 勒 lēi—把马勒住 lè—勒索勒令悬崖勒马 馏 liù—馏馒头 liú—蒸馏干馏 露 lòu—露马脚露相露一手 lù—暴露露骨抛头露面藏头露尾 绿 lǜ—绿叶绿油油 lù—绿林鸭绿江 落 lào—落枕落色 luò—涨落落魄着落落花生 là—丢三落四落在后边 蔓 wàn—瓜蔓压蔓 màn—蔓延不蔓不支 泌 mì—分泌 bì—泌阳(地名) 疟 yào—发疟子 nüè—疟疾 片piān(部分)—唱片儿影片儿 piàn—唱片影片 荨 xún—荨麻疹 qián—荨麻 翘 qiào—翘尾巴 qiáo—翘首翘楚连翘 色 shǎi—色子掉色了 sè—色彩色调颜色眼色 塞 sāi(名物义)—活塞瓶塞 (动作义)—把洞塞住 sè(动作义)—塞音阻塞厦 shà—大厦 xià—厦门安得广厦千万间 杉 shā—杉木杉篙shān—紫杉水杉红杉 葚 rèn—桑葚儿shèēn—桑葚 螫 zhē—被蜜蜂螫了… shì—螫针 熟 shóu—饭熟了熟人儿 shú—熟悉熟练熟能生巧苔 tāi—舌苔 tái—苔藓 削 xiāo—削铅笔削球切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 血 xiě—流血了鸡血地上有血 xuè—血液贫血心血呕心沥血 钥 yào—钥匙 yuè—锁钥

第二节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第二节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口语和书面语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写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如何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是写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从语言的角度讲,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交际的工具,都有沟通的功能,都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口语和书面语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语体风格差异;二、性别角色差异; 三、肯否褒贬差异;四、形象感知差异;五、行业规范差异;六、时代变迁差异;七、地域方言差异、八、异域语言差异;九、文化背景差异。 一、语体风格差异 诗人艾青写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保姆”意思相当的词语还有“奶妈”、“奶娘”、“乳母”,它们指称的是同一客体,但是,如果换为“大堰河——我的奶妈”或“奶娘”、“乳母”,语法上没有问题,理性意义也基本没变。但诗人为什么没用这些词呢?主要是因为奶妈”、“奶娘”一般用于口语语体,风格特点是通俗。而“乳母”则多用于书面语体,风格特征是更文雅,“保姆”的语体特征不明显,风格特征中性。当然,现在看来上述词语在理性意义上也存在些微的差异。现在“保姆”的外延已经大于“奶妈”、“奶娘”、“乳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家政服务员”了,而“家政服务员”则显得过于时髦,雅致。上述词语的风格差异来自于它们所习惯使用的语体,我们把词语的这种功能称为语体风格差异。 语体风格差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人们心理上产生的种种反应造成的,如,亲切、自然、通俗、庄重、文雅等。请看这样一组词语——“爹娘”、“爸妈”、“父母”、“椿萱”,其所指都是“父母”,但它们的语体风格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爹娘”一般用于口语中,风格特征是亲切,具有一定的乡土和地方气息;“爸妈”也多用于口语,也是一种亲切的称呼,但较之于“爹娘”要雅一些;而“父母”则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或者正式、严肃的场合。至于“椿萱”则是一种比喻用法,是古语词,即使在书面语中也极少运用。上述词语的语体风格差异,不仅标示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语体,也为人们的写作实践提供了极大的选择余地。 不仅如此,上述词语的语体风格差异,也为相关词语的构词提供了依据。比如我们经常说,“父子”、“母子”、“父女”、“母女”,而不说“爹子”、“娘子”、“爹女”、“娘女”,或者“爸子”、“妈子”、“爸女”、“妈女”,更不会用“椿萱”来代替其中的一个语素。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与汉语的构词习惯有关,一方面是与“父母”一词的语体风格有关。“父子”、“母子”、“父女”、“母女”是一种文雅的说法,多用于书面或相对正式的场合。 汉语里的大部分词语没有明显的语体风格差异,可以用于各种语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具有相对明显的风格差异,如,“老家——祖籍、籍贯”;“寻思——思考”;“搞定、摆平、搞掂——解决”;“自个儿——独自”;“机灵——聪明、聪颖、聪慧”;“好像——仿佛”;“哆嗦——颤抖、颤栗”;“吃惊——惊诧、惊异”;“折磨——摧残、蹂躏”;“好处——实惠”;“老外——外宾”;“看病——就诊”;“同学——同窗”;“小孩——孩童、儿童”;“冷不丁——突然”;“钱、钞票——款、货币”等等。前者多适用于口语,后者多适用于书面语。前者和后者的语体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雅俗之分和文野之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比如,口语中经常说,“你老家哪里?”正式一点的“你祖籍哪里?”,但很少说“你籍贯哪里?”我们经常填写的履历表中,看到的往往是“籍贯”,而不是“老家”或“祖籍”即可说明问题。 熟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中的“寒窗”就不能换成“苦学”,那样一来,就显得不伦不类的。 二、性别角色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